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F1细胞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
C.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Y与y分离,R与r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D.F2中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型
2.下表列出了纯合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部分基因型(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配子 YR Yr yR yr
YR ① ② YyRr
Yr ③
yR ④
yr yyrr
A.表中Y与y、R与r的分离以及Y与R或r、y与R或r的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①②③④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③>②=④>①
C.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概率是3/8或5/8
D.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3.某雌雄同体的二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Dd,3对基因分别控制三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以下是培育该植物新个体的两种途径:
途径①:植物→花粉粒→单倍体幼苗→个体Ⅰ
途径②:植物→花粉粒+卵细胞→受精卵→个体Ⅱ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植物能产生8种基因型的花粉粒
B.可用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个体Ⅰ
C.个体Ⅱ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占1/8
D.途径①可快速、简便地获得aabbdd个体
4.将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植株:白花植株=9:7;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3。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F2中白花植株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
C.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中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少
5.某自花传粉植物有黄花和白花两种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让黄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乙)、白花植株(丙)分别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亲本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比例
一 甲×乙 白花 黄花:白花=1:3
二 甲×丙 白花 黄花:白花=1:15
A. 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B. 甲、乙、丙都是纯合子
C. 杂交组合一得到的F2中,白花植株共有2种基因型
D. 杂交组合二得到的F2白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3/5
6.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基因中的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B.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
C.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D.自交后代中双隐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12
7.某植物的花色是由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控制,且只有三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会开红花,其余均开白花,某红花品种自交,后代红花与白花之比是27∶3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红花品种测交,后代性状红花:白花=1∶1
B.白花品种与白花品种杂交,不可能产生红花品种的子代
C.某AABbDd的品种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
D.该红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Dd,能产生8种雄配子和8种雌配子
8.斑翅果蝇翅的黄色和白色、有斑点和无斑点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用纯合的黄色有斑点果蝇与白色无斑点果蝇进行杂交,F1全是黄色有斑点果蝇。让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表现型比例为7:3: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斑翅果蝇翅的显性性状为黄色、有斑点
B.F2出现7:3:1:1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b或aB的配子不育
C.F2的基因型共有8种,其中纯合子比例为1/4
D.选F1中的果蝇进行测交,则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或1:1:1:1
9.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个体杂交(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10.某同学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用4个大信封,按照下表信息分别装入定量的卡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大信封 信封内装入卡片的种类和数量
黄Y 绿y 圆R 皱r
雄1 10 10 0 0
雌1 10 10 0 0
雄2 0 0 10 10
雌2 0 0 10 10
A.“雄1”中卡片的总数与“雌1”中卡片的总数可以不相等
B.分别从“雄1”和“雌1”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
C.分别从“雄1”和“雌2”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模拟配子的随机结合
D.每次分别从4个信封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重复20次,直到卡片取完
11.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C/c表示),设计不同杂交实验并对子代花色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一:红花×白花→红花:粉红花:白花=1:6:1。
实验二:粉红花×红花→红花:粉红花:白花=3:12:1。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B.实验一中红花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Cc
C.实验一的子代红花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27:36:1
D.实验二中亲本粉红花的基因型是唯一的
12.果蝇的灰身(A)与黑身(a)、大脉翅(B)与小脉翅(b)是两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灰身大脉翅的雌蝇和灰身小脉翅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脉翅,49支为灰身小脉翅。17只为黑身大脉翅,15只为黑身小脉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B. 子代中表型为灰身大脉翅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
C. 子代中灰身小脉翅与黑身小脉翅个体杂交得到两种表型比例为3:1的后代
D. 子代中灰身小脉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的子代中会出现黑身小脉翅个体
13.某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相互受粉,F2的性状分离比是( )
A.24︰8︰3︰1 B.25︰5︰5︰1 C.15︰5︰3︰1 D.9︰3︰3︰1
14.已知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用双亲性状分别为黄色高秆和绿色矮秆的豌豆植株杂交,得F1,选取F1中数量相等的两种植株分别进行测交,产生的后代数量相同,所有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1︰3︰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双亲的基因型可能是YyDd和yydd
B.上述F1用于测交的个体基因型是YyDd和yyDd
C.上述F1用于测交的个体自交,所有后代表型比例为9︰15︰3︰5
D.若F1的所有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有4种
15.在家蚕遗传中,幼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茧的黄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用D、d和B、b分别表示幼蚕体色和茧色的等位基因。不同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数量如下表:
杂交组合 亲本 黑蚕黄茧 黑蚕白茧 淡赤蚕黄茧 淡赤蚕白茧
一 黑蚕黄茧×黑蚕白茧 452 0 155 0
二 黑蚕黄茧×黑蚕黄茧 450 160 150 50
三 黑蚕白茧×淡赤蚕黄茧 248 252 246 25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判断茧色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
(2)组合二的子代纯合子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_。
(3)仅根据组合三亲子代的结果__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控制幼蚕体色和茧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用遗传图解解释组合一的杂交现象。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孟德尔遗传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A正确;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独立,不相融合,B错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Y与y分离,R与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正确;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和雄配子,F1有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D正确。
2.答案:D
解析:表中Y、y、R、r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Y与y、R与的分离以及Y与R或r、y与R或的组合是互不干扰的,A正确; 结合分析可知,图中①的概率1/6,②的概率是1/8,③的概率是1/4,④的概率是18,所以①、②、③、④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③②④①,B正确;如果亲本基因型是 YYRRX×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3/8,如果亲本基因型是 yyRR×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5/8,C正确; 表中的基因都是核基因而非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基因,所以其载体只能是染色体,D错误。故选D。
3.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3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该植物能产生23=8(种)基因型的花粉粒,A正确;低温和秋水仙素均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染色体加倍,可用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个体Ⅰ,B正确;个体Ⅱ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占(1/2)3=1/8,C正确;途径①为单倍体育种,技术含量较高,操作并不简便,该植物自交可快速、简便地获得aabbdd个体,D错误。
4.答案:D
解析: 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植株:白花植株=9:7,属于9:3:3:1变形;又由于“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3,由此可以确定决定花的颜色的基因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A、和B、b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红花(AB)、白花(A_bb、aaB_、aabb)。
5.答案:D
解析:根据组合二的F2中白花:黄花=15:1可知,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由上分析可知,甲和丙分别为aabb、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B正确;组合一的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白花植株共有2种基因型,C正确;组合二的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15=1/5,故杂合子的比例为1-1/5=4/5,D错误。
6.答案:D
解析:根据分析可判断:控制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由分析可知,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窄叶,B错误;分析子代中红色:白色=(6+2):(3+1)=2:1,窄叶:宽叶-(6+3):(2+1)=3:1,说明AA致死,即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C错误;由于AA纯合致死,所以AaBb自交后代中双隐性aabb,所占的比例为l/12,D正确。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的花色是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红花品种自交,后代红花与白花之比是27∶37,说明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只有三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会开红花,所以其基因型为A B D ,自交后代红花与白花之比是27:37,说明红花占27/64=3/4×3/4×3/4。因此,该红花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该红花品种测交,后代中红花品种占,所以红花∶白花=1:7,A错误;白花品种与白花品种杂交,能产生红花品种的子代,如AAbbdd与aaBBDD杂交等,B错误;某AABbDd的品种自交,后代红花与白花之比是9∶7,C错误;该红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Dd,由于含有三对等位基因,所以能产生8种雄配子和8种雌配子,D正确。
8.答案:B
解析:A、用纯合的黄色有斑点果蝇与白色无斑点果蝇进行杂交,F1全是黄色有斑点果蝇,说明黄色有斑点为显性,A正确;B、据分析可知,F2出现7:3:1:1的原因是或者雌配子Ab,或者雌配子aB,或者雄配子Ab,或者雄配子aB其中一种不育导致的,B错误;C、假定雌配子Ab不育导致出现7:3:1:1,F1能产生的雌配子为AB、aB、ab,产生的雄配子为AB、Ab、aB、ab,后代中AAbb基因型不存在,因此F2的基因型共有8种,其中纯合子只有AABB、aaBB、aabb三种,站的比例为3/12=1/4,C正确;D、假定雌配子Ab不育导致出现7:3:1:1,F1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雄配子为AB:Ab:aB:ab=1:1:1:1,雌配子AB:aB:ab=1:1:1,选F1中的果蝇进行测交时,如果F1做父本,可后代比例为1:1:1:1,如果F1做母本,后代比例为能为1:1:1,D正确。故选B。
9.答案:B
解析:AaBbCc和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有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2=1/8,A错误;AaBbCc和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B正确;AaBbCc和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C错误;AaBbCc和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4=1/16,D错误。
10.答案:A
解析:由于雌、雄配子的数量不一定相等,所以“雄1”中Y、y的数量与“雌1”中Y、y的数量可以不相等,A正确;分别从“雄1”和“雌1”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模拟的是等位基因分离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B错误;分别从“雄1”和“雄2”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分别从“雄1”和“雌2”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既不表示基因的自由组合,也不能表示配子的随机组合,C错误;从信封内取出的卡片,记录后需要重新放回到原信封内,以保证下次取出每种卡片的概率相等,D错误。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9:3:3:1”和“1:1:1:1:1:1:1:1”的变式,及据此推断亲代的基因型。由题干可知,某植物的花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实验一结果可知,该性状分离比是“1:1:1:1:1:1:1:1”的变式,说明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由实验一结果分析可知,亲代白花个体基因型为aabbcc,红花个体基因型为AaBbCc,B正确;由B项分析可知,实验一的亲代基因型为AaBbCc×aabbcc,则子代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其自交后代中红花(A_B_C_)占3/4×3/4×3/4=27/64,白花(aabbcc)占1/4×1/4×1/4=1/64,粉红花占36/64=9/16,故后代表现型比例为27:36:1,C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实验二中亲代粉红花和红花的基因型均为两对基因杂合和一对基因纯合,故其基因型并不唯一,D错误。
12.答案:C
解析:A项,根据子代中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身=3:1;大脉翅:小脉翅=1:1。所以两亲本基因型为AaBb(灰身大翅脉)和Aabb(灰身小翅脉),故A项正确;
B项,亲本雌果蝇基因型为AaBb,可以产生AB、Ab、aB、ab四种卵细胞,故B项正确;
C项,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基因型为A_Bb,共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故C项错误;
D项,子代灰身小翅脉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两种,相互交配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黑身小翅脉个体,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杂交后代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1YyRR、2YyRr)︰黄色皱粒(1Yyrr)︰绿色圆粒(lyyRR、2yyRr)︰绿色皱粒(1yyrr)=3︰1︰3︰1,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1︰2,则Y的基因频率为1/2,y的基因频率为1/2,R的基因频率为2/3,r的基因频率1/3;相互受粉,则子代中yy︰Y_=(1/2×1/2)︰(1-1/4)=1︰3,rr︰R_=(1/3×1/3)︰(1-1/9)=1︰8:因此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黄圆(Y_R_)︰绿圆(yyR_)︰黄皱(Y_rr)︰绿皱(yyrr)=(3/4×8/9)︰(1/4×8/9)︰(3/4×1/9)︰(1/4×1/9)=24︰8︰3︰1。
14.答案:D
解析:根据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1︰3︰1︰3,再结合测交特点可知,该比例可分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1︰1︰1︰1和绿色高秆︰绿色矮秆=2︰2,据此可推测进行测交的F1的基因型为YyDd和yyDd,且二者的比例为1︰1,再结合双亲性状为黄色高秆和绿色矮秆,推测双亲的基因型可能是YyDd和yydd,A正确;F1用于测交的个体基因型是YyDd和yyDd,B正确;上述F1(YyDd和yyDd)自交,其中前者自交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9︰3︰3︰1,后者自交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绿色高秆︰绿色矮秆=12︰4,因此F1用于测交的个体自交产生的所有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9︰15︰3︰5,C正确;若F1的所有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共9种,其中杂合子有5种,D错误。
15.答案:(1)组合一和二
(2)1/4
(3)不可以
(4)
解析:(1)根据杂交组合一:黄茧×白茧,子代全为黄茧,或组合二:黄茧×黄茧,子代既有黄茧也有白茧,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茧色中黄茧对白茧为显性。
(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组合二黑蚕黄茧×黑蚕黄茧,子代中黑蚕黄茧×黑蚕白茧:淡赤蚕黄茧:淡赤蚕白茧=9:3:3:1,子代纯合子(BBDD、BBdd、 bbDD、bbdd)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只有(BBDD)几率为1/4。
(3)由组合—(或二)数据可知黑色对淡赤色、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组合三亲代的基因型为Dabb、ddBb。两对等位基因不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dbb、 ddBb产生配子均分别为Db:db= 1:1、dB:db=1:1,子代结果均符合组合三,所以仅根
据组合三亲子代的结果,不能说明控制幼蚕体色和茧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组合一的遗传图解可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