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16 21:0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车逻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本大题后面表格中)
1.据最新考古发现,在我国重庆巫山龙骨坡发现了巫山人。经科学测定,巫山人距今约240万—180万年。这样,我国人类历史至少可以向前推进的年数是
A.10万年 B.70万年 C.100万年 D.120万年
2.下列有关右图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开始使用天然火    
B.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C.开始烧制陶器        
D.开始培植农作物
3.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过着群居生活       D.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4. 暑假期间,小聪高兴地参观了陕西西安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下图是他拍下的照片,据此你推断这个遗址应该是
 
A.山顶洞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5. 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A.推理   B.考古   C.想象   D.传说
6. 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下列对他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首领
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
D.他传位于子,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7. 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8.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周朝百姓  C.商代遗民  D.少数民族
9.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C.爆发平民大起义
D.少数民族入侵
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11.夏商西周时期高高在上的奴隶主为了统治广大的平民和奴隶,采取的两种主要手段是
①暴力镇压 ②实行分封制 ③礼仪教化 ④实行宗法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 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
C.王宫中摆放着一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13.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向齐国朝贡11次,向晋国朝贡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周王室地位衰落
14. 史书上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怠工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5. 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16.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7.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18. 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19. 刘德华在电影《墨攻》中扮演了一位墨家的学者,组织了对赵国进攻的反抗。下列观点符合他扮演角色的是
A.主张民贵君轻 B.反对掠夺战争 C.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D.主张政治改革
20.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安邦定国的基本经验。下列思想家及其主张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韩非子“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21.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那本书是
A.《离骚》 B.《论语》 C.《孙子兵法》 D.《道德经》
22.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学说是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3.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24.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一次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5.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代,是因为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题 号


总 分
26
27
28
得 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题,共25分)
26、认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神农时,民方食谷。”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大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
【材料三】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一的意思是什么?(1分)我国最早的粮食作物有哪些?(2分)分别是什么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的?(2分)
(2)材料二中的华夏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前身?(1分)
(3)材料三“轩辕”指的是谁?(1分)他的贡献有哪些?(举两例)(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大意是:商鞅集中小乡镇为县,安排县令、县丞管理,共31个县。承认土地私有,按土地平均赋税。统一度量衡……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1)材料一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的是谁?(2分)
(2)材料一中卫鞅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1分)
(3)这次变法受到士兵和农民欢迎的原因是什么?(2分)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变法措施又是什么?(1分)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这次变法的影响。(2分)
28、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8分)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1分)
(2)人与人的和谐:请根据课本内容,列举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1分)
(3)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1分)主持修建者是谁?(1分)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1分)
(5)人与人的不和谐:?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1分)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6)请你运用儒家和法家的观点,分别谈谈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效做法。(2分)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2012.11
选择题:(共25题,1题1分,共25分)
二、材料题:(共20分)
28、(共8分)
(1)禅让制(1分)
(2)齐桓公和管仲、秦孝公和商鞅、魏文公和李悝、楚悼王和吴起等等。(属于这一时期的和谐君臣答对即可给1分)
(3)都江堰(1分) 李冰父子(1分)
(4)夏桀、商纣、周幽王。(答出任意一个,给1分)
(5)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被用作祭祀祖先的贡品,或者为死去的贵族殉葬。(1分)
(6)法家:依法治国;儒家:实施仁政。(2分,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