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20 15:5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类的家园—地球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共 3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2分)
1.争对禽流感,我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御对策:疫情发生地3km内家禽全部扑杀:3-5km内强制免疫:10km内活禽市场必须关闭。下图为我国某乡镇禽流感疫情分布图(图中阴影圆的半径为1cm),该分布图的比例尺是(  )
A.1∶100000 B.1∶200000 C.1∶300000 D.1∶600000
2.我们生活的地球由内到外可分为(  )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表、地中、地心 C.地心、地中、地表 D.地核、地幔、地壳
3.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以平均每年约1厘米的距离在升高。致使珠峰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火山地震 C.板块碰撞 D.板块张裂
4.下列现象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的是(  )
A.远去的物体,看着会逐渐变小
B.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是球体
C.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桅杆比船身先出现
D.月食发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形
5.某城市计划建设一个化工厂,下面四种布局方案合理的是(  )
B.
C. D.
6.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说法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还会继续增高
B.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很少有地震发生
C.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化石,是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7.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8.我国已经启动对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进行最新登顶高程测量。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地壳仍在不断变动
B.不断升高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造成的
C.登峰者无须考虑喜马拉雅山脉发生地震问题
D.登峰时应该做好防风、防辐射和防高温等措施
9.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包含岩石圈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
D.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10.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 沙漠中的石蘑菇B. 火山湖
C. 海岸边的怪石D. 喜马拉雅山
11.从A到B再到C,方向是( )
A.一直向南 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12.2020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医科大学完美落幕——让“科技之光”沿着瓯江之畔照见未来!小实同学用某电子导航系统查看从温州市实验中学到温州医科大学的路线图,通过手机的放大缩小功能观察到的地图,下列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B.
C.D.
13.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各大板块漂浮在地壳上
B.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C.火山喷发不属于地壳运动的表现
D.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
14.《汉书 地理志》记载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地貌(如图),后在很多干旱地区也发现了类似地貌。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海浪
15.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类型。如图所示的实验是为了模拟(  )
A.山体滑坡 B.火山喷发
C.宇宙膨胀 D.板块相撞
16.关于火山喷发,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出 B.火山喷发也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C.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 D.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8分)
17.某轮船从图中港口出发,驶入试航区(虚线范围),进行出海航行试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航区西起()
A.121°48 ' E
B.122°05 ' E
C.122°05 ' W
D.122°22 ' E
(2)试航区位于()
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度 D.西半球
18.1915年,“大陆漂移说”正式成立。这一理论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如图,图中A是南美洲,B是非洲。图中所示的信息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哪些证据?____
1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出的各点的经度和纬度。 1 点的经度 ,纬度 ; 6 点的经度 ,纬度 。
(2)以上各点中: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是 ;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是 ;位于北半球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 ,位于西半球的是 。
20.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陆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个球体;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⑤麦哲伦航海;⑥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⑦铅笔在球面和平面上运动的现象不同。请判断其中不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___________。
2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H所表示的基本地形是__________;
(3)E、F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际距离为__________;
(4)D和M两处不可能形成河流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2.小敏在一张长20cm、宽10cm的白纸上,为自己家绘制了一幅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
(1)绘制地图时,一般包含三要素,即地图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小敏家的大门是朝__________方向的。
(2)此图中表示的地图要素和信息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这一错误是__________。
23.如图是地球的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黄相当于地球的______;
(2)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____中。
24.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小妍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
(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___________。(可能多项正确)
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
25.读下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_____;B_____。
(2)C地位于D地的_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千米。
26.读下图,回答问题:
(1)①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
(2)②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____半球;
(3)地球仪上①和②点所在的纬线长度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短的距离,由题意可知,图中图上距离为1厘米,实际距离为3千米,所以比例尺=1:300000,C对,ABD错。
故选C。
2.D
【详解】
地球由内到外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故选D。
3.C
【详解】
板块之间的碰撞容易形成高山、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因此珠穆朗玛峰每年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碰撞,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A、远去的物体,看着会逐渐变小,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故A符合题意。
B、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是球体,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故B不符合题意。
C、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桅杆比船身先出现,说明海面不是一个平面,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故C不符合题意。
D、月食发生时,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月食发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形,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分析】
工业区的布局要求: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市区内,有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带,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区;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等。
【详解】
化工厂既有大气污染又有水污染,化工厂位于河流的下游、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合理的是D图。
故选D。
6.A
【详解】
A、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该山脉还在不断升高,故A正确。
B、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容易发生地震,故B错误。
C、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C错误。
D、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
人们对于地球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先后经历了“盖天说”—“浑天说”—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推断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20世纪,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进入太空,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并拍摄地球的照片等一系列的过程后,人们终于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为③②④①,故B正确。
故选B。
8.A
【详解】
A、喜马拉雅山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导致它升高,而板块挤压就是地壳运动,A符合题意。
B、不断升高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导致,B不符合题意。
C、喜马拉雅山脉容易发生大地震问题,C不符合题意。
D、喜马拉雅山常年积雪,因此这些措施没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A正确。
B、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所以是岩石圈包含地壳,故B错误。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故C正确。
D、地壳是不断运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故D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
沙漠中的石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形成的;美丽的火山湖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海岸边的怪石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喜马拉雅山是板块的碰撞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分析】
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详解】
从A到B再到C总体方向都是向南,但B在A的东面,C在B的西面,因此A至B向东南,B至C向西南,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
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选项中的四幅地图的图幅相同,D选项中范围最小,比例尺最大。
故选D。
13.B
【详解】
A、各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故A错误。
B、相邻的地球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引起火山或地震,故B正确。
C、火山喷发是地下岩浆从较薄弱的地壳中冲出地面的现象,属于地壳运动的表现,故C正确。
D、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到空旷、没房子的地方,故D错误。
故选B。
14.B
【分析】
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
【详解】
图中地貌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图中所示的是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城,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风力。
故选B。
15.D
【详解】
用两本科学书表示两个大陆板块,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板块的变化。
故选D。
16.D
【详解】
A、火山喷发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出而形成的,选项正确;
B、火山喷发烧毁森林、树木,覆盖田野,污染空气等,但火山喷发会在地下形成铁、金刚石等,即火山喷发也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选项正确;
C、火山喷发后,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选项正确;
D、火山喷出物是指火山喷发时从地下喷出的物质,包括火山气体、熔岩和固态的岩石屑等,不全是高温岩浆,选项错误,故选D。
17.(1)B (2)B
【详解】
(1)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试航区西起122°05 ' E,东到122°22 ' E,故B符合题意。
(2)试航区西起122°05 ' E,东到122°22 ' E,位于东半球;试航区纬度位于38°39′——39°01′,属于中纬度地区,故B符合题意。
18.南美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很吻合;两岸的生物相似
【详解】
由图中南美洲大陆东部和非洲大陆西部轮廓十分吻合及两岸的海洋生物相似可以判断,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经是彼此相连的,后来由于板块的漂移形成了两块大陆,中间形成了新的海洋。
19.(1) 40° W ; 60 °N ; 40°E ; 40°S
(2) 1 和 5 ; 3 和 5 ; 1 和 2 ; 4 和 6 ; 3 、 4 和 6 ; 1 、 2 和 5
【解析】
【详解】
(1)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向东度数越大为东经,度数向西越大为西经,分别用E、W来表示;南北纬度的判定: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分别用N、S来表示。读图可得:序号1的地理坐标是(40°W,60°N),序号6的地理坐标是(40°E,40°S)。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东半球。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界限是赤道,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是1 和 5;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是3 和 5;位于北半球的是1 和 2;位于南半球的是4 和 6;位于东半球的是3 、 4 和 6;位于西半球的是; 1 、 2 和 5。
20.②③⑦
【详解】
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⑤麦哲伦航海。⑥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这些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等,而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仅能证明月球为球体,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个球体也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⑦铅笔在球面和平面上运动的现象不同,只能证明地球不是个平面,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其中不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是②③⑦。
21.鞍部 盆地 400米 M M处是山脊,不能形成河流
【详解】
(1)A处为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2)H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
(3)图中比例尺为1:20000,表示图上一厘米的实际距离是200米,则E、F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际距离为400米。
(4)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M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
22.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 东南 比例尺太大
【详解】
(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定位,可知小敏家的大门是朝东南方向。
(2)图中明显的错误是比例尺太大。图中比例尺为1:10,表示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10cm,与图不符合。
23.地核 B
【详解】
(1)蛋黄位于最内层,相当于地核。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中,图中B为地幔,故填B。
24.AB 甲 自下而上的顺序,将每一片土豆的轮廓绘制在白纸上
【详解】
(1)[1]为了减小误差,应尽量保持两块橡皮的高度相同,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目的是保证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一致,故选AB。
(2)[2]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所以从甲地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3)[3]土豆片切好后,可以用两根牙签固定土豆,从上而下串起来在白纸上作上记号。将土豆片从下面开始把一片片土豆轮廓绘制在白纸上,就可以得到一幅等高线图。
25.山顶 陡崖 西北 2
【详解】
(1)依据位置,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名称为: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2)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图中的比例尺表示图上一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米,因此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2千米。
26.10°N,90°W 西 相等
【详解】
(1)由图可知,①点的经纬度是10°N,90°W。
(2)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②点的经度为110°W,因此②点位于东西半球的西半球。
(3)在地球仪上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故①和②点所在的纬线长度相等。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