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拓展提升(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匀速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v=可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误差只能减小,不能绝对避免
C.教室里的多媒体屏幕做成粗糙不平且为白色是因为使其发生漫反射的同时也能反射所有色光
D.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凸透镜既能成虚像也能成实像
2.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L保持不变),然后另一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太阳之间,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与测得的距离L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 >L B.f 3.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皮影在屏幕上呈现影子 B.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C.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4.小明做作业时,动手操作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找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到某一位置,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D.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5.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相机胶片上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③④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⑤
6.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距透镜焦点5cm处,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正立的 B.倒立的 C.放大的 D.虚像
7.如图是小丹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墙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8.小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点为一倍焦距处,点为二倍焦距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上移动
B.烛焰位于A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B点时,光屏承接不到像
D.烛焰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时,光屏上始终出现放大的像
9.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影响较大。如图所示是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二、填空题
10.如下图所示,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判断出此凸透镜的焦距大致在______范围之内。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明用手指遮住了凸透镜的左半部分,则光屏上蜡烛的像______。(选填“变暗”、“变亮”、“少一半”或“不变”),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12.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人眼在由远到近的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又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但长期看近处的物体会形成近视。小芳在探究近视眼的缺陷时,把近视眼镜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成像清晰,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她应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了发光体清晰的像。
13.如图所示,是小明的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其镜头对光线有___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用这架相机拍照时,若拍完远景再拍近景,镜头需要向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胶片的方向移动;胶片上所成的像与显微镜的目镜所成的像,它们的性质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4.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6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
A.40cm B.30cm C.20cm D.10cm
理由______。
15.如图所示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看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应把_________(选填“A”或“B”)端朝向明亮的室外,否则看不清楚。这时,半透明纸上的物体的像应是缩小的、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6.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甲图,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4月30日小力发现天空出现了美丽日晕现象如乙图,日晕是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两次______而形成围绕太阳环形,呈彩色的光现象。
三、作图题
17.请在图中画出光源 S 发出的光线 SA 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18.作图题
(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从空气中射到半圆形玻璃砖上(O为圆心),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①反射光线;② 进入玻璃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3)如图所示,补充光路图
19.完成以下光路图。
四、实验题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3)接着小勇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若撤去光屏,小勇也可以在图中凸透镜的______(填“左边”或“右边”)适当位置去观察该像;
(4)始终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适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5)若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中心部分,像会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
(6)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填“下”或“上”)移动,可以向______(填“下”或“上”)调节凸透镜,使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
(7)一位同学把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的某一位置,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向______(填“左”或“右”)适当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此时把眼镜和凸透镜取走,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在原凸透镜位置换一个焦距更______(填“大”或“小”)的凸透镜,也可以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21.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_点上(P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为_________;
(3)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蜡烛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_________(靠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_________像(实/虚)。
22.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量焦距: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
(3)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
(4)如图乙所示,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透镜方向移动。
五、简答题
23.给你一副老花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你如何辨别两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
方法:________ .
24.青藏高原,高天厚土;珠穆朗玛,世人敬仰。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克服大风、降雪、气旋风暴等恶劣天气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如图甲为日出时分,用超远摄镜头拍摄的珠穆朗玛峰。图乙中,队员们正在拉住登山绳向上攀爬,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登山冲顶成功后,测量登山队队员在峰顶竖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国产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国产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这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首次在媒体信号传输中应用5G技术,5G信号登上世界之顺,“祖国至上、团结无私、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攀登精神,在世界之巅再次闪耀。
请你结合文字介绍及图片信息指出其涉及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
物理现象: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确定位测量;
物理知识:电磁波的应用;
物理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A
6.C
7.B
8.D
9.B
10.5.0 cm 11. 变暗 能
12. 变小 靠近
13. 会聚 远离 不同
14. D
15. B 倒立 实
16. 人脸 缩小 折射
17.
18.);(2);(3) ;
19.
20. 10.0 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右边 左 完整 上 下 右 大
21. 10.0 c 投影仪 远离 实
22. 会聚 10.0 同一水平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缩小 实 照相机 靠近
23.在阳光下,老花镜正对着太阳光,上下移动老花镜,在地面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观察亮点到老花镜距离是否相同.
24. 超远摄镜头拍摄珠穆朗玛峰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的应用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拓展提升(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若蜡烛远离透镜,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③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9cm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远离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2.小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点为一倍焦距处,点为二倍焦距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上移动
B.烛焰位于A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B点时,光屏承接不到像
D.烛焰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时,光屏上始终出现放大的像
3.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 )
A.大于2倍焦距处,倒立放置 B.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倒立放置
C.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正立放置 D.大于2倍焦距,正立放置
4.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L保持不变),然后另一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太阳之间,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与测得的距离L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 >L B.f 5.某学生需要用一块焦距为8-16 厘米的凸透镜,他利用光具座保持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6厘米,分别更换凸透镜a、b、c,并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结果a、b凸透镜分别能成倒立缩小和倒立放大的像,c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符合学生要求的凸透镜的是( )
A.a凸透镜 B.b凸透镜 C.c凸透镜 D.三者都可以
6.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 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
C.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7.在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情况的分别是( )
A.②和④ B.④和② C.②和① D.③和①
8.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矫正需要佩戴合适的凸透镜
B.老花镜能当放大镜使用
C.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时,景物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人在穿衣镜前能看到的自己在镜中的像,说明这个像是实像
9.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潸晰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小于20cm
B.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
C.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镱,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晣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D.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凹透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当物距为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当物距为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至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A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一定固定在______之间,两次成像的虚实情况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2.如图所示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看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应把_________(选填“A”或“B”)端朝向明亮的室外,否则看不清楚。这时,半透明纸上的物体的像应是缩小的、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3.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成像原理与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似;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14.如图是一款小巧方便的手机投影仪,可以实现将“影院”搬到家中,它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位于倍焦距以外放大的像,若让像更大些,应将投影仪 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
15.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_____处控制噪声;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 ______;
(3)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变),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成倒立实像。当汽车远离摄像头过程中,摄像头的焦距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若要获得一束平行光,应将S移至______位置,若要获得S的实像,应将S移至______位置(后两空选填“焦点”、“焦点以内”或“焦点以外”)。
17.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甲图,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4月30日小力发现天空出现了美丽日晕现象如乙图,日晕是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两次______而形成围绕太阳环形,呈彩色的光现象。
三、作图题
18.在图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19.(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折射光线如图甲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______;
(2)请完成图乙中的光路图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同样可以改变入射光线OA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画出一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图示的大致位置,但须与光学规律相符)________。
20.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烛焰,A′为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画出一个焦点即可)。
四、实验题
21.某实验小组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
(2)把蜡烛移动到B处,移动光屏可得到的像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成像原理应用于生活中的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3)小雨同学把他的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左”或“右”)移动,才能使像清晰。
(4)细心的小丽同学发现在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变短时,蜡烛在光屏上的像将处于光屏的________方。(选填“上”或“下”)
22.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
(3)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
(4)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______透镜,将光屏_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5)当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2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有一个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此原理来工作的;
(3)若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左移动10cm后,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4)在图丙中画出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______
(5)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小丽将自己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丽将光屏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模糊的像又清晰了,请你判断小丽的眼睛与如图丁所示的_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中所表现的状况相同;若不移动光屏,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小丽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应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10cm。
五、简答题
24.桌上放着哥哥的近视镜和奶奶的老花镜,两幅眼睛的镜架恰好一样,奶奶让小明帮忙把她的眼镜拿过来,小明该怎样把奶奶的老花镜调出来,说出两种方法: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说出两种简便的估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B
6.B
7.D
8.B
9.D
10.B
11. BC 不同
12. B 倒立 实
13. 放大 投影仪 不能
14.远离
15. 声源 最大车速不超过5km/h 变大
16. 会聚 焦点 焦点以外
17. 人脸 缩小 折射
18.
19.
20.
21. 光屏的中央 放大 投影仪 右 上
22. 10.0 同一高度 缩小 投影仪 能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 靠近 远离 远离
23. 投影仪 不能
甲 小于
24. 用两眼镜看书上的字,若将字放大则为老花镜,字缩小则为近视镜 用两眼镜看远处的物体如果倒立则为老花镜,如果正立则为近视镜
25.观察此透镜的结构,若中间厚,边缘薄就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就是凹透镜;用平行光照向此透镜,若光线被会聚是凸透镜,光线被发散就是凹透镜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拓展提升(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都是凸透镜 B.①③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②③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D.只有①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日晷 B.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C.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D.小猫照镜子
3.如图,F是凸透镜的焦点,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等位置,则当光屏上成最大的像时,蜡烛的位置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投影仪上的投影片与镜头的距离稍大于镜头的焦距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5.很多道路口安装了高清晰智能摄像头,实现全天监控,这种摄像头工作原理与人眼相似,像距不变,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人被锁定并在成像板上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此后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总保持清晰,该人在靠近摄像头的过程中( )
A.在成像板上总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镜头的焦点总在F处不变
C.镜头的焦点可能移至图中的a点
D.镜头的焦点可能移至图中的b点
6.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相机胶片上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③④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⑤
7.使用光学仪器时常常需要调节,下列哪项措施是不正确的( )
A.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了放得大些,应将放大镜与地图之间的距离调大些
B.照相机对着某人照相时,底板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全身像,如果要拍出清晰的半身像,要将照相机向他适当移近一些距离
C.摄影记者先给大会主席台拍了一个特写镜头,为了拍摄主席台全景,他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将照相机暗箱长度调短一些
D.如果幻灯机银幕上呈现的清晰画面太小,那么,应将幻灯机往前移动一定距离,同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短一些
8.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18cm处沿主光轴移到4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变小,像距变大 D.像变小,像距变小
9.一束平行光进入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后,折射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情况。则下列关于此类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厚,聚光能力变强
B.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薄,聚光能力变弱
C.此类眼睛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D.此类眼睛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10.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皮影戏中看到的是实像
②人不能看到虚像,人能看到实像
③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④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像机)若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_____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12.放大镜:放大镜是_______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______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_____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_______物体;
13.如图所示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看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应把_________(选填“A”或“B”)端朝向明亮的室外,否则看不清楚。这时,半透明纸上的物体的像应是缩小的、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4.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_____的_____像。现在我市很多学生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图中的_____所描述的就是近视眼患者,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_____。
15.如图,用眼睛去观察平面镜时,平面镜前看光似乎是从镜中N点发出的,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移去平面镜,在N点放一蜡烛,在凸透镜另一侧会得到一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16.大部分森林火灾的“罪魁祸首”仅仅是内部仍存有水的瓶子。原因是这些瓶子相当于 ______,在阳光的照射下,对太阳光有 ______作用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17.如图,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光学元件,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S,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现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然后将圆筒向______(“左”或“右”)水平移动一段距离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的像,且像是倒立放大的,则此光学元件是______透镜。
三、作图题
18.如图所示,一条与主光轴垂直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前方的凹透镜。请画出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以及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19.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20.(1)图中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请你画出大致的折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所示是一束光射向凹透镜的情景,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4)请根据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四、实验题
21.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1)在实验中,应首先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在______。某同学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接下来眼睛应在______侧(选填“凸透镜”或“光屏”)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实验中需要多次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为了______(选填“减小实验误差”或“从大量数据归纳出普遍规律”);
(2)该同学接下来调整了蜡烛所在的位置,并按正确地操作方法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成实像),该同学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焦距、物距u、像距v和成像的情况,记录数据如表:(f=10厘米)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成像的性质
1 40 13.3 缩小、倒立
2 30 15 缩小、倒立
3 20 20 等大、倒立
4 18 22.5 放大、倒立
5 15 30 放大、倒立
6 13 43.3 放大、倒立
老师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问题,请完成以下回答:
①根据1~6实验数据中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的性质,可得到的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______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根据1~6实验数据,可得出物距、像距、成像大小变化规律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③根据1~6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当物距______时,所成的的像是倒立的;
④根据1~6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当物距______时,所成的的像是等大的;
⑤若要以上的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该同学接下来应该______进行继续验证实验(选填“改变物体大小”或“改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2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有一个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此原理来工作的;
(3)若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左移动10cm后,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4)在图丙中画出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______
(5)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小丽将自己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丽将光屏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模糊的像又清晰了,请你判断小丽的眼睛与如图丁所示的_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中所表现的状况相同;若不移动光屏,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小丽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应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10cm。
23.某实验小组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
(2)把蜡烛移动到B处,移动光屏可得到的像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成像原理应用于生活中的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3)小雨同学把他的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左”或“右”)移动,才能使像清晰。
(4)细心的小丽同学发现在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变短时,蜡烛在光屏上的像将处于光屏的________方。(选填“上”或“下”)
五、简答题
24.有一副眼镜,如何知道他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如果知道了是凸透镜,那又如何测量出它的焦距?(请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1)________;
(2)________.
25.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进行了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如图甲所示,水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如图乙所示,往水膜中注水,水膜变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球,大水球能成倒立、缩小的像.水膜和大水球相当于什么光学仪器________?为什么又成不同的像______?
26.(1)科学考察队有一年5月在新疆罗布沙漠考察时遇到一件怪事:当天是阴天,-15℃,沙漠上的厚雪不到20min就不见了.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吗?
(2)现有透镜一块,请你写出至少二种分辨它们是哪种透镜的方法.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C
6.A
7.D
8.D
9.A
10.D
11. 投影仪 靠近
12. 凸 小于 虚 靠近
13. B 倒立 实
14. 缩小 实 丙 甲
15. 10 缩小
16. 凸透镜 会聚
17. 左 凸
18.
19.
20.(1);(2);(3);(4)
21. 同一高度 光屏 从大量数据归纳出普遍规律 大于两倍焦距 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大于一倍焦距 等于两倍焦距 改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22. 投影仪 不能
甲 小于
23. 光屏的中央 放大 投影仪 右 上
24. 让眼镜正对太阳光,若能会聚光就是凸透镜,不能会聚光就是凹透镜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个光屏,调节光屏到透镜之间的距离,直至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光斑到透镜光心之间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25. 水膜和大水球相当于凸透镜 图甲中是因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图乙中是因为人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6.(1)雪发生了升华现象,直接由固体的雪变成气态的水蒸气.(2)①摸: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则是凹透镜; ②放在阳光下:会聚光的是凸透镜,不能的则是凹透镜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拓展提升(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光路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皮影戏中看到的是实像
②人不能看到虚像,人能看到实像
③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④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
3.根据表格数据可推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 )
次序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性质
1 24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cm 倒立放大的实像
3 4cm 正立放大的虚像
A.4cm<f<24cm B.10cm<f<20cm
C.10cm<f<12cm D.4cm<f<20cm
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2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当u=1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移动的速度比物体移动的速度快
5.小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点为一倍焦距处,点为二倍焦距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上移动
B.烛焰位于A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B点时,光屏承接不到像
D.烛焰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时,光屏上始终出现放大的像
6.小雨和同桌小花一人近视,一人远视,他们的眼镜外形完全一样,他们的眼镜混在一起时,常采用下面的方法区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远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远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7.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小
C.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D.第二次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8.如图所示是用放大镜观察一只蚂蚁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蚂蚁的像是实像 B.蚂蚁的像是虚像
C.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D.放大镜靠近蚂蚁时,所成的像变大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夜间行驶时,最好关闭车内的灯
B.电视的色光是由红、绿、蓝三基色光混合成的
C.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摄影师照毕业照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远离同学
二、填空题
10.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头所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则图甲中,书本上的字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要使图乙中看到的字变小一些、他应该______。
11.2021年春节,一支名为《唐宫夜宴》的舞蹈受到观众好评。如图所示,这是照相机拍摄的演出现场的一个画面。拍照时,相机镜头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如果想让画面两侧的演员全部进入画面中,可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演员。
12.如图所示,一个摄影师站在同一位置用一架焦距可变的摄像机拍摄的图片,则在拍完甲照片后改拍乙照片时,应将使摄像机的焦距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同时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摄像机暗箱的长度。
13.小明站在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__m;由于小明的眼睛有些近视,他为了看清楚自己在镜中的像配戴了一副___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此镜片对光线起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14.生活处处有物理,“爱物理”小组同学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兴趣高涨,大家利用小明爷爷的老花镜也做起了探究实验,爷爷告诉小明,眼镜的度数是200度,那么该眼镜镜片的焦距是___________m,眼镜度数越高,焦距越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5.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______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支持了哥白尼的______。(选填“日心学说”或“地心学说”)
1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范围应该为:___________;当光屏上出现放大像时,凸透镜物距u的范围 ___________;当把凸透镜当做放大镜用时,物距u满足的范围是:___________(选填“u<10cm”或“10m<u<20cm”或“u>20cm”)
17.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图示中,是近视眼原理图的是______图,能矫正近视眼的原理图是______图。
三、作图题
18.完成以下光路图。
19.根据图中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20.完成下列光路图
四、实验题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3)接着小勇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若撤去光屏,小勇也可以在图中凸透镜的______(填“左边”或“右边”)适当位置去观察该像;
(4)始终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适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5)若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中心部分,像会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
(6)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填“下”或“上”)移动,可以向______(填“下”或“上”)调节凸透镜,使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
(7)一位同学把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的某一位置,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向______(填“左”或“右”)适当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此时把眼镜和凸透镜取走,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在原凸透镜位置换一个焦距更______(填“大”或“小”)的凸透镜,也可以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华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图甲所示操作,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
(3)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60cm处,光屏上的像模糊不清,这与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相似,应将光屏向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3.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后,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让平行光通过如图(a)的四个透镜(其中甲、乙和丙、丁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成)。
(1)当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甲、丙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所示,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凸透镜的材料相同时,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_____(大/小);
(2)如果选择甲、乙两个透镜,那么他们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_____的关系,这里用到的一个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控制变量法/类比法);
(3)联想到如图(c)光的色散现象,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______(红/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更大;
(4)写出“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实验的注意事项: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五、简答题
24.青藏高原,高天厚土;珠穆朗玛,世人敬仰。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克服大风、降雪、气旋风暴等恶劣天气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如图甲为日出时分,用超远摄镜头拍摄的珠穆朗玛峰。图乙中,队员们正在拉住登山绳向上攀爬,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登山冲顶成功后,测量登山队队员在峰顶竖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国产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国产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这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首次在媒体信号传输中应用5G技术,5G信号登上世界之顺,“祖国至上、团结无私、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攀登精神,在世界之巅再次闪耀。
请你结合文字介绍及图片信息指出其涉及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
物理现象: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确定位测量;
物理知识:电磁波的应用;
物理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实际上,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制法还有很多种,请你和同学交流或查阅资料,它们主要有哪些制法?写出两种或者更多种.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D
6.D
7.D
8.B
9.C
10. 缩小 小于1倍焦距 将凸透镜远离书本上的字
11. 二倍焦距 远离
12. 变大 增大
13. 4 凹 发散
14. 0.5 小
15. 伽利略 日心说
16. u>20cm 10cm<u<20cm u<10cm
17. 甲 乙
18.
19.
20.
21. 10.0 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右边 左 完整 上 下 右 大
22. 10.0 放大 近视眼 靠近
23. 小 材料 控制变量法 红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24. 超远摄镜头拍摄珠穆朗玛峰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的应用
25.显微镜用来看清微小物体的,需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结构均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望远镜用来观看远处物体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观察物体时,观察者感觉远处的物体被拉近了;则以凸透镜作为物镜;而目镜需成放大的虚像,则凹透镜或者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所以望远镜有两种制法:一种是以一个凹透镜作为目镜,另一种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组成,都以凸透镜作为物镜.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