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专题 1作文拟题技巧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 1作文拟题技巧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9 15:1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作文提分专题
作文拟题技巧
一本精彩的书要有一个好的封面,优质产品要有精美的包装。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
新课导入
拟题原则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俗套。如果标题万一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2.标题不能过长,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4.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用故事表达一个新颖独特的思想[可以适当想象,但要联系实际生活]。
5.拟题时要善于联想。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或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联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关联想,由桌子联想到椅子[空间关联];
相似联想,由春蚕联想到老师[奉献精神相似];
相反联想,由安乐想到忧患[实质上的相反]。
常见拟题存在的问题
1.题目偏离材料的限定。
2.题目过大、宽泛,没有针对性。
3.题目过长,显得松散。
4.题目没新意、没韵味,少文采、落俗套
5.题目与内容不符,文不对題。
评判标题优劣的标准
1.内容上
紧扣话题、材料,揭示文章主旨,体现文体特征
2.形式上
新颖,优美,有特色
3.语言上
简明,精练,有内涵,有文采
作文拟题的方法
1.引用诗歌词句
作用:引用诗歌拟题,警醒传神,使文题具有优雅的古典韵律之美或浓烈的时代气息。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万紫千红总是春》、《横看成岭侧成峰》、《剪不断,理还乱》、《我的未来不是梦》、《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拼才会赢》。
2.化用名著标题
作用:名著“德高望重”,知名度高,富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化用名著标题,“文”假“名”威,“文”未出而“名”先扬,又好比“旧瓶装新酒”,沁人心脾而韵味无穷。《“诚信”漂流记》、《装在“包装袋”里的人》、《阿“D”正传》、《一个都不能“多”》等。
3.运用常见修辞
作用:运用修辞拟题,能增强文题的形象性和艺术魅力,使之更加准确贴切,生动鲜明,往往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给生命加点盐》(比喻)、《向孔子扔“手榴弹”》(比喻)、《没有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拟人)、《“红眼睛”来了》(借代)、《这不是“贪”又是什么》(反问)、《有“礼”走遍天下》(谐音)等。
4.借用熟语、流行语
作用:熟语约定俗成,通俗而含蓄,用熟语拟题,“借它山之石”,“攻”而“玉”成,匠心独运;流行语,新潮前卫,“与时俱进”,借用流行语拟题,标新立异,时髦亮丽,让人耳目一新。《成功是成功之母》、《近墨者必黑》、《“最炫”的陶渊明》、《减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等。
5.选用现当代歌词或口语
作用:口语化语句,轻松活泼,简短明快,带有较强烈的感彩、生活色调。选出口语化语句拟题,使文题更富有情趣,浑然天成而又摇曳多姿,使文章大有一吐为快之势。
取自诗词。最典型的是袁枚的诗词:“春风如贵客,到处便繁华。”这句诗词可能初看感觉很普通,但是如果用来拟作标题,名为“春风到处,便是繁华”,是不是在意境上有独到和出人意料的效果呢?
如《来吧!来吧!“2022”!》、《厉害了,我的国!》、《我们不一样》《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等。
满分作文展台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读书学习,塑造着我们的性格。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生活充满酸甜苦辣,蕴藏着学问与智慧,就像一本无字的书。从生活中学到的,也能影响、改变我们的性格。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 请以“学习与性格”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要求: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学习与性格
又一年盛夏,窗外,夏蝉的和鸣随着悠扬的琴声在时空中缓缓流淌。再握起琴竹,回想起三年与扬琴相伴的学习之路,记忆顺着流淌进了时空的长河。
相逢·习之遇
“支支短棹追新月”,在学琴中遇见最初的自己,不是简单的宫商之调,角徵之音,而是用心倾诉的感情。
第一次见到扬琴,那细致古朴的雕花镂刻,梯形状的琴身静静地架在檀木色的琴架上,我浮躁的心仿佛一下子被安抚下来。从此,我会幻想有一天能端坐琴前,手握琴竹,让那芙蓉泣露之音袅袅而出,漾出一朵美丽的音乐浪花。
可是——
迷惘·习之阻
“没有感情的融入,只有技巧的娴熟,怎能表现出乐曲的那种意境呢 ”老师的批评声再次在耳边响起。习琴三年有余,曾苦记曲谱,曾苦练技巧,但到了《渔舟唱晚》,却总是无法表达出渔人们辛勤劳作后丰收的喜悦之情。窗外,骤雨初歇,乌云仍笼罩在空中,一片阴暗覆盖心头。无助与苦闷在心中徘徊,我既焦躁又茫然。
入心·习之华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脑海中忽然浮现出这句话。古人学诗如此,那学琴呢 我暗自思忖:一味的练习已没有太大的效果,是不是可以从别的途径而提高自己的感悟力呢 心头的灰暗渐渐驱散。于是,接下来的日子,我在李白的《将进酒》中细细品味那豪迈酒脱的情杯;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慢慢咀嚼那忠贞不渝的情愫。当读到“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时,我不再有口无心,而是试图体会范文正公对渔人疾苦的同情;当读到“青籍笠,绿袁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时,我不再匆匆掠过,而是试图体会张志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渐渐地我已心如止水,原来每一首看似简单的琴谱都蕴含着作曲者的深情。
“青山翠柏为邻客,一曲渔歌鸥鹭翩。”再次演奏《渔舟唱晚》,脑中不再是高难的技巧,而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琴竹似白鹤翻飞,灵活轻巧却富有规律。轮竹,反筑、点弦,涟音、摇拔,每一个技巧背后都倾注着一份感情。抬手、收音,我已变得冷静沉稳。我领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学无止境,我终要带这一路的万千花海,在这年盛夏中,带着成熟的从容、青春的自信,向未来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教师评析:
本文小作者写学习扬琴的经历,详略得当,结构严谨。利用小标题,把学琴的过程娓娓道来,有初遇之时浮躁的心仿佛一下子被安抚下来,心中荡起音乐之花的涟漪;有习琴途中空有娴熟技巧却无悟琴音的苦闷焦躁;直到从李白、艾青、范文正中品得诗情画意,才真正学到琴谱蕴含作曲者的深情。再次抚琴,“抬手、收音,我已变得冷静沉稳。我领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采用层进式结构,最后水到渠成揭示主题。整篇文章的构思与众不同。
作者抓住学琴过程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体现小作者习琴对自己的蜕变,“一味的练习已没有太大的效果,是不是可以从别的途径而提高自己的感悟力呢 心头的灰暗渐渐驱散”;再次演奏时,脑子里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琴竹似白鹤翻飞,灵活轻巧却富有规律。轮竹,反筑、点弦,涟音、摇拔,每一个技巧背后都倾注着一份感情”呈现了习琴过程小作者感悟力的变化,努力、不断突破自我的习琴者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形象生动。
小标题的内容相互勾连,层层深入,紧扣学习与性格的主题,结尾处用“学无止境”、“带着成熟的从容、青春的自信,向未来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点题。全文创造出一个无比优美、诗意浓郁的意境来,流畅生动的文字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不但展现作者强大的文字处理能力,更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
谢 谢 观 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