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流水地貌
课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主要概念:地貌、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河谷、河漫滩、阶地、冲积扇、洪积扇、三角洲、江心洲
一、趣味话“地”——描写流水地貌的诗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中的第二句,描写河流侵蚀地貌——峡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中的第一句,描写河流堆积地貌——洲;“巴路绿云出,蛮乡入洞来”,卢纶《逢南中使因寄岭外故人》中的第三句,描写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这些诗句不仅寄托了诗人的万千情怀,同时也向我们描述了种种地貌。如下图。
结合以上诗句和图片,阅读教材37~38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貌?
地球表面的形态称为地貌。
2.什么是流水地貌?流水地貌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流水地貌:流水塑造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
类型: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二、按图索“地”
1.读图5—1(教材图2—2),阅读39页第一段文字,填表描述“V”型谷的形成与特点。
河谷形态 外力作用 坡度特点 深度和宽度
V型 流水下切 陡峭 深度大于宽度
2.读图5—2(教材图2—5)和5—3(教材图2—6),并阅读《裁弯取直与牛轭湖》,描述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平原地区河流蜿蜒曲折,侧向自由发展,久而久之形成曲流,出现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期,曲流颈被洪水冲开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逐渐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3.读图5—4、5—5和5—6(教材图2—8、2—9和2—10),阅读41~42页《流水堆积地貌》和《江心洲》,指出流水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并描述其地貌特点,完成下表。
冲(洪)积扇:河流(洪水)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地势自扇顶至扇缘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
江心洲:河流流至平原或宽谷段,地势趋缓,流速减慢,河流挟带泥沙在河流中间沉积而成。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堆积物洲头、两侧较粗,洲尾和顶部较细。
三角洲:河流流至入海口,地势趋缓,且受海水顶托,泥沙发生堆积。地势由陆地向海洋方向降低,堆积物由陆地向海洋变细。
4.读图5—7(教材图2—13),阅读44页《滑坡》,指出什么是滑坡?
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现象。
三、问“地”探究
1.读图5—8(教材图2—4),并阅读39页第二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河漫滩?什么是阶地?并思考河漫滩和阶地两者的关系?
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在河谷两侧常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类型有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等类型,其中,堆积阶地由河漫滩受地壳抬升形成。
(2)为什么人们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
第一,河流阶地是流水堆积地貌,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第二,河流阶地地势高于洪水位,居住和耕作不易受洪水影响。
2.读图5—19(教材图2—7),完成41页“活动”。
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它是世界最大的峡谷,长504.6千米,高峰与谷底相对高差达6009米,江面最狭处仅35米。峡谷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两岸森林郁郁葱葱。
(1)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貌的主要特点。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且险峻,弯曲且长,两侧山体陡峭
(2)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相关知识,查看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与该地区地壳三百万年来的快速抬升有关。同时,由于该地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速快,下切作用强。总体上看,大峡谷是地壳抬升和流水下切共同作用的结果。
3.读图5—10和5—11(教材图2—14和图2—15),阅读44页《滑坡》和《中小型滑坡的治理》,完成45页活动。
(1)图2—15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环境会产生哪些重大危害?
滑坡可以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死亡和财产损失。
滑坡多发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人们如何防范?
①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滑坡的诱发作用,如建排水沟,保护坡地植被等;
②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如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等;
③减少甚至消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④建立灾害预警机制,提升人们的防灾抗灾能力等。
4.读图5—12(教材图2—16),阅读教材45页《泥石流》,回答问题。
(1)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泥石流的危害有哪些?
往往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3)遇到泥石流,如何应对?
第一,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
第二,不要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大树可能会被冲倒;
第三,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
第四,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
5.读图5—13(教材图2—17),完成46页“活动”1题。
在我国一些山区,因频繁的地质构造活动、陡峻的地形地貌、短时强降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泥石流灾害威胁突出。2010年8月7日,受强暴雨的影响,甘肃舟曲县城北面三眼峪和罗家峪暴发特大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后,政府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对灾区泥石流沟进行了综合治理。
(1)扼要说明我国泥石流分布范围广的原因。
我国泥石流灾害分布范围广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坡度大;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剧烈,岩层破碎,地表碎屑物多﹔位于季风气候范围,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强度大;人口总量大、分布密集,人类活动影响大等等。
(2)目前,根治泥石流的难度极大,泥石流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议一议,为减少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可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6.读图5—14,(教材图2—18),完成46页“活动”2题。
水对地表的侵蚀始于坡面,降水在坡面上汇流,冲刷地表,形成各种侵蚀沟。降水在斜坡上汇集成线状水流,将地表侵蚀成不规则的细沟;随着侵蚀力度的加大,部分细沟逐渐下切加深,沟边出现明显的沟缘,沟头形成小陡坎,再进一步下切侵蚀便可形成冲沟。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冲沟普遍发育,并且规模较大,长度可达数千米或数十千米,深度达数十米至百余米。
(1)描述黄土高原地貌的特点,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地貌特点:黄土高原黄土层深厚,并具有疏松性、直立性的特点;
形成原因:
①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②地形:处于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
③植被: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覆盖率低,保持水土能力弱;
④土壤:黄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2)黄土高原这些地貌特征,可能造成哪些自然灾害?
易产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讨论这些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黄土高原采用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和工程措施(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办法,有利于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减轻水土流失,减少黄河含沙量,改善黄河水质。
四、开疆拓“地”——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五、一“地”了然——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