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选择题(共15题)
1.北宋时期,城市里的“瓦子”是
A.专门娱乐的场所 B.专门的商业区
C.买卖建筑材料的铺子 D.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到的是( )
A.去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除夕夜,挂年画,贴“桃符”
C.诵读苏轼、李清照的词作品 D.去岭北行省旅行
3.反映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的名画是( )
A.《秋郊饮马图》
B.《清明上河图》
C.《游春图》
D.《步辇图》
4.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
②造纸术
③活字印刷术
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5.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 等。若请你写一篇《端午节简介》,下列四组关键词,你会取用的 应是( )
A.柳条 粽子 春耕 屈原 B.月亮 月饼 团圆 嫦娥
C.菊花 九层糕 敬老 晋文公 D.艾叶 粽子 龙舟 屈原
6.爱好两宋文化的你,如果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宋朝,你能够看到的是:
A.北宋首都开封的草市 B.小乡镇里的早市和夜市
C.河南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交子 D.开封的瓦子
7.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B.驿站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D.元宵节最受重视,人们相互庆祝
8.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江南的开发 B.开元盛世 C.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 D.闭关锁国
9.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
A.唐朝后期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10.宋代,东京(今河南开封)出现了集中演出各种伎艺的瓦肆、勾栏,为戏剧向综合艺术发展提供了条件,杂剧应运而生(见下图)。杂剧出现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
A.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B.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C.政府重视文化、科技的发展 D.民族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多
11.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A.苏轼
B.关汉卿
C.汤显祖
D.辛弃疾
12.元杂剧的奠基人,《窦娥冤》的作者是谁?( )
A.王实甫 B.关汉卿 C.马致远 D.白朴
13.下图是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一项科技成就。该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的发明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指南针的发明 D.火药的发明
14.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描述宋代:“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能集中体现上述文化特征的是
A.勾栏瓦子的繁荣 B.传统诗歌的繁盛
C.戏剧的空前发达 D.京剧形成与传播
二、综合题
16.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________》是一部________的通史巨著。
17.唐朝商业繁荣,____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南宋商业发达,都城____,繁荣程度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18.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________时期。
19.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______,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
20.请分别依据各自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唐诗最负盛名。
材料二: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它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宋词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人的宋词名气最大。
材料三: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1)请列举“诗仙”和“诗圣”所著唐诗中的名篇或名句各一例
(2)请列举苏轼、李清照的宋词名篇或名句各一例
(3)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是谁 请写出他的传世悲剧代表作的名称是什么
21.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北宋的灭亡与其说是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的,还不如说是北宋王朝统治集团无穷无尽的挥霍与奢侈耗尽了社会财富,最后由富宋、强宋变成了弱宋,“内不安邦,外不抵金”,从而走向灭亡。
(1)材料一中“北宋……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而最终灭亡是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一中北宋由强变弱的史实,说出你的感悟。
(经济篇)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经济繁荣发展,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请你简要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写出三点即可,
(生活篇)
材料三当下最流行的是“穿越”……真可谓“世界真奇妙,穿越才知道”。
(3)假设你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偏居一隅的南宋临安城,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在南宋都城临安一天的见闻。(写出两点即可,
(民族篇)
材料四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的人民生活在斗争中走向融合。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4)请举例说明材料四中“和”是主流的论断。(只要举出一例即可,
(感悟篇)
(5)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我们应该为我们是宋人的后代而感到骄傲。请你简要总结一下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说出一点即可,
22.公园是同学们喜欢去的公共文化场所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公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内涵。
材料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公共园林缘起于唐宋,但规模和影响有限。我国古代的传统园林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为主体,多为城市里的特权阶层服务,除了部分依托“城邑近郊山水形胜之处,建置亭桥台榭”而发展形成的公共园林外,缺少真正意义上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公园”。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公共园林缘起于唐宋的原因。
材料二:五口通商以后,新式的工商交通事业得以迅猛发展。……都市公众娱游休息的需要日益突出。于是一种耗资较少,更加世俗化、平民化的近代“公园”,应运而生。……辟荒地或旧有自然风景点,建为新园,这是近代城市公园的一大来源。此类公园有北京的中央公园,上海最早的正式公园―外滩公园(1866年)等。另一主要来源是众多旧时私家园林逐渐向商业性或兼具商业性园林的转化,此类公园如苏州的拙政园、上海早年的张园等。据记载,张园约建于19世纪中叶,公开开放后,成为市民的主要游览休息之地,设有戏班、书场等,“内有茶点,以怕游人。凡座椅,无不依照西式”。
(2)以下表述是从上面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划“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恩,请在括号内划“错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请在括号内划“○”。
①西方文化对中国近代“公园”这一新兴公共文化事业有影响。
②近代“公园”的特点是公园建设耗资较少,世俗化、平民化。
③洋务运动以后,都市公众娱游休息需要日益突出。
④北京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数目最多。
⑤近代“公园”的一个来源为旧时私家园林向商业性或兼具商业性园林的转化。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公园建设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重要空间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
(3)结合以上所有材料,纵观历史的发展潮流,公园这个公共文化场所就服务群体来说有什么变化?
(4)请为你居住环境的公园化建设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自齐涛 《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并结合所学写出,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哪个朝代?
材料二古代社会早期的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通常主要是特权阶层享受,故而文化娱乐场所并不普遍。入宋以后,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北宋汴京,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早茶肆、夜茶肆亦遍布各个街巷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娱乐生活丰富的原因有哪些?并结合所学写出,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
材料三明清时期,随着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有的富商大贾通过这些商人组织的号召力与官僚分庭抗礼、一个商帮往往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试论我国封建社会商业行会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写出,山西或安徽地区的商帮被称为什么?
材料四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随着不断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摘编自部编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分析清代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的问题。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北宋时期,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里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D正确,AC排除;北宋之前,城市中的“市”是指专门的商业区,B排除。故选D。
2.D
【详解】
行省是在元朝时期设立,在宋朝不可能做到去岭北行省旅行,D符合题意;宋朝时期出现勾栏,A排除;宋朝时期除夕夜,挂年画,贴“桃符”,B排除;宋朝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词,苏轼、李清照都是宋朝著名的词人,C排除。故选择D。
3.B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且日益增多,这是两宋绘画的特点。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为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故选B。
4.C
【详解】
本题考察四大发明的时间顺序。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所以正确顺序是④②①③。故选C项。
5.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其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等,D项正确;端午节中没有插柳条的习俗,排除A项;月亮和月饼都和中秋节有关,排除B项;菊花、敬老等和重阳节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又称“瓦肆”、“瓦舍”,D符合题意;草市的位置是在城乡之间,不是在首都里,A排除;早市和夜市主要是在城市里,B排除;四川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排除。故选择D。
7.D
8.C
【解析】
依据图片《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图片南宋纸币拓片反映的是“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有利于商业发展;图片货郞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有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图片市舶司遗址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由此可知这些图片都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C项符合题意;图片中没有体现江南的开发,A项不合题意;《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前期的盛世局面,B项不合题意;市舶司是管理宋朝海外贸易的机构,D项不合题意。
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口,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尤其是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加快,逐渐超过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详解】
由材料“东京(今河南开封)出现了集中演出各种伎艺的瓦肆、勾栏,为戏剧向综合艺术发展提供了条件杂剧应运而生”并结合所学知,杂剧出现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伴随着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为适应市井生活需要,杂剧应运而生,B符合题意;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与图片内容无直接关系,A排除;政府重视文化、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杂剧的出现,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排除;民族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多有利于杂剧的出现,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排除。故选择B。
11.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窦娥冤》讲述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关汉卿,故此题选C。
1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木,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故B正确;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故A错误;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故C错误;白朴代表作是《梧桐雨》、《墙头马上》,故D错误。综上答案B。
13.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火烧令坚、更互用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制作泥模,刻反体字,然后将泥模烧硬,排版即码字,然后涂墨,上纸,印刷,装订成书。提高了印刷速度,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造纸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火药的发明,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4.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因此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②③④,D项符合题意;而①造纸术的发明出现于西汉,改良于东汉,排除。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5.A
【详解】
根据材料“”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角色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由此可知在宋朝时期市民文化蓬勃发展起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子指的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专门供演出的圈子被称为勾栏,这反映了市民文化的繁荣,A正确;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B错误;我国在元朝时期戏剧空前发达,而非宋朝,C错误;京剧的形成与传播是在清朝,D错误。综上故选A。
16.资治通鉴 编年体
17.长安 临安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南宋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称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18.宋元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故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宋元时期。
19.元曲 关汉卿
【详解】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故①处为元曲,②处为关汉卿。
20.(1)“诗仙”李白的名篇或名句:如《望庐山瀑布》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诗圣”杜甫名篇或名句:如《春望》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苏轼的名篇或名句: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李清照的名篇或名句:如“昨夜雨疏风骤,浓醉不消残酒”等;
(3)关汉卿;《窦娥冤》。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诗仙”李白的名篇:如《望庐山瀑布》等;名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唐代“诗圣”杜甫名篇:如《春望》等;名句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词人苏轼的名篇: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李清照的名句:如“昨夜雨疏风骤,浓醉不消残酒”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汉卿是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21.(1)1127年;腐败奢侈必亡;廉政勤俭兴邦。(意思相近即可)
(2)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繁荣;
(3)品尝到宋五嫂的鱼羹,还逛了夜市,买了很多东西,在勾栏瓦肆中欣赏文娱演出等(展开丰富想象,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规律即可)
(4)澶渊之盟,维护了宋和辽之间上百年的和平局面。(或宋金议和使南北方经济都得到了发展)
(5)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民族关系不断融合。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金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1125年,辽被金灭亡。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第二问根据材料一“北宋王朝统治集团无穷无尽的挥霍与奢侈耗尽了社会财富”可知,北宋由强变弱的原因是宋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因此使我们认识到:腐败奢侈必亡;廉政勤俭兴邦。(意思相近即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时南方农业发展迅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南方手工业非常兴盛,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也因此被誉为“瓷之国”,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方商业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因此,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有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繁荣。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门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贫苦艺人在这里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的、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宋朝的饮食相当丰富,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两百多种,夜市上的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由于与少数民族互市,北宋的肉食中羊肉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南方人吃鱼多,临安城内外的鱼店不下一二百家。因此,假设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偏居一隅的南宋临安城,一天中可以品尝到宋五嫂的鱼羹,还逛了夜市,买了很多东西,在勾栏瓦肆中欣赏文娱演出等(展开丰富想象,符合南宋当时经济发展规律即可)。
(4)根据材料四“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辽之间签订“澶渊之盟”后,边境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这些史实充分证明了“和”是主流。(任选一例即可)
(5)根据“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我们应该为我们是宋人的后代而感到骄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繁荣。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因此,两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是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民族关系不断融合。
22.(1)唐代经济繁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都市生活丰富)。(2)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0)⑤(正确)(3)从为特殊社会阶层服务转向为人民大众服务。(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公共园林缘起于唐宋;城邑近郊山水形胜之处,建置亭桥台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共园林缘起于唐宋的原因,是唐代经济繁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宋朝都市生活丰富等。
(2)①根据材料“五口通商以后,新式的工商交通事业得以迅猛发展。……都市公众娱游休息的需要日益突出。于是一种耗资较少,更加世俗化、平民化的近代“公园”,应运而生”,可知,西方文化对中国近代“公园”这一新兴公共文化事业有影响。是正确的。
②根据材料“都市公众娱游休息的需要日益突出。于是一种耗资较少,更加世俗化、平民化的近代‘公园’”。可知,近代“公园”的特点是公园建设耗资较少,世俗化、平民化。是正确的。
③根据材料内容“五口通商以后,新式的工商交通事业得以迅猛发展。……都市公众娱游休息的需要日益突出”,可知,洋务运动以后,都市公众娱游休息需要日益突出。材料内容不符,因此错误。
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北京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数目最多”。材料没有涉及。因此划“○”。
⑤根据材料“主要来源是众多旧时私家园林逐渐向商业性或兼具商业性园林的转化”,可知,近代“公园”的一个来源为旧时私家园林向商业性或兼具商业性园林的转化。是正确的。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园这个公共文化场所就服务群体来说的变化,是从为特殊社会阶层服务转向为人民大众服务。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园化建设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是重视公园园林绿化,建设好公园生态文化;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23.(1)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朝代:南宋。
(2)原因: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名称:瓦子或瓦肆。
(3)原因: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名称:晋商或徽商。
(4)问题: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答出一点即可)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时期。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入宋以后,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北宋汴京,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可知,宋代城市娱乐生活丰富的原因有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
(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明清时期,随着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可知,明清时期商帮出现的原因是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西或安徽地区的商帮被称为晋商或徽商。
(4)根据材料四的内容“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随着不断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可知,清代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的问题是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