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2.2.1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2.2.1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详解)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18 23:4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
2.2.1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非生物环境影响
解析:选D。由题图分析可知,甲表示个体,乙表示种群,丙表示群落,丁表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乙),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B错误;群落(丙)应包括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B.空气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肉食性动物只能属于第三营养级
解析:选C。有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属于两种生物成分,如捕蝇草,A错误;空气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B错误;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正确;肉食性动物至少属于第三营养级,也可属于第四营养级或更高的营养级,D错误。
3.下图中,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原核生物、d为蓝细菌、e为腐生细菌,则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解析:选A。蓝细菌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蓝细菌和腐生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A符合题意。
4.(2021·贵州黔东南州高二期末)“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A.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指阳光、水、空气等,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诗句中关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提到,只有分解者未涉及。
5.(2021·黑龙江哈尔滨高二期中)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异养型生物全是分解者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解析:选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异养型生物可以是消费者,C错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D错误。
6.(2021·宁夏银川高二期中)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作食物链,下列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水稻→害虫→青蛙
B.草→植食昆虫→食虫鸟
C.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
D.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解析:选B。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A错误;C项中的箭头方向反了,应该是由低营养级指向高营养级,C错误;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D错误。
7.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右图所示),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解析:选B。大量捕捉蛙以后,害虫的天敌减少,害虫数量会迅速增加,导致水稻虫害严重;蛙减少以后,蛇的数量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因为蛇有蛙和鼠两个食物来源,但鼠的数量会因蛇的大量捕食而减少。
8.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B.a点时丙数量上升主要是因为食物增加
C.b点后丙数量下降主要是因为天敌减少
D.该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锐减
解析:选D。根据生物间的数量关系可知,该草地的食物链为草(乙)→虫(丙)→鸟(甲),A项错误;a点时丙数量上升主要是因为天敌(鸟)的数量减少,B项错误;b点后丙数量下降主要是因为食物减少,C项错误;该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锐减,导致虫害严重,D项正确。
9.(2021·湖北荆州期末改编)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草菇是消费者,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
C.该生态系统中人工栽培的草菇可以为果树的生长提供更多有机物
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选D。草菇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A错误;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B错误;草菇作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产生无机物,如水、CO2等,即为果树的生长提供更多无机物,C错误;消费者具有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作用,D正确。
10.下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是(  )
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
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较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
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互利共生关系
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
解析:选B。据图分析可知,老鼠是蚂蚁的天敌,老鹰是老鼠的天敌,但老鹰不是蚂蚁的天敌,A错误;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的食物减少,而老鼠可以更多地捕食蚂蚁或以矮灌木为食以减轻蚱蜢数量减少对其产生的影响,故蜥蜴种群较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B正确;老鹰可以吃蛇,它们之间为捕食关系,它们又共同以金花鼠、老鼠为食,又有种间竞争关系,C错误;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也是消费者,D错误。
11.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的个体数量和每种生物的平均体重如下图所示。已知生物量=生物个体数量×该种生物的平均体重,且生物量越大,该生物营养级越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处于第二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
B.若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丙和丁的数量下降
C.若丁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乙和丙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上升
D.若甲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丙和丁的种群数量分别下降和上升
解析:选D。生物量=生物个体数量×该种生物的平均体重,生物量越大,该生物营养级越低。题中四种生物营养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丁、丙、乙、甲,它们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丙→乙→甲。其中丙处于第二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A错误;若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丙的数量减少,丁因缺少天敌而数量增加,甲因食物增多而数量增加,B错误;丁作为生产者,其数量下降,丙、乙、甲的数量都要下降,C错误;若甲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乙和丁的种群数量上升,丙的种群数量下降,D正确。
12.(2021·江苏南京模拟)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河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虾 小球藻
A.小球藻、水蚤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最高
D.河虾与水蚤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解析:选D。分析题表信息,可得到下图所示食物网:
eq \a\vs4\al\co1() ,故形成的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小球藻→水蚤→河虾→鱼乙→鱼甲,小球藻→水蚤→河虾→鱼甲,小球藻→河虾→鱼乙→鱼甲,小球藻→河虾→鱼甲。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但水蚤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B错误;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四营养级,鱼甲处于第三、四、五营养级,因此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不是鱼乙,C错误;河虾与水蚤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右图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4)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和最活跃的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解析:(1)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2)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3)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答案:(1)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D B(顺序可换) (4)D A
14.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蚱蜢属于________消费者。
(2)同时占据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占第________营养级。
(3)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牧草施加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图乙,图中B表示的生物是________。若对鹰和蛇体内的放射性强度也进行检测,则鹰和蛇体内放射性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前两者。
解析:(1)图甲中的食物链:①草→蚱蜢→青蛙→蛇→鹰,②草→蚱蜢→青蛙→鹰,③草→蛐蛐→青蛙→蛇→鹰,④草→蛐蛐→青蛙→鹰,共4条食物链,蚱蜢在①②食物链中属于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2)鹰在①③食物链中属于第五营养级,在②④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3)蛇被鹰捕食,两者为种间捕食关系;同时鹰和蛇都捕食青蛙,两者为种间竞争关系。(4)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有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放射性越强,所以青蛙体内的放射性高于蚱蜢,鹰体内的放射性高于蛇。
答案:(1)4 初级 (2)鹰 四、五 (3)捕食和种间竞争 (4)青蛙 高于
15.(2021·连云港高二检测)某生物学课外研究小组统计了野外四种生物在一生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百分比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休息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进食 其他活动
物种A 20% 15%追逐物种B 55%吃种子 10%
物种B 20% 25%被物种A追逐 45%吃种子 10%
物种C 75% 15%吃物种A 10%
物种D 75% 20%吃物种C 5%
(1)根据表中信息,试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2)物种A、B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种C、A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物种C和D一天中的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从食性角度看,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物种A、物种B吃种子,属于初级消费者;物种A追逐物种B,物种C吃物种A,物种D吃物种C,据此写出营养结构,见答案。(2)物种A、物种B都吃种子,属于种间竞争关系,物种A追逐物种B,属于捕食关系;物种C吃物种A,属于捕食关系。物种C、物种D一天中进食时间短而休息时间长,是因为它们均属于肉食性动物,其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3)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其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1)
(2)种间竞争和捕食 捕食 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其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16.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
A.水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
(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藻数目________,淡水虾数目________。
(5)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_________________会随着发生。
A.水藻大量增多 B.小鱼的数目增多
C.水鸟的数目减少 D.甲壳类的数目增加
(6)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图所表示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食物网中包括3条食物链。(2)水鸟、小鱼、淡水虾均处于第三营养级,大鱼捕食小鱼,两者为捕食关系,淡水虾和小鱼均捕食水蚤,两者为竞争关系。(3)腐生细菌、真菌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水鸟为消费者,水绵、水藻为生产者。(4)水鸟是大鱼和甲壳类的捕食者,水鸟减少,则大鱼、甲壳类将增多,水藻减少,淡水虾也减少。(5)水绵减少,水绵竞争者水藻增加,水蚤、小鱼、大鱼等随着水绵的减少而减少,水鸟更多捕食甲壳类,甲壳类减少也使水藻增加。(6)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称为生物群落。(7)图示中仅表示出生产者和消费者,未表示出分解者及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
答案:(1)3 (2)水鸟、小鱼、淡水虾 竞争 捕食
(3)D (4)增多 减少 减少 (5)A (6)生物群落
(7)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及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