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9 16:2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 溶剂量不变时,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质量一定越大
D. 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一定不变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浓度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现有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锌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质量,可向该硫酸中加入适量的(  )
A. 碳酸钾溶液
B. 稀盐酸
C. 氧化铁
D. 水
3.小军用下图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t2℃时30 g物质a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 g溶液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b>a=c
D. 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5.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在常温下都是液态的是(  )
A. 蔗糖水
B. 碘酒
C. 酒精溶液
D. 高锰酸钾溶液
6.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
B. 生石灰
C. 浓硫酸
D. 硝酸铵
7.下图为M、N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0 g M放入150 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B.t℃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 80 g N放入150 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低于t℃
D. 200 g N的溶液,蒸发60 g水、冷却至t℃后得到40 g晶体,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8.通常情况下,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A. 加蔗糖
B. 加水
C. 升温
D. 增大压强
9.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10.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
C.t2℃时,60 g物质a与100 g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60 g
D. 将t1℃ b、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b溶液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B. 聚乙烯塑料包装袋可以用加热挤压的方法封口
C. 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
D.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13.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里进行的原因是(  )
A. 反应物粒子容易接触碰撞,使反应进行得快
B. 固体物质不能直接反应
C. 设备简单
D. 可以不进行加热
14.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5.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b>a=c
B.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都有晶体析出
C.t2℃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D. 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__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实例:________能导电,但不是溶液。
1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_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
(5)要使c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C+2Na2CO3。
(1)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某课外小组需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做实验,怎样使已结块的硝酸钾固体尽快溶于水中?请提出你的操作建议。
建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验证汽水(用塑料瓶盛装)里溶有二氧化碳气体,它需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为使气体能迅速逸出,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 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 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500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多少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1.化学兴趣小组取26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 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糖水、茶水等;B项,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守恒;C项,溶剂量不变时,当加入的溶质达到饱和时,溶液质量不再增加;D项,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可能升高、降低或不变。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浓度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总质量,要求所加入的物质不能改变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可采取减小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A项,碳酸钾溶液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使硫酸质量减少,生成氢气的量减少,错误;B项,加入稀盐酸,会使溶液中酸性物质的质量增加,生成氢气的量增加,错误;C项,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使硫酸质量减少,生成氢气的量减少,错误;D项,加水稀释,使硫酸的质量分数减小,减缓了反应速率,生成氢气的量不变,正确。故选D。
3.【答案】D
【解析】A项,食盐、纯碱、高锰酸钾从组成上看都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都属于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不锈钢、生铁都是铁的合金,焊锡一般是铅锡合金,则它们都是合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都是一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生石灰易吸水,则可作干燥剂,而石灰石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A项,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应该为起始温度中的顺序,为b>a=c;B项,t2℃时30 g物质a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根据溶解度的数值可知50 g水中只能溶解25 g b物质;C项,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b>a=c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说明饱和溶液的质量;D项,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是正确的叙述。故选D。
5.【答案】C
【解析】A项,食盐水是食盐的水溶液,故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溶质、溶剂分别为固体和液体,错误;B项,碘酒是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溶质、溶剂分别为固体和液体,错误;C项,酒精溶液是酒精的水溶液,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溶质、溶剂均为液体,正确;D项,高锰酸钾溶液是高锰酸钾的水溶液,高锰酸钾是溶质,水是溶剂,溶质、溶剂分别为固体和液体,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减小,有可能是温度降低造成的,D项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造成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A项,要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除了要有一定量的溶质和溶剂外,还要指明一定温度,而这里没有指明温度,错误;B项,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时,M的溶解度为40 g,则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M质量为40 g,故t℃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 g∶100 g=2∶5,正确;C项,t℃时,N的溶解度为40 g,那么150 g水最多只能溶解60 g N,而现在80 g N放入150 g水中全部溶解,说明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高于t℃,错误;D项,200 g N的溶液,蒸发60 g水、冷却至t℃ 后得到40 g晶体,最终得到100 gt℃时的饱和溶液,根据t℃时,N的溶解度为40 g,可计算出100 gt℃时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N的质量==28.6 g,则原200 g N的溶液含溶质N的质量=28.6 g+40 g=68.6 g,故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所以应再加入蔗糖。
9.【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A项,在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当温度小于t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当温度大于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 B项,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 g,即在t2℃时将20 g甲溶解于100 g水中溶液恰好饱和,所以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0 g∶120 g =1∶6。错误;C项,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项,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不知溶液的浓度及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是否析出,错误。所以应选C项。
10.【答案】D
【解析】A项,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B项,要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限定温度,否则无法比较,错误;C项,t2℃时a的溶解度是5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的a,故6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不会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150 g,错误;D项,由图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b、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至t2℃,b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b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正确。故选D。
11.【答案】D
【解析】溶解度曲线图上,点的纵坐标就是相应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T℃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T℃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A正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降温时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B正确;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正确;T℃时,甲的溶解度20 g,故T℃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
12.【答案】D
【解析】A项,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把油污分解成很小的微粒,容易被水冲洗掉,所以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正确;B项,聚乙烯塑料具有可塑性,加热后能熔化,所以可以用加热挤压的方法封口,正确;C项,由于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正确;D项,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错误。
13.【答案】A
【解析】两种物质相互接触的面积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两种物质接触面积大,化学反应的速率快。故选A。
14.【答案】B
【解析】A项,醋清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项,选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正确;C项,用加碘盐可以预防大脖子病,错误;D项,用细沙灭火是隔绝了氧气,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一般不变,错误。
15.【答案】B
【解析】A项,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b>a=c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b>a=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B项,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都有晶体析出错误,因为c没有晶体析出,错误符合题意,正确;C项,t2℃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正确,因为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0 g,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D项,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B。
16.【答案】(1)硫酸铜 (2)蒸馏水 (3)铜
【解析】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7.【答案】(1)t1℃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不能 (3)c<b<a (4)b>a>c (5)升温
【解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是否饱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8.【答案】(1)用玻璃棒搅拌 加热溶解 (2)振荡 将汽水瓶放热水中
【解析】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9.【答案】(1)4.4 (2)80% (3)5.6%
【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106 g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4.4 g,所以当加入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4.4 g。
(2)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NaCl溶液,所以也可根据方程式中NaCl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NaCl质量为y
100∶44=x∶4.4 g,x=10.6 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17∶44=y∶4.4 g,y=11.7 g。
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 g+95.8 g+106 g-4.4 g=208 g。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答案】4.5 g 475 g
【解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⑴ 500 g×0.9%=4.5 g
⑵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1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X×18%=500 g×0.9%或X×18%=4.5 g
解之得:X=25 g
需加水质量:500 g-25 g=475 g
21.【答案】(1)11 g (2)26.7%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 g,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105 g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生成的CaCl2质量为Y,
列比例式:100∶X=44∶11 g,解得:X=25 g
111∶Y=44∶11 g,解得:Y=27.75 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