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拿来主义
1.下列词语中读音、书写均无误的一项是( )
A.勃然大怒(bō) 仪节(yí) 毁灭(huǐ) 譬如(pì)
B.鸦片(yā) 脑髓(suǐ) 孱头(càn) 魂灵(hún)
C.羡幕 (xiàn) 玄虚 (xuán) 大度(dù) 宅子(zhái)
D.吝啬(sè) 蹩进(piē) 捧着(pěng) 鱼翅(c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自诩 栩栩如生 固执 故弄玄虚
B.国粹 鞠躬尽瘁 奖赏 如愿以偿
C.免冠 冠冕堂皇 针灸 残羹冷炙
D.崇高 礼尚往来 磕头 喧嗑撞撞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同样首次被列为法定假日的端午节、清明节相比,中秋节销售市场要活跃得多,一方面礼尚往来的传统刺激消费,另外秋装新品的上市正符合人们换季采购的需求。
B.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 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
C.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D.说是让我们给提合理化建议,可我们还没说完一句话,他就勃然大怒了。
4.下列句子中,沒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外来进步文化, 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抓好的两件大事。
B.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所以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C.鲁迅先生无愧于中国无产阶级文化的伟大旗手的称号是无可置疑的。
D.几代航天人辛勤的汗水,不仅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的大国雄心,也同时铸就了中国航天的腾飞。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⑤①④②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窗子以外
林微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一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儿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儿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作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儿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3).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自然风物,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共享的随缘自适的襟怀。
(2)《爱莲说》中,借莲形象写君子心胸豁达,通晓事理,行为方正,德名远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提示要求,以“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换用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鲁迅和胡适最后分道扬镳,原因在于两人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作最彻底的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
如何理解“拆屋效应”?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不超过25字。
10.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新闻标题)
2019年5月4日CCTV-1 播出的《开讲啦》节目中嘉宾的人生经历,简直是开挂了!
23岁就职华为,
27岁获环球洲际小姐大赛中国特区赛区十佳,
28岁赴西藏支教,
34岁中山大学博士毕业,
同年接到入伍通知书,迈入军旅生涯……
看到这份“简历”,网友惊叹:这是怎样开挂的人生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实习舰长韦慧晓!
视频中,她提及曾有人让她放弃读研,给她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她的回答是:“我当时对这就完全没有兴趣……有两种价值观,一种价值观呢,是戴着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出来自己身价百倍;另一种价值观就是我这种价值观,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
金句一出,引爆各类视频热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勃”应读“bó”;C项“幕” 应为“慕”;D项“蹩”应读“bié”。
2.答案:D
解析:嗑嗑一磕磕。
3.答案:C
解析: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前面用“吃到……剩下的”修饰,语意重复。
4.答案:A
解析:B项应把“所以”改为“然而”, 因为是转折关系;C项句式杂揉,可删除 “是无可置疑的”;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 “不仅铸就了中国航天的腾飞,也同时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的大国雄心”。
5.答案:C
解析:解答该类题目,应关注各句子之间的联系,寻找有关联词语、代词或者列举事例的语句,分析与之联系密切的其他语句。为总分关系的可先找出总说句,经过分析,本题的总说句应为⑥句,而③句中的代词“它”指的是⑥句中的“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③应紧跟⑥。②是对⑥中说法的反面论证,应接③后。①④列举两个事例,证明⑤中观点,故为⑤①④。
6.答案:(1).B;
(2)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3).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解析:(1).B项表述与全文中心尤其是末段表述不一致,全文中心是即使是出外旅游,仍无法打破无形窗子的隔膜。
(2).此文题目叫“窗子以外”,全文始终都在写窗子,窗子是文中最重要的词语。文章先从有形的实用窗子入手,写了窗外的生活情景,然后再写到一种无形的抽象的窗子。虽没有给窗子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分类细说窗子,但读完全文大体能体会到窗子有有形与无形两种,含义有表层与深层两类。作答时要答出“窗子”具体所指和作用这两点。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一般来说,作品的视角是相对固定的,本文却新颖别致,第一、二人称交替使用。作者在第一段用了第二人称、第二段用了第一人称,这就设置了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亲切场景。作答关键是要理解文中的“你”既泛指读者,也具体指向作者自己——作者在解剖自我。
7.答案:(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解析:
8.答案: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作最彻底地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镰。
解析:原句为因果复句,先说结果,后说原因,重组时则要先说原因,后说结果,使全句形成“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的格式。
9.答案:先提出高要求,再降低要求以便被他人接受的现象。
解析:
10.答案:第一位女实习舰长金句引爆热搜
解析: 新闻标题有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新闻中的人物为中国第一位女实习舰长韦慧晓她的事件很多,但只要抓住核心问语“价值观”,就可以明确后两段说的是核心事件;而“金 句一出,引爆各类视频热搜”可以作为拟写标题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