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同步练习题(1)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套打包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同步练习题(1)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套打包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9 07:53:29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同步练习题(1)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鸟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水中的“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中的“鸟”是实像
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
D.看到的“鱼”是虚像
2.如图所示的光学实例形成原因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手影游戏
C. 照镜子化妆 D. 雨后天空中的彩虹
3.如图所示,“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下列各种“影”中,其中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反射 B. 投影——平面镜成像
C.摄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光的折射
4.下列关于生活中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注水后的游泳池看起来池底变浅
B.使用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应小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
C.如果甲同学从平面镜中能看见乙同学的脚,根据光路可逆,乙同学从平面镜中也能看见甲同学的脚
D.人直立于平面镜前较近处在镜中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适当远离平面镜后就能看到镜中自己的全身像
5.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a)中,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c)中,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情景,她面前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
D.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所以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矫正需要佩戴合适的凸透镜
B.老花镜能当放大镜使用
C.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时,景物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人在穿衣镜前能看到的自己在镜中的像,说明这个像是实像
7.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小
C.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D.第二次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8.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
A.10cm<f<18cm B.5cm<f<9cm
C.9cm<f<10cm D.18cm<f<20cm
二、填空题
9.小明在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入射光从介质A射向介质B,得到如下表格;
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8° 50°
折射角r 0° 15.2° 30.9° 48.6° 81° 90°
反射能量 5% 7% 26% 43% 84% 100% 100%
(1)光的折射现象一般都会伴随着反射现象的发生,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当入射角i=42°时,光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从介质B中传播出来;
(3)当入射角i≥______°时,折射光消失,反射光会变得更亮,即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图像中的图线______(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4)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特点可知,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原因是______。
10.张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将物体从20cm处远离凸透镜,所成的像将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11.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______侧,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现象。
12.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生物课上,小明用一个放大镜观察小昆虫,当他发现看不太清楚小昆虫时,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填“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或“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近一点”)。由于小明不小心将放大镜掉在地上摔掉了一小块,他用此放大镜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一个完整的小昆虫的像。
13.如图所示,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左壁上的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到水面上的O点,红光与水面夹角是45°,折射光射到右壁上的A点,反射光射到右壁上的B点,则A点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B点到水面的距离;往水槽内注水,水面上升2cm后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_______90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_________90 。
14.一位身高1.65m的女孩正站在2m高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玻璃门上端和下端各有30cm宽的不透光的广告纸挡着。则她的像高______米。透过玻璃门看到刚到站的地铁属于光的______。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面的乘客看到该市民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成的两个像的位置______(填“重合”或“不重合”)。
15.如图所示,表示物体,是经凸透镜所成的像,F是透镜焦点,f是透镜的焦距,、分别是物、像与主光轴之间的夹角则______,______。(选填“>”、“<”或“=”)
16.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小明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甲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_______m。经检测小明患上了近视眼,乙图中_______(选填“a”或“b”)图能简易说明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检查后小明站起来后向镜子走了0.5m,此时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________ m。同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试验题
17.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选填“幻灯机”、“照相机”);
(3)如图乙所示,把图中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
18.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调整器材高度的目的是:_______;
(2)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题1图、题2图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与照相机原理相同的是题_______(选填“1”或“2”)图;
(3)本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A.5cm B.8cm C.10cm D.15cm
(4)在题2图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题_______(选填“3”或“4”)图中的视力缺陷。
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B
6.B
7.D
8.B
9.【答案】减小 不能 41.8 a 不能 要发生全反射,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若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则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10.【答案】10 靠近
11.【答案】左 折射
12.【答案】照相机 放大镜 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 能
13.【答案】大于 大于 等于
14.【答案】1.65m 折射 重合
15.【答案】= <
16.【答案】2.4 a 3.8 不变
17.【答案】10.0 同一高度 放大 照相机 不能 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18.【答案】需要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1 C 4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同步练习题(2)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明做作业时,动手操作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找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到某一位置,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D.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开凿隧道时,利用激光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D.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3.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相机胶片上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③④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⑤
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所成的几种“倒像”中,其属于虚像的是(  )
A. 烛焰通过小孔形成“倒像” B. 故宫角楼在水中形成“倒像”
C. 景物通过水晶球形成“倒像” D. 字母通过晶状体形成“倒像”
5.如图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5m
B.物距为0.3m时所成像为正立放大虚像
C.物距从0.1m增至0.8m过程中所成像为倒立缩小实像
D.当物距从0.25m增至1m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
6.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某次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B.将蜡烛从光具座40.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物像间距离先变大后变小
C.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7.天气晴好时,大厦的玻璃幕墙看上去会很“耀眼”,这属于光的(  )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小孔成像现象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若蜡烛远离透镜,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③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9cm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远离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二、填空题
9.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碗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 _______传播。小明向碗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由_______传到________时产生的折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然后小明将一只铅笔放入碗中,人从侧面斜着看铅笔,发现“水中铅笔”看起来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弯折”了。
1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法线已经画出,若入射角为37°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90°,则此时折射角为______。
11.停放于我县大街小巷的共享电动车“小黄”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使用时通过手机扫描车体上的二维码来开启车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二维码通过透镜成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当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扫描时,物距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像距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像_________(“变大”或“变小”)
12.___________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并率先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2020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盖全世界,北斗卫星是通过电磁波与地面站进行通信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为___________m/s。
1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其中反射光线是OC,折射角等于38度,分界面的______侧是玻璃。(选填“上”、“下”、“左”或“右”)
14.十一假期小明和同学去长寿湖游玩,他们发现水面出现非常奇特的影像:水中白云朵朵、鸟儿展翅飞翔、鱼儿悠闲地游来游去。小明看到“在水中飞翔”的鸟是鸟的_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看到“在云中游”的“鱼”位置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____(选填“深”或“浅”)。
15.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_____发生偏折(选填“不一定”或“一定不”)。站在河边,看到水中岸上景物的倒影是光的______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通过弯管看远处灯光,管中漆黑一片是光______现象。
16.用铁丝绕成内径约为4mm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里浸一下后取出,如图甲所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一个透镜,将水膜靠近书上的字,若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则该水膜是___________透镜,若一束激光通过某透镜的传播路径如图丙所示,则该透镜是___________透镜。
三、试验题
17.小周同学想探究凸透镜焦距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之后进行了探究实验:
次数 1 2 3
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
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
焦距/cm 8.0 4.0
(1)他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______cm;
(2)由以上三次实验可初步得出凸透镜的焦距与______和______有关。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与下列哪个相同______;
A.用抽气机和玻璃罩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
D.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3)小周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上图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______光的焦距小些;
(4)小周继续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成像原理与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稍微向右移动一些,则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如图所示的A位置,人眼观察到放大的像,现将光屏放在图中虚线的位置,人眼观察到烛焰的像(______)
A.能成在光屏上 B.大小不变
C.会消失 D.亮度变暗
18.如图所示,水槽里装有纯净水,一束红色激光从水中以入射角i射到水面上的O点,设入射光的强度为100%,用光传感器采集水槽底部折射光斑的光强和空气中收集到的反射光斑的光强。
(入射光100%) i=60° i=45° i=30° i=20°
反射光 约70% 约45% 约30% A
折射光 约30% 约55% 约70% 约75%
(1)观察表中数据规律,A处应填______,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随着入射角i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______(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相应的入射角;
(2)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______光线,而只存在______光线;
(3)若将激光改由空气射入水中,向纯净水里加些粉尘后发现折射光斑处采集到的数据大幅下降,是因为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 A
4.B
5.D
6 C
7.B
8.C
9.【答案】光沿直线 水 空气 虚 向上
10.【答案】53°
11.【答案】凸 倒立 实 变小 变大 变大
12.【答案】伽利略
13 【答案】下
14 【答案】虚 浅
15 【答案】不一定 反射 折射 沿直线传播
16 【答案】凸 凹
17 【答案】10.0 材料 凸起程度 C 蓝 照相机 右 B
18 【答案】25% 由小变大 大于 折射 反射 粉尘(不透明体)对光有反射和吸收作用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同步练习题(3)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实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接收到的像是实像 B.物体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
C.物体经平面镜可以成实像 D.实像一定是正立的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日晷 B.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C.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D.小猫照镜子
3.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退到看不到硬币的位置保持不动,如图所示。向碗内慢慢加水,直到刚好再次看到整个硬币,此时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其中a、b是由S发出的两条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S’的光线。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移动的情况是 (  )
A.远离透镜,沿平行主轴方向 B.靠近透镜,沿O与S'连线方向
C.远离透镜,沿F2与S'连线方向 D.靠近透镜,沿F1与S'连线方向
5.对于下列四个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中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实际是烛焰的影子
B.b图中为观察到蚂蚁正立、放大的像,蚂蚁离透镜的距离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c图中用相机拍照时,物体只能放在相机镜头前二倍焦距之外
D.d图中人通过平面镜成像,人离平面镜越远,像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小
6.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 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
C.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7.小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5cm之间
C.一定小于10cm
D.一定在15cm到20cm之间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B.电视遥控器发出的是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
C.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二、填空题
9.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边的脸白,原来脸的左侧放有台灯,这是由于光的___造成的;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___(填“靠近”或“远离”)镜头。
10.如图所示,固定激光笔的位置保持不动,让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会移动到O点的___________(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入射角__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如果此时用一个小木块将水槽左侧适当垫高,折射角__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11.一物体放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 __像(选填“虚”或“实”),则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是 __,像离透镜的距离是 __(选填“10厘米~20厘米”、“大于20厘米”或“小于10厘米”)。
12.如图所示,将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向水面,反射角等于___________(0/90)°。保持入射点不变,当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30°时,反射光线___________(顺/逆)时针旋转30°,折射光线旋转的角度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30°。
13.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人眼在由远到近的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又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但长期看近处的物体会形成近视。小芳在探究近视眼的缺陷时,把近视眼镜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成像清晰,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她应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了发光体清晰的像。
14.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_____的_____像。现在我市很多学生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图中的_____所描述的就是近视眼患者,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_____。
15.小华陪爷爷去湖里叉鱼,看到了河里游动的小鱼和自己的倒影,根据这个情景回答如下问题:(1)小华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______了(升高/降低),这是光的______现象造成的。若小华将电筒光对着看到的“鱼”射入,______(能/不能)照亮鱼。
16.站在湖边能清晰的看见白云形成的像,若湖水深2m,则白云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2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还可欣赏到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我们“看到鱼”是光从_______中射入到_______中,进入人眼后引起视觉。
三、试验题
17.小莉同学用焦距为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华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图甲所示操作,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清晰的________像(填“实”或“虚”);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若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处,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C
6.B
7.B
8.C
9.【答案】反射 靠近
10.【答案】左 不变 不变
11.【答案】实 10厘米~20厘米 大于20厘米
12.【答案】0 逆 小于
13.【答案】变小 靠近
14.【答案】缩小 实 丙 甲
15.【答案】升高 折射 能
16.【答案】大于 水 空气
17.【答案】放大 40.0 照相机 B 4 远离
18.【答案】10.0 放大 实 左 照相机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同步练习题(4)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进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可以看到烛焰清晰的图像,这个图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2.如图所示,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这是因为(  )
A.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
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D.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5.小洋坐在岸边,看到的以下景和物,由于3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绿树的影子 B.凉亭的倒影 C.空中的飞鸟 D.水中的鱼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 B.观后镜中像
C.月食现象 D.钢勺“折断”了
5.下列光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小兔”的影子
B.花朵在水珠中成像
C.筷子在水中“弯折”
D.丹顶鹤的倒影
6.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7.下列光现象中,与“日环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凸面镜成像 B. “手影”游戏
C.海巿蜃楼 D.水中的“倒影”
8.2020年6月21日发生了21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环食,这样的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下列与发生这种天文现象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水中望月 B.海市蜃楼 C.雨后彩虹 D.如影随形
二、填空题
9.夏季的晚上,当你在泳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高为4米的路灯刚好映在池底。你看到的路灯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像,看到的池底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实、虚)像。由此可知池水深度______(大于、小于、等于)4米。
10.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目的是______。现有焦距分别为25厘米、10厘米及5厘米的甲、乙、丙三个凸透镜,选择其中一个放在光具座的B刻度线对应处,如图所示。将蜡烛放于A刻度线对应处,在CD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实验所用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透镜。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变,为了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可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此时如果凸透镜的位置移过______厘米刻度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
11.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碗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 _______传播。小明向碗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由_______传到________时产生的折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然后小明将一只铅笔放入碗中,人从侧面斜着看铅笔,发现“水中铅笔”看起来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弯折”了。
12.小明把一枚硬币固定在不透明空杯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向杯中逐渐加水,硬币上的B、C两点先后被看到,如图所示。其实小明看到水中的“硬币”是硬币变___________(浅/深)了的___________(实像/虚像)。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___________(>/=/<)αC。
13.如图所示,空杯底部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子里倒水,随着水面升高,将会看到_________(硬币本身/硬币的虚像/硬币的实像),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硬币上有A、B两点,先后看到这两点时的入射角________(不变/变小/变大)。
14.如图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EF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AOF=35°。图中入射光线是___________,反射角大小是___________°,折射光线在___________(水/空气)中。
15.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木块,观察发现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____(凸/凹)透镜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放大的______(实/虚)像,投影仪所成像的原理与此______(相同/不相同)。
16.如图,来自于物体MN的三束光线a、b、c平行于主光轴,O是透镜的光心,a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一点;
(1)MN经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选填“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2)若透镜不动,物体MN往透镜方向移动2cm,则a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点__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
(3)晚上广州海心桥上的灯光亮起,岸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3m,则该彩灯“倒影”距水面________m;若河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______m,彩灯在江水中“倒影”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试验题
17.如图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1)让激光斜射入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观察折射光线的位置,记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______入射角;
②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
③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大小为r,则折射角______r(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18.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
(2)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当烛焰距凸透镜______时,光屏上不能成像,但眼睛在光屏这一侧透过透镜可以观察到一个清晰的______的像;
(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参考答案
1.B
2.D
3.D
4.D
5.D
6.B
7.B
8.D
9.【答案】反射 折射 虚 大于
10.【答案】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乙 左 25
11.【答案】光沿直线 水 空气 虚 向上
12.【答案】浅 虚像 =
13.【答案】硬币的虚像 折射 不变
14.【答案】AO 55 水
15.【答案】凸 虚 不相同
16 【答案】倒立放大的实像 不动 13 25 不变
17.【答案】小于 增大 大于
18.【答案】同一高度 光屏中央 缩小 小于10cm 正立、放大 远离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同步练习题(5)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18cm处沿主光轴移到4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变小,像距变大 D.像变小,像距变小
2.小雨和同桌小花一人近视,一人远视,他们的眼镜外形完全一样,他们的眼镜混在一起时,常采用下面的方法区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远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远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3.很多道路口安装了高清晰智能摄像头,实现全天监控,这种摄像头工作原理与人眼相似,像距不变,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人被锁定并在成像板上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此后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总保持清晰,该人在靠近摄像头的过程中(  )
A.在成像板上总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镜头的焦点总在F处不变
C.镜头的焦点可能移至图中的a点
D.镜头的焦点可能移至图中的b点
4.下列模型能正确解释“从岸边看水中的鱼时,看到‘鱼’与实际位置”的是(  )
A. B. C. D.
5.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影响较大。如图所示是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6.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水中倒影
C.月食的形成 D.雨后彩虹
7.在许多高速公路上,在传统的交通标志白线上每隔2m安装了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夜精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红外线 D.紫外线
8.平静的池面上映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明说:“快来看,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他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  )
A.“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的虚像
B.“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鸟”和“鱼”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鸟”和“鱼”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已知∠3=∠6,则入射光线是______,界面是______,界面的______边是玻璃。
10.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使弟弟在A处恰好看不到硬币。当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又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______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1.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使弟弟在A处恰好看不到硬币。当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又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______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2.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_____现象,后者是光的______现象.如图所示,渔夫在叉水中的鱼时,看到的是鱼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看到的鱼比实际的鱼要______(选填“浅”或“深”),所以渔夫叉鱼应瞄准看到的鱼的______(选填“方向”、“上方”或“下方”)才能叉到鱼,若渔夫想要用手电筒将水中鱼照亮,他将用手电筒照向看到的鱼的______(选填“方向”、“上方”或“下方”)。
13.如图,两束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由图可知:______(甲/乙)透镜是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会聚/发散)作用。
14.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三条光线,则______是入射光线,折射角为______度,界面的______边是玻璃。(选填“上”或“下” 或“左”或“右”)。
15.李潇同学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___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___(B/C/D/E/F)处射出光束,可以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_______(上/下)。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左/右)移,并将幕布向___________(左/右)移。
16.如下图所示,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判断出此凸透镜的焦距大致在______范围之内。
三、试验题
17.如图1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_____;
(2)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_____(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若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_____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外形相同的蜡烛B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运用了 _____法。某同学发现看到的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6)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A的像是光的 _____形成的,看到的蜡烛B是光的 _____形成的虚像;(填“反射”或“折射”)
(7)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18.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1)小伟在组装甲图中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 50cm 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 15cm 时,移动光屏可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 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4)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___________。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一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下移动一些
C.将光屏向透镜靠近一些 D.以上方法都可以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B
6.C
7.B
8.B
9.【答案】OC EF 右
10.【答案】折射 虚
11.【答案】折射 虚
12 【答案】反射 折射 虚像 浅 下方 方向
13 【答案】乙 发散
14.【答案】CO 60 右
15 【答案】折射 虚 E B 下 左 右
16.【答案】5.0 cm 17.【答案】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M 见解析 60 不变 等效替代 不能 反射 折射 ③
18.【答案】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靠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