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9 15:53: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51张PPT)
小学语文统编三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文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写下了许多诗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共同感受灿烂的节日文化,体会诗人的真挚感情。
课文导入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过春节时我们会做些什么?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描写宋朝老百姓过春节的古诗。
走进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泊船瓜洲》《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
作者介绍
会认的字


屠夫


苏州
会写的字
书写指导:竹字头要扁小,亻的撇稍长竖要短,寸字的横要长、收笔稍向上拉。
结构:上下
组词:符咒 护身符
造句:古代人们用桃符挂在门口祈求平安。
音序:F 部首:竹


旧符
词语理解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爆竹:
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鞭炮)。
一岁除:
一年已尽。
送暖:
送来暖暖春意。
千门万户:
家家户户。
元日
整体感知
问题: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节日?
春节
2.诗中描写了节日的哪些风俗习惯?
燃爆竹
饮屠苏酒
挂桃符
诗人描写了春节的热闹场景
问题:这两句诗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通过描写春节燃爆竹,从听觉上展现当时的热闹场面;从触觉上描写饮屠苏酒的活动渲染了热闹欢乐的氛围。
逝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从视觉上描写
象征了无限美好的前景。
问题:1.“千门万户曈曈日”象征了什么?
2.第四句有什么寓意?与哪句诗相呼应?表现了怎样的景象?
这句诗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蕴含除旧布新的意思。这句诗与“爆竹声中一岁除”相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诗人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感情。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说说《元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 考
中心主旨
《元日》通过对春节热闹欢乐气氛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春天万象更新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执政办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结构图示
爆竹声声一岁除
千门万户曈曈日
春风送暖入屠苏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光明美好 万象更新
元 日
状物
言志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扫墓和踏青出游的日子。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诗人去看看吧。
课文导入
清 明
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杜牧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主要作品:《山行》《秋夕》《江南春》《泊秦淮》等。
会写的字


欲断魂
hún

失魂
jiè

借还
jiǔ

酒家


何处


牧童
词语理解
【清明】
【欲断魂】
【借问】
请问。
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连一连
整体感知
问题: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天气?
描写了烟雨蒙蒙的雨天。
2.描写了几个画面?
细雨绵绵
行人悲伤
寻找酒家
牧童之路
问题:路上行人为什么凄迷哀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想念家人,想念以往的岁月,但又无处发泄,只好情寄雨中,衣衫又被春雨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多而杂乱
写出了行人的凄迷哀伤
2.“清明时节雨纷纷”,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衬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句诗描写了烟雨蒙蒙的雨天,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衬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问题:“遥”字妙在何处?
“遥”是远的意思,在这里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遥”点明了空间距离的远。诗人问的是酒家,而牧童却用行动回答了杏花村,不但很有情趣,而且极富有画面感。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远远地指着
请问
诗人通过描写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时内心的孤寂,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朗读指导
清 明
清明 时节 雨纷纷,路上 行人 欲断魂。借问 酒家 何处有,牧童 遥指 杏花村。
朗读时,语气要悲伤,语调要舒缓,读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感,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中心主旨
《清明》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烟雨蒙蒙,以及诗人内心忧伤欲借酒消愁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时内心的孤寂,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结构图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
借问酒家何处有
路上行人欲断魂
牧童遥指杏花村
内心孤寂 怀念亲人
清 明
触景感伤
借酒消愁
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文导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主要作品《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使至塞上》
会认的字
bèi

倍增
会写的字
xiōnɡ

兄弟


独自


异客
jiā

佳节

shǎo (少人)
shào (少年)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读一读:少 年不识愁滋味,的确有道理。年少 时过节家里少 个人也不觉得怎样,现在不一样。
多音字
(shào)
(shào)
(shǎo)
词语理解
格外。
【忆】
【异乡】
【为异客】
【逢】
【倍】
想念。
他乡、外乡。
作他乡的客人。
遇。
连一连
整体感知
问题:1.这首诗描写哪个节日?
描写了重阳节。
2.描写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描写了重阳节这天远在家乡的亲人登高、插戴茱萸的情景。
问题: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单独
遇到
2.这两句诗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独”字表现了诗人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孤独心情。“异”字写出了诗人在他乡思念家乡及亲人的感情。“倍”字说明了诗人平时常常想念自己的亲人,每到佳节良辰,思乡怀亲之情尤切,更加凸显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
问题:1.这两句诗中,诗人想到了什么?
诗人想到了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欢度重阳节的时候,唯独缺少他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2.通过这两句诗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会到了诗人孤独与思乡的怀亲之情。
朗读指导
朗读时,语气要惆怅、遗憾,语调要低沉、舒缓,读出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心主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描写自己独处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戴茱萸的情景,用“每逢佳节倍思亲”高度概括了自己思乡怀亲的感情。
结构图示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遥知兄弟登高处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佳节 思乡怀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感孤单
触景生情
随堂练习
 《元日》写的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 ,“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 的景象。
一、根据古诗内容填空(填写节日)。
春节
重阳节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天气又阴又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下面诗句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