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9 17:4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二日夜记梦》学历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设计者:
内容出处: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时:一课时
课标要求: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一)精读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自己的发现。
(二)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境、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
(三)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学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四)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2.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3.感受苏轼对亡妻凄婉的爱情及相思之情;
评价任务:
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并鉴赏诗句。(检测目标1)
2.能够总结词中的艺术手法。(检测目标2)
3.抓住词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检测目标3)
学习过程:
活动任务1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
悼亡诗,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着生离死别。
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据说驾车走在路上,女人们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掷果盈车。但是,他和妻子情深意笃。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之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赴任作《悼亡诗三首》。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不忍离去,最后“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广泛流传。此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
最有名的悼亡诗:元稹——《离思》
最悲情的悼亡诗:陆游——《沈园》
最酸楚的悼亡诗:纳兰性德——《浣溪沙》
课前背景
1.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号称五绝:诗、词、散文、书法、画等成就极高。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豪放派 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文: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擅长墨竹 怪石 枯木
2.王弗
敏而静,轼读书 终日不去。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亡妻王氏墓志铭》
3.写作背景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一、情景导入
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 。
《苏东坡传》林语堂
每一份真挚而深沉的感情,起航点都是漫不经心的偶然。最后可能的结果是相看两厌,是老使我怨;也可能是相守不弃,生死难割。
苏轼与其妻王弗是怎样的一对伉俪?他们的婚姻幸福么?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给出我们最真实的回答。
任务2 初读感知
诵读全词,体味情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听读录音,把握情感
任务2 有感情的朗读
1.听录音跟读。
2.有感情地朗读。(让词中内容在脑海中转换成画面)
(三)再读全词,梳理诗意
1.齐读全词。
2.本词的感情基调是:
任务3 深入赏析词的上阙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两茫茫”传达了怎样的情思?
2.词作明明是写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应该“常思量”才对,为什么词人又说“不思量,自难忘”,这样写是否矛盾?
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如果坟近在身旁,就“有处”“话凄凉”
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纵使”一词有何作用?
5. 这首词是记梦,可文已至半却还没有写到梦境,为什么?上阙的内容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任务4 深入赏析词的下阙
1.赏析“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中“忽”字的妙处。
2.词人期盼与亡妻相见,为什么在梦中见了,却又“相顾无言”?
3.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任务5 合作探究
1.请用一句诗小结梦前、梦境、梦后的情感?
2.这首词将现实梦境一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3.试写诗歌小结
资源与建议:
借助《优化设计》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梳理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在学习诗歌时,要加强对诗歌的阅读。注重阅读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做到“知人论世”,才能更好的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注重阅读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有时包含了写诗的原因、时间等,也有情感的字眼融入其中,这样诗歌的内容理解就相对容易;注重阅读诗歌对应的注释,有助于理解诗词内容;注重整体阅读,体会诗人情感。
检测与作业:
1.背诵全词。
2.课堂检测:
1.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词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
3.“__________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4.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表现词人梦归故乡,与妻子相见时,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句子是:“ , 。”
5.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
学后反思:
通过本词的学习,你掌握了诗歌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吗?
富源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