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2.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含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2.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含答案详解)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18 23: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
2.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含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非生物影响因素的是(  )
A.干旱缺水      B.气温升高
C.传染病暴发 D.日照延长
答案:C
2.我国有一句古语“大树之下,寸草不生”。影响树下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因为大树林冠层郁闭度高
B.温度,因为大树下温度低
C.水分,因为大树根系分布广,吸水能力强
D.矿质元素,因为大树根系分布广,吸收矿质元素的能力强
解析:选A。大树枝叶茂盛,林冠层郁闭度高,树下光照强度很弱,某些草本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强度低,晚上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其生长会受到影响,A正确;树下的温度一般不会低到影响树下草本植物生长的程度,B错误;大树的根系分布较深,草本植物的根系分布较浅,可以合理利用不同层次土壤内的水分和无机盐,C、D错误。
3.一些种群在特定情况下的种群密度很小,以下不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是(  )
A.长势差的松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很小
B.家里养猫的农户院子里老鼠的种群密度几乎为0
C.冬季苍蝇的种群密度几乎为0
D.双小核草履虫较多的池塘中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很小
解析:选C。松鼠以松树的松子为食,长势差的松林中松子少,松鼠的繁殖率低,这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猫和老鼠属于捕食关系,老鼠的种群密度几乎为0是猫(生物因素)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冬季苍蝇的种群密度几乎为0是由严冬气温(非生物因素)降低引起的,C符合题意;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之间为竞争关系,大草履虫种群密度很小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
4.(2021·江西赣州教学检测)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
B.减小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解析:选D。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会使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使其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A、C正确;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减少了捕获个体的数量,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使种群数量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B正确;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只能捕捞个体较大的鱼,而不会对鱼的性别进行选择,不会改变其性别比例,D错误。
5.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以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影响BC段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
D.曲线b中,种群在B点时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选B。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环境容纳量会比之前有所增加,即K值提高,A正确;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增长,所以BC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BC段,环境阻力不断加大,影响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C正确;B点对应 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
6.(2021·江苏海安高二期中)下列有关种群“S”形增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生存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B.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
C.K/2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D.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解析:选B。由于种群生存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实际环境中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A正确;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B错误;K/2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最多,C正确;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即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正确。
7.下图为某岛屿上环颈雉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统计环颈雉的数量可用样方法
B.图中5年内环颈雉种群数量曲线出现弯折是绘制失误造成的
C.5年后,环颈雉种群的增长倍数λ仍会保持不变
D.由于种内竞争加剧,环颈雉种群的个体数量最终将趋于稳定
解析:选D。环颈雉为动物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由题图可知,5年内环颈雉种群数量类似于“J”形增长,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环颈雉实际数量是在“J”形增长曲线附近变化,而不是呈现标准的“J”形增长曲线,B错误;5年后,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的限制,环颈雉种群数量可能呈“S”形增长,其增长倍数λ会发生变化,C错误;由于环境条件有限,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内的个体数量最终会趋于稳定,D正确。
8.(2021·山东济宁高二期末)某田鼠种群数量在数年内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田鼠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B.若该种群在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20,则该种群该年的出生率为20%
C.田鼠种群数量在ad段对应的曲线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段对应的曲线一直在下降
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图中a、b两点对应的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解析:选C。由图分析可知,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R)大于1时,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A项错误;年初时种群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20,只能求出增长率,出生个体未知,无法计算出生率,B项错误;a、b两点时R都大于1,年龄结构都为增长型,D项错误。
9.巴西红耳龟是我国的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形增长
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
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答案:C
10.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一定程度改变,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该种群数量变化不符合“S”形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则种群数量会增加,但一般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解析:选A。从图中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若a点环境因素发生一定程度改变,种群数量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a点以后该种群数量变化仍符合“S”形增长,A错误;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则种群数量会增加,但一般也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B正确;种群数量下降与食物、天敌等相关,所以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种群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C正确;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发生波动,但也应该在K值附近波动,D正确。
11.(2020·浙江高三4月联考)下图描述了一种鹿的种群生长速率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10~1925年间,鹿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食物资源非常充裕
B.1925~1940年间,鹿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鹿种群数量过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
C.1925年时,鹿种群的种内竞争最激烈
D.1930年时,大约有12 000只鹿在此环境下生存而不会因饥饿致死
解析:选B。1910~1925年间,鹿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食物资源非常充裕,A正确;1925~1940年间,鹿种群数量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在1925年鹿群的数量非常大,导致鹿群的食物减少,资源被破坏,在1925~1930年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B错误;1925年时鹿种群数量最大,所以种内竞争最激烈,C正确;在1905~1925年间,环境容纳量大约是25 000只,在1925~1930年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由题图可知,在1930年时环境容纳量大约是12 000只,D正确。
12.下图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形增长
B.如该种群为鱼塘中的某种鱼,则不宜在第5年捕捞
C.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D.如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将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害
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该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该种群迁入新环境后呈“S”形增长,A错误;如该种群为鱼塘中的某种鱼,则不宜在第5年捕捞,应该使捕捞后的种群增长速率保持在第5年的状态,B正确;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仍然大于0,说明该阶段种群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C错误;东方田鼠属于有害生物,且200只左右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则为有效防治鼠害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图乙中能反映该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填“A”或“B”)。
②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_______型。
(2)一般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此时种群________________最大,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相对较多,而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开始下降。所以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种群数量超过K/2时就可以获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当过度获取导致种群数量小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将会________,获取的资源数量将减少,而且还会影响资源的再生。
解析:(1)①由题中曲线图可知,该鱼群迁入某池塘后,种群数量增长迅速,随着种群(鱼)数量的增多,由于空间、食物、天敌等因素,鱼群中的个体间斗争加剧,死亡率上升,种群增长速率开始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增长速率变为0。因此,该鱼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应该为“S”形。②在t2时期后,主要是因为种内竞争加剧和捕食者增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不再增加。③在t1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幼年个体数量最多,可以判断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2)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超过K/2时可适量获取动植物资源。
答案:(1)①B ②种内竞争加剧和捕食者增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处于平衡状态,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③增长
(2)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 减小
14.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表示种群的数量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 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S”形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__。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________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将会_______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解析:(1)已知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故家鼠属于r对策生物。(2)由图可知,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呈“J”形增长,即图乙中曲线Ⅰ。“J”形增长曲线的数学方程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Nt=N0λt(λ表示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此时须控制“J”形增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λ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4)分析图乙,曲线Ⅱ中种群数量在e~f段明显下降,说明此时间段内蛇对鼠的捕食量增加,发挥明显生态效应。若蛇部分死亡,则对鼠的捕食能力降低,鼠数量下降幅度减缓,α增大。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初次捕获并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可知,鼠的记忆力较强造成第二次捕捉时捕捉到的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小,因此使调查结果偏大。
答案:(1)r对策 (2)S 环境容纳量(K值) (3)λ (4)e~f 增大 偏大
15.裸鼹鼠是一种地下穴居的小动物,以植物的地下茎为食,科研人员对裸鼹鼠的生命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分别统计小鼠和裸鼹鼠性成熟后的死亡率,结果如图1所示。据图分析,性成熟后__________的死亡率维持在低水平,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裸鼹鼠的寿命长,并且性成熟后直到死亡一直可以繁殖,其种群数量却保持相对稳定,推测其______较低。
(2)科研人员将小鼠和裸鼹鼠均置于低氧(5%氧气)和无氧(0%氧气)环境中,分别统计它们的存活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山鼠的种群密度,若林场面积为4 km2,初次捕获山鼠120只并标记,放回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山鼠100只,其中被标记的山鼠数量为30只,则该林场生态系统中该种山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只/km2。若部分标记物在山鼠放回后脱落,则会导致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用药物灭鼠的害处较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条)。
解析:(1)由图1曲线可知,裸鼹鼠性成熟后,死亡率较低,可能的原因是缺少天敌,生存环境相对稳定,食物来源稳定等。裸鼹鼠的寿命长,并且性成熟后直到死亡一直可以繁殖,其种群数量却保持相对稳定,可能的原因是其出生率较低。(2)由图2可知,低氧、无氧条件下,裸鼹鼠比小鼠存活时间长,说明裸鼹鼠比小鼠更能够耐受低氧和无氧环境。(3)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初次捕获并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120=100∶30,N=400,则该林场生态系统中该种山鼠的种群密度是400÷4= 100(只/km2)。若部分标记物在山鼠被放回后脱落,则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这会导致估算值比实际值偏大。(4)药物灭鼠的害处有造成环境污染、伤及鼠的天敌等。引入天敌控制鼠的种群数量与用药物灭鼠相比,既不会伤及鼠的天敌,又不污染环境。
答案:(1)裸鼹鼠 缺少天敌,生存环境相对稳定,食物来源稳定(答案合理即可) 出生率
(2)裸鼹鼠比小鼠更能够耐受低氧和无氧环境
(3)100 偏大
(4)造成环境污染 导致其天敌死亡率升高(两空答案均合理即可) 引入鼠的天敌(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