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同步练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选择题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戊戌变法
C.1861 年农奴制改革 D.洋务运动
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 世纪 60 年代”“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国家是
A.美国 B.俄国 C.日本 D.法国
下面是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及其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 年 99 11600 7954
1879 年 287 42000 51937
A.遭到美国的入侵 B.解放了黑人奴隶
C.废除了农奴制 D.实行五年计划
“农奴先笑了,后来又哭了;地主先哭了,后来又笑了。”这句话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 1861 年改革
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打击了农奴制度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加强了军事力量 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地位
关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D.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制度
一位俄国地主曾写道:“解放法令(1861 年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 B.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获得了人身自由 D.沙皇专制统治废除
以下《19 世纪 60~70 年代俄国制造业统计表》说明
年份 企业数(个)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600 7954
1879 187 42000 51937
A.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B.俄国加强了沙皇专制统治,强化农奴制
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改革的催化剂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一般法令》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与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如依法经营工厂、参加选举、受教育等。此规定表明俄国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推行义务教育 D.农民获得了“人”的权利
19 世纪中期,俄国喀山的一名工厂主抱怨说:“没有自由的雇佣工人,他买的 13 架织布机不能充分运转起来。”1861 年,在沙皇政府的主导下,改善了这一社会状况的具体措施是
A.废除农奴制度 B.颁布《民法典》 C.允许城市自治 D.成立公民大会
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曾这样评述:“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的是
A.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改革使农奴获得了土地使用权
C.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改革没有改变俄国的专制制度
17 世纪,欧洲国家对俄国非常陌生,一位法国官员竟然给已经去世了 12 年的沙皇寄了一封信。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1861 年改革 D.《凡尔赛条约》签订
19 世纪 60 年代,当中国人开始艰难的近代化探索的时候,北方沙俄也因为农奴制问题而被迫实施改革,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重视发展军事工业,都创建了海军
B.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C.都取得了成功,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纳赎买金。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 6 亿 5 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 9 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 20%—25%,其余 75%—80% 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 49 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 1905 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 20 亿卢布。材料主要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A.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B.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D.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摆脱民族危机 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走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在 15 世纪、16 世纪、17 世纪也是个落伍的国家,所以那时在西洋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的地位。可是在 17 世纪末,正当我们的康熙年间,俄国幸而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到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去,帮助他搞维新。那时许多的俄国人反对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国粹党。他不顾一切,奋斗到底,甚至迁都到一个偏僻的,但是滨海的涅瓦河旁,因为他想靠海就容易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罗斯民族大英雄之一,所以今日的斯大林还推崇他。
——蒋廷戳《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战败后的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陆军完全按照欧洲强国的模式重新编制和训练;海军开始组建;为了满足对装备和后勤物资的迫切需要,大量的工厂在乌拉尔山地区建立起来;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彼得一世不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按照兵营管理,为了监督学员,彼得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子守在课堂上。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 世纪 60—70 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 年 99 11600 7954
1879 年 287 42000 51937
——《俄国社会经济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彼得大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归纳彼得大帝改革的特点。
(2) “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请结合材料二从军事、经济和教育方面予以说明。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作用。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两次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
[探索图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需经历不断探索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学习西方技术”、“开始学制度”分别指哪项探索?随着改变中国人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变化,先进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有何新变化?
(2) 材料二 17 世纪以后,两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俄国走上了改革之……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这次改革对 19 世纪中期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3) 材料三 70 年光阴,中国以“惊人一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历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中国跨度,铸就了新中国辉煌的发展历程。
——新华网《中国跨度》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0 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两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俄国在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也是个落伍的国家,所以那时在西洋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的地位。可是在十七世纪末,正当我们的康熙年间,俄国幸而出了一个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去,帮助他搞维新。那时许多的俄国人反对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国粹党。他不顾一切,奋斗到底,甚至迁都到一个偏僻的,但是滨海的涅瓦河旁,因为他想靠海就容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罗斯民族大英雄一,所以今日的斯大林还推崇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战败后的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陆军完全按照欧洲强国的模式重新编制和训练;海军开始组建;为了满足对装备和后勤物资的迫切需要,大量工厂在乌拉尔山地区建立起来;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彼得一世不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由兵营管理,为了监督学员,彼得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子守在课堂上。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 世纪 60~70 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 年 99 11600 7954
1879 年 287 42000 51937
——(日)小林良正《俄国社会经济史》
(1) 据材料一,概括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
(2) (2)“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结合材料二从军事、经济和教育三个方面对材料一的这一结论予以概括说明。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作用。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两次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
辨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在谈到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特点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1) 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 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局限?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61 年改革后,俄国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从事工商业的人越来越多,城市人口迅速增加。1863—1897 年,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 8 % 增加到 134 % ,绝对人数从 610 万人增加到 1,680 万人。同时,1871-1875 年,农民欠税等于年纳稅额的 10 %,1898 年上升为 17 %。农民经常陷于赎金、赋税、徭役的罗网中,根本没有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可能。
——摘编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1) 俄国 1861 年改革的领导者是谁?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D 5.A 6.A 7.C 8.D 9.D 10.A 11.A 12.A 13.B 14.A 15.D
二、材料分析题
16.
(1) 俄国落伍于世界。改革的特点:向欧洲学习、强化军事力量、发展经济与教育。
(2) 军事上,借鉴欧洲强国模式;经济上,发展军事工业;教育上,一方面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去欧洲,一方面在国内兴办军校。
(3) 使俄国摆脱封建农奴制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4) 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要依据国情,走符合本国发展的道路;要善于学习他国优点和长处,取长补短。
17.
(1)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由宣传民主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2) 彼得一世改革;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3) 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等。
18.
(1) 俄国落伍于世界;改革的特点:向欧洲学习、强化军事力量、同时发展经济与教育。
(2) 军事上,借鉴欧洲强国模式;经济上,发展军事工业;教育上,一方面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去欧洲,一方面在国内兴办军校。
(3) 使俄国摆脱封建农奴制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4) 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要依据国情,走符合本国发展的道路;要善于学习他国优点和长处,取长补短。
19.
(1) 材料一认为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材料二认为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奴的控制,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使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 二者的观点都较为片面。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要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
20.
(1) 亚历山大二世。
(2) 观点一:俄国 1861 年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也使俄国农民背上沉重经济包袱。论述:俄国 1861 年改革颁布了解放农奴的改革法令,俄国废除农奴制后,获得 1949 年以后的大批农民成为自由雇佣劳动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俄国向近代化迈进。但农奴制改革使收民负担过于沉重,陷于赎金、赋税、徭役的罗网中,根本没有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可能。这样,农奴制残余严重地束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结论:综上所述,俄国 1861 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迈向了近代化,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观点二:俄国 1861 年改革推动俄国社会发展,但不彻底。论述:俄国 1861 年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少基本的民主权利。结论:综上所述,俄国 1861 年改革在推动俄国近代化的同时也保留着农奴制残余,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俄国的近代化道路沉重而缓慢。
观点三:俄国 1861 年改革利大于弊。论述:虽然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少基木的民主权利。但俄国 1861 年改革通过废除农奴制等法去令的颁布实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有利于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结论:综上所述,从推动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俄国 1861 年改革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