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0 08:4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8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选择题(共16题)
1.如图人物率军抵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对南宋的进攻
A.西夏 B.辽 C.金 D.元
2.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 )
A.杨业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
3.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是( )
A.东京、临安 B.长安、建业 C.大都、建业 D.苏州、湖州
4.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是
A.张骞 B.岳飞 C.文天祥 D.寇准
5.1115年,下列哪一少数民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政权,定国号为大金?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6.岳飞受到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他( )
A.支持北方义军的斗争 B.上述宋高宗要求还都开封
C.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D.促进了宋金议和
7.下列哪个政权灭掉了北宋政权:
A.辽 B.西夏 C.金 D.南宋
8.他一心为国,奋勇杀敌,曾在郾城大捷,迫使敌军后退,有望收复中原,并说出了“还我河山”名言,他是
A.卫青 B.戚继光 C.岳飞 D.郑成功
9.“群山转翠半已春,岳王庙前渐游人。风波亭外臣子恨,西子湖畔武穆魂。重整河山终是梦,精忠报国只羁身。残红更胜新花艳,广散芬芳满乾坤。”下列事件中与诗中“臣子”有关的是( )。
A.收复台湾 B.抗击金军 C.抗击倭寇 D.抗击匈奴
10.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11.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领导这支军队的“英雄”人物是
A.寇准
B.文天祥
C.岳飞
D.秦桧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作者是
A.文天祥
B.岳飞
C.范仲淹
D.霍去病
13.袁腾飞曾在《百家讲坛》中讲到“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
A.辽、西夏、北魏 B.大理、金、西夏 C.吐蕃、西夏、辽 D.辽、西夏、金
14.从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我们主要感受到了
A.宋朝经济的繁荣,祖国河山的壮美
B.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
C.人民生活的安逸,文化艺术的繁荣
D.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15.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A.辽灭北宋 B.金灭北宋 C.元灭北宋 D.元灭南宋
1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句反映的时代背景
A.宋辽对抗 B.宋夏议和 C.南宋的偏安 D.南宋与元对峙
二、综合题
17.南宋时著名的抗金将领是__,他领导的“岳家军”英勇善战,在__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18.请将朝代符号按先后顺序填入题中空白处。
A五代十国 B北宋 C隋 D南宋
19.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______年,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______。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
20.两宋时期,契丹族的杰出首领________,女真族的杰出首领是_______,党项族的杰出首领是______。
21.图示学习法是我们在学习历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历史事件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有更直观的了解。下面是小明在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的知识时所绘制的示意图,请你结合此示意图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根据示意图和所学的内容,请将下列一段对此示意图的简介补充完整。
北宋结束了A 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处于并立状态。后B 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 登基称帝,定都 ,史称南宋。
(2)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时战时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①辽朝的哪位统治者从北宋王朝手中夺取了幽云十六州,从此,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②说出辽和北宋之间在宋真宗年间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这次战役后双方签订的盟约是什么?
③北宋和西夏之间后来议和的内容是什么?
④说出南宋抗击B政权的一位英雄人物,并说出相关战役一例。之后南宋和B政权之间议和,其内容是什么?
(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一谈你的看法。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3)谈谈对材料一、二事件的看法。
23.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24.材料一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 指燕云十六州 ),拓跋( 党项族 )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简述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敌”分别是指什么政权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的分界线。
(4)结合材料,分别从政治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图片中塑像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还我河山”表达了岳飞收复国土的一片赤诚之心,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2.B
【详解】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取得大捷。岳飞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的掠夺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故选B。
3.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都城汴梁(东京)是当时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呈现出全面繁荣局面;到了南宋时期,都城临安(杭州)是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B
【详解】
岳飞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B项正确;张骞是通西域的功臣,排除A项;文天祥是抗元名将,排除C项;寇准是北宋的宰相,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1115年,女真族的首领阿骨打在会宁正式建立金政权,国号大金。故C正确;契丹族建立的是辽国,排除A;党项族建立的是西夏,排除B;蒙古族建立的是元朝,排除D。故选C。
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朝灭亡北宋后,为了迅速消灭新生的南宋政权,多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受到人民的尊敬。所以答案选择C。
7.C
【详解】
12世纪初,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于1125年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1127年,赵构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故选C。
8.C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曾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故C项符合题意;A项卫青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取得了漠北战役的胜利,与题意不符;B项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将领,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与题意不符;D项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与题意不符。故选C
9.B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岳王庙”“风波亭”“精忠报国”,可知岳飞精忠报国,最终屈死在风波亭,人们修建了岳王庙来纪念他,故B正确;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故排除A;抗击倭寇的是戚继光,故排除C;抗击匈奴的是卫青、霍去病,故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B。
10.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916阿保机建立辽,定都上京,1125 金联合北宋灭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故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故C符合题意;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故A不合题意;金与南宋南北政权对峙,故B不合题意;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领导的是南宋的军队,名叫,岳家军,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A
【详解】
结合所学,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组织余部进行顽强抵抗,兵败被俘后,元世祖亲自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他严词拒绝,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故这句诗的作者是文天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D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与两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来改国号为辽;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1115年,女真族阿骨打称帝,建立了金政权,选项D符合题意;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选项A不符合题意;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选项B不符合题意;约于633年(唐贞观七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
题干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的是南宋统治者荒淫腐化,,只图偏安江南,不思恢复北方失地和中原故都的丑态。故B符合题意;宋朝经济的繁荣,祖国河山的壮美在题干诗句中不能体现,排除A;人民生活的安逸,文化艺术的繁荣与题干诗句不符,排除C;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在题干诗句中不能体现,排除D。故选B。
15.B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耻发生在宋代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役”,故B符合题意;A违背史实;元灭南宋,而不是北宋,C错误; 1276年元灭南宋,攻陷南宋都城临安,故D错误。
16.C
【详解】
根据“直把杭州作汴州”结合所学在知识可知,“杭州”指的是南宋都城临安,“汴州”指的是北宋都城东京,北宋被金灭亡后,东京沦陷,南宋定都临安,作者意在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沉溺于歌舞酒色,不思进取的状态,C项正确;北宋与辽对抗、北宋与西夏议和、南宋与元对峙,均不符合题意,ABD项排除。
17. 岳飞 郾城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岳飞抗金,要准确把握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建立后,金军经常南下骚扰,南宋著名将领岳飞组建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故答案为:岳飞;郾城。
18.CAB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朝被节度使朱温消灭,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而宋朝又分为北宋和南宋,后被元朝统一。
19. 1115 大金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年,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
20.耶律阿保机 完颜阿骨打 元昊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辽是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西夏是党项族的元昊建立的,金是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故两宋时期,契丹族的杰出首领是耶律阿保机,女真族的杰出首领是完颜阿骨打,党项族的杰出首领是元昊。
21.(1)五代十国;金;赵构;临安。
(2)①辽太宗。②澶州之战。澶渊之盟。③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④岳飞;郾城大战。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3)虽然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多次发生战争,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和平交往是主流。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处于并立状态。后金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登基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①依据所学可知,辽朝的辽太宗从北宋王朝手中夺取了幽云十六州,从此,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②依据所学可知,1004年辽和北宋之间在宋真宗年间发生澶州之战;1005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③依据所学可知,1044年北宋和西夏之间议和的内容是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④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1140年,岳飞与金展开郾城大战;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3)依据所学可知,虽然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多次发生战争,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和平交往是主流。
22.(1)澶渊之盟。北宋与辽。
(2)宋金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特别是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增加了两宋人民的负担;同时和议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大宋和契丹”,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北宋和辽之间的议和,双方在澶州城下议和,内容是: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这在历史上称之为澶渊之盟,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澶渊之盟,北宋与辽。
(2)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金国、盟书、淮水”,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南宋与金议和的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这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澶渊之盟和宋金议和不论是对北宋还是对南宋来说,都是屈辱性的和约,但是却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特别是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增加了两宋人民的负担;同时和议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3.(1)A.辽B.西夏C.北宋。(2)A.金B.西夏C.南宋。
(3)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详解】
(1)依据材料的图一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代表的政权是辽,B代表的政权是西夏,C代表的政权是北宋。
(2)依据材料的图二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代表的政权是金,B代表的政权是西夏,C代表的政权是南宋。
(3)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蒙古建立的元朝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创立了行省制度,创立了行省制度。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4.(1)澶渊之盟。历史影响:一方面加重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但同时促进了宋辽的和平相处与交流。
(2)辽、西夏。(3)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4)特征:政治上,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加强。
【详解】
(1)根据材料“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澶州之战后,宋辽之间签订的澶州之盟。澶州之盟的签订,一方面加重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但同时促进了宋辽的和平相处与交流。
(2)根据材料“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 指燕云十六州 ),拓跋( 党项族 )自得灵夏以西…………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可知“二敌”指的是辽、西夏。
(3)根据材料“南宋与金形势图”可以看出,南宋与金达成“和议”中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4)根据上述材料梵音的宋辽盟约、宋辽、宋夏关系、宋金关系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政治上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