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听赏)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听赏)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1-19 23:0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 《湘文艺2011课标版 》三年级(下册)
章节名称 音乐欣赏《铁匠波尔卡 》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不同音乐体裁,培养兴趣,听辩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简要描述。 2、能够随着音乐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音乐做出反应。 3、能够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教学目标 1、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引导学生在快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以律动和图谱为主要教学手段,学生通过体验、模仿、探究与创造,积极参与音乐,从而真正理解音乐。 3、聆听音乐,感知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体验情绪情感的变化,能够展开音乐联想。 4、通过对节奏的表现与创编,感受乐曲结构和旋律变化,并深入了解波尔卡风格特征。
内容分析 1、音乐体裁与形式:交响曲体裁、管弦乐合奏。全曲诙谐,欢快,节奏感很强,极富感染力。 2、音乐表现要素与情绪情感:乐曲为D大调,四二拍,复三部曲式结构。 3、创作背景及作曲家介绍:这首乐曲创作于1869年,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的作品,是他一百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据说创作时的灵感是作者在经过一家铁匠铺时,听到里面的“叮当” 声而得来的。乐曲中多次出现敲打铁块的不同声响及轻快的主题节奏,表现了铁匠劳动时的快乐及对生活充满信心。
学情分析 1、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音乐课如果单单只简单欣赏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 2、在欣赏乐曲方面,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知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在对音乐的不断反复聆听中会对音乐形成基本的感知。特别是能学会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 3、在欣赏课中,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悉旋律,再做欣赏。并注重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铁匠波尔卡》的听赏以及表现活动
教学难点 难点:在《铁匠波尔卡》的听赏活动中,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 准备工作 准备教科书和打击乐器
教学策略 聆听、哼唱、画图谱、声势、律动、听辨、合作参与等活动形式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 新课 课前活动:波尔卡舞蹈 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了美丽的奥地利小镇,瞧,小镇上的人民正在举行舞会,让我们也加入他们吧。 学生随老师一起进行波尔卡舞蹈。 感受波尔卡舞蹈节奏,活跃课堂气氛。
学习 新知 环节 导入:很多小镇居民都参加了这次舞会,请你听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让你印象深刻呢?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你们熟悉的朋友,他们将向大家展示是如何打铁的(播放视频) 学生从音乐中听辨打铁的声音。 观看打铁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打铁这项劳动,激发兴趣。
环节 1、你能模仿一下他们的动作吗? 分段欣赏(A乐段) ①主题一:播放音乐,用手模仿打铁律动,加入手势音高。 ②主题二:播放音乐,师:当你听到不熟悉的旋律时请你摆摆头。引导学生听辨不同主题 在制铁过程中我们还看到怎样的动作呢?(拉风箱等)加入旋律动作。 ③主题一再现:打铁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请同学们模仿打铁的声音唱一唱 ④完整表现A乐段。 分段欣赏(B乐段) 下面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和刚才的有哪些不同呢? ①主题一:播放音乐,指导学生画旋律线。 ②主题二,学生通过聆听乐曲强弱自己创编打击节奏。感受乐曲力度 。 师:小铁匠们,在刚才你们劳动的过程里,老师发现你们打铁的动作各有不同。不同的动作声音会有什么不同呢? 师:现在老师有两个锤子,你觉得这两个锤子那种适合表示强的声音,哪种更适合表示声音弱? 师:同学们可不可以用你们的表演来表现出铁匠打铁时声音强弱的变化? 分段欣赏(A乐段再现) 聆听,区别与A段的不同之处。 完整的听全曲:用多种形式随乐完整地表现。 介绍作曲家: 约瑟夫·施特劳斯 (Josef Strauss,1827-1870),男,奥地利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在苏格兰中学读书,1853年开始从事指挥和作曲,后任宫廷舞会的指挥。作品以钢琴小品和舞曲为主,共计三百余首。 小结: 同学们看作曲家在生活中听到铁匠们打铁的叮当声就能写出这么美妙的音乐,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那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多动脑筋,勇于创造。 学生形象的表演:拉风箱,铲煤,打铁。 (A乐段) ①和老师律动打铁。 ②拉风箱 ③用叮当的声音演唱主题旋律。 分组进行每一主题的表演,区分三个不同主题。 学生用手指跟随老师画旋律线。理解B乐段第一主题。 通过大锤小锤。感知旋律、力度、速度。 学生通过三角铁,碰铃,感知音的长短。全班同学相互配合,聆听,进行团队合作。 区分全曲三个段落。并完整表演,展现乐曲结构。 音乐加入歌词,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同学们很容易把握乐曲中的主题情绪。 完整表演A乐段 乐曲通过画旋律图谱加深学生印象。这样乐曲的段落清晰而简洁的呈现出来。 通过对节奏的表现与创编,感受乐曲结构和旋律变化,并深入了解波尔卡风格特征。 了解音乐体裁,培养兴趣,听辩不同情绪的音乐,引导学生在快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环节 拓展 《铁匠波尔卡》交响乐团音乐会选播 欣赏视频 拓宽视野了结交响乐团形势。
达标 检测 评价任务1:参与节奏进游戏,全体同学明确波尔卡曲式特点 评价标准: 乐于参与,律动整齐,得出结论 评价任务2:全体学生通过画图形谱、哼唱、参与律动,直观感知主题音乐。 评价标准: 观察图谱、聆听参与、有节奏感、合作律动 评价任务3:聆听音乐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评价标准: 认真聆听、小组合作、快速正确
板 书 设 计 铁匠波尔卡 约瑟夫.施特劳斯 B乐段主题二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