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综合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9 10:5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综合测试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走向消亡。此后,北宋政权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分配为中心,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改变了地方势力“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
元明清三代,虽然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但他们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与两宋时期边患屡兴相比,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而“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
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到,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与发展。而当土地与君权出现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矛盾冲突。
(选自刘伟《土地问题决定中国古代政治走向》,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B.封建君王只要推行一些制度,将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C.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
D.隋朝统治者为打击那些豪强大族势力推行了均田制,可惜操之过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然后按朝代先后顺序列举了历代重视土地问题的材料来进行论证。
B.文中所举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事例,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常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C.文章通过董仲舒建议未被采纳的事例,证明了中央政权如果无法抵制土地兼并,对所辖区域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弱。
D.结尾一段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这时段,井田制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井田制逐步消亡了。
B.西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依赖地方豪强,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为后来的门阀政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C.李唐政权因在初期延续并完善隋朝的均田制走向稳定和强大,也因均田制消极因素的影响走向了灭亡。
D.元、明、清三代除了都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外,采取的土地政策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都对土地所有权与分配体系绝对控制。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日前,华为在北京发布了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致力打造极简5G,助推全球5G大规模快速部署。
华为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积极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可提供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支持“全制式、全频谱(C Band 3.5G、2.6G)”网络,并将最好的5G无线技术和微波技术带给客户。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表示:“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科技和技术投入,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以全面领先的5G端到端能力,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和生态成熟。”
据介绍,华为发布的全球首款5G 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首次在极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 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PA(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控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同时,该芯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0%,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4G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应对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挑战。
(摘自中国经济网《华为发布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
材料二:
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仅芯片设计人才需求达14万人,而同期全国高校培养规模约10万名,算上30%的流失率,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人才不到7万人,缺口近半。迫在眉睫的中国芯在此刻,不仅要避免急功近利,更要以长远眼光在人才的培养和挖掘上下苦功夫,遵循市场规律,在夹缝中砥砺前行,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中国芯想要真正逆袭,面临诸多挑战,一个是技术差距,另一个是制作水平的薄弱。而芯片研发所需的不断积累和完善的长周期、巨大投入,也是国内许多企业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5G被认为将是中国自主手机芯片赶超的关键。目前紫光展锐、华为、小米都在针对5G技术进行相应的研发,并希望实现与5G移动网络的部署同步推向市场。业内专家认为,在市场带动下,中国不仅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还将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越来越多的国际科技企业表现出和中国企业合作的强烈意愿。如果能够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将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良机。
业内专家认为,国际合作是途径,国内企业的落脚点是自主创新,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有助于国内企业迅速提升技术实力,实现优势互补,完成技术积累,推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摘编自余建斌《国产手机何时不再“芯痛”》)
材料三:
2010—2019 E本土芯片供应与需求量对比(单位:十亿美元)

注:E表示预测。
(摘编自《2018—2024年中国半导体光电器件行业竞争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四:
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日前在深圳落幕。在跻身总决赛的22家企业中,芯片领域企业占比最大,成为本次赛事的焦点。
在当天的决赛赛场,从全国半决赛晋级的6家初创企业和16家成长企业陆续上台,面对400余位现场评委、观众和直播平台上收看赛事的网友进行路演,并接受7位评委的现场问询考核。在众多参赛企业中,用不同技术创造、应用在不同领域的芯片项目十分引人注目。面向医疗和物联网终端的人工智能芯片、晶圆级光芯片、智能存储芯片、固态多光谱传感器芯片、窄带物联网芯片、智能终端触摸屏控制芯片、人工智能语音芯片等项目陆续登台,讲述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用中国心创造中国“芯”的精彩创业故事。
获得初创企业组一等奖的企业是来自广州的真微科技,这家由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博士研究团队创建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主要向移动通信设备、物联网终端、移动穿戴医疗领域提供包含算法、芯片和系统完整嵌入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小柏介绍说,公司的关键技术是通过芯片架构创新和优化底层电路电压的方式,降低芯片的计算功耗,为移动终端设备提升续航能力。“电子信息是一个技术驱动型产业,创业团队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进行迎合市场的技术创新,才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在电子信息行业从业5年、对行业创新创业深有体会的陈小柏说。
(摘编自中国财经报《中国“芯”成为焦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为天罡,凭着极高集成、极强算力、极宽频谱等诸多优势,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
B."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设计人才需求达14万人,而同期全国高校培养的能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人才不到7万人。
C.自2010年以来,国产芯片正在崛起,然而国内芯片产业发展与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
D.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中,芯片项目十分引人注目,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创造中国"芯"的创业故事也十分精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为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提供全覆盖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和生态成熟。
B.业内专家认为,在市场带动下,中国不仅仅只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而且还是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
C.5G被认为将是中国自主手机芯片赶超的关键。不过,据预测,2019年本土芯片供应依然不能满足本土芯片市场的需求。
D.业内人士认为"创业团队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进行迎合市场的技术创新,就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3.结合上述四则材料,简要概述“中国芯”令人喜忧交加的原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番表
——在火车上
老舍
我俩的卧铺对着脸。他先到的u我进去的时候,他正在和茶房捣乱:我买的是顺着车头这面的那张,他的自然是顺着车尾。他一定要我那一张,我进去不到两分钟吧,已经听熟了这句:“车向哪边走,我要哪张!”茶房的一句也被我听熟了:“定的哪张睡哪张,这是有号数的!”只看我让步与否了。我告诉了茶房:“我在哪边也是一样。”
车开了之后,茶房来铺毯子。他又提出抗议,他的枕头得放在靠窗的那边。在这点抗议中,他的神色与言语都非常的严厉,有气派。枕头必放在靠窗那边是他的规矩,对茶房必须拿出老爷的派头,也是他的规矩。我看出这么点来。
车刚到丰台,他嘱咐茶房:“到天津,告诉我一声!”
看他的行李,和他的神气,不象是初次旅行的人,我纳闷为什么他在这么早就张罗着天津。又过了一站,他又嘱咐了一次。茶房告诉他:“还有三点钟才到天津呢。”这又把他招翻:“我告诉你,你就得记住!”等茶房出去,他找补了声:“混账!”
骂完茶房混账,他向我露了点笑容。笑完,他又拱了拱手,问我:“贵姓 ”我告诉了他,为是透着和气,回问了一句,他似乎很不愿意回答,迟疑了会儿才说出来。待了一会儿,他又问我:“上哪里去 ”我告诉了他,也顺口问了他。他又迟疑了半天,笑了笑,定了会儿眼睛:“没什么!”这不象句话。我看出来这家伙处处有谱儿,一身都是秘密。旅行中不要随便说出自己的姓名,职业,与去处,怕遇上绿林中的好汉;这家伙的时代还是《小五义》的时代呢。我忍不住的自己笑了半天。
到了廊房,他又嘱咐茶房:“到天津,通知一声!”
“还有一点多钟呢! ”茶房瞭了他一眼。
......
“快到天津了吧 ”这回是问我呢。
“说不甚清呢。”我这回也有了谱儿。
“老兄大概初次出门 我倒常来常往!”他的眼角露出轻看我的意思。
“嗳,”我笑了,“除了天津我全知道!”
他定了半天的神,没说出什么来。
查票。他忙起来。从身上掏出不知多少纸卷,一一的看过,而后一一的收起,从衣裳最深处掏出,再往最深处送回,我很怀疑是否他的胸上有几个肉袋。最后,他掏出皮夹来,很厚很旧,用根鸡肠带捆着从这里,他拿出车票来,然后又掏出个纸卷,从纸卷中检出两张很大, 盖有血丝胡拉的红印的纸来。一张写着——我不准知道——象蒙文,那一张上的字容或是梵文,我说不清。把车票放在膝上,他细细看那两张文书,我看明白了:车票是半价票,一定和那两张近乎李白醉写的玩艺有关系。查票的进来,果然,他连票带表全递过去。
车快到天津了,他忙得不知道怎好了,眉毛拧着,长牙露着,出来进去的打听:“天津吧 ”仿佛是怕天津丢了似的。茶房已经起誓告诉他:“ 一点不错,天津!”他还是继续打听。入了站,他急忙要下去,又不敢跳车,走到车门又走了回来。刚回来,车立定了,他赶紧又往外跳,恰好和上来的旅客与脚夫顶在一处,谁也不让步,激烈的顶着。在顶住不动的工夫,他看见了站台上他所要见的人。他把嘴张得象无底的深坑似的,拼命的喊:“凤老! 凤老!”
凤老摇了摇手中的文书,他笑了;一笑泄了点劲,被脚夫们给挤在车窗上绷着。绷了有好几分钟,他钻了出去。看,这一路打拱作揖,双手扯住凤老往车上让,仿佛到了他的家似的,挤撞拉扯,千辛万苦,他把凤老拉了上来。忙着倒茶,把碗中的茶底儿泼在我的脚上。
坐定之后,凤老详细的报告:接到他的信,他到各处去取文书,而后拿着它们去办七五折的票。正如同他自己拿着的番表,只能打这一路的票;他自己打到天津,北宁路;凤老给打到浦口,津浦路;京沪路的还得另打;文书可已经备全了,只须在浦口停一停,就能办妥减价票。说完这些,凤老交出文书,这是津浦路的,那是京沪路的。这回使我很失望,没有藏文的。
他非常感激凤老,把文书车票都收入衣服的最深处,而后从枕头底下搜出一个梨来,非给凤老吃不可。由他们俩的谈话中,我听出点来,他似乎是司法界的,又似乎是作县知事的,我弄不清楚,因为每逢凤老要拉到肯定的事儿上去,他便瞭我一眼,把话岔开。凤老刚问到,唐县的情形如何,他赶紧就问五嫂子好。凤老所问的都不得结果,可是我把凤老家中有多少人都听明白了。
最后,车要开了,凤老告别,又是一路打拱作揖,亲自送下去,还请凤老拿着那个梨,带回家给小六儿吃去。车开了,他扒在玻璃上喊:“给五嫂子请安哪!”
车出了站。他微笑着,掏出新旧文书,细细的分类整理。整理得差不多了,他定了一会儿神,喊茶房:“到浦口,通知一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他”多次嘱咐茶房到天津通知“他”,向“我”和他人反复确认到达的是天津,表明“他”对火车到达天津站很重视,生怕睡着了坐过站。
B.“我不准知道” 一句言简意赅,既写出了“他”在检看,又写出了“我”在偷瞄。
C.“和上来的旅客与脚夫……激烈的顶着”与“一路打拱作揖,双手扯住凤老往车上让”,形成了凶狠过头与热情过度的对比。
D.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取得了很好的讽刺效果。结尾处,“他”喊茶房:“到浦口,通知一声!”耐人寻味,仿佛“他”从丰台到天津的讽刺喜剧又将上演。
(2)第二段两次说到“他的规矩”。请结合人物在旅途中的种种表现,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他的规矩”。
(3)根据文本内容探究“番表”的含义,并分析小说以“番表”为题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 韩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2.对文中画方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领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至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②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人,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①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作者知湖州时,因牵涉“乌台诗案”,于次年贬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于黄州东门外,自号“东坡居士”。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1080年)。
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事一场大梦”一句感叹人生的虚幻,“人生几度新凉”中的“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几度”表明人生中的“新凉”有限,应当珍惜光阴,莫使年华虚度。
B.“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两句,词人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典型秋景,通过写纷纷落叶落到了自己的身上,来慨叹时光易逝,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C.“中秋谁与共孤光”一句点出了作此词的时间,“孤光”指孤零零挂在天上的月亮,词人选取“中秋”这一节日作为背景,以哀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
D.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
2.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的理解。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激流喧嚣,落石滚滚,山谷轰鸣的景象。
(2)《琵琶行并序》中,描写诗人在江头送别友人,主客都在船上,举杯饮酒,但无音乐助兴,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故宫的“走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文物,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而让更多民众能够亲近历史,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样是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的,每年能收入几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样的收费可能并不高,但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销声匿迹,文化产品创收___________,这样的转变,不仅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___________。从板起面孔到俯下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___________、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人们的距离。
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无论是通过充满趣味的文化创意实现知识的普及,还是通过传递400年老树的种子回望文人精神,都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
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森曾说:“( )。”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 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身处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 更好地激发文物展示、文化传播、公众教育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而要建立与公众的___________,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如火如荼 殚精竭虑 亲和力 关联
B.如火如荼 改弦易辙 凝聚力 联系
C.风生水起 改弦易辙 亲和力 联系
D.风生水起 殚精竭虑 凝聚力 关联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B.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C.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D.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激发公众教育、 文化传播、文物展示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B.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 公众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C.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激发公众教育、 文物展示、文化传播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D.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 文物展示、公众教育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8.仿照例句,另选择两位不同的诗人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大体相等。
例句: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其感情的缠綿与悱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不超过25个字。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二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却非其他民族所可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种,要产生新种,须经突变。所谓突变,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矮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
——朱光潜《谈十字街头》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前有个书生,精通佛道。在夏天的一个夜晚,他刚要睡觉,谁知耳边传来蚊子的响声;正想拿起蒲扇打蚊子,突然心中想起佛道:切勿杀生。书生放下了蒲扇,在一片骚扰中睡去。第二天,只见他身上红肿,但他依旧面带微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D; 2.D; 3.C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A“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B项,逻辑关系不当,原文说的是“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百姓牢牢控制在手中······未实现”.C项,“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推断不当。商鞅变法使得秦朝强大,并不是此后土地制度保持稳定的原因,保持稳定的原因应是此后的朝代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理解错误,应是采取措施缓解土地与中央集权或君权之间的矛盾。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原因分析不当。李唐政权的灭亡不是由于均田制消极因素的影响,而是"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
2.答案:1.B; 2.C; 3.喜:①华为发布的全球首款5G 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②5G将是中国自主手机芯片赶超的关键。市场优势使越来越多的国际科技企业希望和中国本土企业合作;
③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精彩创业,他们用中国心创造中国“芯”。
忧:①“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大;
②企业在芯片研发方面,缺少长期的积累和投入,在技术、制作水平方面也有很多不足;
③本土芯片产业发展与其庞大的市场需求依然不匹配。
解析:1.B项对应点在材料二的第1节,原材料表述为,“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仅芯片设计人才需求达14万人。”B选项,漏掉了“仅芯片”这个重要的信息点。以整体代部分,理解有误。故选B。
2.材料三图表“2010—2019 E本土芯片供应与需求量对比”,可以看出,我国芯片产业需求与国内芯片供应均呈稳步增长态势,然而国内芯片产业发展与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
A项“提供全覆盖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有误,对应点在材料一的第2段,原材料表述为,“华为可提供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选项A是“全覆盖”,以偏概全。
B项“而且还是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有误,对应点在材料二的第3段,原材料表述为,“在市场带动下,中国不仅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还将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选项B,变“未然为已然”,表述错误。
D项“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进行迎合市场的技术创新,就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有误,对应点在材料四的第3段,表述为,“电子信息是一个技术驱动型产业,创业团队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进行迎合市场的技术创新,才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创新。”选项D是混淆充分、必要条件。故选C。
3. 材料一“华为发布的全球首款5G 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材料二“5G被认为将是中国自主手机芯片赶超的关键……在市场带动下,中国不仅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还将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越来越多的国际科技企业表现出和中国企业合作的强烈意愿。”材料四“不同技术创造、应用在不同领域的芯片……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用中国心创造中国“芯””。以上内容可整合成“中国芯”令人喜的原因。材料二的人才“缺口近半”,“技术差距”,“制作水平的薄弱”,“芯片研发所需的不断积累和完善的长周期、巨大投入,也是国内许多企业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材料三的图显示本土芯片的的供应和需求差距过大。整合以上信息得出“忧”的原因。
3.答案:(1)A; (2)①对待自己,一丝不苟,不管合不合理。他不按票号睡卧铺、 枕头必须给他靠窗放,他想怎样就一定要怎样,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公德。②对待他人,丝毫不让,不管人不人道。对茶房非常严厉,拿出老爷的派头,决不让步。③对待利益,丝毫必争,不管应不应该。分路段竭力区买折扣票,尽一切可能谋私利、占便宜。④对待同行者,丝毫不露。一路防备“我”知道他的实情却打听“我”的情况,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信息,且为己可以卖友,如泄露"风老”的家庭情况。
(3)① “番”指文中提到的使用“蒙文”“梵文”“藏文”等文字的少数民族;“表”指文中反复提到的“文书”。“番表”原为外国人上呈大朝的奏章,文中指用少数民族文宇而非汉语写成的政府机关的证明文件(文书)。
② 搞到“番表”买打折票是刻画“他”这一形象的核心事件,对到天津站和对凤老的重视实际上是对“番表”的重视,小说把“他”为搞到打折车票弄的证明文书戏称为“番表”,讽刺意味十足。
解析:(1)"生怕睡着了坐过站”理解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他反复嘱咐和确认是怕拿不到打折的车票和买打折车票的文书。
(2) “他的规矩”体现的就是“他”的形象特点。文中两次说到“他的规矩",均出现在第二段,作答时结合人物的言行用规范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结合文中的关键信息“象蒙文”“字容或是梵文”“没有藏文的”以及“他连票带表全递过去”和倒数第五段中的内容来理解“番表”的含义。再结合“番表”的含义分析其作用。“番表”本为极正式、严肃的政府文件,却被“他”想尽一切办法弄到,只为买打折的车票,具有讽刺意味。
4.答案:1.D;2.C;3.B;4.①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
②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
解析:1.著:登记。
2.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整体阅读语段,弄懂大意。文段写的是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于声色犬马的行为。考生只要能对文段有大体了解,那么划分层次进行断句也就不难了。
3.“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旧制,盐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可见,他并没有“着手压缩编制”,而是请求皇帝裁减冗员。
4.(1)关键词:“赐”,蒙受赏赐,表被动;“复”,又;“民业”,百姓的产业;“争”,争执,争辩。
(2)关键词:“偕”,与,一起;“伏阙”,跪在大殿上;“入”,呈上。
【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担任工科给事中,调离京城担任湖广右参议。中贵担任太和山都督,侵呑国家财物。韩文竭力阻止他,用那些剩余的费用交换万石粮食,用来防备赈灾。九溪土酋和邻部边境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往劝说,全都服从。弘治十六年担任南京兵部尚书。荒年,米价上涨。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感到为难。韩文说:“救荒如同救火,如果上面怪罪,我自己承担责任。”于是开仓放粮十六万石,米价恢复稳定。第二年调回京城担任户部尚书。韩文为人稳重,平日做事谨慎。等到面临大事,刚正果断从不屈服。武宗即位后,赏赐以及修建陵墓、大婚等各项费用,需要银钱一百八十万两多,库内钱币不能满足。韩文请求先打开承运库(大内库藏),皇帝没有答应。韩文说:“库内银两空虚,赏赐在京城和边疆士兵以外,请分别赏给银票,稍微减少来扩充内库及内府的银钱,并且暂时借勋戚和庄园的税收,进而命令承运库内官核实现存的金银,登记在册。暂且停止所有不急需的费用。”按照惯例,监局、仓库的管理人员不超过二三人,后来渐渐增加,有的一个仓库十多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员。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韩文管理国库共计两年,竭力遏制权贵,权贵们痛恨他。而这时候刘瑾等八个人号称“八虎”,每天引诱皇帝沉溺于射猎、歌舞、游戏之中,不理朝政,韩文每每退朝对同僚说起,直至泣下沾襟。郎中李梦阳劝勉说:“你如果在这时候率领文武百官坚决进行争讼,除掉‘八虎’就容易了。”韩文手摸胡须,挺直肩膀,毅然改变脸色说:“好。即使不能成功,我的年龄也该死了,不死不足以报答国恩。”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刘瑾十分怨恨韩文,每天让人偷窥韩文的过错。过了一个月,有人把假银币送到内库,于是把这看作韩文的过错。诏令对韩文降官一级,令其退休。刘瑾的怨恨还没有停止,又以遗失部籍的罪名判其有罪,发布文书抓捕韩文入诏狱。几个月后才释放,处罚千石米粮送到大同。不久再次处罚粮食,倾家荡产。刘瑾被诛杀后,韩文恢复官职,一直到退休。嘉靖五年去世,终年八十六岁。
5.答案:1.D;
2.①这两句写中秋之夜词人门庭冷落、独自饮酒的情形以及天上云遮月的景象。②“酒贱”而“客少”,委婉地写出词人遭贬后人们避之不及的情形,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③“明月”象征词人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奸人当道、自己因谗遭贬的愤懑之情(也可以解读为:“云”喻指奸人,“明月”喻指君主,“云妨月”喻指小人欺瞒主上,迷惑视听,排斥忠良)。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应当珍惜光阴,莫使年华虚度”错。联系后文,词人写自己眉头鬓上已白,可知“人生几度新凉”一句是对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是为了表明人生的倏忽之感。B项,“通过写纷纷落叶落到了自己的身上”错,“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两句词的意思是“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词人取过镜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由此油然而生出迟暮之悲,并非写树叶落在自己的身上。C项,“以哀景写哀情”错,中秋本应是家人团聚的节日,而词人此时却成了天涯沦落的孤独之人,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词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从词句的含意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这两句写中秋之夜词人门庭冷落、独自饮酒的情形以及天上云遮月的景象;手法是象征或比喻,“明月”象征词人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奸人当道、自己因谗遭贬的愤懑之情。同时,词人遭贬后的门庭冷落也体现了世态炎凉,“愁”字中蕴含着无尽的感慨。
6.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砅崖转石万壑雷; (2)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7.答案:(1)C; (2)D; (3)B
解析:(1)①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是说“文化产品创收”蓬勃兴旺,应选用“风生水起"。②改弦易辙: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 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语境强调思路的转变,应选用“改弦易辙”。③亲和力: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凝聚力:泛指使人或物聚集到一起的力量。结合语境分析可知,应选用"亲和力”。④关联: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联系:彼此接上关系。结合语境分析可知,应选用“联系”。
(2)结合后文“只有发展……只有传播……热腾腾的”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故宫”作为一种“文化”是有“生命”的。故选D。
(3)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文物展示、文化传播、公众教育”语序不当,应改为“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二是“激发……作用”搭配不当,应将“激发”改为“发挥”。综合分析,B项修改最恰当。
8.答案:①苏轼于大江明月下的赤壁,唱响了豪放派诗词最为雄壮的乐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显其人生的旷达与洒脱。②杜甫在风急猿啸下的夔州,抒写现实主义诗歌最为杰出的诗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尽显其人生的艰难与苦恨。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的句子,必须是另外两位不同的诗人,结合他们某一篇诗词的意境、情感,按照例句的句式、字数进行仿写,要引用他们作品中的诗句或词句,注意他们作品的风格,如例句中,词人“柳永”——作品属“婉约派诗词”——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9.答案:社会提升需要依靠胆识非凡、人格卓越的少数人。
解析:首先,阅读语段,划分层次,注意作者褒贬的态度,看他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两者中哪个是重点语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为“一种社会……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作者否定“肤浅顽劣”的民众,肯定雪莱、卡莱尔、罗素等人的“个性坚强”,有“特立独行的胆与识”,“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这是第一层中作者表达的最明确最重要的观点;第二层从“据生物学家说”到段末,作者在这一层先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要产生新种,须经突变”,然后运用类比手法,指明社会要进步要提升,需要有少数“大汉”这样的突变分子,也就是第一层所说的雪莱等人物。然后综合以上分析概括答案即可。
10.答案:略
解析:评分标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本题材料说的是一个书生固守佛道,却使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的事。考生在分析材料时需思考书生的行为是否恰当。若肯定书生的做法,则需给出支持的理由,如书生心中有信仰,具有奉献精神等;若否定书生的做法,则可从不知变通、缺乏原则、不能辨明好坏等角度来谈。
参考立意:①探究读书的真谛。书生死读书,不知变通,没有恰当地理解佛道。②打破成规,学会变通。书生不懂变通之道,不能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最终被蚊子叮咬至身上红肿。③“扬”与“弃”。材料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所学的文化知识,批判地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