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0 23:31:27

文档简介

汕头市潮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部分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学者将西周乐舞分为祭祀之乐、娱身之乐和治人之乐三种。三者功能不同,以祭祀之
乐沟通神人,以娱身之乐修治自身。据此推断,“治人之乐”的功能应为( )
A.沟通上下 B.神化王权 C.彰显军功 D.保护小农
2.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包括了《匈奴列传》、《南越尉佗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
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分别按地区写出北方、南方、东南、东北、西南、
西北的民族历史。其中有些记载是超越当时和今日的国境范围的。作为直接证据,这
可以用于当时的( )
A.儒学独尊和思想一统 B.疆域辽阔与对外征战
C.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D.国家一统与对外交流
3.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原本存在与汉族传统大不相同的“贵少贱老”传统。孝文
帝改革期间仿效中国古礼,在中原地区逐步全面恢复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尊老养老礼制。
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 )
A.生产方式影响统治政策 B.民族融合提升族群认同
C.三教合流推动风俗变迁 D.移风易俗巩固专制集权
4.潮汕民间相传,南宋末年少帝兵败逃至潮汕深山一座古庙里,庙中僧人采番薯叶制成汤
菜。少帝饥渴交加,饮之味道鲜美,赐名“护国菜”。清末地方志则记载:“按番薯种出
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由此可知( )
A.番薯传入中国的时间应为宋末元初 B.民间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
C.历史文献记录应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民间传说杂糅有后人对历史的想象
记述 出处
“以修宫室,发太原、河东(今山西境内)、狄道(今甘肃境内)诸郡林木”。 《后汉书·张让传》
“(唐)开元天宝中,(造神龙寺)近处觅五六丈木,尚未易得,皆须于岚、胜州(今山西、内蒙古交界)采造。” 《太平广记》
“永乐四年(1406年),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出采木,逵往湖湘。以十万众入山辟道。” 《明史·师逵传》
“(康熙)时以太和殿工,命采蜀中柟木。” 《清史稿·王骘传》
5.据下表材料组可知,及至明清时期( )
A.帝王连年征发大量民力 B.持续大肆兴建宫殿庙宇
C.黄河流域生态破坏严重 D.政权控制区域不断扩大
6.道光年间《南海县志》载:“牛痘之方,英吉利蕃商多林文于嘉庆十年(1805年)携至
粤东,其法刺牛膊小痘,剔取浆水,点小儿两膊之白夹穴……如其奏功,(痘)永不复
出”作为直接证据,该材料可用于( )
A.证实中国最早的牛痘免疫疗法 B.研究清代外洋医术的引进与传播
C.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 D.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广泛影响
7.1892年,《申报》有时评说:“欲禁民人不用洋货,势所不能,则莫如中国自行筹资,
逐一仿造,庶几(或许可以)将中国之货易中国之钱,富者可便于购求,贫者更开无
数谋生之路。按之和约(条约)亦所准行。而来华之洋货日稀,即银钱流出日少矣。”
这反映出当时报人( )
A.寄望民众形成自觉抵制洋货 B.警示不平等条约带来的危害
C.宣扬变法维新思想开启民智 D.意图依循市场规则争夺利权
8.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学者只能以“暂行推定”的态度驳斥西方学者的“中国人种外
来说”。30年代以后,随着北京猿人的发现与研究,“中国人种外来说”观点已难以立足,不少教科书的开篇即从中华远古人类讲起。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史前史的研究旨在( )
A.树立与提振民族自信心 B.传播民主与科学的观念
C.宣传阐释考古科学成果 D.助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9.1953年,党和政府进行了人口普查并颁布选举法,授予除地主以外的年满十八岁的公
民以投票权。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确认了国营、联营、个体
和资本家四种所有制。这两项规定反映了( )
A.土地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B.所有制形态处于转型之中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D.依法治国方针的日臻完善
10.1987年《汕头特区报》刊登了汕头经济特区管委会明确规定,各职能工作部门对外商
询问的问题,应在24小时内作出答复,在国内首开政府机关对企业服务承诺制先河。
此举( )
A.全面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优化了汕头特区投资营商环境
C.标志汕头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表明市场经济成为全社会共识
11.1327年,英国议会宣布废黜了国王爱德华二世,逼迫他退位并传位于其子爱德华三世,
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延续着有限王权传统 B.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
C.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D.光荣革命成果遭到破坏
12.“16世纪以后,由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传统地中海国家成了新航线图上的边远地区。
新的港口联系着非洲、美洲和远东。新出现的北海港口成为更有活力的金融、贸易和生产中心。”材料所指的“北海港口”应包括( )
A.威尼斯 B.里斯本 C.阿姆斯特丹 D.伊斯坦布尔
13.1860—1913年,美国农场总数由200万个增加到640万个,耕地面积由4亿英亩扩大
到9亿英亩。小麦、玉米、棉花产量成倍增长并大量出口,使美国农产品大幅占领国际市场。这推动了美国( )
A.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最终形成 B.南北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
C.西部地区土地政策的重大调整 D.生产领域技术革新的资本积累
14. 某论文引用了苏联工业化题材的长篇小说《中央水电站》、《动力》;反映苏联农业集
体化的作品《被开垦的处女地》、《磨刀石农庄》; 反映苏联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
作品《他们为祖国而战》、《青年近卫军》等据此推断,该学者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
A.战时共产主义的政治宣传 B.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苏联文艺的思政教育功能 D.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
15.1952年苏联首次参加赫尔辛基奥运会,当时苏联拒绝与西方国家同住一个奥运村,为
此芬兰政府不得不修建一个仅供苏联和东欧国家代表队休息的奥运村。苏联还在此专
门竖起了一块硕大的公告牌,专门用作记录苏联与美国的成绩对比情况。这表明( )
A.美苏争夺重点转向体育领域 B.体育赛事成绩是政治实力的缩影
C.国际政治局势影响奥运赛场 D.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恶化美苏关系
16.表:
美国工人平均工时与斗争内容的变化
时间 平均工时 斗争内容
19世纪中后期 约10-12小时 争取8小时工作制
20世纪上半叶 约8-10小时 争取8小时工作制,《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周工时 35 小时,脑力劳动者为 40 小时
二战后 约8小时以下 争取更高的工资,更高的福利
——据刘艳《论美国工作伦理的演变与缩短工时运动的兴衰》
上表工时的变化主要由于(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C.国际经济体系的变化 D.国家干预经济的影响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小题,共52分。
17.(14分)“双屿港”一般认为位于今浙江宁波六横岛,阅读16世纪中西方有关该港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双屿是东方自由贸易港,因一葡萄牙人的胡作非为,双屿在片刻间被夷为平地。当时那里有3000人口,其中1200为葡萄牙人,葡萄牙在这里的买卖超过300万金,这里比印度任何一个葡萄牙人的居留地都更加壮观富裕,在整个亚洲规模也是最大的。那天,中国巡按御史派出由300艘大帆船及80艘双桅帆船,60万大军组成的部队,在不到五个钟头内摧毁了一切。据说,仅在白银、胡椒、檀香、荳蔻花、核桃及其他宝物上就损失了15万金。
——摘编(葡萄牙)费尔南·门德斯·平托《远游记》(文学自传,成书于1576年)
材料二:(倭)寇屯双屿,引西番人交易。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四月,都御史朱纨遣都指挥使卢镗率兵船30只,兵1790名捣双屿港贼巢,镗入港,毁贼所建天妃宫及营房战舰,贼首李光头就擒。五月,聚木石筑寨港口,贼舟不得复入。而二十年盗贼渊薮之区,至是始空矣。
——摘自(明)郑若曾《筹海图编》(明海防军事图集,成书于1562年)
材料三:市舶之开,惟可行于广东。盖广东之去西南之安南、占城、暹罗、佛朗机诸番不远,诸番载来楜椒、象牙、苏木、香料等货……故市舶之利甚广。数年前,有徽州、浙江等处番徒,勾引西南诸番,前至浙江双屿港等处买卖,逃免广东市舶之税。及货尽将去时,每每肆行劫掠,故军门朱(纨)虑其日久患深,禁而捕之。
——摘自俞大猷(抗倭名将,1503-1579)《正气堂集》
材料四:防海之禁,斤斤明于国初,然寇未尝绝,何也?夷夏有无之互通也……嘉靖初市舶罢,流臣严其所私请,商市渐阻……寇势盛,隐泊于宫前澳、南纪澳、双屿澳……寇盗不已,何也?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明廷刑部主事唐枢,摘引自(明)王鸣鹤《登坛必究》(成书于159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叙述材料记述事件,并比较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8分)
(2)根据材料,以16世纪的中西方社会背景为中心,评析明代“海禁政策”。(6分)
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是一个极富幻想力的民族,打开文学史你会读到不少关于古代科技发明的幻想故事。比如《墨子》里面记载公输般用竹木材料制成飞鸟,可以在天上飞三天不落;《偃师造人》完全依据《黄帝内经》的“仿生学”原理来幻想。在一些古代典籍如《列子》、《水经注》、《考工记》、《朝野佥载》、《酉阳杂俎》、《梦溪笔谈》、等中,甚至记载着不少关于古代科技发明的幻想故事,如发光的纸片、返老还童的药、自沸的瓦瓶、除蚊药、奇妙的染料、下颚移植术等。在这幻想文学底蕴深厚的国度,理应孕育出现代科幻小说,遗憾的是,中国的科幻小说却属于西方“舶来品”而非出自本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下的大众意识对科学理性、科学探索及科学幻想精神有着不自觉地疏忽,更缺乏通过科技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
——据王卫英《科幻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下图为关于晚清科学幻想小说的论文目录
(
目录
第一章词与物:语言变革与知识型的解构和建构
第一节晚清新词语的引进和文体之争
第二节新词语与知识型重构
第三节文体的选择,言说新知的困境
第二章晚清科学幻想小说的“时空体”与知识型转变中时空观的变化
第一节小说中的“时空体”
第二节晚清科学幻想小说的时空观与新知识的互动
从循环时间观到进化论的线性时间观——从“天下”到世界
第三节
新“时空体”与小说叙事中的现代因素
第三章
新文类的形成与知识型转变中的“小说”和“科学”
第一节从“说部”到“小说”晚清科学幻想小说与小说观念的变化
第二节 从“格致”到“科学”晚清科学幻想小说中的科学想象
第四章“知识型转变与晚清科学幻想小说的命运
第一节 真实与虚构,科学、史学、文学在知识型转变中的互动
第二节“知识型”转变与晚清科学幻想小说的衰落
)
——摘自刘军《晚清科学幻想小说与“知识型”转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幻想故事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发展受阻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科幻小说有哪些新变化,说明这些变化的历史意义。(6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电视事业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 内容或部分节目
1958年 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播送节目《工业先进生产者和农业合作社主任庆“五一”节座谈》、《大跃进的号角》等。
1960年 第一部纪录片《为钢之战》播出。
1962年 因经济困难及“八字方针”调整,多数地方台相继停办。
1966年 文革开始,电视事业陷入混乱。节目只保留“最高指示”、“八个样板戏”、电视新闻、政治活动转播等。
1971年 首次播出“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友谊赛,引发万人空巷观看热潮。
1975年 首次播出澳大利亚、瑞典、加拿大、罗马尼亚、苏丹、秘鲁等国风光纪录片。
1978年 首部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力日本电影《追捕》播出。
1979年 内地首条盈利性商业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出
1981年 内地最早的综艺节目《万紫千红》在广东台播出
1987年 我国电视机社会拥有量首次超过一亿台
1992年 面向海外播出的卫星频道CCTV4开播。
2000年 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开播。
2005年 互联网电视首次出现,当年全国用户超过5000万。
——据常江《中国电视史(1949—2008)》
请回答:
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拟定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4分)埃及学一般指研究古埃及文明的语言、文字、历史及文化艺术的学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埃及学是由拿破仑军事远征和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催生的产物。1798年,为了打击英国在北非和西亚的势力,并以此来威胁英国与印度之间的连线,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远征军中的百余位学者和专家以科学的眼光对埃及文化展开研究。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标志着科学埃及学的诞生。此后,伴随着铁路和蒸汽船的普及,游历埃及的欧美学者不断增多,埃及学在英、法、普鲁士等国收集文物、争夺考古发掘特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1922年埃及的独立,尤其是图坦卡蒙陵寝的发现,民族主义者要求在埃及学领域实现非殖民地化和本土化,这极大地促进了埃及学的本土化发展。然而,西方学者语境下的埃及学以及现代埃及人与古代埃及人之间横亘着巨大的文化断裂带。现今,尽管本土埃及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宽,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落后于欧美国家。
——据金寿福《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和竞争中的埃及和埃及学》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19世纪埃及学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因素。(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埃及独立以后埃及学发展的状况及现实意义。(8分)
高二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汕头市潮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D A D C B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A C D C C B
二、非选择题:
17.(14分)
答:(1)叙述:16世纪初,浙江双屿港是亚洲地区规模较大的中西方贸易港口。1548年,明朝官员朱纨派遣军队捣毁双屿港,堵塞港口,结束了双屿港贸易港口的历史。(任意1点2分)
价值:①材料一属于文学自传,存在一定的虚构和想象成分,材料二属于明代官方文件,史料可信度较高;(2分)②材料一、二中关于港口规模及明军出兵人数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材料二记载可以推断材料一记述存在一定夸大成分;(2分)③材料一、二均提及了双屿港存在中外贸易及双屿港覆灭的记载,相互应证,是研究双屿港兴衰的重要依据。(2分)
(2)评析:16世纪,中国商品经济和民营手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海外市场广阔,葡萄牙等国开辟了到达东方的新航路,也需要与东南沿海商人开展商贸往来,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阻碍了中西方商贸交流,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使中国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史实2分,负面评价1分)葡萄牙殖民者和倭寇在东南沿海的活动,逃避赋税、劫掠百姓,不利于中国的社会稳定和集权统治,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海上走私、海盗行为及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史实2分,正面评价1分)
18.(12分)
答:(1)条件:传统科技发展的衍生物;古代文学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华夏民
族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任答1点得2分)
受阻的原因: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化的限制;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结构;科学探索精神的相对缺失;保守的封建社会结构。(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新变化:新词语与新文本类型的出现(白话文、新词语的出现);时空观的变化(“天下”到世界观念的变化);叙事结构的变化;科学观念的出现;知识结构的转变。(每点2分,任答1点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历史意义: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知识结构(文化)转型;带动了科学观念的传播;加速了白话文的使用;促进了当时中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时空认知的转型);助推了近代西学东渐历程;有助于晚清时期的思想启蒙。(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9.(12分)
答:评分标准:
拟定论题(2分):考生能对材料进行整理,据此拟定一个合适的论题得2分。若论题合适且包含明确观点可将观点分合并相加。
提出观点(2分):能结合材料提出合适的观点,且观点明确,符合史实得2分。如观点分已在论题分中体现,则不再重复追加。(小结处有观点也可给分。观点和小结不重复给分)
结合材料(2分):考生能运用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运用史实(4分):考生能引用材料以外的两个历史事实进行论述,且引用史实准确,选取运用恰当,能建立材料与史实之间的因果联系。
论证逻辑(2分):考生举例典型,分析准确,有证据力,能紧扣观点展开论述。
示例:论题:70年代的电视节目与当时的外交背景息息相关。
论述:1970年代初,伴随着中美关系的解冻,电视节目首次播出“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友谊赛,引发万人空巷观看热潮。此后,随着中国重返联合国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电视节目中首次播出了多国风光纪录片和日本电影。这表明,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以及电视节目的内容是历史变迁的缩影。
20.(14分)
答:(1)历史因素:拿破仑战争;工业革命的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火车、轮船的出现);世界市场的拓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近代考古学的兴起;西方列强对埃及的殖民争夺(或殖民扩张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状况:非殖民化与本土化(受民族主义的影响);仍受到西方史学语境的制约;与现代埃及文化存在断裂;研究仍落后于欧美国家。(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现实意义:增强了埃及人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巩固现代埃及的民族独立;提高了埃及的国际地位。(任答2点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高二历史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