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4.1流域内协调发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4.1流域内协调发展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19 11:1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示意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流域及其相关概念的基本含义;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方式和内容,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3、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并说明流域开发过程中保护环境的意义。
第一目 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水系、分水岭的基本含义及流域的相关概念、特点。
水系: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了水系。
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水系特征: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支流数量、河道状况(弯曲、落差)。
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小、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补给类型等。
流域内水资源功能:流域内的水资源具有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协作开发的必要性:
同一流域的上、下群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可能出现争建水库或港口码头的现象;上游大量排污,下游污染严重;上游山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道淤积、洪涝灾害。
协作开发措施:
“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通过河长制,让本来无人愿管、被肆意污染的河流,变成悬在“河长”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拓展:黄河流域的发展背景,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特征。
上游地区:含沙量小,水能丰富等。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支流较多,沟壑纵横等。下游地区:流经平原,流速慢,流域面积小等。
上游段:
①青藏高原河段:海拔高,作为黄河的主要水源地,水源充足,植被以高寒草原、草甸为主。发展畜牧业。②峡谷段: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开发水电;有色金属冶炼。经济效益高,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③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段: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水源较充足。修建排灌渠道,灌溉农业发达;
中游段:分析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优势:黄土肥沃,以种植业为主;矿产丰富,采矿及加工等。
问题: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下游段:
问题:洪涝灾害严重(地上河);河流断流;
第二目 黄河的调沙减淤
黄河流域概况: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黄河含沙量大,径流量少,存在着上下游之间调沙减淤、水量调控等问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协调发展。
1、最突出水文特征:含沙量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
2、导致的结果: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导致洪涝灾害频发,为防治水害,两岸不断加高大堤,使得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地上悬河”。
3、沙患解决措施: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
①侵蚀区:中游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区,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并且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②堆积区: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每年在黄河汛期到来之前,应用调水调沙的原理对上下游水库进行联动调度,同时调动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
③治理成果: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实现对黄河下游河床全线冲刷,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拓展: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对黄河入海口地区会产生什么影响?
河口三角洲淤积速度减缓;
在海水侵蚀作用下甚至停止外扩的可能。
会使入海口地区获得稳定的泥沙来源,三角洲面积逐步扩大,不会出现频繁改道现象,入海口地区的生态保护良性发展。
第三目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1、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原因:
为什么黄河下游断流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自然原因:黄河流域大部分流经干旱、半干旱区、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量小;下游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汇入;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流经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2、黄河下游断流带来的影响:
3、全流域统筹规划应对黄河断流的具体措施:
①水资源统一调配体制的逐步建立;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分配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黄河流域由于水资源地区分配、季节分配不均,为了保证全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实行水量统一调配。
②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业方面:喷灌、滴灌;推广耐旱型农作物;工业方面:提升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后再排放等;生活方面:提高水价;洗莱水进行浇花、冲厕所等;全流域协调用水,分配用水份额等。
知识小结及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