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9 15:2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运动和力 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重力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在图象描述的运动过程中(  )
A. 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a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b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整个过程中,a货物的速度都大于b货物的速度
2.小丽同学通过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
A.保持静止状态
B.继续来回摆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做匀速圆周运动
3.2014年12月30号,“体彩杯”全国大学生举重锦标赛在西南大学体育馆拉开战幕,来自全国十一所高校的近100名大学生举重运动员参加了本次比赛.如图为陕西师范大学某参赛者抓举站稳后的情景,对这一现象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 杠铃对人的压力和人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若被举起的静止的杠铃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杠铃将保持静止状态
4.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 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 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D.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5.骑自行车是一种既健身又低碳的出行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 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
C. 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
D. 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6.对生活中一些惯性现象的解释:
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③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④
C. 只有②③
D. 只有①③
7.一个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作用,其合力大小为70 N,其中一个力为20 N,那么另一个力的大小为(  )
A. 一定是90 N
B. 一定是50 N
C. 可能是90 N
D. 无法判断
8.当一个人提起一个物体后,人对物体施加了一个拉力,物体也对人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  )
A. 大小相同
B. 作用点相同
C. 三要素都相同
D. 大小和作用点相同
9.人骑自行车时,直接使车前进的力是(  )
A. 脚的蹬力
B. 链条对后车轮的拉力
C. 前轮受地面的摩擦力
D. 后轮受地面的摩擦力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物体可以产生力
B.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C. 两个物体只要接触一定会产生摩擦力
D. 弹簧测力计的弹簧长度越长,它所受的拉力就越大
11.为安全起见,在下坡路上,小华握紧自行车刹把缓慢行驶.在此过程中,增大滑动摩擦力的方法是(  )
A. 增大压力
B. 减小速度
C. 增大接触面积
D.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12.消防队员抓着竹竿从楼顶向地面匀速滑下,这过程中关于消防队员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受摩擦力
B. 受摩擦力,方向向下
C. 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D. 没有告诉队员质量,无法判断
13.惯性有时要加以利用,有时要防止其造成的危害.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 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 将足球射入球门
C. 驾车时,驾驶员要系安全带
D. 跳远时快速助跑
14.下列哪种摩擦属于滚动摩擦(  )
A. 行驶的汽车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B. 皮带打滑时,皮带与皮带轮间摩擦
C. 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皮与钢圈间摩擦
D. 滑冰时,冰刀与冰面间摩擦
15.如图所示,物体重G=10 N,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40 N,且F与墙壁垂直,这时墙壁受到的压力大小是(  )
A. 10 N
B. 40 N
C. 30 N
D. 50 N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不受力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
(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
(4)将米袋以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向右放上去,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
17.当马拉着载有1 000 kg货物的雪撬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是500 N,雪撬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 N,方向向________.
18.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它所受重力为G,对桌面压力为F,桌面对文具盒支持力为N,则上述的几个力中,互相平衡的两个力是__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甲乙两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采用完全相同的器材各自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甲方案:模板通过细线与墙相连,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乙方案: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与左端墙面处,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2)在甲方案的实验中,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 N.在乙方案中,当拉动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乙为6 N,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 N;若将拉力F乙从6 N增大至8 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N.
(3)两位同学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即f=μN(f表示滑动摩擦力、N表示压力,μ为动摩擦因素).若木块的重力为5 N,木板的重力为15 N,结合(2)中的相关数据可计算出木块与木板件的动摩擦因素为________,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________.
20.如图(a)、(b)、(c)所示,某小组同学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是在做“探究________实验”.按图(a)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________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b)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________.(a)和(b)所示的实验过程说明所探究的两个力需作用在________上,物体才能平衡.图(c)则可验证所探究的两个力必须作用于________.
2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先后用相同的力将手按在不同的接触面上滑动时,感觉受到的阻碍是不同的,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________有关.
(2)一个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式,这种操作是________的.
(3)根据________,实验中应该________、________的拉滑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________拉力的大小.
(4)一个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还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下面是该方案中的一个环节:”将两个材质和平滑程度均相同、体积不同的木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让两个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他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一列重1.47×107N的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如果这列火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火车的牵引力多大?
23.质量为8 t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受到的阻力是车的重力的0.2倍.试求:
(1)汽车的重力G.
(2)汽车的阻力f.(g取10 N/kg)
24.某同学在体育课上用大小为80 N的力竖直向上拿起一个质量为5 kg的实心铅球,求:
(1)该铅球的重力;
(2)该学生在拿起铅球的过程中,铅球受到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图象知:a货物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a做匀速直线运动;b货物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曲线,表示b做变速运动.A选项错误;所以a受到的重力和钢索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选项正确;b受到的重力和钢索的拉力不是平衡力.C选项错误;当时间为t1=12 s时,a通过的路程为s1=0.8 m,甲的速度为v1==≈0.067 m/s;当时间为t2=6 s时,b通过的路程为s2=0.6 m,乙此时的速度为v2===0.1 m/s.D选项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当小丽同学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此时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仍保持静止.故选A.
3.【答案】D
【解析】杠铃对人的压力和人对杠铃的支持力,二者分别作用在人和杠铃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说法错误;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人体上、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是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重与杠铃重之和,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说法错误;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杠铃的支持力,二者分别作用在人和杠铃上,大小不相等,不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故C说法错误;若被举起的静止的杠铃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杠铃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故D说法正确.
4.【答案】D
【解析】
5.【答案】A
【解析】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正确;
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用力蹬车不能增大惯性,是为了增大车的动能来增大速度.故B错误;
C、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与自行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D、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
7.【答案】C
【解析】
8.【答案】A
【解析】用力提物体,手给物体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给手一个竖直向下的一个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水桶和手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选A.
9.【答案】D
【解析】因为自行车的后轮是驱动轮,前轮是从动轮.自行车加速时,后轮对地面有一个水平向后的摩擦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面也同时给后轮一个水平向前的摩擦,这个摩擦力驱动自行车向前运动.当前轮向前运动时,地面的摩擦力将阻碍它向前运动.故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后.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故A错误;
B、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正确;
C、摩擦力的概念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故只有接触,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不会产生摩擦力,故C错误;
D、弹簧测力计的伸长越长,它所受的拉力就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刹车时用力捏紧刹把,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符合题意.
B、C、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速度、增大接触面积都不能增大摩擦,不符合题意.
D、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但小华握紧自行车刹把缓慢行驶,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消防员抓着竹竿向下滑,手与杆之间接触并挤压,有相对运动,所以受到摩擦力;消防员相对于竹竿向下运动,所以受到摩擦力方向向上.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系安全带是防止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撞击车体而发生事故,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C符合题意.
14.【答案】A
【解析】A、行驶的汽车车轮在地面上滚动,故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故A符合题意;
B、皮带打滑时,皮带与皮带轮间发生的是相对滑动,属滑动摩擦,故B不合题意;
C、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皮与钢圈间发生的是相对滑动,属滑动摩擦,故C不合题意;
D、滑冰时,冰刀与冰面间发生的是相对滑动,属滑动摩擦,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B
【解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竖直方向上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的压力与重力无关,墙受到的压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压力,等于40 N.故选B.
16.【答案】(1)A;(2)C;(3)B;(4)B
【解析】(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米袋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故传送带对米袋施加向右的摩擦力;
(2)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或者不受力,或者受平衡力.米袋向右匀速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如果受摩擦力,一定有另一个力与它平衡,因为没有其他力,所以不受力;
(3)输送带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米袋相对于传送带向右运动,故传送带对米袋施加向左的摩擦力;
(4)米袋以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向右放上去,米袋相对于传送带向右运动,故传送带对米袋施加向左的摩擦力.
故答案为:(1)A;(2)C;(3)B;(4)B.
17.【答案】500 北
【解析】因为雪橇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阻力的作用,并且是一对平衡力,因此雪橇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与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阻力大小为500 N,方向向北.
18.【答案】G和N
【解析】文具盒重力和支持力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N和F满足相互作用力关系.
19.【答案】(1)乙;(2)4;2;(3)0.4;0.2
【解析】(1)方案甲: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等于测力计拉力,因此实验时应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方案乙:拉动木板,木块静止,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木块受到的拉力都等于测力计的拉力,实验时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同时测力计是静止的,便于对测力计读数;
因此,更合理的是方案乙;
(2)在甲方案的实验中,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 N,说明摩擦力为2 N;
在乙方案中,当拉动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乙为6 N,是因为木板同时受到木块和地面的摩擦力,而木块与木板间的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均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即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仍为2 N.此时,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为6 N-2 N=4 N;
若将拉力F乙从6 N增大至8 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仍不变,还是2 N;
(3)木块与木板件的动摩擦因素为μ===0.4;
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0.2.
故答案为:(1)乙;(2)4;2;(3)0.4;0.2.
20.【答案】二力平衡条件 静止 相同 相反 同一直线
同一物体
【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可以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
按图(a)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为了方便读数,应在硬纸板处于静止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按图(b)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相同,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相反,放手后观察纸板是否静止,得出结论.
图(a)、(b)所示的实验中,当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会转动,当两个力在同一直线时,物体才静止,说明所探究的两个力需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图(c)则是将两物体分开后,两个力不再平衡,说明必须作用于同一物体.
21.【答案】(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错误;(3)二力平衡条件;水平;匀速直线;等于;(4)错误;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解析】(1)先后用相同的力将手按在不同的接触面上滑动时,感觉受到的阻碍是不同的,说明摩擦力不同,由此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3)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目的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使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故图中所示的方式错误,
(4)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关系,需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的大小不同,故“将两个材质和平滑程度均相同、体积不同的木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让两个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没有控制压力相同,故他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错误;(3)二力平衡条件;水平;匀速直线;等于;(4)错误;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22.【答案】火车的牵引力是2.94×105N.
【解析】要解决此题,首先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搞清火车所受牵引力与阻力之间的关系.
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牵引力与阻力平衡,
F牵=f=0.02×1.47×107N=2.94×105N
23.【答案】(1)汽车的重力G为8×104N (2)汽车的阻力f为1.6×104N.
【解析】(1)根据汽车的质量,利用重力计算公式:G=mg,可以求得汽车受到的重力.汽车的质量m=8 t=8 000 kg,g=10 N/kg,
汽车受到的重力:G=mg=8 000 kg×10 N/kg=8×104N.
(2)根据汽车受到的阻力是车的重力的0.2倍可求得汽车的阻力f.汽车受到的阻力:f=0.2G=0.2×8×104N=1.6×104N.
24.【答案】(1)该铅球的重力是49 N.
(2)铅球受到的合力大小是31 N,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1)铅球受到的重力G=mg=5 kg×9.8 N/kg=49 N.
(2)铅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49 N,竖直向上的力F=80 N,铅球受到的合力:
F合=F-G=80 N-49 N=31 N,合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竖直向上.
答:(1)该铅球的重力是49 N.
(2)铅球受到的合力大小是31 N,方向竖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