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的演化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地球的演化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19 17:3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一 五代同堂
1.4 五代同堂
——地球的演化
课标: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地球的演化过程。
主要概念:地层、化石
一、趣味话“地”
在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连续出露着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岩石地层序列,地学界称之为“五代同堂”。经过对地层序列的深入研究,科学家推算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了缓慢的演化,也经历了剧烈的变化。
结合材料,阅读教材29~30页《地层和化石》,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地层?
地层是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2.为什么说地层成为研究地球历史最重要的途径?
地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时代的地层,在地层中留下了历史事件的痕迹,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因此,可以说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3.如果地层缺失或地层颠倒,怎样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可以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4.什么是化石?
化石:是地层中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二、按图索“地”
1.读图4—2(教材图1—22)和图4—3(教材图1—23),阅读30页第一段文字,指出科学家为什么研究化石?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还可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2.读图4—4(教材图1—24),并阅读《古生物化石的形成》,指出化石形成的条件?
首先,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容易形成化石。
其次,生物死后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
最后,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必须经石化
3.读图4—5(教材图1—25),阅读31页文字和32页《前寒武纪》,回答问题。
(1)什么是地质年代?其划分的依据有哪些?
概念: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称为地质年代。
依据: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在宙之下,又分出代;在代之下,再分出纪。
(2)描述前寒武纪的距今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和古生物情况?
年份:从地球诞生~距今5.4亿年前
地球的基本面貌:大部分被海洋所占据,没有宽广的大陆
古生物:太古宙中期出现原始的生物,元古宙时,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增强,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4.读图4—6(教材图1—26)和图4—7(教材图1—27),阅读32~33页《古生代》,指出古生代的距今年份、地壳的基本面貌、地球运动情况和古生物化石。
距今年份:距今5.4亿年前~距今2.5亿年前
基本面貌: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
古生物: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中期:出现脊椎动物——鱼类;后期:陆地上蕨类植物繁盛,鱼类演化成两栖类。
5.读图4—8(教材图1—29),阅读34页《中生代》和《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陨石》,指出中生代的距今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壳运动情况和古生物情况。
距今年份;距今2.5亿年~6600万年
基本面貌:陆地面积空前扩大
古生物:爬行动物繁盛,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6.读图4—9(教材图1—30),阅读35页《新生代》,指出新生代的距今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壳运动情况和古生物情况。
距今年份;距今六千六百万年至今
基本面貌: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和海陆分布
古生物:哺乳动物、鸟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三、问“地”探究
1.阅读30页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例如,一棵山毛榉树一年可撒出4亿粒花粉),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长期存留下来。因而,可根据孢粉的形态来判别母体植物的种属,这成为推测地质时期植被及其相应气候的依据。
(1)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势,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据此分析我国辽宁南部近8 000~10 000年来气候的大致变化情况。
桦树喜冷耐旱。因此,根据材料可判断气候变化:由干冷变为暖湿。
(2)孢粉化石对恢复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什么重要价值?
通过孢粉化石,人们能判断出地质年代的植被类型和植被数量的多少,从而分析当时的气候特征和古地理环境。
2.阅读《寒武纪大爆发》和《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陨石》,指出生物进化史上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寒武纪早期,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海洋中50%以上无脊椎动物灭绝
3.读图4—10(教材图1—31),完成36页“活动”
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大冰期气候,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为大间冰期。
(1)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算其持续时间。
震旦纪冰期持续约100万年;石炭—二叠纪冰期持续约100万年;第四纪冰期持续约180万年。
(2)据图推测古生代和中生代生物大灭绝时的气候特征。
古生代末期气候寒冷潮湿,中生代末期炎热干燥
(3)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和古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冷暖干湿交替,波动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四、开疆拓“地”——年代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是地质学上对地层划分的一种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从大到小分宇、界、系、统、阶五级。对应的地质时代为宙、代、纪、世、期。
五、一“地”了然——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