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长江流域(共43页PPT,内嵌两个视频)课件+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2长江流域(共43页PPT,内嵌两个视频)课件+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4 15:11: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长江流域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长江流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2.明确长江流域的经济状况,理解长江流域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 “黄金腰带”。
3.认识并找出长江干流沿线的四大城市,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长江流域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学习,学会分析某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和条件。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信息,学会认识区域产业结构和分析区域产业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长江流域的讲解,总结长江流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类总结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学习重点】
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掌握长江流域的资源情况以及工业发展。
【课内探究】
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
播放长江流域视频: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二、知识梳理、构建框架
知识点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一框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长江发源地、流经地形区、注入海洋、长度、流域面积等河流概况。
(2)长江流域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独立思考,讨论时先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交流后组间交流)
探究一 读第42页图7.19,说出长江干支流主要的水电站的名称。结合下图,分析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哪一河段?
探究二 读第42页图7.20,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长江为什么被誉为“黄金水道”?
探究三 阅读教材P44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观看视频:长江三峡,交流思考:说一说三峡水利枢纽的受益区涉及哪些省区?这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知识点二:中国的“黄金腰带”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读图7.26回答问题
1)2010年长江流域的国内生产总值是 ,占全国比例是 。
2)2006年至2010年,长江流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占全国比例的变化趋势是 。
2.读图第46页图7.29和图7.30,搜集资料,综合分析下列问题。
(1)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该地区粮食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为什么长江流域淡水产品的产量丰富?
(3)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特色。
3.读第47页图7.31,说出长江干流沿岸主要工业基地的名称。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独立思考,讨论时先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交流后组间交流)
探究一 搜集资料,在下图中把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补充完整。
知识点三: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
(一)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独立思考,讨论时先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交流后组间交流)
读图7.37、图7.38,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长江干流沿岸的主要城市,说明为什么长江流域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2)比较长江下、中、上游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三、基础练习,巩固提升
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到了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为重点,加快水电基地和送出通道建设,扩大向下游地区送电规模。读图完成1~2题。
1. 下列关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②湖泊广布,对长江流量的调节功能强
③地势落差大大,水能资源丰富
④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升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 长江流域还有岷江、嘉陵江等中小支流,沿岸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旖旎,适宜发展 ( )
A. 水电业 B. 运输业 C. 旅游业 D. 淡水养殖业
读图,完成3-4题。
3. 下列有关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论述正确的是 ( )
A. 通航能力自西向东逐渐增强
B. 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C. 成渝经济区西部的三峡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电能
D. 长江下游与京广、京九铁路交汇,形成水陆联运网
4.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是( )
A. 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充足 B. 矿产和水力等资源丰富
C. 人才和技术力量雄厚 D. 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
北沿江高铁作为长江三角洲城际轨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北沿江城市与南京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快速直达的快捷通道。据此读图,完成5-6题。
5. 北沿江高铁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A. 经济发达 B. 河流众多
C. 地形平坦 D. 城市密集
6. 该铁路建设的影响是( )
A. 削弱了长江“黄金水道”航运条件
B. 加快长江三角洲农产品外运
C. 促进沿线矿产资源开发
D. 促进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联系
7.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_游河段,图中①是______________水利枢纽,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具有干支流通航里程长,______________价值高的特点。
(3)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______________地区和沿海经济带,形成承东启西的“H”形经济格局。位于中游的城市A_________,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下游的城市B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途经A城市的铁路线②是______________,是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长江上游因森林破坏严重,造成突出的_________问题。为构建流域绿色生态廊道,防止上游水土流失,缓解中下游地区的________灾害,应采取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试从科技、交通、市场等任两方面分析该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C 6.D
7.(1)上 长江三峡 (2)航运(3)西部 武汉 上海 京广线(4)水土流失 洪涝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5)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四、课堂总结
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构建。
五、自主检测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据此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三峡工程对该段航道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航道里程明显缩短
B. 航道内急流险滩消失,通航条件明显改善
C. 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D. 年通过能力成倍增加
2.下列无法体现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是( )
A. 可调控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
B. 高耸的水库大坝可用于拦蓄洪水,调节洪峰
C. 避免“悬河”——荆江干堤溃决所发生的毁灭性灾害
D. 缓解洪水对重庆市的威胁
3.读图,与上海相比,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
A. 资金、技术
B. 原料、能源
C. 劳动力、信息
D. 交通、市场
东山镇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太湖之滨,西部山丘绵延,东部地形平坦直抵湖畔。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图7-2-5示意东山镇某处地形剖面,山麓和山坡分别是茶园和果园。茶园盛产名茶碧螺春,果园盛产橘子、枇杷、杨梅和白果。据此完成4-5题。
4.东山镇的土地利用方式自西向东依次为( )
A. ①果园,②稻田,③茶园,④淡水养殖
B. ①果园,②茶园,③稻田,④淡水养殖
C. ①茶园,②稻田,③果园,④淡水养殖
D. ①茶园,②果园,③稻田,④淡水养殖
5.下列不是东山镇农业发展趋势的是( )
A. 发展生态农业 B. 发展适应市场的农产品
C. 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D. 增加农业就业人口数
读图,完成6-8题。
6从图可知,长江流域城市人口集中在 ( )
A. 上游地区 B. 中游地区 C. 下游地区 D. 全流域
7.根据图2判断,长江流域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 )
A. 上游地区 B. 中游地区 C. 中上游地区 D. 下游地区
8.长江沿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大多依托于 ( )
A.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便利的河运条件
C. 充足的劳动力 D. 充裕的外资
9.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中四角”,是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核心,分别形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地跨鄂、湘、赣、皖四个省份,其位置独特、物产富饶、人口密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武汉、长沙、南昌三地已实现高铁回环2小时互通。
(1)简述武汉、长沙、南昌三地实现高铁回环互通的意义。
(2)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国家级城市群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5.D 6.C 7.D 8.B
9(1)三个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缩短了城市之间的出行时间,利于三城市之间技术与资本的流通;扩大三城市的辐射范围及经济影响力;利于三个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开展分工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
(2)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地处长江流域,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城市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长江沿岸经济带,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为我国人口稠密区,集聚了较多的城市人口。
③交通通信发达,对外联系便捷:长江中游地区连接我国东西南北,有着非常发达的内河航运、铁路(高铁)、航空、公路运输以及通信网络。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七章第二节 长江流域 教学设计
课题 7.2长江流域 单元 第七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大河,因此,无论从自然角度还是社会经济角度,长江流域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教材主要讲述了长江流域的范围、自然条件等,在本节最后部分,重点讲述了长江流域是中国的“黄金腰带”以及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长江流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2.明确长江流域的经济状况,理解长江流域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 “黄金腰带”。3.认识并找出长江干流沿线的四大城市,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长江流域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学习,学会分析某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和条件。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信息,学会认识区域产业结构和分析区域产业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长江流域的讲解,总结长江流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类总结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 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掌握长江流域的资源情况以及工业发展。
难点 结合地图、图表数据资料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资源、经济、环境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播放长江流域视频: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观看图片,进入情境。 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框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长江发源地、流经地形区、注入海洋、长度、流域面积等河流概况。(2)长江流域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长江,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2)长江地区资源丰富,如水资源、森林资源、淡水鱼资源、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等。2.活动探究(1)读第42页图7.19,说出长江干支流主要的水电站的名称。结合下图,分析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哪一河段?学生交流思考,举手回答,师生总结:长江干流:三峡、葛洲坝;雅砻江:二滩;清江:隔河岩;沅江:五强溪;汉江:丹江口等。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水量最大,落差最大,所以水能资源最丰富。(2)读第42页图7.20,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长江为什么被誉为“黄金水道”?学生交流思考,举手回答,师生总结:长江的干支流都有很好的航运条件,是我国通航里程最长、运输能力最强的河流,自古就有“黄金水道”之称。(3)阅读教材P44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观看视频:长江三峡,交流思考:说一说三峡水利枢纽的受益区涉及哪些省区?这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学生交流思考,举手回答,并相互补充。师生总结:三峡水利枢纽的输电范围涵盖我国东部大部分省区。 三峡工程发挥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等作用。为长江流域提供更多的电力,改变长江中下游能源短缺的局面,使工农业、交通等行业产值增加。 二、中国的“黄金腰带”自主学习: 1读图7.26回答问题1)2010年长江流域的国内生产总值是 ,占全国比例是 。2)2006年至2010年,长江流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占全国比例的变化趋势是 。2.读图第46页图7.29和图7.30,搜集资料,综合分析下列问题。(1)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该地区粮食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为什么长江流域淡水产品的产量丰富?(3)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特色。3.读第47页图7.31,说出长江干流沿岸主要工业基地的名称。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1.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为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腰带”。2.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河湖密布、灌溉便利、物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主要农产品有柑橘、水稻、桑蚕、茶叶、油菜、水产品等,被誉为“鱼米之乡”。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亚热带湿润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河湖密布、灌溉便利、物产丰富。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众多,发展历史悠久。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基地以及长江沿江地带的武汉、长沙、宜昌、重庆、攀枝花等重要工业城市。活动探究:搜集资料,在下图中把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补充完整。学生交流思考,举手回答,并相互补充。位置: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部,与长江相交接之处地形气候和农业: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农业发达交通通信与投资环境: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市场: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三、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探究交流:读图7.37、图7.38,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长江干流沿岸的主要城市,说明为什么长江流域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2)比较长江下、中、上游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学生交流思考,相互补充。教师点拨总结。1. 长江流域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这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发展历史悠久。2.长江上、中、下游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的大小均为下游>中游>上游。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下游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故人口和城市密度大,中游次之,上游地形崎岖,气候差异大,青藏高原气候恶劣,故城市人口比例和城市密度较小。3.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它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出海口,我国沿海航运的中心,京沪、沪杭铁路交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上海市还是我国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外滩是上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浦东新区高楼林立,呈现出一派现代繁荣景象。 读图,按要求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学生举手回答,其余学生补充。阅读相关地图,和教材资料,小组合作,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观看视频,阅读材料,认真读图,分析思考。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思考。踊跃发言。按要求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认真读图,交流作答。学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小组交流,课上积极发言。。小组讨论、交流,积极发表见解。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小组交流,积极发言。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发达的航运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课上展示环节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培养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思考能力。利用图表,分析长江流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课堂练习 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到了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为重点,加快水电基地和送出通道建设,扩大向下游地区送电规模。读图完成1~2题。1. 下列关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②湖泊广布,对长江流量的调节功能强③地势落差大大,水能资源丰富④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升高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2. 长江流域还有岷江、嘉陵江等中小支流,沿岸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旖旎,适宜发展 ( )A. 水电业 B. 运输业 C. 旅游业 D. 淡水养殖业读图,完成3-4题。3. 下列有关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论述正确的是 ( )A. 通航能力自西向东逐渐增强B. 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C. 成渝经济区西部的三峡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电能D. 长江下游与京广、京九铁路交汇,形成水陆联运网4.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是( )A. 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充足 B. 矿产和水力等资源丰富C. 人才和技术力量雄厚 D. 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北沿江高铁作为长江三角洲城际轨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北沿江城市与南京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快速直达的快捷通道。据此读图,完成5-6题。5. 北沿江高铁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 经济发达 B. 河流众多C. 地形平坦 D. 城市密集6. 该铁路建设的影响是( )A. 削弱了长江“黄金水道”航运条件B. 加快长江三角洲农产品外运C. 促进沿线矿产资源开发D. 促进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联系7.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_游河段,图中①是______________水利枢纽,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2)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具有干支流通航里程长,______________价值高的特点。(3)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______________地区和沿海经济带,形成承东启西的“H”形经济格局。位于中游的城市A_________,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下游的城市B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途经A城市的铁路线②是______________,是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4)长江上游因森林破坏严重,造成突出的_________问题。为构建流域绿色生态廊道,防止上游水土流失,缓解中下游地区的________灾害,应采取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5)图中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试从科技、交通、市场等任两方面分析该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参考答案:1.B 2.C 3.A 4.B 5.C 6.D7.(1)上 长江三峡 (2)航运(3)西部 武汉 上海 京广线(4)水土流失 洪涝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5)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课堂小结 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构建。 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做好知识构建。小组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理清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完成本节知识建构。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
第七章 认识区域
粤教版 八年级下
第二节 长江流域
新知导入
学习目标
01
02
03
知道长江流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及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信息,学会认识区域产业结构和分析区域产业特点。
理解长江流域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 “黄金腰带”;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新知讲解
优越的自然条件
01
中国的“黄金腰带”
02
目 录
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
03
优越的自然条件
01
新知讲解
长江概况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长江全长6300千米,水量9500多亿米3,是我国最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
新知讲解
长江干流流经哪些山脉和地形区?
青藏高原
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
长江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干流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流域覆盖19个省级行政区。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
新知讲解
图7.19 长江流域
主要有煤、铁、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
读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分布图,说说长江流域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
新知讲解
探究交流
雅 砻 江
攀枝花
岷 江
大渡 河
宜宾
嘉 陵 江
重庆
洞庭湖
武汉
鄱阳湖
汉 江
二滩
葛洲坝
三峡
丹江口
五强溪
隔河岩
长江——“水能宝库”
探究交流
长江干流剖面
观察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长江各河段有什么特征?
地势落差大,水流急
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上游 中游 下游
探究交流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长江为什么被誉为“黄金水道”?
3600多条支流
700多条通航河道
8万千米通航里程
长江流域内城市有185座,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长江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通航3000吨以上的轮船。2015年长江干线完成货运21.8亿吨,规模稳居我国第一。
新知讲解
三峡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除了发电,三峡工程还有防洪和航运等效益。
新知讲解
巫峡
西陵峡
瞿塘峡
三峡美景
新知讲解
探究交流
  说一说三峡水利枢纽的受益区涉及哪些省区?这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三峡水利枢纽的输电范围涵盖我国东部大部分省区。
三峡工程发挥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等作用。为长江流域提供更多的电力,改变长江中下游能源短缺的局面,使工农业、交通等行业产值增加。
新知讲解
发电
防洪
航运
灌溉
水产养殖
旅游发展
中国的“黄金腰带”
02
新知讲解
(1)2010年长江流域的地区生产总值是 ,占全国的比例是 。
为什么说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黄金腰带”?
145 000亿元
36.5%
(2)2006年至2010年,长江流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占全国比例的变化趋势是           。
中国的“黄金腰带”
持续增长,增幅大
新知讲解
丰富的资源
优越的自然条件
便利的水运条件
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等
归纳总结,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条件
通航里程最长、运输能力最强的河流
新知讲解
图7.29 长江流域主要农作物分布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
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新知讲解
油菜
蚕茧
水产品
茶叶
柑橘
水稻
长江流域农产品
探究交流
自然条件:亚热带湿润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河湖密布、灌溉便利、物产丰富。
长江流域粮食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众多,发展历史悠久。
新知讲解
为什么长江流域淡水产品的产量丰富?
长江流域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特色。
鱼米之乡。
新知讲解
  长江干流沿岸主要工业基地
电力、冶金
工业基地
钢铁、煤炭
工业基地
钢铁、轻纺
工业基地
综合性
工业基地
长江沿岸有哪些主要工业基地?说说他们各自有什么优势?
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
新知讲解
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出海口,临江濒海,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位置优势于一体,成为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龙头,带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其辐射影响力遍及全国。
新知讲解
图7.32 上海浦东新区
上海浦东新区已成为金融贸易区、高科技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和高档住宅区
图7.33 苏州工业园区内的客车装配车间
长江三角洲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新知讲解
图7.34 长江三角洲的工业信息化
长江三角洲先进的钢铁工业集团利用信息化技术带动生产和经营,推动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
图7.35 磁悬浮列车
上海的磁悬浮列车连接上海市区与浦东国际机场,最高时速为430千米
探究交流
搜集资料,在下图中把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补充完整。
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部,与长江相交接之处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农业发达
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
03
探究交流
 读图7.36,回答下列问题。
 说出长江干流沿岸的主要城市,说明为什么长江流域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图7.36 长江流域主要城市及旅游景点分布
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发展历史悠久。
探究交流
比较长江下、中、上游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长江上、中、下游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的大小均为下游>中游>上游。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下游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故人口和城市密度大,中游次之,上游地形崎岖,气候差异大,青藏高原气候恶劣,故城市人口比例和城市密度较小。
新知讲解
长三角的上海市
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市:
是我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它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出海口,我国沿海航运的中心,京沪、沪杭铁路交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新知讲解
上海市还是我国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上海商业大厦
上海环球金融大厦
新知讲解
外滩是上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浦东新区高楼林
立,呈现出一派现代繁荣景象。
上海浦东外滩
上海浦东新区
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到了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为重点,加快水电基地和送出通道建设,扩大向下游地区送电规模。读图完成1~2题。
1. 下列关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②湖泊广布,对长江流量的调节功能强
③地势落差大大,水能资源丰富
④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升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 长江流域还有岷江、嘉陵江等中小支流,沿岸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旖旎,适宜发展 ( )
A. 水电业 B. 运输业 C. 旅游业 D. 淡水养殖业
B
C
课堂练习
读图,完成3-4题。
3. 下列有关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论述正确的是 ( )
A. 通航能力自西向东逐渐增强
B. 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C. 成渝经济区西部的三峡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电能
D. 长江下游与京广、京九铁路交汇,形成水陆联运网
4.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是( )
A. 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充足 B. 矿产和水力等资源丰富
C. 人才和技术力量雄厚 D. 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
A
B
课堂练习
北沿江高铁作为长江三角洲城际轨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北沿江城市与南京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快速直达的快捷通道。据此读图,完成5-6题。
5. 北沿江高铁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A. 经济发达 B. 河流众多
C. 地形平坦 D. 城市密集
6. 该铁路建设的影响是 ( )
A. 削弱了长江“黄金水道”航运条件
B. 加快长江三角洲农产品外运
C. 促进沿线矿产资源开发
D. 促进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联系
C
D
课堂练习
7.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_游河段,图中①是______________水利枢纽,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具有干支流通航里程长,______________价值高的特点。
(3)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______________地区和沿海经济带,形成承东启西的“H”形经济格局。位于中游的城市A_________,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下游的城市B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途经A城市的铁路线②是______________,是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长江三峡
航运
西部
武汉
上海
京广线
课堂练习
(4)长江上游因森林破坏严重,造成突出的______________问题。为构建流域绿色生态廊道,防止上游水土流失,缓解中下游地区的______________灾害,应采取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试从科技、交通、市场等任两方面分析该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水土流失
洪涝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