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基本性质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基本性质 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19 15:5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分数基本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已经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真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约分通分、比大小等知识,为后续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分数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真假分数,掌握了分数与除数的关系及商不变性质,再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不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80÷60 (2)12÷4 (3)2÷3
18÷6 1200÷400 10÷15
观察上面三组算式,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变化吗?你知道这些算式中蕴藏着什么吗?我们还发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那你们能猜出今天我们要探索数学王国的什么知识吗? ( 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做一做,折一折。拿出三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请分别平均折成2份、4份、8份。并按照下图涂色。如果把每张纸都看作“1”,请你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根据上面的过程,你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师: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1) 从左往右看:
是把单位“1”平均分2成2份取得一份。如果把分的份数和所表示的份数都乘2,
就得到了。既是: 同理:
你发现了什么?(分子和分母都乘了相同的数)
(2)反过来看,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2份。如果把分的份数都除以2,就得到。就是: 同理:
根据刚才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分子和分母都除以了相同的数)
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思考: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说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3.试一试。
三、深化理解,灵活应用。
P44的练一练。
1题涂一涂,填一填


3题(1)下图中,哪几个图形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不是整个图形面积的。
(2) 在右面的方格纸上用彩色涂上这张纸的。
师巡视指导。
2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感知、理解、提升、归纳、概括方面,我注重对学生数学思
维的表达、辨析、质疑的训练,尽量不给学生的数学思维加上框框,让学生展开思维,大胆思考,学生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如:这相同的数能不能包括小数,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小数,那所得的数还是不是分数呢?为什么要零除外?大小不变能不能说成结果不变呢?等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并重视引导学生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想这可能也是我这节课比较有收获的一个环节了。能真正地体现自主开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有两处合作交流:一个是在验证猜想时合作,由于对小组的要求比较复杂,所以我运用了多媒体优势将小组合作要求打在屏幕上,这样学生就有了合作的方向,并且能对合作的效果加以对照,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另一个是在发现规律时合作探究,交流沟通。这时由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生基本上处于一种交流的状态,不能说是合作了。有待今后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努力。
3、有效地处理课堂生成资源当教师个人的设计意图与学生的实际的实际不相符合,而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或语言又是有价值的,这时教师该怎么处理,我认为这就是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问题了。另一个课堂生成点在其中有一个学生运用了商不变的性质来解释了1/4=2/8=4/16的原因,我却忘了将本节课的一个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知识点遗漏了,那就是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是一个很具有探究交流价值的问题。可惜我在预设与生成的把握方面做得比较欠缺,暴露出的问题也正是今后必须要努力去学习的地方。
4、练习的设计为了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期产生注意力分散,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设计方面,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本案例中设计了:①有探究结束后的分辨是非,②有新课中的尝试性练习,③有游戏活动。较好地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但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如何与练
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个人反思的地方
反思教学的主要过程,觉得在让学生用各种方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的时候,拓展得不够,要放开手让学生寻找多种途径去验证,而不能局限于老师提供的几种方法。因为数学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