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8 16:30:0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铁器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牛耕也得到了使用,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开始出现。这一局面出现于(  )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秦汉时期 D.汉朝以后
【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故选B。
西周时期土地采用奴隶集体耕作的方式,秦汉以后则是逐渐推广普及,故ACD均不符合材料的设问,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2.(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容易通过勤劳节俭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这说明小农经济(  )
A.具有稳定性 B.生产条件简单
C.以自足为目的 D.采用精耕细作
【答案】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中“以家庭为……单位”“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表明,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A项正确;
材料不能反映生产条件、生产目的、生产方式,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小农经济的特征,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具有稳定性。
3.(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从夏商开始,我国古代逐步形成了庞大而又完备的手工业系统,代表了古代手工业生产校艺的最高水平。“这一手工业” (  )
A.产品主要用来交税和消费 B.劳动者有较多人身自由
C.到明中期后居于主要地位 D.由政府直接控制和经营
【答案】D
【考点】夏商西周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夏商时期手工业的形态是官营手工业,其由政府直接控制和经营,故选D;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其主要用途不是为了市场消费,排除A;
官营手工业的劳动者没有太多的人身自由,其由政府管控,排除B;
到明中期后居于主要地位的是私营手工业,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控制,产品供皇室、贵族私用,不进入市场。
4.(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明后期,江西景德镇民营制瓷手工业“聚佣只万余人”,在浙东山区,出现了平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佣值”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
A.民众贫苦致使社会动荡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挫折
C.资本主义生产因素出现 D.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答案】C
【考点】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中“聚佣”“依寮主为活,而受其佣值”表明,明后期在民营制瓷业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C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动荡,A项错误;
材料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情况,B项错误;
材料不能反映民营手工业的地位问题,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清之际江南丝织业中产生雇佣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5.(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下图为西汉商业城市分布图。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  )
A.交通条件的优化 B.抑商政策的松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外贸易的增加
【答案】C
【考点】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商业城市的出现,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C项正确;
交通运输对商业城市的形成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并非商业城市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
B项与史实不符;
D项并非商业城市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代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汉代商品经济发展,产生了大量商业城市。
6.(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该学着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商品种类的增加 B.纸币交子的使用
C.商人群体的出现 D.坊市界限的打破
【答案】D
【考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北宋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彻底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D项正确;
商品种类的增加在其它朝代也有,不属于转折,排除A项;
B与城市发展变化关系不大,排除;
商人群体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宋朝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坊界限被打破,城市经济职能不断增强。
7.(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1661年,清廷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这一措施(  )
A. 阻止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重在对抗沿海抗清斗争
C.防止了西方势力的渗入 D.使中国与世界联系隔绝
【答案】B
【考点】明朝的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海禁政策
【解析】【分析】材料显示,清初,政府下令“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其目的是为了对付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B项正确;
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方式有很多,并不会因此而停止,排除A项;
防范西方势力不是当时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
中国与世界还有一定的联系,并没有隔绝,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的海禁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清初实行“迁海令”,是为了防范沿海抗清势力。
8.(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地理大发现的内容包括:从欧洲绕过地中海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从欧洲直通美洲的航行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首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发现“从欧洲绕过地中海直通印度新航路”的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答案】C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系所学知识可知,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到达了印度,C项正确;
其它三项的航线与题意不符合,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开辟了到达亚洲的新航路。
9.(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图片资料蕴含丰富的历史内容。导致下图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奴隶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
【答案】A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图片表明,欧洲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这主要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A项正确。
BC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
D三项与题意所体现的时间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10.(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到1670年荷兰拥有的商船吨位是英国的3倍,其数量相当于欧洲其他各国的总和。这一状况(  )
A.说明荷兰造船技术最为先进 B.表明荷兰具有发达的航海业
C.促使荷兰成为最富庶的国家 D.推动荷兰占有广阔的殖民地
【答案】B
【考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由材料“是英国的3倍”“相当于欧洲其他各国的总和”可知,荷兰的航海业非常发达,故选B;
荷兰商船吨位的多不代表造船技术就是最先进的,也有可能是它的船只非常多,排除A;
C项最富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荷兰众多的商船可以推动其海外贸易的发展,但却不必然推动它疯狂抢占海外殖民地,毕竟这只是商船,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7世纪荷兰海外贸易发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11.(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下表为1787-1850年英国水力纺纱厂和使用混成式纺织机的棉纱厂数量(家)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1787年 1795年 1797年 1833年 1850年
143 300 900 1125 1407
A.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 B.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C.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D.工厂制得到迅速发展
【答案】D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显示,这一时期英国纺织业中工厂不断涌现,说明英国工厂制得到迅速推广,D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中“水力”“混成式”不符;
B、C两项材料不能反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工业革命促使大工厂制诞生,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12.(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列宁说:“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的技术成就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它在这两个最先进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最发展。”这里的“两个”国家是(  )
A.美国、德国 B.英国、法国 C.美国、英国 D.德国、法国
【答案】A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是工业革命的中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电力工业在当时的美国和德国中最发展,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后来者居上,成为工业革命的中心。
13.(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德国第一个垄断组织卡特尔出现于1857年,1870年增至6个,1879年达到14个,1890年达到210个。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B.工厂制度的普遍推广
C.海外广阔殖民地支撑 D.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答案】D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表明,19世纪末德国垄断组织快速发展,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结果,D项正确;
A、C两项与史实不符;
B项与该变化关系不大。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垄断组织的诞生。
14.(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1868年,中国茶的出口为144万担,丝为5700余担。到19世纪70年代末,茶的出口已接近200万担,丝增至8万余担。这一状况(  )
A. 表明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优势
B.冲击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C.说明中国丝茶市场为列强所操纵
D.推动了中国商品竞争力提升
【答案】B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中国丝茶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一定程度上冲击和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B项正确;
A、C两项材料不能说明;
D项夸大了丝茶大量出口的影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瓦解。
15.(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宽允私人资本的发展,给予有限扶持;在护商之政、保商之法方面,也采取了设置近代经济职能部门、制订奖励章程等措施。清政府此举目的是(  )
A.对抗国内革命运动 B.解决财政危机
C.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D.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在甲午战争后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采取一些激励机制,B项正确;
A、C、D三项与材料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6.(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近代一段时期,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中国广大城市和农村市场上完全为美国制的商品充斥。这一状况出现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D
【考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美国借助与国民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肆向中国倾销商品,使中国市场为美国制商品垄断,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困境,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借助与国民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肆向中国倾销商品,使中国市场为美国制商品垄断,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17.(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的宏伟目标是实现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为此,新中国(  )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强化国民经济恢复
C.加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推行“大跃进”运动
【答案】A
【考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的目标,新中国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A项正确;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在“一五”计划前已完成,B项错误;
C项与材料中“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不符;
“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五计划,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反映了一五计划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18.(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1960年冬,党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计划管理上注意了综合平衡。该方针作出的背景是 (  )
A. 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确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国内经济出现严重因难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答案】C
【考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从1959年开始,由于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致使国民生计发生严重困难,由此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希望能扭转这一局面,故选C;
中共八大在1956年召开,它并不是八字方针制定的背景,排除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它并不是八字方针制定的背景,排除B;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它并不是八字方针制定的直接背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由于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致使国民生计发生严重困难,由此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9.(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下表为1978-1984年中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产量变化统计表(单位:百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粮食 304.77 320.31 407.31
棉花 2.16 2.07 3.25
油料作物 5.21 7.69 11.91
A.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B.人民公社的撤销
C.土地所有权赋予农民 D.城市改革的推动
【答案】A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
【解析】【分析】材料显示,这一时期我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增长,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的结果,A项正确;
人民公社撤销始于1980年,B项错误;
当时农民并未拥有土地所有权,C项错误;
D项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0.(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这次大会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从而结束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材料中的“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答案】B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B项正确;
AC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21.(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据记载,到1866年,上海“夷场”“洋楼耸峙,高入云霄,八面窗根,玻璃五色,铁栏错瓦,玉扇铜环”。这表明当时上海 (  )
A.中外融合民居的出现 B.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西方建筑样式的传入 D.西方殖民势力的强大
【答案】C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由材料“1866年”“洋楼耸時”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建筑样式传入到了中国,故选C;
材料中的建筑体现的是西方建筑样式的特点,未表现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故无法得出中外融合的结论,排除A;
这些洋楼的居住者是西洋人或者达官显贵,不能表现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B;
建筑代表的是一种文化,没有体现西方殖民势力的强大,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以来物质生活的变迁,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衣食住行等都发生了改变,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
22.(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下表为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变动统计表(单位:台/辆)。这一变动反映出我国(  )
  彩电 洗衣机 电冰箱 空调 家用汽车
1981年 0.6 6.3 0.2 0.1 0.3
2007年 137.8 96.8 95 95.1 6.1
A.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B.居民贫富差距缩小
C.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D.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答案】A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材料显示,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家用汽车在城镇拥有量大幅提高,这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效的反映,A项正确;
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家电销售量不断增长,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23.(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清末民初,在广大乡村,以传统畜力车及木船为主,虽有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但发展缓慢。这说明当时我国 (  )
A.农村封闭状态严重 B.城乡交通差距较大
C.新旧交通工具并存 D.近代交通开始改革
【答案】C
【考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清末明初,中国的交通工具既有传统的畜力车及木船,又有自行车和公共汽车,这体现了新旧并存的特点,故选C;
当时的乡村也有了自行车与公共汽车,这说明农村封闭面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排除A;
材料未提及城市的交通状况,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
材料并未说明自行车和公共汽车的发展是政府改革的结果,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在广大乡村,以传统畜力车及木船为主,虽有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但发展缓慢”反映了近代交通运输领域新旧并存的特点。
24.(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19世纪6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和部分商人开始创办近代中文报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报纸已为中国人所办。这一变化说明 (  )
A. 外报在中国生存的艰难 B.中文报刊内容日趋丰富
C.政府舆论控制能力削弱 D.民族报刊业的迅速发展
【答案】D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由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报纸已为中国人所办”可知,民族报刊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故选D。
材料通过两个时间段的对比,重点突出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未提及外报的生存状况,排除A;
材料没有说明中文报刊的内容如何,排除B;
近代报刊业的兴盛是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即使政府舆论控制能力强也无法阻挡这一趋势,排除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报纸已为中国人所办”反映了民族报刊业的发展。
25.(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美国商业部的一份报告中记载:“1927年中国有106家电影院,分布于18个大城市,这106家中,上海占了26家。”这记载可用来说明当时 (  )
A.中国电影开始兴起 B.中国电影市场不均
C.美国重视文化输出 D.国人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B
【考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由材料“106家电影院,分布于18个大城市”可知,当时中国电影的发展存在市场不均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故选B;
中国电影在20世纪初就已兴起,排除A;
材料并未提及电影院播放的电影来自于美国,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
电影院都分布在大城市,这说明国人普遍的生活水平还不高,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更新,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27年中国有106家电影院,分布于18个大城市,这106家中,上海占了26家”反映了电影院的分布不均。
二、材料分析题
26.(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逐步瓦解和封建制的日益形成,土地开始私有,人身依附关系开始松弛。政府通过采取户籍控制等方式对民众进行管理,使农民固守于土地上,并按照规定向政府纳税,而土地私有又为商人们抓住时机对农民进行侵夺创造了条件。然而,当商业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又为大一统的具有高度强制性特点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不能容忍,于是统治者又采取措施对商人进行政治上的限制和经济上的强制,这为重农抑商提供了实施的必然性。战国中期的商鞅变法明确提出和落实了重农抑商政策。
——摘编自邓春艳《浅析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二: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统治者通过抑制个体工商业来实现政府对社会商品的垄断,并且不断实行新的剥削手段来刺激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让农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摘编自林聿静《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由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农抑商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答案】背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渐趋形成;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抑商举措实施;商鞅变法的推行。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影响:巩固了封建统治;保护了小农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后期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1)背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渐趋形成;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抑商举措实施;商鞅变法的推行。
(2)影响:巩固了封建统治;保护了小农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后期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考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⑴背景:根据“土地开始私有,人身依附关系开始松弛”得出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根据“政府通过采取户籍控制等方式对民众进行管理,使农民固守于土地上,并按照规定向政府纳税”得出小农经济渐趋形成;根据“而土地私有又为商人们抓住时机对农民进行侵夺创造了条件。”得出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根据“统治者又采取措施对商人进行政治上的限制和经济上的强制,这为重农抑商提供了实施的必然性”得出抑商举措实施;根据“战国中期的商鞅变法明确提出和落实了重农抑商政策”得出商鞅变法的推行。
⑵影响:根据“有着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得出巩固了封建统治;根据“刺激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让农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得出保护了小农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得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后期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故答案为(1)背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渐趋形成;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抑商举措实施;商鞅变法的推行。
(2)影响:巩固了封建统治;保护了小农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后期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及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难度较低。
27.(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时。
材料一:将光荣革命看做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英荷关系的调整,其最主要理由是此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1688年之前的英国是欧洲二流国家,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以全断的姿态挑战欧洲头号强国法国的霸权,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英国在保证欧洲大陆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时,通过成功的海外扩张稳步壮大力量,其力量触角大大超越了欧洲的范围。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国方成为西方世界的强国。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和最大的殖民强国,19世纪中期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贸易活动中,享有无可争辩的垄断地位。列宁明确地指出过这个特点,他写道:”19世纪中叶英国几乎完全垄断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郭吴新《19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据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叶英国际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答案】(1)因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英荷关系的改善;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推行海外扩张政策,进行殖民争霸战争;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2)变化:由西方世界强国到世界霸主(或最强大国家)。
原因:工业革命最早开展和完成;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自由贸易政策的推动;相对安定政治环境的促进;强大的武装力量。
【考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因素:由材料“将光荣革命看做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英荷关系的调整,其最主要理由是此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可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英荷关系的改善促进了英国的崛起;由材料“通过成功的海外扩张稳步壮大力量”可知,英国的崛起和其推行的海外扩张政策有关;由材料“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国方成为西方世界的强国”可知,英国的崛起和其进行的殖民争霸战争相关;结合所学还可从对待资本的态度、强大的海军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2)变化:由材料一“英国方成为西方世界的强国”及材料二“英国几乎完全垄断了世界市场”可知,其变化是由西方世界强国到世界霸主。
原因:由材料“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和最大的殖民强国……享有无可争辩的垄断地位”可知,工业革命和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是英国完成角色转变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还可从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稳定的政治环境、强大的武装力量等角度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因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英荷关系的改善;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推行海外扩张政策,进行殖民争霸战争;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2)变化:由西方世界强国到世界霸主(或最强大国家)。
原因:工业革命最早开展和完成;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自由贸易政策的推动;相对安定政治环境的促进;强大的武装力量。
【点评】本题以英国的崛起为切入点,考查早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28.(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意识到若要重振国威,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从1861年开始,一些地方大员,比如曾国藩、左宗裳、李鸿章、张之洞等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洋务运动前期主要发展军用工业,后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还兴建起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为了培养适应新式军事和民用企业的专门人才,在向欧美派去留学生的同时,还设立了各种实业和军事学堂。
——摘编自李小庆《“洋务运动”伪命题》
材料二:辛亥革命以后,振兴实业政策法令的颁布,奏响了民国初年民营工业发展的序曲。而到了1914—1922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几年,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近代民营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品销路大增,企业利润丰厚,新厂不断开设,发展速度很快,被称为中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摘编自王艳慧《一战期间的中国民营工业的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洋务运动时期,民国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有利的发展条件。
【答案】特点:反抗侵略失败的产物;注重对西方先进科技的学习;由地方大员主持;具有阶段性;内容广泛。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洋务运动时期,民国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有利的发展条件。 条件:政府的支持;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热情勃发;各种实业团体的成立;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欧洲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1)特点:反抗侵略失败的产物;注重对西方先进科技的学习;由地方大员主持;具有阶段性;内容广泛。
(2)条件:政府的支持;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热情勃发;各种实业团体的成立;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欧洲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考点】洋务运动;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⑴特点: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意识到若要重振国威,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出反抗侵略失败的产物、注重对西方先进科技的学习;根据“一些地方大员,比如曾国藩、左宗裳、李鸿章、张之洞等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得出由地方大员主持、具有阶段性;根据“洋务运动前期主要发展军用工业,后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还兴建起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得出内容广泛。
⑵条件:根据“辛亥革命以后,振兴实业政策法令的颁布,奏响了民国初年民营工业发展的序曲”政府的支持、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热情勃发;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几年,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得出欧洲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结合短暂春天的原因还可得出各种实业团体的成立、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故答案为(1)特点:反抗侵略失败的产物;注重对西方先进科技的学习;由地方大员主持;具有阶段性;内容广泛。
(2)条件:政府的支持;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热情勃发;各种实业团体的成立;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欧洲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及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29.(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对外开放40年,既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40年,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40年。在这40年里,开放成为了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放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倒逼机制”。开放的内容不断扩展丰富。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
——摘编自杨雪冬《对外开放40年的成就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答案】(1)特点:具有主动性;由沿海到内地;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形成全方位格局
(2)意义:促进了我国改革的开展;推动了我国的快速发展;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解析】【分析】(1)特点:首先从时间上看,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是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探索实验的结果,具有主动性;其次从空间上看,对外开放体现出由沿海到内地、由点到面的逐步推进过程,最后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的全方位格局。
(2)意义:由材料“开放成为了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倒逼机制””可知,开放促进了我国改革的开展,推动了我国的快速发展;由材料“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可知,开放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这也有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这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故答案为(1)特点:具有主动性;由沿海到内地;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形成全方位格局
(2)意义:促进了我国改革的开展;推动了我国的快速发展;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对外开放的特点及意义,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低。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铁器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牛耕也得到了使用,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开始出现。这一局面出现于(  )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秦汉时期 D.汉朝以后
2.(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容易通过勤劳节俭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这说明小农经济(  )
A.具有稳定性 B.生产条件简单
C.以自足为目的 D.采用精耕细作
3.(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从夏商开始,我国古代逐步形成了庞大而又完备的手工业系统,代表了古代手工业生产校艺的最高水平。“这一手工业” (  )
A.产品主要用来交税和消费 B.劳动者有较多人身自由
C.到明中期后居于主要地位 D.由政府直接控制和经营
4.(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明后期,江西景德镇民营制瓷手工业“聚佣只万余人”,在浙东山区,出现了平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佣值”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
A.民众贫苦致使社会动荡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挫折
C.资本主义生产因素出现 D.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5.(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下图为西汉商业城市分布图。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  )
A.交通条件的优化 B.抑商政策的松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外贸易的增加
6.(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该学着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商品种类的增加 B.纸币交子的使用
C.商人群体的出现 D.坊市界限的打破
7.(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1661年,清廷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这一措施(  )
A. 阻止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重在对抗沿海抗清斗争
C.防止了西方势力的渗入 D.使中国与世界联系隔绝
8.(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地理大发现的内容包括:从欧洲绕过地中海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从欧洲直通美洲的航行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首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发现“从欧洲绕过地中海直通印度新航路”的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9.(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图片资料蕴含丰富的历史内容。导致下图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奴隶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
10.(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到1670年荷兰拥有的商船吨位是英国的3倍,其数量相当于欧洲其他各国的总和。这一状况(  )
A.说明荷兰造船技术最为先进 B.表明荷兰具有发达的航海业
C.促使荷兰成为最富庶的国家 D.推动荷兰占有广阔的殖民地
11.(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下表为1787-1850年英国水力纺纱厂和使用混成式纺织机的棉纱厂数量(家)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1787年 1795年 1797年 1833年 1850年
143 300 900 1125 1407
A.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 B.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C.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D.工厂制得到迅速发展
12.(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列宁说:“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的技术成就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它在这两个最先进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最发展。”这里的“两个”国家是(  )
A.美国、德国 B.英国、法国 C.美国、英国 D.德国、法国
13.(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德国第一个垄断组织卡特尔出现于1857年,1870年增至6个,1879年达到14个,1890年达到210个。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B.工厂制度的普遍推广
C.海外广阔殖民地支撑 D.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14.(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1868年,中国茶的出口为144万担,丝为5700余担。到19世纪70年代末,茶的出口已接近200万担,丝增至8万余担。这一状况(  )
A. 表明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优势
B.冲击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C.说明中国丝茶市场为列强所操纵
D.推动了中国商品竞争力提升
15.(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宽允私人资本的发展,给予有限扶持;在护商之政、保商之法方面,也采取了设置近代经济职能部门、制订奖励章程等措施。清政府此举目的是(  )
A.对抗国内革命运动 B.解决财政危机
C.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D.发展资本主义
16.(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近代一段时期,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中国广大城市和农村市场上完全为美国制的商品充斥。这一状况出现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的宏伟目标是实现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为此,新中国(  )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强化国民经济恢复
C.加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推行“大跃进”运动
18.(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1960年冬,党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计划管理上注意了综合平衡。该方针作出的背景是 (  )
A. 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确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国内经济出现严重因难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9.(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下表为1978-1984年中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产量变化统计表(单位:百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粮食 304.77 320.31 407.31
棉花 2.16 2.07 3.25
油料作物 5.21 7.69 11.91
A.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B.人民公社的撤销
C.土地所有权赋予农民 D.城市改革的推动
20.(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这次大会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从而结束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材料中的“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1.(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据记载,到1866年,上海“夷场”“洋楼耸峙,高入云霄,八面窗根,玻璃五色,铁栏错瓦,玉扇铜环”。这表明当时上海 (  )
A.中外融合民居的出现 B.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西方建筑样式的传入 D.西方殖民势力的强大
22.(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下表为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变动统计表(单位:台/辆)。这一变动反映出我国(  )
  彩电 洗衣机 电冰箱 空调 家用汽车
1981年 0.6 6.3 0.2 0.1 0.3
2007年 137.8 96.8 95 95.1 6.1
A.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B.居民贫富差距缩小
C.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D.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23.(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清末民初,在广大乡村,以传统畜力车及木船为主,虽有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但发展缓慢。这说明当时我国 (  )
A.农村封闭状态严重 B.城乡交通差距较大
C.新旧交通工具并存 D.近代交通开始改革
24.(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19世纪6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和部分商人开始创办近代中文报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报纸已为中国人所办。这一变化说明 (  )
A. 外报在中国生存的艰难 B.中文报刊内容日趋丰富
C.政府舆论控制能力削弱 D.民族报刊业的迅速发展
25.(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美国商业部的一份报告中记载:“1927年中国有106家电影院,分布于18个大城市,这106家中,上海占了26家。”这记载可用来说明当时 (  )
A.中国电影开始兴起 B.中国电影市场不均
C.美国重视文化输出 D.国人生活水平提高
二、材料分析题
26.(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逐步瓦解和封建制的日益形成,土地开始私有,人身依附关系开始松弛。政府通过采取户籍控制等方式对民众进行管理,使农民固守于土地上,并按照规定向政府纳税,而土地私有又为商人们抓住时机对农民进行侵夺创造了条件。然而,当商业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又为大一统的具有高度强制性特点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不能容忍,于是统治者又采取措施对商人进行政治上的限制和经济上的强制,这为重农抑商提供了实施的必然性。战国中期的商鞅变法明确提出和落实了重农抑商政策。
——摘编自邓春艳《浅析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二: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统治者通过抑制个体工商业来实现政府对社会商品的垄断,并且不断实行新的剥削手段来刺激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让农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摘编自林聿静《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由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农抑商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27.(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时。
材料一:将光荣革命看做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英荷关系的调整,其最主要理由是此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1688年之前的英国是欧洲二流国家,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以全断的姿态挑战欧洲头号强国法国的霸权,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英国在保证欧洲大陆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时,通过成功的海外扩张稳步壮大力量,其力量触角大大超越了欧洲的范围。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国方成为西方世界的强国。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和最大的殖民强国,19世纪中期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贸易活动中,享有无可争辩的垄断地位。列宁明确地指出过这个特点,他写道:”19世纪中叶英国几乎完全垄断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郭吴新《19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据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叶英国际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8.(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意识到若要重振国威,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从1861年开始,一些地方大员,比如曾国藩、左宗裳、李鸿章、张之洞等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洋务运动前期主要发展军用工业,后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还兴建起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为了培养适应新式军事和民用企业的专门人才,在向欧美派去留学生的同时,还设立了各种实业和军事学堂。
——摘编自李小庆《“洋务运动”伪命题》
材料二:辛亥革命以后,振兴实业政策法令的颁布,奏响了民国初年民营工业发展的序曲。而到了1914—1922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几年,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近代民营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品销路大增,企业利润丰厚,新厂不断开设,发展速度很快,被称为中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摘编自王艳慧《一战期间的中国民营工业的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洋务运动时期,民国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有利的发展条件。
29.(2020高一下·安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对外开放40年,既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40年,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40年。在这40年里,开放成为了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放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倒逼机制”。开放的内容不断扩展丰富。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
——摘编自杨雪冬《对外开放40年的成就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故选B。
西周时期土地采用奴隶集体耕作的方式,秦汉以后则是逐渐推广普及,故ACD均不符合材料的设问,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2.【答案】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中“以家庭为……单位”“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表明,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A项正确;
材料不能反映生产条件、生产目的、生产方式,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小农经济的特征,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具有稳定性。
3.【答案】D
【考点】夏商西周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夏商时期手工业的形态是官营手工业,其由政府直接控制和经营,故选D;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其主要用途不是为了市场消费,排除A;
官营手工业的劳动者没有太多的人身自由,其由政府管控,排除B;
到明中期后居于主要地位的是私营手工业,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控制,产品供皇室、贵族私用,不进入市场。
4.【答案】C
【考点】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中“聚佣”“依寮主为活,而受其佣值”表明,明后期在民营制瓷业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C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动荡,A项错误;
材料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情况,B项错误;
材料不能反映民营手工业的地位问题,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清之际江南丝织业中产生雇佣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5.【答案】C
【考点】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商业城市的出现,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C项正确;
交通运输对商业城市的形成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并非商业城市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
B项与史实不符;
D项并非商业城市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代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汉代商品经济发展,产生了大量商业城市。
6.【答案】D
【考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北宋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彻底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D项正确;
商品种类的增加在其它朝代也有,不属于转折,排除A项;
B与城市发展变化关系不大,排除;
商人群体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宋朝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坊界限被打破,城市经济职能不断增强。
7.【答案】B
【考点】明朝的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海禁政策
【解析】【分析】材料显示,清初,政府下令“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其目的是为了对付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B项正确;
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方式有很多,并不会因此而停止,排除A项;
防范西方势力不是当时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
中国与世界还有一定的联系,并没有隔绝,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的海禁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清初实行“迁海令”,是为了防范沿海抗清势力。
8.【答案】C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系所学知识可知,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到达了印度,C项正确;
其它三项的航线与题意不符合,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开辟了到达亚洲的新航路。
9.【答案】A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图片表明,欧洲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这主要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A项正确。
BC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
D三项与题意所体现的时间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10.【答案】B
【考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由材料“是英国的3倍”“相当于欧洲其他各国的总和”可知,荷兰的航海业非常发达,故选B;
荷兰商船吨位的多不代表造船技术就是最先进的,也有可能是它的船只非常多,排除A;
C项最富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荷兰众多的商船可以推动其海外贸易的发展,但却不必然推动它疯狂抢占海外殖民地,毕竟这只是商船,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7世纪荷兰海外贸易发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11.【答案】D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显示,这一时期英国纺织业中工厂不断涌现,说明英国工厂制得到迅速推广,D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中“水力”“混成式”不符;
B、C两项材料不能反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工业革命促使大工厂制诞生,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12.【答案】A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是工业革命的中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电力工业在当时的美国和德国中最发展,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后来者居上,成为工业革命的中心。
13.【答案】D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表明,19世纪末德国垄断组织快速发展,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结果,D项正确;
A、C两项与史实不符;
B项与该变化关系不大。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垄断组织的诞生。
14.【答案】B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中国丝茶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一定程度上冲击和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B项正确;
A、C两项材料不能说明;
D项夸大了丝茶大量出口的影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瓦解。
15.【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的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在甲午战争后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采取一些激励机制,B项正确;
A、C、D三项与材料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6.【答案】D
【考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美国借助与国民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肆向中国倾销商品,使中国市场为美国制商品垄断,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困境,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借助与国民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肆向中国倾销商品,使中国市场为美国制商品垄断,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17.【答案】A
【考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的目标,新中国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A项正确;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在“一五”计划前已完成,B项错误;
C项与材料中“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不符;
“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五计划,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反映了一五计划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18.【答案】C
【考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从1959年开始,由于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致使国民生计发生严重困难,由此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希望能扭转这一局面,故选C;
中共八大在1956年召开,它并不是八字方针制定的背景,排除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它并不是八字方针制定的背景,排除B;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它并不是八字方针制定的直接背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由于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致使国民生计发生严重困难,由此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9.【答案】A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
【解析】【分析】材料显示,这一时期我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增长,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的结果,A项正确;
人民公社撤销始于1980年,B项错误;
当时农民并未拥有土地所有权,C项错误;
D项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0.【答案】B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B项正确;
AC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21.【答案】C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由材料“1866年”“洋楼耸時”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建筑样式传入到了中国,故选C;
材料中的建筑体现的是西方建筑样式的特点,未表现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故无法得出中外融合的结论,排除A;
这些洋楼的居住者是西洋人或者达官显贵,不能表现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B;
建筑代表的是一种文化,没有体现西方殖民势力的强大,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以来物质生活的变迁,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衣食住行等都发生了改变,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
22.【答案】A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材料显示,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家用汽车在城镇拥有量大幅提高,这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效的反映,A项正确;
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家电销售量不断增长,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23.【答案】C
【考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清末明初,中国的交通工具既有传统的畜力车及木船,又有自行车和公共汽车,这体现了新旧并存的特点,故选C;
当时的乡村也有了自行车与公共汽车,这说明农村封闭面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排除A;
材料未提及城市的交通状况,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
材料并未说明自行车和公共汽车的发展是政府改革的结果,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在广大乡村,以传统畜力车及木船为主,虽有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但发展缓慢”反映了近代交通运输领域新旧并存的特点。
24.【答案】D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由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报纸已为中国人所办”可知,民族报刊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故选D。
材料通过两个时间段的对比,重点突出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未提及外报的生存状况,排除A;
材料没有说明中文报刊的内容如何,排除B;
近代报刊业的兴盛是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即使政府舆论控制能力强也无法阻挡这一趋势,排除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报纸已为中国人所办”反映了民族报刊业的发展。
25.【答案】B
【考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由材料“106家电影院,分布于18个大城市”可知,当时中国电影的发展存在市场不均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故选B;
中国电影在20世纪初就已兴起,排除A;
材料并未提及电影院播放的电影来自于美国,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
电影院都分布在大城市,这说明国人普遍的生活水平还不高,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更新,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27年中国有106家电影院,分布于18个大城市,这106家中,上海占了26家”反映了电影院的分布不均。
26.【答案】背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渐趋形成;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抑商举措实施;商鞅变法的推行。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影响:巩固了封建统治;保护了小农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后期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1)背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渐趋形成;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抑商举措实施;商鞅变法的推行。
(2)影响:巩固了封建统治;保护了小农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后期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考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⑴背景:根据“土地开始私有,人身依附关系开始松弛”得出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根据“政府通过采取户籍控制等方式对民众进行管理,使农民固守于土地上,并按照规定向政府纳税”得出小农经济渐趋形成;根据“而土地私有又为商人们抓住时机对农民进行侵夺创造了条件。”得出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根据“统治者又采取措施对商人进行政治上的限制和经济上的强制,这为重农抑商提供了实施的必然性”得出抑商举措实施;根据“战国中期的商鞅变法明确提出和落实了重农抑商政策”得出商鞅变法的推行。
⑵影响:根据“有着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得出巩固了封建统治;根据“刺激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让农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得出保护了小农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得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后期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故答案为(1)背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渐趋形成;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抑商举措实施;商鞅变法的推行。
(2)影响:巩固了封建统治;保护了小农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后期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及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难度较低。
27.【答案】(1)因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英荷关系的改善;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推行海外扩张政策,进行殖民争霸战争;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2)变化:由西方世界强国到世界霸主(或最强大国家)。
原因:工业革命最早开展和完成;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自由贸易政策的推动;相对安定政治环境的促进;强大的武装力量。
【考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因素:由材料“将光荣革命看做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英荷关系的调整,其最主要理由是此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可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英荷关系的改善促进了英国的崛起;由材料“通过成功的海外扩张稳步壮大力量”可知,英国的崛起和其推行的海外扩张政策有关;由材料“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国方成为西方世界的强国”可知,英国的崛起和其进行的殖民争霸战争相关;结合所学还可从对待资本的态度、强大的海军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2)变化:由材料一“英国方成为西方世界的强国”及材料二“英国几乎完全垄断了世界市场”可知,其变化是由西方世界强国到世界霸主。
原因:由材料“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和最大的殖民强国……享有无可争辩的垄断地位”可知,工业革命和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是英国完成角色转变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还可从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稳定的政治环境、强大的武装力量等角度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因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英荷关系的改善;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推行海外扩张政策,进行殖民争霸战争;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2)变化:由西方世界强国到世界霸主(或最强大国家)。
原因:工业革命最早开展和完成;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自由贸易政策的推动;相对安定政治环境的促进;强大的武装力量。
【点评】本题以英国的崛起为切入点,考查早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28.【答案】特点:反抗侵略失败的产物;注重对西方先进科技的学习;由地方大员主持;具有阶段性;内容广泛。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洋务运动时期,民国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有利的发展条件。 条件:政府的支持;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热情勃发;各种实业团体的成立;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欧洲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1)特点:反抗侵略失败的产物;注重对西方先进科技的学习;由地方大员主持;具有阶段性;内容广泛。
(2)条件:政府的支持;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热情勃发;各种实业团体的成立;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欧洲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考点】洋务运动;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⑴特点: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意识到若要重振国威,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出反抗侵略失败的产物、注重对西方先进科技的学习;根据“一些地方大员,比如曾国藩、左宗裳、李鸿章、张之洞等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得出由地方大员主持、具有阶段性;根据“洋务运动前期主要发展军用工业,后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还兴建起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得出内容广泛。
⑵条件:根据“辛亥革命以后,振兴实业政策法令的颁布,奏响了民国初年民营工业发展的序曲”政府的支持、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热情勃发;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几年,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得出欧洲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结合短暂春天的原因还可得出各种实业团体的成立、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故答案为(1)特点:反抗侵略失败的产物;注重对西方先进科技的学习;由地方大员主持;具有阶段性;内容广泛。
(2)条件:政府的支持;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热情勃发;各种实业团体的成立;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欧洲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及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29.【答案】(1)特点:具有主动性;由沿海到内地;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形成全方位格局
(2)意义:促进了我国改革的开展;推动了我国的快速发展;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解析】【分析】(1)特点:首先从时间上看,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是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探索实验的结果,具有主动性;其次从空间上看,对外开放体现出由沿海到内地、由点到面的逐步推进过程,最后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的全方位格局。
(2)意义:由材料“开放成为了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倒逼机制””可知,开放促进了我国改革的开展,推动了我国的快速发展;由材料“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可知,开放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这也有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这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故答案为(1)特点:具有主动性;由沿海到内地;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形成全方位格局
(2)意义:促进了我国改革的开展;推动了我国的快速发展;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对外开放的特点及意义,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低。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