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明朝的灭亡
一、选择题(共16题)
1.1616年,下列哪一位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 )
A.阿骨打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2.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下列对这一朝代建立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蒙古族建立 B.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C.最早的国号是大金 D.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3.明朝从1368年建立,到1644年灭亡,经历276年。其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
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D.清军入山海关
4.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
C.清军进入山海关 D.清朝迁都北京
5.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最后推翻明朝的政治力量是( )
A.投降清朝的吴三桂 B.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
C.皇太极建立的清朝 D.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
6.中国的历史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性封建王朝有两个,其中满族建立的是
A.清 B.隋 C.唐 D.元
7.公元1644年4月,明朝都城北京被攻占,崇祯皇帝朱由检至死不逃,自缢于煤山。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推翻,推翻明王朝的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吴三桂
D.李自成
8.明朝后期,在女真族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的领导下,女真族势力不断壮大。下列史实与努尔哈赤有关的是 ( )
①统一女真各部 ②建立后金 ③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④建立清朝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9.下列关于如图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建立大齐政权
C.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 D.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10.下列从隋至清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隋一唐一辽宋夏金一五代十国一元一明一清
B.隋一辽宋夏金一唐一五代十国一元一明一清
C.隋一唐一五代十国一辽宋夏金一元一明一清
D.隋一唐一五代十国一辽宋夏金一明一元一清
11.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呜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A.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 B.吴三桂引清入关攻入北京
C.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宁城 D.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全城
12.“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从陕北发动革命,以……为口号,转战十余年,最终推翻了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材料中的“……”(口号)应该是( )
A.君舟民水 B.和同为一家 C.洗涤朝廷 D.均田免赋
13.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下列与“闯王”无关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C.率领农民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D.在山海关大败吴三桂与清军
14.推翻腐朽明王朝封建统治的是
A.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
B.皇太极建立的清朝
C.投降清朝的吴三桂
D.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
15.“1629年李自成起义并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1643年他在襄阳称王;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材料反映的是李自成起义的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16.“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二、综合题
17.公元1616年,_____(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金。公元1635年,_____(人物)改族名为满洲。
1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1) 7世纪,统一青藏高原各部,建立吐蕃政权是 。
(2) 10世纪初,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他是 。
(3) 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4) 1616年,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9.唐朝末年,___________领导起义,以“洗涤朝廷”为号召,处斩贪官,深受民众拥护。明朝末年,___________领导起义军,以“均田免赋”为口号,队伍很快壮大到100多万人。
20.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________完成的;1616年,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持续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章。
材料二:元末农民起义是古代中国最典型的一次起义……一来起义有宗教背景,二来不单是农民起义,更是民族起义。
材料三: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
(1)材料一中“黄巢起义”在哪里建立了政权?“黄巢起义”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的“元末农民起义”中的哪位领袖后来建立了明朝?
(3)材料三中“明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谁?他提出哪一口号?
(4)通过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22.材料研读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
——《明太祖实录》
(1)请回答: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朱元璋立下的这条“祖训”并没有使大明江山万代永存,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和,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2)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二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明末民谣
材料四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捐。
——《盼闯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什么联系?
(3)材料三、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情况?
24.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所有的人、事、物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行新远,只留下一些永恒的记忆勾勒出人类发展演变的历程。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
(文字 人类记忆)
(1)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发展历程,是重要的人类记忆体现形式。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中外最古老的文字各一例。
(纪念日 人类记忆二)
自2017年起,国务院将“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遗产日的设立是我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显示了国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我们通过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第一处是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请任意写出一点他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他提出了什么学说?第二处是战国时期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是哪一个工程?谁主持修筑的?
(发明 人类记忆三)
(3)公元前3世纪至13世纪中国古代科技一直保持西方所望尘莫及的水平,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连续性发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两大发明是什么?
(文献 人类记忆四)
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鲜明特点。从统一后的2000多年,中国的统一时间,大约占70%,分裂的时间约30%……元朝和清朝的建立及其对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的贡献说明,中华民族不是由汉族一个民族缔造的,而是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鲜明特点,最早建立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是哪个朝代?元朝和清朝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为巩固大一统的王朝,元朝创立的直到清朝仍然在沿用的一项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明朝后期,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后金建立后,多次打败明军,夺取了明朝广大地区。C项符合题意。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年建立金,A项不合题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B项不合题意;1616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D项不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1636改国号为清。因此清朝建立的介绍中不正确的“由蒙古族建立”。A项符合题意;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44年,镇守山海关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BCD项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A。
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1368年-1644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选项B符合题意;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1627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与题干内容不符,A排除;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1636改国号为清,C排除;1644年,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人关,D排除。故选B。
4.B
【详解】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名为南京,建立明朝。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故选B;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并不能说明朝灭亡,A错误;CD时清朝已经灭亡,排除。
5.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B符合题意;ACD项与“最后推翻明朝”不符,排除,故选择B。
6.A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故A项符合题意;B项隋朝是由汉族人杨坚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与题意不符;C项唐朝是由汉族人李渊建立的全国性政权,与题意不符;D项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全国性封建王朝,与题意不符。故选A
7.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1644年4月,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明朝都城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至死不逃,自缢于煤山。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推翻,所以推翻明王朝的是李自成,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后期,在女真族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的领导下,女真族势力不断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因此史实与努尔哈赤有关的是①②,D项符合题意;而③和④与皇太极有关,排除。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9.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图中人物是闯王李自成。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大齐政权是唐朝黄巢起义时建立的政权,B项符合题意;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李自成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581年,隋建立。618年,唐建立。907年,五代十国开始。916年,辽建立。960年,北宋建立。1038年,夏建立。1115年,金建立。1271年,元建立。1368年,明建立。1636年,清建立。故C排序正确,符合题意;五代十国在辽宋夏金之前出现,排除AB;元朝出现时间早于明朝,排除D。故选C。
11.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李自成在崇祯二年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后来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致使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所以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李自成的起义军攻人北京,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打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最终推翻了明王朝,正确;君舟民水是唐太宗的比喻,A排除;和同为一家是对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的描述,B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3.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在山海关吴三桂与清军打败了李自成,故D符合题意;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故A不符合题意;在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故B不符合题意;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自杀,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1644年4月,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明朝都城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至死不逃,自缢于煤山。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推翻,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5.B
【详解】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3年,1643年他在襄阳称王;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因此材料反映李自成起义的过程。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6.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开进北京城”可知,此内容反映的事件是李自成起义。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1643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西安,建立大顺农民政权;1644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故D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7.努尔哈赤 皇太极
【详解】
第1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在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第2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后金建立后,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北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努尔哈赤(2).皇太极
18.(1)松赞干布 (2)阿保机(3)铁木真(成吉思汗)(4)努尔哈赤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各部,建立吐蕃政权,定都逻些。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他就是辽太祖。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的铁木真结束了蒙古草原的分裂割据局面,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他被尊为成吉思汗。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真族的努尔哈赤在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9.黄巢 李自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黄巢领导起义,以“洗涤朝廷”为号召,处斩贪官,深受民众拥护。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起义军,以“均田免赋”为口号,队伍很快壮大到100多万人。
20.铁木真 努尔哈赤
【详解】
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他建立了以和林为都城的蒙古汗国。明朝后期,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建立了后金。
21.(1)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2)朱元璋(3)李自成“均田免赋”
(4)农民起义往往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只有为政为民,统治才能长治久安等。(贴近题意即可)
【分析】
(1)根据材料一“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结合所学可知黄巢在长安建立了政权;根据所学可知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2)根据材料二“元末农民起义是古代中国最典型的一次起义”结合所学可知“元末农民起义”中的领袖朱元璋后来建立了明朝。
(3)根据材料三“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结合所学可知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是李自成;他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4)根据以上材料获得的材料获得的启示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只有为政为民,统治才能长治久安等方面进行获得启示。
22.(1)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不仅秋毫无犯,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广大民众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是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不仅秋毫无犯,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23.(1)明末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明末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李自成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3)李自成受到人民的欢迎。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皇室内部又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员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因此,材料一反映了明末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根据材料二及上述的分析可知,明末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李自成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3)根据材料三“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材料四“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捐。”可知,李自成受到人民的欢迎。
24.(1)中国:甲骨文外国:象形文字
(2)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提出“仁”的学说
都江堰李冰
(3)造纸术,印刷术
(4)秦朝。
蒙古族;女真族(满族)行省制度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中国:甲骨文 外国:象形文字
(2)依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在教育思想是: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提出“仁”的学说。依据所学知识,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都江堰、李冰。
(3)依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2.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3.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造纸术,印刷术
(4)依据所学知识,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1206年,蒙古族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定都大都。1616年,女真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秦朝,蒙古族;女真族(满族)行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