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柳永词两首——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柳永词两首——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9 17:5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柳永词两首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经过一年或多年)
B.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酒杯)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对付,抵挡)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忍受)
2.下列对《雨霖铃》中语句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別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
B.“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 ”——这一走,年复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D.“多情自古伤离別,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这几句叙述全篇文意,是词的主旨句。
3.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一开头就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一句开始,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美丽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与“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奢侈生活的反感。
D.下片前半段专咏西湖,从湖山盛景、桂子荷花、昼夜笙歌、湖中人物等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
4.对下列词句所用手法及其作用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融情入景,喑寓别意。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烘托出词人此时惆怅、凄凉的心情。
5.下列各句中,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安公子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①拾翠:妇女春游。②画桡:有画饰的船桨。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晚,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
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词人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
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词人听到舟人的谈话声, 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
D.“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回忆过往,嗟叹今夕,愁情更浓,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胡,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①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①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具体描写杭州富庶繁华的词句是:“ , , 。”
(2)《望海潮》中描绘西湖美景的千古名句是:“ , , 。”
(3雨霖铃》中的“ , ”两句将即将离别的两人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因气结声阻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情态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4)《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 , , !”
9.在此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往漏洞百出。当我们在看世界时,①______,还是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呢 事实上,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完全是大脑解码后传递给我们的产物。大脑通过感官,把外在世界的能量和信号转变成电生理信号,②______。我们所体验到的,就是这些由大脑产生的知觉意识。换言之,我们的知觉意识,完全是大脑创造出来的知觉假象。由于是大脑模拟的虚拟现实,③______。这就是大脑容易受骗的第一个原因。
10.场景一是由“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改写而成的剧本,参照场景一将“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改写成剧本。
【场景一】
(大远)暴风骤雨后的汴京郊外,寒蝉叫声凄切,音乐起,蝉声渐消。
(远景)郊外流水潺潺,树木苍翠,一长亭现于其中。
(全景)长亭中,一男一女对坐,石桌上摆放着酒菜,还有一个蓝色包祇。
(中景)女子为男子夹菜,起身为男子倒酒,却发现酒杯依然满着,顿了下,又坐下了。
(特写)女子眼泪满眶,紧闭双唇,默默不语。男子深情地握着女子的手,无奈叹息。
【场景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D项,"堪”的意思是可以。
2.答案:C
解析:“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不是实写,是虚写,是想象的离别 后的景象。
3.答案:C
解析:“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奢侈生活的反 感”表述有误,词中无反感之意。
4.答案:C
解析:“纯用白描手法”有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应为细节描写。
5.答案:C
解析:C项表现手法是直接抒情,题干与A、B、D三项表现手法均为融情于景
6.答案:(1)D
(2)①不知前路的迷茫感。“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词人不知前路在何方。②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说明词人感到孤独。③对故乡的思念。“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说明词人思念家乡。④离别的痛苦感。“刚断肠、惹得离情苦”说明词人对别离感到痛苦。
解析:(1)全词的最强音不是“自別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而是“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2)词人于舟中伫立凝望,触被伤情,心绪郁结。迷茫之感、孤寂之情、思归之念、离别之苦纷纷涌上心头。可结合关键词句体会词人的情感。
7.答案:(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解析:(1)这是一首题咏诗,诗人来到窦员外在崇德里的新居,感到欣喜异常,遂写此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主要从颔联、颈联和尾联中寻找答案。写作的顺序是先写新居外景,后写新居内室。关键信息点:“秋色墙头数点山”“碧松”“红药”指外景的优美,“认得诗人”指志同道合。
(2)颔联写近水远山,颈联写碧松红药,均选取“新居”周围之美景,空间层次分明,色调和谐。松间明月朗照,春来红药盛开,均是想象之景,与实景相配,引人遐思。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尾联写主人新居中书籍堆案,主人以诗书自娱,诗人亦是同好之人,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8.答案:(1)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2)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凝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解析:
9.答案:①我们是真的“直接”看到了世界;
②这些电生理信号又被转化成知觉意识;
③就容易出现错误或漏洞;
解析:段意:我们能看世界的原理。本段分析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往漏洞百出,①根据后句“还是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呢”,应“是“”与“还是”对应,“直接”与“间接”相对应,应指出我们是真的“直接”看到了世界;
②根据“把外在世界的能量和信号转变成电生理信号”,应指出这些信号又被转化成什么,联系后句“就是这些由大脑产生的知觉意识”,应是这些电生理信号又被转化成知觉意识;
③根据“由于是大脑模拟的虚拟现实”,应指出“就”,联系后句“这就是大脑容易受骗的第一个原因”,应就容易出现错误或漏洞。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
10.答案:(特写)女子温柔地为男子整理着装。
(近景)女子欲言又止,低下头,红了眼眶。男子含着泪深情地拉起她 的双手。
(特写)两人深情凝视对方。
(中贵)船夫走到他们身旁,催促男子启程。
(全景)男子站在船尾,女子站在渡口,两人挥手告別。
(远景)江面雾气浓重,女子和山水都融入雾气之中。
(大远)广阔的天,巍峨的山,辽阔的江面,小船如一片叶子在漂荡。
解析:注意改写要符合剧本的格式,不能改变诗歌原有的意境和感情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