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选择题(共16题)
1.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是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
C.统一全国
D.基本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
2.马可·波罗来华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他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并成为“宫廷中的意大利人”。此“宫廷”所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
A.成吉思汗 B.元世祖
C.顺治帝 D.渥巴锡
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者是( )
A.黄帝 B.夏启 C.秦始皇 D.忽必烈
5.成吉思汗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功绩最主要的是
A.改革制度 B.灭亡西夏 C.统一蒙古 D.创制文字
6.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宣政院的辖地是( )
A.大都 B.新疆 C.云南 D.西藏
7.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中国天文学家郭守敬受朝廷委派,对国家领土进行测绘,黄岩岛就是其中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国处在( )
A.清朝 B.明朝 C.元朝 D.唐朝
8.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恩汗”,他的主要功绩是( )
A.设立远洋海军 B.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发兵西征
9.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从此开始了它的统治,直到1368年,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个王朝是( )
A.秦朝 B.元朝 C.清朝 D.明朝
10.忽必烈在征战河南、陕西的过程中,反对“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主张“劝农桑以富民”。这种做法( )
A.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 B.延缓了蒙古的统一进程
C.有利于汉蒙民族交融 D.改变了黄河流域的经济结构
11.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央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朝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12.有学者认为,站在国际化、全球化的历史角度上看,成吉思汗对世界和历史的影响持续至今。下列各项活动属于他的业绩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展战争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
13.蒙古族的史学巨著《蒙古秘史》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天空在旋转,都落在征战,老百姓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结束这一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
A.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B.忽必烈建立元朝
C.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D.蒙古灭西夏和金
14.“他一朝高中状元天下知,他为了抵抗元军散尽家产,他被元军俘虏却宁死不屈,他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诗句……”他就是
A.文天祥 B.岳飞 C.戚继光 D.吴三桂
15.在我国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是:( )
A.藏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D.壮族
16.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城都在今北京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7.统一全国:先后灭西夏、金。1271年,__________改国号为_______,定都________。________灭南宋,1279年元朝____________。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8.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_____,其中最优秀的是_____,代表作为《窦娥冤》
19. (1)( )女真族 A.辽(2)( )党项族 B.元
(3)( )蒙古族 C.西夏(4)( )契丹族 D.金
20.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①忽必烈继承汗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
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⑥西夏灭亡
21.阅读下列材料: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蒙古族以其强大的武力,不仅征服了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还将其控制范围扩张至西亚地区,使元朝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请回答:
(1)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谁?
(2)“元朝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疆域最辽阔的王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元统治者又实行什么政策?
(3)元朝疆域辽阔,许多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原,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什么?
(4)你认为元朝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什么?(列出一点即可)
22.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两幅历史图片
图一 图二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元世祖在位时开凿“新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农业生产工具的创新有何影响?
材料三:《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3.下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图是我国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这个朝代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2)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该朝代对地方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中“宣政院辖地”指的是当今的什么地区?为加强对当今台湾和澎湖地区的管辖,该朝代设置了什么机构?
24.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加强统治,发展经济,开疆拓土在不断上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北宋初年,大臣赵普针对……提出:“削夺其(节度使)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其统治范围之内,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概括材料一所呈现的历史信息。(不得照抄原文)历史上把这些信息所反映的局面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赵普针对当时怎样的状况提出建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位皇帝采纳了赵普的建议?
(3)指出材料三所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该朝代实行了哪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B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回国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写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故选C项。
3.A
【详解】
题文史实反映了12世纪初,蒙古草原出现割据混战的局面,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成吉思汗。故答案选A。
4.D
【详解】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国家,故选D。
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的杰出首领铁木真完成了蒙古统一大业。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6.D
【详解】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元朝时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中央政府设置了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D项符合题意;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A项不合题意;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新疆地区。B项不合题意;元朝设立云南行省管辖云南地区。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1271年—1368年 ),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所以C项符合题意;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明朝(1368年―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8.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在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故铁木真的主要功绩是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故B符合题意;设立远洋海军与铁木真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的是忽必烈。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从此开始了它的统治,直到1368年”“唯一的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结合所学可知,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1279年彻底灭南宋流亡政权,到1368年元朝灭亡,共存在9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也是唯一由游牧民族统治的王朝,故B正确;秦始皇建立秦朝且秦始皇是汉人,故A错误;皇太极建立了清朝,皇太极虽是满族,但不是游牧民族,且清朝后期受到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故C错误;明朝是朱元璋建立的且他是汉人,故D错误。综上故选B。
10.C
【详解】
题干反映了忽必烈在征战河南、陕西的过程中,反对“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主张“劝农桑以富民”,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护北方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也有利于蒙古人吸收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汉蒙民族交融,C正确;这种做法并不是阻碍畜牧业的发展,而是保护北方黄河流域的农耕经济,A排除;这种做法有利于汉蒙民族交融,有利于减少民族隔阂、推动蒙古的统一进程,B排除;这种做法保存黄河流域的农耕经济,并没有改变当地的经济结构,D排除。故选C。
11.D
【详解】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中书省”这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在元代只保留了中书省,置于都城之内,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所以这是元朝的都城。ABC项与图片信息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蒙古国,此外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展战争,曾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①②③符合题意,定国号为元的是忽必烈,④不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A
【详解】
“天空在旋转,部落在征战,老百姓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铁木真结束了上述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A符合题意;BCD项发生在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之后,排除。故选择A。
14.A
【详解】
根据题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结合所学知识,文天祥被俘后,在狱中悲愤的写下了《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文天祥是领导武装抗元的南宋大臣,兵败被服后,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慷慨就义。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A正确;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排除B;戚继光是明朝的抗倭英雄,排除C;吴三桂是引清兵入关的明军将领,排除D。故选A。
1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回族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朝统一全国后,民族融合大发展,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故选C。
16.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城。589年隋文帝灭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隋炀帝时,始创科举,所以科举制诞生于隋朝;铁木真统一蒙古后,于1206年建立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元朝灭掉了金、西夏、南宋等政权,统一了全国。元朝建立后,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结束了唐朝灭亡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①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③不正确,AC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7.忽必烈 元 大都 1276年 统一全国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实现统一的顺序分别是先后灭西夏、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1276年灭南宋,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所以空白处分别是①忽必烈②元③大都④1276年⑤统一全国。
18.元曲 关汉卿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元剧的相关知识,元朝戏剧空前繁荣,出现了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两部分组成,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朝剧作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代表作为《窦娥冤》,所以答案是元曲和关汉卿。
19.D,C,B,A。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女真族建立了金,故填D。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党项族建立了西夏,故填C。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建立了元,故填B。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建立了辽,故填A。
20.⑤⑥③①②④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继承汗位的时间是1260年;南宋灭亡的时间是1279年;蒙古灭金的时间是1234年;元朝建立的时间是1271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的时间是1206年;
西夏灭亡的时间是1227年。所以正确的先后顺序是: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西夏灭亡、蒙古灭金、忽必烈继承汗位、元朝建立、南宋灭亡。
21.(1)成吉思汗(2)行省制度 重农政策 (3)回族 (4)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能促进文明的发展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大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所以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成吉思汗。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忽必烈的主要活动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忽必烈灭南宋,后统一全国;忽必烈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我国省级行政建制开始于元朝。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元统治者又实行重农政策。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促进了民族融合。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汗、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境内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元朝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能促进文明的发展进步;各民族要互相尊重,不能搞民族分裂。
22.(1)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人力和先进的技术;江南相对安定;江南自然资源丰富和自然条件优越。
(2)江南河;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为便利南粮北运。
(3)唐朝;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逐渐向南方转移。
23.(1)元朝;蒙古族;(2)行中书省(行省制度)(3)西藏;澎湖巡检司
【详解】
(1)依据题干图上有中书省、行省、宣政院辖地可知,这是元朝的疆域图。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建立元朝。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今天的西藏地区。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台湾称琉球,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4.(1)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贞观之治”
(2)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赵匡胤
(3)元朝;行省制度
(4)政治制度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2)根据材料二“北宋初年,大臣赵普针对……提出:“削夺其(节度使)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北宋初年强化中央集权的策略包括剥夺高级武将的军权,削弱相权,派文官担任地方官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宋太祖赵匡胤接纳了他的建议。
(3)根据材料三“ ……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其统治范围之内,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描述的是元朝的疆域;元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行省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政治制度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