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
2.2.1 群落的结构(含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
1.下面的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座山上的各种动物、植物
C.无菌培养基被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解析:选C。选项A和选项B均没有包含全部的生物,所以不能构成群落。选项C中无菌培养基被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是由不同种的细菌构成的,可视为一个小的群落。选项D无菌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只有一种物种,只能称为种群。
2.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的多少
B.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C.从赤道到北极,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解析:选A。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错误,B正确;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降低而减少,故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少,C正确;物种丰富度越大,意味着物种数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D正确。
3.(2021·贵州遵义月考)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是影响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关系
C.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研究群落空间结构对植被恢复中植物的空间配置有指导意义
解析:选A。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而光照是影响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A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关系,B正确;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研究群落空间结构对植被恢复中植物的空间配置有指导意义,D正确。
4.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种间竞争、捕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
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宿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C.种间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
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解析:选C。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养料,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物质和能量,根瘤菌不能独立生活,A正确;蛔虫和人、菟丝子和植物都属于寄生关系,其中蛔虫和菟丝子等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宿主中人属于异养生物,植物是自养生物,B正确;种间竞争在种间普遍存在,种内关系包括种内竞争和种内互助,C错误;捕食可发生在动物和植物(羊和草)、动物和动物(狼和羊)之间,D正确。
5.(2021·湖南长沙高二月考改编)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或地位。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
B.物种的生态位就是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C.研究动物的生态位只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和天敌
D.竞争关系可能导致物种生态位发生变化
解析:选D。不同物种的食物和栖息地可能一样,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A错误;物种的生态位包括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错误;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C错误;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时,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会占据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从而使处于竞争劣势的物种生态位发生变化,D正确。
6.(2021·天津滨海新区高二上期中)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b表示鹰种群数量的变化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
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
D.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猞猁
解析:选A。鹰与鼠之间属于捕食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a为被捕食者的变化曲线,后达到波峰的b为捕食者的变化曲线,则a表示鼠,b表示鹰,A正确;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而图①表示捕食关系,B错误;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对彼此不利,C错误;森林中猞猁和雪兔是捕食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先达到波峰的a为被捕食者的变化曲线,后达到波峰的b为捕食者的变化曲线,因此曲线b代表猞猁,D错误。
7.(2021·浙江教育联盟模考)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B.群落的水平结构只与地形有关
C.影响动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决定
解析:选D。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A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受地形变化、光照强度、温度、土壤湿度大小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影响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影响动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决定,D正确。
8.下列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究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
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
解析:选C。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A、B错误;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研究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正确;土壤小动物对土壤中动植物遗体的分解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实验彻底结束后,还存活的小动物最好放回原地,D错误。
9.一棵树上生活着三种不同的鸟,分别为甲、乙、丙,每种鸟在树上生活的高度不同(如右图所示)。第四种鸟(丁)与乙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若丁从X处进入该环境后,乙种鸟最可能是( )
A.与丁种鸟和睦相处
B.移到本树的上层或下层,与甲种鸟或丙种鸟共同生活
C.还在原处生活,但食性会发生变化
D.与丁种鸟发生种间竞争
解析:选D。群落内的各种群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分别获得了不同的生态位,此题中不同的鸟在树上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了垂直结构。若从X处进入的丁种鸟与乙种鸟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则两种鸟之间必然要发生种间竞争,以争夺有限的生活资源,至于种间竞争的结果则有多种可能。
10.下图表示几个不同物种的资源利用情况曲线,在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竞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解析:选A。由题图可以看出,图a中3个物种共用的资源较少,种间竞争不太激烈,种内竞争较激烈;图b中3个物种共用的资源较多,种间竞争较激烈,A正确,B、D错误。图b中物种2的生存空间狭窄,易被排除,C错误。
11.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互利共生关系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种间竞争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
解析:选D。由图可以看出鲢鱼、鳙鱼和青鱼及草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层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鲢鱼和鳙鱼之间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也没有互利共生关系;青鱼和草鱼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B、C错误。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数量增加,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故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D正确。
12.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所示: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甲 乙 丙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乙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
解析:选A。甲、丙存活率降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蝌蚪间的种间竞争受捕食者影响。无捕食者时,乙存活率极低,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增大,获得的资源增加。
二、非选择题
13.(2021·河北高二期末)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筑巢高度/m 池鹭/只 白鹭/只 夜鹭/只 牛背鹭/只 鹭类总数/只
6~8 6 6 8 0 20
8~10 52 6 6 2 66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中鹭类的优势种是__________。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块样方(10 m×10 m),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由于鹭类被捕获一次后,再被捕获的难度增大,则所得数据比真实值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__________资源的合理利用。
(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不同,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可以较为均衡地利用资源,二者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解析:(1)题表数据显示,池鹭的总体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鹭类,因此池鹭是该森林群落中鹭类的优势种。样方选取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鹭类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其种群数量的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中标记的个体数。正常情况下,由于鹭类被捕获一次后,第二次被捕获的难度增加,因此所得数据比真实值偏大。(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3)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但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可见,这两种鹭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时间和地点,可以较为均衡地利用资源,二者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答案:(1)池鹭 随机 标记重捕法 偏大
(2)垂直 空间
(3)时间 取食地点(或地点) 种间竞争
14.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是__________关系。
(2)下列表示一个种群的是________。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的所有血雉
C.森林中的所有苔藓 D.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3)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称为________。
A.群落的垂直结构 B.种群的垂直结构
C.群落的海拔结构 D.种群的海拔结构
解析:(1)血雉以昆虫为食,两者属于捕食关系;煤山雀和橙红鹤都生活在森林中层,争夺相同的食物、空间等,存在种间竞争关系。(2)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昆虫、苔藓、树木都有许多物种。(3)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的特点,水平方向上的特点是呈镶嵌分布。
答案:(1)捕食 种间竞争 (2)B (3)A
15.据以下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资料1: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90多年的时间里,对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作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资料分析可知:
(1)方框①~⑧中每次波动都是雪兔先增加到达波峰,该动物为__________,猞猁后增加到达波峰,为________。
(2)结论:两种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Ⅱ.资料2:菟丝子依靠缠绕在豆科植物茎上,吸取有机养分生活,如下图所示。
由资料分析可知,菟丝子获利,大豆受害,宿主一般不会死亡。二者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Ⅲ.资料3:在豆科植物幼苗期,根毛分泌的有机物会吸引根瘤菌聚集在周围大量繁殖。根瘤菌在分泌的纤维素酶作用下,溶解根毛细胞壁,侵入幼根产生根瘤。在根瘤内,根瘤菌从豆科植物根的皮层细胞中吸取碳水化合物、矿质盐类及水分,以进行生长和繁殖。同时根瘤菌又把空气中游离的氮通过固氮作用固定并转变为植物所能利用的含氮化合物,供植物生活所需。
由资料分析可知,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
答案:Ⅰ.(1)被捕食者 捕食者 (2)捕食 Ⅱ.寄生 Ⅲ.互利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