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一期中联考
语 文 试 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颢气(hào) 犄(jī)角 偷觑(qū) 顷(qīng)刻
B.罗刹(shà) 静谧(mì) 尸骸(hái) 攒(cuán)蹙
C.摭(zhí)拾 甫(fǔ)健 恪(kè)守 屏(bǐng)窒
D.恣(zì)意 大淖(nào) 饿殍(piǎo) 煞(shà)风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斑斓 娇饰 惦念 汗流夹背
B.狼藉 发轫 按捺 一概而论
C.嘻游 摇曳 效尤 至高无尚
D.炫目 雾霭 廖廓 完美无暇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 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②我在院子里为你拍照,假日带你坐在脚踏车前头藤椅上到处 ,那种激动喜悦,也还是昨天的事。
③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
其中的杰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④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 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
A.给予 夸耀 沉溺 领会 浸染
B.赋予 炫耀 沉沦 领会 浸染
C.给予 炫耀 沉溺 领略 濡染
D.赋予 夸耀 沉沦 领略 濡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先攻中国近代史,以研究谭嗣同出了丰硕的成果,打响了第一炮,奠定了他在治学上的坚实基础,此后研究成果不绝如缕,最后在美学领域擎起大旗。
B.三星i9300手机的设计灵感源于水和鹅卵石,外观较为圆润,高清屏幕显示效果相当出众,是近期最炙手可热的机型。
C.湖南广播电视台献礼建党90周年的巨制《风华正茂》里,改由内地新生代偶像王雷、江铠同、潘之琳等扮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批风华正茂的优秀青年。
D.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一言以蔽之,说也说不完,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码头上悬挂着巨大的横幅,上面是“热烈庆祝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胜利凯旋归来”的祝语。
B.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C.温州瓯海大道的全线贯通大大缓解了东西走向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D.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由于人们不能像山那样去思考造成了尘暴、生态失衡等问题。
6.下面关于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词大都表现悲秋的主题,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虽然写得激情四溢、慷慨激昂,但仍不离悲秋这条主线。
B.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评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流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C.《我心归去》中有许多生动的细节,如“你对吊灯作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这是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作者的极度孤独和无聊。
D.《赤壁赋》中,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7.阅读以下段落,用一句话概括出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3分)
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已经正式交付海军使用。于是有人便认为拥有了航母这样攻击性强的“海上棺材”可以所向披靡,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声音,例如新加坡一位教授就说越南从俄罗斯买的陆基飞机能威胁中国航母。与此同时也有分析文章说,航母还需要一个由多种舰艇的配合而形成的具有防空、反潜能力的战斗群,才能保证自身安全。而中国航母尚未形成这样的打击群,还可能被潜艇“谋杀”。
8.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4分)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①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②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③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④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⑤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9.请概括文中所写的渴望归去的原因。(2分)
10. 评点第④小节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11. “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结尾这么写有何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1分)
故都的秋
郁达夫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⑤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
⑥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⑦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2. 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有何特点?试结合③④⑤段简析。(3分)
13. 写秋景,品秋味,作者是“租人家一椽破屋”,最喜的是“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和“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玩味的是“落蕊”和“秋蝉的衰弱的残声”,这里的内涵是什么?请试做分析。(4分)
14.“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对句中的比喻,有人说唐突粗俗,有人说精当独特。你怎么看呢?为什么?(4分)
三、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23题。(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①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5.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得:能够
B.缘染溪,斫榛莽 缘:沿着
C.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际:交会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就:达到
1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其皆出于此乎
B.觉而起,起而归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游于是乎始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7.同“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18.同“望西山,始指异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小学而大遗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麋鹿
19.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游于是乎始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同“是岁,元和四年也”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1.翻译下面的句中(每句3分)
①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2.开篇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自己“恒惴栗”? (3分)
23.前“倾壶而醉”,后“满酌而醉”,两次醉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6分)
沁园春·梦孚若①
[南宋]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②就,东溟③鲸脍④;圉人⑤呈罢,西极龙媒⑥。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①孚若,即方孚若,名信孺,是作者的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②斫:为用刀、斧等砍劈。③东溟:东海。④鲸脍,指切细切薄的鲸鱼肉,好吃的美味。⑤圉人:养马之人。⑥龙媒:骏马。
24.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析。(3分)
25.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3分)
四、古诗文默写。(10分,每句1分)
2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劝学》)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旌旗蔽空,____________,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5)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五、作文(40分)
27.“生活像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呀……”,正如歌里所唱的那样,人生是一道苦乐的风景。纵然是最美的花季,也总有自己的苦乐相随,请以“苦乐花季”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9.【答案示例】原因:①惦念亲人②思念故土③故乡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有我的血、泪、汗水。【评分标准:共2分,三点每错一点扣1分,错两点就不得分】
10. 【答案示例】①运用排比句式,强调故乡的贫穷落后,反衬出对故乡的爱的深沉。②将两者失望进行对比,用“失望能滴血”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失望是有着希望与期盼的,是能够激起自己的奋斗的决心,化作改造故乡旧面貌行动的。③用富有抒彩的意象表达哲理:“金麦穗”象征着物质文化,“赶车谣” 象征着精神文化,“滴血”的“失望”其实蕴涵着作者对故乡最深沉的爱,如此才能引发真正有价值的物质(“金麦穗”)与精神(“赶车谣”)的创造。
【评分标准:写出一点即得3分,其他评点也可酌情给分。】
11.【答案示例】①照应前文(第2小节),说明故乡才是情感的源泉。②强调故乡的内涵:故乡意味着付出,曾经的付出即使人拥有故乡,拥有精神的寄托之所,也就能让人获得心有所归的幸福。
【评分标准:每点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1分)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15.【解析】D 正确,就:接近。
16.【解析】C 正确,“之”的用法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其隙也: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觉而起:表承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游于是乎始:句中语气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相当“于”,比。
17.【解析】D 正确。例句是通假字,趣同趋。A.生同性B.不同否C.冯同凭D.没有通假字。
18.【解析】D正确。异:意动用法,认为……奇异,感到……奇异。水:游泳,名词活用为动词。小、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舞:使动用法,使……舞动。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9.【解析】A 正确,古今都是“认为”之意。
20.【解析】B正确。例句:判断句。A 定语后置句,B判断句,C 状语后置句,D 主谓倒装句。
21.翻译(每句3分)
①翻译: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登上高山,走入丛林深处,穷尽萦回曲折的溪涧,(凡是有)清幽泉水奇特山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评分标准:日,每天;其徒,自己的随从;穷,穷尽;三个得分点错一处扣1分,其他翻译明显错误的扣1分,句子不通顺扣1分,扣完为止。】
②翻译:我认为凡是这州有特色的山水,我都游览过,但是不曾知道西山的奇怪特别。
【评分标准:凡是,凡是这;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未始,不曾;三个得分点错一处扣1分,其他翻译明显错误的扣1分,句子不通顺扣1分,扣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