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9 16:1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牛奶 B.汽油 C.泥土 D.味精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3.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二氧化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4.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20℃ 40℃
水 109g 129g
酒精 17.3g 40g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觯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的溶液
6.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
A.氯化钠放在右盘 B.氯化钠洒出 C.俯视读数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
7.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瑢液
B.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C.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溶解
D.若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8.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时的溶解度为36.6g
B.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
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二、非选择题
9.配制50g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________g氯化钠固体;
(2)溶解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和玻璃棒;
(3)下列操作中,会引起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差的是________。
A.称量读数时天平指针偏左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洒出少量溶液
10.某化学小组欲配制49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来进行实验,老师为他们提供了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
(1)通过计算,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____g。
(2)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正确),则配制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
(3)A和B是两个同学稀释浓硫酸操作的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填“A”或“B”)。
(4)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11.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下图所示为该小组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写出该仪器的另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
(2)操作B中,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__________里,并置于托盘天平______盘(填“左”或“右”)进行称量。
(3)操作D中,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时还用到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某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的视线如图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会造成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___________。
(5)制作“叶脉书签”结束后,刘强同学想继续测定废液的酸碱度,下列用品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标号)
a.玻璃棒 b.pH试纸 c.酚酞试液 d.白瓷板(或玻璃片)
12.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碘酒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2)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3)喝了冰凉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4)用海水晒盐:从海水中提取获得食盐氯化钠,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13.某化学兴趣小组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如图是他配制碳酸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所需:碳酸钠 g;水 mL,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选填“10 mL”“50 mL”或“100 mL”)量筒。
(2)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3)步骤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如果称取的碳酸钠中含有少量水分,最后配制的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用托盘天平正确称量所需的碳酸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的碳酸钠固体
B.减少适量的碳酸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D.增加砝码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的饱和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序 。
(3)M点所表示的意义: 。
(4)对于甲的溶解度曲线,在M、N、P三点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是 点,表示溶液中含有未溶解的溶质的是 点。
(5)温度升高, 的溶解度减小。
(6)t1℃时,将40g乙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5.t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2)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甲析出。此时(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3)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甲>乙
e.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f.两溶质溶解度:甲>乙
16.往盛有28.8g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20.0g溶液。计算: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2 3 4 5 6 7 8
D A A D A D D C
9.(1)3 (2)烧杯 (3)AB
10.(1)10 (2)大于 (3)B (4)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11.(1)烧杯 用作反应容器 (2)玻璃器皿(或小烧杯、表面皿) 左 (3)胶头滴管 偏小 (4)硼酸溶液 (5)c
12.(1)碘 酒精 (2)溶解 (3)温度 (4)蒸发结晶
13.(1)20 80 100 mL (2)CBDEA (3)搅拌,加速溶解 (4)偏低 (5)B
14.(1)90g (2)甲>乙>丙 (3)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40g
(4)P N (5)丙 (6)不饱和
15.(1)a (2)47.4% 甲物质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 (3)cdef
16.(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8.8g+100.0g﹣120.0g=8.8g;
(2)设原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8.8g

解得x=20g,y=22.2g
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