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一位唐朝商人经大运河从江都到涿郡去做生意,他不可能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A.永济渠 B.通济渠 C.江南河 D.邗沟
2.隋的统一是以灭掉南方最后一个政权为标志的,这个南方政权是( )
A.南宋 B.陈朝 C.北周 D.东晋
3.“它”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它”指的是( )
A. B. C. D.
4.历史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下列历史事件与影响之间的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
A.黄巢起义——直接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科举制创立——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唐朝与西域各族的联系
D.秦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6.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有句解说词:“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那么构成“人”字的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
A.便于军事力量调控 B.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便于帝王南巡游玩 D.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7.隋唐时期,国家粮仓设在洛阳,江南等地的漕(通过水道运输粮食)粮大量运来,运河上终日“漕船往来,千里不绝”。材料反映了大运河的开通( )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经济交流
C.改变了经济重心 D.促进了物种交换
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科举制度的兴衰历程”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创立于隋朝
B.唐诗繁荣与科举制度有关
C.戊戌变法中废除八股文
D.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科举制
9.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蘇,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隋朝灭亡的标志是
A.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B.618年,隋炀帝在长安被部下杀死
C.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部下杀死 D.618年,隋炀帝在太原被部下杀死
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商朝、北宋、元朝
B.东汉、西晋、隋朝
C.商朝、隋朝、北宋
D.东汉、北宋、明朝
11.李古甫(唐朝元和名相)说“自从大运河修通之后,江南、四川、湖南湖北,乃至岭南、福建,无论公家的酒运船,还是商人、旅行者的船舶,进入中原畅通无阻”。此话说明了大运河的作用是( )
A.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交流
C.有利于开发江南地区 D.为唐朝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12.据文献记载,隋朝大运河的通济渠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在东汉阳渠的基础上扩展而成,西起洛阳西面,以洛水及其支流谷水为水源…再循洛水入黄河。东段西起荥阳西北黄河边上的板渚,以黄河水为水源……注入淮水。这反映了大运河
A.借力于天然河道和古运河 B.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C.沟通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成为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13.(2016·四川自贡·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14.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元,衰落于明清。“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孙中山语)。以至于有人称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隋文帝——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B.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C.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D.武则天——殿试的开始
15.《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中说道:“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隋朝这一段历史在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的创设 C.大运河的开凿 D.贞观之治
16.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17.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__为中心。
18.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1)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______制度。
(2)为改变用人弊端,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_____。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开始确立了______的资产阶级统治。
19.背景:隋炀帝的_____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灭亡:______年,隋炀帝在_____被判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20.成效:促进了____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1.制度与机制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指出隋唐开创的科举制是怎样改善用人制度的。
(2)材料二所述的“一次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作者推崇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意义何在?
(3)法国大革命又是怎样“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的?
(4)根据材料三所述,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5)上述材料所提及的制度与机制创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开通的?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说开通此河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你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23.下面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请据所学知识回答: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
(2)请写出图中A、B、C、D四点的名称(当时名称)
(3)大运河联通了哪些水系?(至少写出两个)大运河开通后起到了哪些作用。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皇十七年(597年),“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材料三: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但唯独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隋文帝时期经济状况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请说明大运河的开凿与材料一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对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分为四段,从南到北依次是江南 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江都是江南河的北端,通济渠的南端,因此唐朝商人经大运河从江都到涿郡去做生意,不可能经过江南河,故C正确,符合题意;商人从江都出发依次要经过永邗沟、通济渠、永济渠,故ABD不符合题意。综上答案C。
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因此被灭的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陈朝。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3.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海、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C项符合题意;A都江堰是战国李冰在四川修建的水利工程;B长城是秦朝修建的防御匈奴的工程;D赵州桥是隋朝李春在河北修建的石拱桥。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4.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创立助长了社会重学风气,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B正确;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灭亡,排除A项;张骞通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族的联系,排除C项;秦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排除D项。
5.A
【详解】
材料大意为:往北可以通道河北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他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旨在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A符合题意;促进了民族融合不符合材料主旨,B不符合题意;巩固了封建统治属于目的,不符合材料主旨,C不符合题意;结束了分裂局面不是材料主旨,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捺”是指京杭运河,大运河最早是在隋炀帝时期开通的,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邘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于巩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故选项D符合题意;而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
7.B
【详解】
依据“国家粮仓设在洛阳,江南等地的漕(通过水道运输粮食)粮大量运来”“漕船往来,千里不绝”,可知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B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大运河的开通在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A排除;题干也没有反映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我国经济重心,事实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已经得到显著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C排除;题干也没有反映大运河的开通促进物种交换,这应当属于新航路开辟的作用,D排除。故选B。
8.D
【详解】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学制的关键人物。唐玄宗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到清末,科举制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了,清政府近于形势,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中华民国成立是1912年,因此D说法错误,故选D。
9.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在隋末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A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10.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故①对应的朝代是东汉;266年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故②对应的朝代是西晋;589年隋朝成功地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完成统一。故③对应的朝代是隋朝,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1.B
【详解】
材料反映了大运河修通后,中国南北方的船只、商人进入中原畅通无阻,这说明了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大运河对南北经济和交通的作用,而不是对政治统治的作用,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大运河与江南开发的关系,故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大运河与唐朝繁荣的关系,故排除D。
12.A
【详解】
由题干中的“西段在东汉阳渠的基础上扩展而成……以洛水及其支流谷水为水源”,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所以A项符合题意;题干未说明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未说明大运河的作用,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的内容未说明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隋朝大运河,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13.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①处是581年,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杨坚灭南陈,统一全国。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4.A
【详解】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唐玄宗时期,A搭配错误,故答案选A。
1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D项符合题意;隋朝时期设置三省六部制,排除A项;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排除B项;隋炀帝时期开通大运河,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为抵御匈奴,秦朝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袭;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时间较短;隋朝建立后,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隋朝从581年建立,到618年灭亡,存在时间时间很短暂;隋朝时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由此分析可得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ABC表述不全,排除;故选D。
17.洛阳
18.中央集权制 科举制 君主立宪制
【详解】
(1)本题考查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称谓,中央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郡县制。
(2)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为改变用人弊端,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隋炀帝创立,唐玄宗、武则天时期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
(3)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政治体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英国国会颁布《权利法案》,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19. 残暴 618 江都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大兴土木,徭役沉重;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兵役繁重;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判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故答案为:残暴;618;江都。
20.社会经济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统一后,采取了发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故答案为:社会经济。
21.(1)分科考试,按成绩选拔人才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国王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3)颁布《人权宣言》,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4)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
(5)制度与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立足国情,科学决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各国之间的制度与机制可以相互借鉴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2分)
【解析】
(1)此题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它通过分科考试,按成绩选拔人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此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点。材料二所述的“一次政治设计”指的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国王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作者推崇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颁布《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严格的限定。《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3)此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点。1789年,法国爆发了推翻波旁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1792年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这就是法国大革命“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的表现。
(4)此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点。1933年,为了使美国渡过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根据材料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
(5)此题考查制度与机制创新带给我们的启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上述材料所提及的制度与机制创新带给我们的启示包括:制度与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立足国情,科学决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各国之间的制度与机制可以相互借鉴等。
22.(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京都洛阳。
(2)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
(3)隋炀帝的暴政。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河”是指隋朝大运河;此“河”是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京都洛阳。
(2)结合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通此河重要的历史作用是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
(3)材料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我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23.(1)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任答一句即可给分)
(2)A、涿郡 B洛阳 C邗沟 D余杭
(3)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 ( 任答一个)
(4)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政治联系的加强
24.(1)状况:社会经济繁荣。原因:隋文帝在位时,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关系:隋文帝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3)体会: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等。
【详解】
(1)状况:根据“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可知经济状况是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隋文帝在位时,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从而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可知,得益于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而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3)根据“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知大运河的开凿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