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2.3伴性遗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2.3伴性遗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20 10:0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伴性遗传——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则不会产生基因型为XbY的个体
B.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 正、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D. 正常情况下,雌鸡Z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遗传自亲代的雌鸡
2.鸡是ZW型性别决定,公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母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芦花鸡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这是由位于 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的,当它的等位基因b纯
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下列选项所选亲本组合不能证明这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的是( )
A. 非芦花公鸡×芦花母鸡 B. 纯合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
C. 杂合芦花公鸡×芦花母鸡 D. 杂合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
3. 关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组成为ZW 型的生物个体可以产生两种雄配子
B.自然状态下,雄鸡中芦花鸡(显性)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小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D.若某对等位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人的有关婚配方式有6种
4.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8 D.F1雌性果蝇中纯合子占1/8
5.下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的同源情况:Ⅰ区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Ⅱ—1、Ⅱ—2区段分别为X、Y非同源部分,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果蝇的刚毛性状有正常刚毛、截刚毛,现用纯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其过程及结果如下:
①截刚毛♀×正常刚毛♂→F1代中雌雄个体均为正常刚毛;
②F1相互交配→F2中:雌性正常刚毛∶截刚毛为1∶ 1,雄性全为正常刚毛。
则控制果蝇刚毛性状的基因存在于( )
A.性染色体的I区段 B.Ⅱ—1区段
C.Ⅱ—2区段 D.常染色体上
6.下图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若有种病为伴X遗传,已知正常人群中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控制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C.8号和9号个体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为1/56
D.调查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均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7.某女娄菜种群中,宽叶和窄叶性状是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但窄叶性状仅存在于雄株中,现有三个杂交实验如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父本 母本 F1表现型及比例
1 宽叶 宽叶 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2:1:1
2 窄叶 宽叶 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
3 窄叶 宽叶 全为宽叶雄株
A.组合1中,父本基因型为XBY,母本基因型为XBXb
B.将组合1的F1自由交配,F2中窄叶占1/6
C.组合1中,宽叶母本与F1宽叶雌株均为杂合子
D.组合2、3的F1表现不同是因母本的基因型不同
8.某种昆虫的野生型眼色和朱红眼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为研究该种昆虫眼色的遗传机制,某兴趣小组让一对野生型眼色昆虫杂交,发现所得子一代中的雌性昆虫全部表现为野生型眼色,雄性昆虫中野生型眼色:朱红眼=1:1,再让子代个体随机交配得到子二代。若不考虑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朱红眼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B.野生型眼色相对于朱红眼为隐性
C.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
D.子二代中出现朱红眼昆虫的概率是1/4
9.下图1为某种单基因速传病的系谱图,其中III-10因为染色体畸形而表现出该病,其他成员均无变异,图2是X、Y染色体关系示意图,同源区段可存在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则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B.1-2与Ⅱ-7的基因型一定相同,均为杂合子
C.Ⅱ-6和II-7 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或1/8
D.若该病为伴性遗传,III-10 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I-3
10.鹌鹑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鹌鹑的栗色羽、黄色羽和白色羽是由B、b和Y、y两对基因共同控制。B和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B为有色基因,b为白化基因。Y和y分别控制栗色羽和黄色羽。三个纯合品系的杂交结果如下,据此推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正确的是( )
①P:白色羽(♂)×栗色羽(♀)→F1:栗色羽(♂):白色羽(♀)=1:1
②P:栗色羽(♂)×白色羽(♀)→F1:栗色羽(♂):栗色羽(♀)=1:1
③P:白色羽(♂)×黄色羽(♀)→F1:栗色羽(♂):白色羽(♀)=1:1
④P:黄色羽(♂)×白色羽(♀)→F1:栗色羽(♂):黄色羽(♀)=1:1
A.B和b位于常染色体上,Y和y位于常染色体上
B.B和b位于Z染色体上,Y和y位于Z染色体上
C.B和b位于常染色体上,Y和y位于Z染色体上
D.B和b位于Z染色体上,Y和y位于常染色体上
11.如图为甲病(由A-a控制)和乙病(由D-d控制)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可产生1种卵细胞(aXD)或2种卵细胞(aXD和aXd)
C.Ⅲ-13的基因型是AAXdY或 AaXdY
D.Ⅲ-10的基因型为AaXDXd的几率是
12.图甲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用电泳的方法对该家系中的各个个体进行条带分析,结果如图乙。电泳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下列有关该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条带1为致病基因,条带2为正常基因
C.10号个体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1号或2号个体
D.12号个体与13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
13.下列有关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群体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某红绿色盲男孩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其外祖母或外祖父
C.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也有关联
D.若某致病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含此致病基因的男性一定患此病
14.图甲表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由图乙所示的两对基因控制,图甲所有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均如图乙所示,图乙中3号4号代表性染色体,且B和b在X染色体上,Y上无的非同源区段。若Ⅱ-3与Ⅱ-4的后代男孩均患病、女孩均正常。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控制该遗传病的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才能致病
B. Ⅱ-2和Ⅲ-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Y
C. Ⅲ-1与Ⅲ-2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3/8
D. 一个图乙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可产生4种配子
15.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X、Y同源区域和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丙病的遗传方式是 ,Ⅱ 6的基因型是 。
(2)Ⅲ 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Ⅱ 6的初级卵母细胞
,从而产生了基因型为 卵细胞。
(3)假如Ⅲ 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 15和Ⅲ 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则不会产生基因型为XX的个体,A错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同样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错误;由分析可知,正、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C正确;正常情况下雌鸡(ZW)的Z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遗传自亲代的雄鸡(ZZ),D错误。
2.答案:B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B是芦花基因)和b是非芦花基因。
3.答案:C
解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很多爬行类动物);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如XY型、ZW型)等等。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4.答案:D
解析:由长翅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残bb果蝇。可知亲代长翅果蝇为杂合子Bb,F1代中残翅概率为l/4。又根据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bbXrY,可知F1代雄果蝇中白眼的概率为12,从而判断亲本雌果蝇为红限杂合子,基因型为XRXr,则父本为白眼,基因型为XrY。
5.答案:A
解析:由结果②可知,后代表现型与性别有关,基因不可能在常染色体上;由结果①可知,正常刚毛对截刚毛是显性(用A、a代表这对等位基因),且果蝇的正常刚毛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亲本的截刚毛♀基因型为XaXa,正常刚毛♂应为显性纯合子,由F1雌雄均为正常刚毛知,亲本正常刚毛♂基因型为XAYA,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即图中的I区段,A正确。
6.答案:D
解析:根据1、2、6号判定甲病为隐性,再根据3、4、8号可判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题干信息和8、9、13号可判定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控制两种病的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8号和9号个体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为1/4×1/2×1/7=1/56,C正确;调查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均应在自然人群中进行,D错误。
7.答案:C
解析:由分析可知,组合1后代出现窄叶雄株,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XBY、XBXb,A正确;组合1的F1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1/2XBY、1/2XbY,将组合1的F1自由交配,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XB:Xb=3:1,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XB:Xb:Y=1:1:2,因此F2中窄叶(XbY)占1/4×2/3=1/6,B正确;组合1中宽叶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F1宽叶雌株基因型为XBXB或XBXb,C错误;组合2、3的父本XbY产生的Xb花粉致死,只能产生Y配子,故F1表现不同是因母本的基因型不同,D正确。
8.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亲本都是野生型眼色,子一代中的雌性昆虫全部表现为野生型眼色,雄性昆虫中野生型眼色:朱红眼=1:1,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朱红眼是隐性性状,野生型眼色是显性性状;且因为子一代中朱红眼只在雄性昆虫中出现,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与性别有关,位于X染色体上,推断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A、B错误,C正确。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则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3:1,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Y=1:1:2,因此子二代出现朱红眼昆虫(XaY、XaXa)的概率是(1/4)×(1/2)+(1/4)×(1/4)=3/16,D错误。
9.答案:B
解析:A、由分析可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隐性致病基因,A正确;
B、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2与Ⅱ-7的基因型一定相同,均为杂合子;如果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隐性遗传病,Ⅱ-5基因型为XbYb,Ⅰ-2则为XBYb;Ⅰ-3基因型为XbXb,表现正常的Ⅱ-7的基因型一定为XbYB,B错误;
C、如果是伴性遗传Ⅲ-9基因型可以确定Ⅱ-6的基因型为XBXb,Ⅱ-7的基因型一定为XbYB,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6和Ⅱ-7的基因型均可以表示为Bb,因此他们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1/4×1/2=1/8,C正确;
D、若该病为伴性遗传,Ⅱ-6的基因型为XBXb,Ⅱ-7的基因型为XbYB,而Ⅲ-10因为染色体畸变而表现出该病,由此可以确定,这是Y染色体上片段缺失导致B基因丢失,Ⅲ-10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bY,因此致病基因来自于母方,不可能来自Ⅰ-3,D正确。
10.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栗色羽个体同时含有B基因和Y基因,黄色羽个体中含B基因而不含Y基因,白色羽个体不含B基因。运用假设法分析,若B和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①中白色羽(♂)×栗色羽(♀)(bb×BB),F1中不会有白色羽,与杂交结果不符,故判定B和b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应该位于Z染色体上。若Y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④中黄色羽(♂)×白色羽(♀)(ZbZbyy×ZbW_ _),得到的F1中不会同时有栗色羽和黄色羽,与杂交结果不符,故判定Y和y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应该位于Z染色体上,B正确。
11.答案:B
解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Ⅱ-5的基因型为aXDXD或aaXDXd,因此Ⅱ-5可产生l种卵细胞(aXD),或种卵细胞(aXD和aXd),B正确;C、Ⅲ-13不患甲病,但患有乙病,因此其基因型是aaXdY,C错误;D、仅考虑甲病,则Ⅲ-10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仅考虑乙病,则Ⅲ-10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4XDXd、3/4XDXD,因此Ⅲ-10的基因型为AaXDXd的几率是2/3×1/4=1/6,D错误。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电泳图谱分析某单基因遗传病家系中个体的基因型及后代致病基因的来源。设该单基因遗传病由基因A/a控制,1号、2号正常,所生女儿(5号)患病,推出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由上述推理及电泳图谱可知,1号、2号的基因型均为Aa,5号基因型为aa,则5号对应的条带2为致病基因,条带1为正常基因,B错误;10号个体的母亲4号个体只有条带1,即不含致病基因,则10号个体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1号和2号,由于3号个体不含致病基因,故其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C错误;根据电泳条带来看,12号个体基因型为AA,13号个体基因型为Aa,两者基因型相同概率为0,D正确。
13.答案:A
解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A错误。某红绿色盲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他的母亲,而母亲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该男孩的外祖父,一条来自该男孩的外祖母,因此该男孩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其外祖父或外祖母,B正确。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的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① 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因此,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也与性别有关,C正确。致病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则含此致病基因的男性一定患此病,D正确。
14.答案:B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Ⅱ-3的基因型必为AAXbXb,且她患该病,说明控制该遗传病的两对基因不用都为隐性才能致病,A错误;
B、通过分析可知,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Ⅲ-2是一个患者,又由于双亲的基因型:Ⅱ-3为AAXbXb,Ⅱ-4为aaXBY,故Ⅲ-2的基因型为AaXbY,B正确;
C、Ⅲ-基因型应为1/2aaXBXB或1/2aaXBXb,Ⅲ-2的基因型为AaXbY,后代正常的概率是1/2Aa×3/4XB_=3/8,所以后代的患病概率是5/8,C错误;
D、图乙是女性的染色体情况,故女性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配子,D错误。
15.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DXABXab或DdXABXab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XAb
(3) 301/1 200
解析:(1)甲病是伴性遗传病,根据Ⅲ-14患甲病,而其父亲Ⅱ-7正常,可排除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Ⅱ-7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其儿子Ⅲ-12患乙病,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Ⅱ-10和Ⅱ-11正常,其女儿Ⅲ-17患丙病,可知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Ⅱ-6患甲病,其儿子Ⅲ-12只患乙病且其父亲Ⅰ-1只患甲病,可确定Ⅱ-6的基因型为DDXABXab或 DdXABXab。
(2)Ⅱ-6的基因型为 XABXab,Ⅱ-7的基因型为XaBY,而其子代Ⅲ-13患两种遗传病基因型为XabY,由此可知,其母亲Ⅱ-6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重组配子XAb。
(3)针对丙病来说,Ⅲ-15基因型为Dd的概率为1/100,Ⅲ-16基因型为1/3DD、2/3Dd,所以其子女患丙病的概率为2/3×1/100×1/4=1/600,针对乙病来说,Ⅲ-15的基因型为XBXb,Ⅲ-16的基因型为XBY,所以他们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600×(1-1/4)+(1-1/600)×1/4=602/2400=30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