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大气受热过程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2大气受热过程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19 16:2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一 十雾九晴
3.2 十雾九晴
——大气受热过程
课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主要概念:反射、散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趣味话“地”
迟雾阴,早雾晴,半夜来雾雨不停
“迟雾阴,早雾晴;半夜起雾雨不停”,反映了老辈人对天气变化的一种认识,因此,民间有了“看雾知天”的说法。
雾有的兆雨,也有的兆晴,但秋冬季节的雾往往能预报明天的好天气,有“十雾九晴”之说。
那么,十雾九晴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大气受热过程。
二、按图索“地”
图9—1(教材图3—11),回答问题。
1.指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形式有哪些?
吸收、反射和散射
2.什么是大气的反射?如何解释白天阴天气温较低?
反射: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将投射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有射回宇宙空间。
白天,阴天云层较厚,将太阳辐射反射会宇宙空间,获得太阳辐射能较少,导致气温较低。
3.什么是大气的散射?并指出大气散射的特点?
散射: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这种现象称为大气的散射。
特点:具有选择性,最易散射蓝、紫光。
4.指出“海天一色”(教材图3—12)的成因。
海水是蓝色的,而大气散射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的蓝、紫光最易被散射,因此,晴天天空呈现为蓝色,和海水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呈现出“海天一色”。
5.指出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的选择性的特点,并说明为什么说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对占太阳辐射能量一半以上的可见光基本不吸收,因此,在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气受热有限,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6.读图9—2(教材图(3—13),结合已学内容,指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并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原理说明其原因。
规律: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原因:低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两极地区的情况则相反。
读图9—3(教材图3—15),阅读教材《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回答问题。
7.什么是地面辐射?指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差异?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概念: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主要是向大气层)释放辐射能量,形成地面辐射。
差异: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由于地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因此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要长得多,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通常根据辐射波长的差异,将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而将地面辐射称为长波辐射。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可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地面辐射释放的能量,除极少一部分透过大(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 75%~95%)都被截留在对流层大气中,使大气增温。所以说,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什么是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指出大气逆辐射的作用是什么?
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作用: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9.据图9—3(教材图3—15),描述大气受热过程,并完成下列连线。
(1)描述过程: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经过大气,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等方式削弱后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太阳暖大地),产生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射向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大地暖大气),产生大气辐射和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
(2)连线:
太阳暖大地 地面辐射
大地暖大气 大气逆辐射
大气还大地 太阳辐射
三、问“地”探究
读图9—4(教材图3—10),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越接近地平线,朝霞、晚霞的颜色越红的原因是什么?
越接近地平线,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长,被大气削弱越多。尤其是散射作用越强,越多的蓝、紫光在到达地面之前被散射削弱,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以红、橙光越多。因此,越接近地平线,朝霞和晚霞的颜色越红。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朝霞说明早晨天空有云彩存在,有较多的水汽,大气状态不稳定。随着太阳升高,热力作用增强,对流进一步发展,云也会进一步发展变化,容易造成阴雨天气;晚上由于太阳落山,大气趋于稳定,对流减弱,云也易消散,天气一般晴好,利于出行。
3.思考“晨昏蒙影”的成因是什么?
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出微弱的光亮,这种现象叫作"晨昏蒙影”。这种现象是由于大气散射引起的,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光虽然不能直接照射到地面,但可以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中。高空大气能够对太阳起散射作用,从而引起“晨昏蒙影”现象。在高纬度地区,每年有一段时间,当天的晨蒙影与前一天的昏蒙影相接,出现白夜现象。纬度越高,白昼持续的时间越长。
读图9—5(教材图3—14),并阅读75页“活动2”,回答下列问题。
4.比较不同性质地面反射率,指出哪些种类地面反射率较高,哪些种类地面反射率较低?
新雪最高,冰较高;海洋最低,耕地、深色土等较低
5.地面性质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如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等。
6.思考为什么北极平均气温比南极平均气温高很多?
北极表面主要为海洋,地面反射率低,获得太阳辐射多,升温幅度大,产生的地面辐射多,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多,气温升温幅度大;反之,南极地区以冰雪为主,地面反射率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升温幅度小,产生的地面辐射少,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升温幅度小。
7.绿色植物对紫外线和可见光的吸收很强,反射很弱;对近红外线的吸收很弱,反射很强。想一想,如何根据绿色植物的反射特征,利用遥感技术实时准确监测森林、草原面积的动态变化。
利用遥感传感器接收森林或草原的某一红外线波段数据,确定该时段森林或草原的面积范围。监测不同时间段该区域的红外线波段数据,即可判断森林或草原面积的动态变化情况。
8.阅读《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如何利用大气热力作用解释昼夜温差大小?
晴天:云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阴天,云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
9.绘图解释月球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7℃,夜晚最低—183℃)的原因?
四、开疆拓“地”
(一)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十雾九晴”的原因。
雾(露、霜)的形成条件是:第一,饱和的水汽;第二,剧烈降温凝结;第三,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降温幅度大,水汽更易凝结成雾。
2.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雾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如图9—6,同时,利用玻璃温室种蔬菜,如图9—7,运用大气受热过程解释其原因。
人造烟雾可在夜晚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减轻冻害。
太阳短波辐射能透过玻璃(塑料)进入温室,使温室内地面温度升高;而温室内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能穿透玻璃(塑料),从而反把热量保留在温室内,使温室内气温高于温室外。
(二)地面辐射的影响因素
五、一“地”了然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