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2《哦,香雪》(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2《哦,香雪》(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9 17:4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哦,香雪
我们学校要举办以“青春·足迹”为主题的比赛,我们班准备以小说《哦,香雪》为蓝本拍一部电影进行参赛。现在就让我们全体同学从文本出发,齐心协力完成这部电影的拍摄吧。
一、为了说服班主任,我们需要让他知道这是一个值得拍摄的故事。所以,这篇小说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它以北方一个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一班火车给宁静的小山村带来的波澜。小说重点描写了乡村姑娘香雪在停车的一分钟里踏上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一个向往已久的泡沫塑料铅笔盒的故事。
一、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班主任被安利成功,并答应以《哦,香雪》为题材进行电影拍摄。接下来我们要进行选角:
1、需要选取的角色有哪些?
2、为了找到适合的演员,我们需要分析小说里主角的特点和性格。
1、需要选取的角色有哪些?
香雪、凤娇、“北京话”乘务员、小姐妹们、女同学、香雪爹、中年女乘务员、女学生……
2、主角的性格、特点
香雪:
(1)“看火车,跑到最前面;火车来了,却缩到最后去了。”
(2)“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纯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柔软得宛若红段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3)“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做买卖最顺利。
(4)“谁让咱们香雪是学生呢?是台儿庄唯一考取初中的人。”
(5)“她是从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6)“台儿沟的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7)“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纯朴、善良、自尊、勇敢、执着、积极上进
主角的性格、特点
凤娇:
(1)“她老爱一惊一乍的”、“大胆的凤娇”、“凤娇的嘴很硬”
(2)“可她愿意对他好,难道非得是相好的才能这么做吗?”
(3)“凤娇头上别起了淡粉色的有机玻璃发卡。”
(4)“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青春活力、天真直率、有爱美的天性、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向往
主角的性格、特点
“北京话”乘务员:
(1)“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
(2)“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
热心、善良
三、找到了合适的演员,现在我们需要根据小说进行拍摄。那么,小说有哪些打动人心的场景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带动观众的共鸣呢?
三、《哦,香雪》脉络梳理
台儿沟一分钟火车
姑娘们成帮搭伙地望火车
与“北京话”交流
姑娘们边走边聊
姑娘们和旅客做买卖
香雪问文具盒价格
女同学们的盘问
香雪看见文具盒并登上火车
与女学生交换文具盒
香雪走三十里夜路回家
凤娇等姐妹们夜
香雪用鸡蛋
寻香雪
火车与文具盒
火车
“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现代文明的象征,承载着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外面的新世界。台儿沟姑娘们在火车的呼啸声中被现代文明、城市文明唤醒。
文具盒
“香雪的小木盒,尽管那时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
“和同桌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
“因为贫穷,同学们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她盯住同桌那只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格肯定非同寻常”。
“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嗒嗒乱响”。
四、为了让电影更有观赏性与创新性,班里同学一致决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小说《哦,香雪》的基础上为电影增
加一些合理的情节、场景。这些场景既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也能使得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更加丰满。
五、我们根据小说选好了可以拍摄的片段,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拍摄。为了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我们需要给这部电影绘制一张海报,并起一个精彩的电影名字。注意,海报和电影名都需要突出电影的核心主题。现在就请同学们兵分两路,为电影获奖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电影海报
1、海报的主色调
2、海报的主要内容
3、海报的宣传语(1-3句话)
电影名字
六、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电影拍摄,在学校举办的以“青春·足迹”为主题的比赛中不负众望获得特等奖。鉴于同学们的优秀表现,学校希望同学们为《哦,香雪》作一首现代诗,此诗也需符合“青春·足迹”的比赛主题。最后,这首诗作为颁奖典礼的彩蛋,将由全班同学齐声朗诵。
我还是怀着一点希望,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的什么?能感觉到生活本身那叫人心酸的严峻吗?能唤起我们年轻一代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吗?也许这是我的奢望。
——铁凝(《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