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一同步课时作业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一同步课时作业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20 10:0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一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与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设置空白对照组来检验培养基是否受到了杂菌的污染
B.对样品中的尿素分解菌进行计数时可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
C.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应该选择菌落数多的培养基进行计数
D.尿素分解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后会使培养基pH下降
2.下列有关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该培养基是鉴别培养基
B.微生物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C.细菌合成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酸性增强,pH下降
D.若上述培养基被杂菌污染,则培养基上会有多种杂菌菌落出现
3.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可以选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不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蒸馏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培养,防止水分过快蒸发
D.37℃恒温培养24~48小时,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4.某生物兴趣小组尝试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并计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选择培养基时,需加入尿素、琼脂、葡萄糖、硝酸盐等物质
B.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结果,活菌的实际数目往往比统计的菌落数低
C.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pH降低,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
D.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C为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
5.如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应先调pH后高压蒸汽灭菌
B.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
C.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6.下图表示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所用的器具、培养基均需灭菌处理
B.①②③重复培养能提高目的菌的比例
C.④⑤的培养过程可以对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
D.⑥⑦的培养基中都应含有对羟基苯甲酸
7.分离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细菌时,培养基中加入酚红的目的是( )
A.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B.对分离的菌落作进一步鉴定
C.培养基中的酚红可作为细菌的营养
D.若酚红变蓝就能认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8.下列有关“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尿素溶液要使用70%酒精浸泡灭菌
B.分离出的菌落继续在固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
C.划线分离法比涂布分离法更易获得单菌落
D.培养基中需加琼脂糖作为凝固剂
9.下列关于尿素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前者需要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后者以纤维素为唯一的碳源
B.尿素分解菌能产生脲酶,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
C.两个实验过程中都需要梯度稀释
D.刚果红染色法也可用于鉴定尿素分解菌
10.下图为“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 稀释度10-6 ② 稀释度10-7 ③ 稀释度10-4 ④ 稀释度10-5
A.图中采用菌液划线分离法接种
B.图中① 和② 表示尿素培养基长出的菌落
C.图中③ ④ 培养基中菌落生长代谢时,会释放CO2
D.实验结果表明,自然界中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比例较高
11.下列关于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苷酶是纤维素酶的组分之一,其作用是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B.刚果红染色法可直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透明圈越大则分解能力越强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筛选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再加入酚红指示剂进一步鉴定
D.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12.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该细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相同的
B.土壤取样时应选取表面的土壤
C.对10g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则该10g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55×108个
D.应该设置对照以排除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可信度
13.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下列与该细菌有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产生了脲酶
B. 该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
C. 可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分离该细菌
D. 该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14.下列关于对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计数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统计菌落数目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一定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B.统计菌落数目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C.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通过检测培养基pH的变化,基本能准确鉴定培养基中的细菌就是能够分解尿素的菌种
15.某兴趣小组试图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细菌,流程图如图所示。如表所示配方的培养基可筛选某种细菌,该细菌可以在该培养基上生长,进而形成菌落。回答下列问题:
KH2PO4 1.4g
Na2HPO4 2.lg
MgS04 7H2O 0.2g
葡萄糖 10.0g
尿素 1.0g
琼脂 1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1)该培养基可筛选的细菌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_________。
(2)如果从土壤中获取的样本含该细菌的数量较少,需要对样本中的细菌进行扩大培养,请判断能否用表格中的培养基来扩大培养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
(3)如果需要对该细菌进行计数,则应用_________法接种。接种尿素分解菌后的培养基需要倒置培养,原因是_________。
(4)从第二次稀释开始,分别取1ml菌液加入_________ml无菌水逐步稀释10倍后,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形成了54、46、50个菌落,则1g土壤样本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个。
(5)为了确定该细菌确实属于所要分离的细菌,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指示剂。培养该细菌后,因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相关知识。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该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A错误;微生物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细菌合成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可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检测,C错误;由于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其他不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不能生长,故不会有多种杂菌菌落出现,D错误。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实验。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需要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且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计数,平板划线法不能用来计数,A正确;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B错误;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培养,可以防止水分过快蒸发,C正确;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D正确。
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微生物计数的方法。对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时,需要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因此在制备选择培养基时不能加入硝酸盐,A错误;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结果时,往往会出现菌落重叠的现象,故活菌的实际数目往往比统计的菌落数高,B错误;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pH升高,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C错误;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C为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D正确。
5.答案:C
解析:培养和分离微生物时,需要配制培养基,将配方中的试剂溶化以后要先调pH,再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这样可以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A正确;纯化微生物时,不管使用哪种接种方法,目的都是将聚集在一起的细菌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获得单菌落,B正确;根据图示可知,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是要筛选出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所使用的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而牛肉膏和蛋白胨中都含有氮源,所以步骤③不能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错误;步骤④是要对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进行鉴定和比较,所以需要从③中挑取不同的菌落,分别接种,彼此形成相互对照,根据结果比较分析,D正确。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和培养,需结合实验目的对实验的步骤进行分析。题图为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实验,需要进行无菌操作,所以该实验所用的器具、培养基均需灭菌处理,A正确;①②③是将土壤提取液置于含对羟基苯甲酸的培养液中培养,重复多次可以提高目的菌的比例,达到富集的效果,B正确;④⑤的培养过程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对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C正确;⑥⑦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通过选择培养能够得到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对照组不含有对羟基苯甲酸,D错误。
7.答案:B
解析: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若是尿素被分解,将会产生氨,使培养基的pH升高,酚红指示剂的颜色变红,这样就能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B正确。
8.答案:D
解析:对尿素溶液要通过G6玻璃砂漏斗过滤进行灭菌,A错误;分离出的菌落需要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B错误;涂布分离法比划线分离法更容易获得单菌落,相比较而言,后者操作简单,C错误;由于琼脂中含有氮元素,因此在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中,凝固剂采用琼脂糖,D正确。
9.答案:D
解析:尿素分解菌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纤维素分解菌以纤维素为唯一的碳源,A正确;尿素分解菌可以产生脲酶,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B正确;两个实验过程中都有稀释涂布平板操作,C正确;刚果红与尿素不能形成有色复合物,故不能用于鉴定尿素分解菌,D错误。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A
解析:葡萄糖苷酶是纤维素酶的组分之一,其作用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A错误;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眀圈。故刚果红染色法可直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菌落訚围透明圈越大则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B正确;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筛选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再加入酚红指示剂进一步鉴定,C正确;菌落的培养一般每隔24h统计一次,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D正确。
12.答案:D
解析: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其碳源为二氧化碳,故二者利用的碳源不同,A错误;细菌适宜在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潮湿的土壤中生长,绝大多数分布在距地表3~8cm的土壤层中所以应在距离地表3~8cm的土壤层取样,B错误;对10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则该10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34+276)/2÷0.1×10×106=2.55×1010(个),C错误;分离微生物时,需要设置不接种的培养基与实验组一起培养作空白对照,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正确。
13.答案:D
解析:细菌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是由于细菌体内合成脲酶的结果,且一尿素为氮源,故A、C正确;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分解者,而不是生产者,不能能利用CO2作为碳源合成有机物,B正确;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但是无细胞核,故D错误。
14.答案:A
解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往往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但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也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只能推测出样品大约含有多少活菌,A错误,B正确;实验时,需要设置不接种的培养基与实验组一起培养作空白对照,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正确;尿素分解菌产生的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培养基中加入的酚红指示剂呈红色,D正确。
15.答案:(1)尿素分解菌  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
(2)不能 扩大培养应该用液体培养基,表格中配方含有琼脂,是固体培养基 
(3)稀释涂布平板  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滴落造成培养基的污染(防止培养基水分过快蒸发)   
(4)9 5×107
(5)酚红
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该培养基中只有尿素一种氮源,因此该培养基可以用于筛选尿素分解菌。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而菌种的扩大培养需要用液体培养基,所以该培养基不能用来扩大培养尿素分解菌。
(3)微生物接种的常用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接种尿素分解菌后的培养基需要倒置培养,可以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
(4)对培养液进行稀释时,应取1菌液加入9ml无菌水中即稀释10倍,如图所示,1g土壤样本共稀释10倍,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形成了54个、46个、50个菌落,则1g土壤样本中约有分解尿素的细茵数目为(54+46+50)÷3×106-5×107个。
(5)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