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宁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19 20:3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德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
本卷共16小题,其中,第1-12小题,每题2分;第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D.动物细胞中的DNA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下列有关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的群体要求随机取样、人数足够多
B.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C.白化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
D.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4.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出汗增加散热,有利于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大量失钠,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外液
D.血液中CO2含量上升,刺激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呼吸加快
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较体液调节广泛
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
C.参与体液调节的内分泌腺不能参与神经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有信息分子的参与
6.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医院指尖取血时,虽然针刺感到疼痛,但手不缩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缩手反射过程,兴奋在B处以电信号形式双传导
B.兴奋在C处的传递速度比D处快
C.取血时不缩手说明乙受甲发出的指令调控
D.D是传出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
7.某患者血液化验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推测将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最可能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C.醛固酮分泌增多
D.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8.腺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感染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一种毒性蛋白),使人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专门应对类毒素的蛋白质
C.抗毒素与类毒素结合后,被巨噬细胞识别吞噬消化
D.利用病愈患者血清中的抗毒素治疗腺鼠疫患者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9.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延长“繁花缀满枝”
B.“瓜熟蒂落”的过程主要受乙烯和赤霉素调节
C.该过程不同种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D.该现象的调节根本上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0.根据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的规定,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的第二针应在8周内接种,第三针尽量在第二针6个月后接种。从国家卫健委获悉,截止2021年10月17日全国接种新冠疫苗累计22.32亿剂次,覆盖全国总人口的80.95%.下列关于新冠疫苗接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第一针,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接种第二、三针,机体内的记忆细胞被激活并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C.疫苗接种者仍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也要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D.接种新冠疫苗建立免疫屏障,可能是预防新冠肺炎唯一有效的措施
11.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蝽蟓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该地蝽蟓的短喙基因频率增加
B.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增加
D.上述生物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12.如图为某水生植物在三个不同温度的水池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水生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4.8℃
B.三个水池中该水生植物的增长曲线都是“S”形
C.第4天时33.6℃组水生植物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实验时需要人为控制的两个变量是温度和时间
13.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严重破坏。经过几十年时间,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研究人员对该保护区恢复过程中每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的组成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B.针叶林中出现了高、中、低的马尾松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D.过度砍伐可以在短期内改变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
14.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和阿德姆·帕塔波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的贡献。大卫·朱利叶斯等发现了新的离子通道蛋白TRPV1(一种痛觉受体)。当人们食入辣椒素会引发感觉神经元兴奋,从而产生痛觉。为研究TRPV1的功能,科学家构建缺失TRPV1基因的敲除型小鼠完成相关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加入或注射辣椒素之前的饮水量和体温变化作为本实验的对照
B.辣椒素与TRP1结合,导致Na+内流,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C.据图1推测,野生型小鼠对饮水中添加辣椒素的反应有利于小鼠躲避伤害
D.据图2推测,注射辣椒素后引起敲除型小鼠产生灼热感,导致体温下调
15.研究者以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超矮生型突变体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处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可能缺乏赤霉素的受体
B.图乙表明,生长素浓度大于25μM会抑制野生型植株的生长
C.实验表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对生长素和赤霉素都不敏感
D.据图可知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调控植物茎的伸长
16.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列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第II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5题,共60分。
17.(13分)西瓜是夏季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无子西瓜因无子、甜度高更受欢迎。下图是无子西瓜培育过程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 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
(2)图中过程①用 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就能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中 的形成,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四倍体。该四倍体减数分裂产生含 个染色体组的配子,与二倍体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进而培育出无子西瓜。
(3)无子西瓜“无子”的原因是 。
(4)请设计出其他培育无子西瓜的方案。(要求:简要写出一种方案即可)
18.(12分)生态学上,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科研人员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鹭科鸟类的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数据显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鹭科鸟类的优势种是 ,保护区中所有的池鹭是一个 ,调查鹭科鸟类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2)牛背鹭常栖息在水牛背上,水牛靠牛背鹭赶走身上的蝇虫,牛背鹭又为水牛担任警卫任务,牛背鹭和水牛的种间关系是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3)据表分析可知,5种鹭科鸟类的巢穴分布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 结构。
19.(10分)顶端弯钩是双子叶种子黑暗条件下萌发后,幼苗的下胚轴顶端形成的弯曲结构。顶端弯钩与闭合的子叶共同保护脆弱的幼苗顶端分生组织,促进萌发幼苗出土。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茉莉素与乙烯对顶端弯钩形成的影响,用MS培养液(植物生长的完全培养液)、乙烯、茉莉素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2)该实验中茉莉素的作用是 (填“减少”或“增加”)顶端弯钩的弯曲程度,判断依据是 。
(3)茉莉素与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中的关系是 (填“协同作用”或“效果相反”),理由是 。
20.(12分)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如图表示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一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回答下列问题:
(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 ,当神经元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 。
(2)黑暗环境中,图中所示的神经纤维末梢释放 ,与松果体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使其分泌的褪黑素增多,进而通过影响 HPG 轴发挥调节作用。褪黑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它们作用方式都是 。
(3)在HPG轴中,由下丘脑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睾丸分泌睾酮的过程体现 调节。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长期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睾酮,会出现性腺萎缩,原因是 。
21.(13分)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戊基苯酚是汽车尾气中一种重要成
分。研究表明,戊基苯酚会对小鼠的脾有免疫毒性,造成机体损伤。回答下列问题:
(1)脾是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 ,小鼠的脾受戊基苯酚毒害,可引起免疫细胞不能正常清除衰老的血细胞,这是免疫系统的 功能异常。
(2)在对某些病原体的免疫应答中,激活B细胞需要提供两个信号,分别是 、 。B 细胞活化后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 ,分泌大量抗体,对机体进行免疫。
(3)科研人员为探究核桃多酚对戊基苯酚引起脾免疫毒性的作用,将脾淋巴细胞分为三组,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培养48h,测定细胞增殖率和白细胞介素(IL)相对值。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C组X处理表示 。
②本实验检测IL相对值作为观测指标的理由是 。
③用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宁德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共16题,1-12每题2分,13-16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 ACBAD 6-10 CCDBB 11-15 CABDB 16 D
17.(除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3 分)
(1)数目或结构 (答全给分)
(2)秋水仙素(低温) 纺锤体 两
(3)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2分)不能形成配子,因此不能形成种子(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2分),因此不能形成种子)
(4)方案一:将三倍体植株进行组织培养,获取大量的组培苗,再进行移栽。
方案二:利用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株未受粉的雌蕊(2分),并套袋处理(1分)。方案三:将三倍体植株进行扦插或嫁接,成活后进行移栽。
方案四:将二倍体西瓜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无子西瓜。(其他合理方案给分,答到关键点给2分,选材错误不给分,只答“无性生殖”给1分)(3分)
18.(每空 2分,共 12 分)
(1)白鹭 种群 标记重捕法
(2)原始合作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水平
19.(每空 2分,共 10分)
(1)对照
(2)减少 丙与甲相比较,顶端弯曲程度减小(丁与甲、乙相比较,顶端弯曲程度减小)(3)效果相反 乙组比甲组弯曲程度大,丙组比甲组弯曲程度小
20.(每空 2分,共 12 分)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细胞)(答全给分) 内正外负
(2)去甲肾上腺素 直接与受体接触(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3)分级 睾酮浓度升高,通过反馈调节(1分)作用,使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1分),性腺合成性激素减少,故性腺萎缩。
21. (除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3 分)
(1)免疫器官 免疫自稳(只答“自稳”不给分)
(2)病原体(抗原)(1分)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1分)(“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给分,只答“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不给分 浆细胞(1分)(3)①戊基苯酚+核桃多酚
②IL是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1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IL的水平能反映出脾淋巴细胞免疫毒性的程度(1分)
③核桃多酚通过提高细胞增殖率及IL水平(1分),减缓戊基苯酚对脾淋巴细胞的免疫毒性作用(1分),进而发挥免疫保护作用。(或核桃多酚通过显著抑制戊基苯酚对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毒性作用,进而发挥免疫保护作用)(照搬题干“核桃多酚对戊基苯酚引起脾免疫毒性的作用”不给分,答“核桃多酚对戊基苯酚引起脾免疫毒性有缓解作用”给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