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 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21 15:5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科学测量
一、选择题
1.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为80﹣120nm,传染性很强。在疫情期间,小张出去买生活用品,他戴好口罩后一路走向超市。在超市门口,保安拿着电子体温计往小张额头上扫了一下,便测出了他的体温是正常的,随后小张进入超市买完东西后就迅速回到家。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张的正常体温约为36.9℃ B.小张买了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L
C.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0.00008m﹣0.00012m D.小张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有75dm
2.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0℃
3.在每1分钟时间人的心脏搏动次数称为人的心率,医生可根据心电图得到病人的心率。某台心电图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为3cm/s,医院进行体检时记录下某人的心电图如图所示,已知图纸上每个小方格边长为5mm,则此人的心率约为(  )
A.84次/分 B.100次/分 C.70次/分 D.60次/分
4.小明用量简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8毫升。则该小明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小于2毫升 B.大于2毫升 C.等于2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5.使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得的下列数据中,正确的是(  )
A.184.82毫米 B.18.4厘米 C.1.848分米 D.0.184米
6.一棵大树六个中学生手拉手刚好合抱一周,对于这棵树的半径可能是(  )
A.9米 B.4.5米 C.3米 D.1.5米
7.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500毫升=500÷1000升=0.5升 B.1.8米=1.8米毫米毫米
C.0.5分米3=0.5×1000毫升毫升 D.12米=12米×100=1200厘米
8.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开始实现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到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3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小于7mL B.等于7mL C.大于7mL D.无法确定范国
9.如图所示是课本中展示的自制实验器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气压计,乙是温度计 B.甲是气压计,乙是气压计
C.甲是温度计,乙是温度计 D.甲是温度计,乙是气压计
10.某同学用―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为0.980m,然后发现该米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  )
A.1.000m B.0.982m C.1.020m D.0.987m
11.用量筒测量热水瓶软木塞的体积时,某同学记录了以下几组数据:①用天平称得软木塞的质量m;②量筒内盛水时的读数;③把铁块放入量筒内水中时的读数;④把铁块和软木塞捆在一起放入水中的量筒读数,其中多余的是(  )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12.小明有下列四次测量:①用膨胀的木尺测量一铁块的长度;②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溶液,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为6mL;③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时没有紧密缠绕;④用温度计测量开水温度时,将温度计拿出水面读数。其中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13.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该温度计的量程是多少?( )
A.260℃ B.300℃ C.-40℃~220℃ D.-60℃~240℃
二、填空题
14.在下列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
(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___________;
(2)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2×105___________;
(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1___________;
(4)0.09米3=___________厘米3=___________毫升;
(5)60纳米=___________米。
15.如图,表示测定金属丝直径的办法,根据图示情况,回答
(1)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___cm;
(2)若在数匝数时多数了2匝,则测量结果将偏___________;
(3)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___________。
16.妈妈做的菜汤上面漂了一层油膜,小明想测量油膜的厚度。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①测得n滴油滴的体积为V。
②将一个油滴滴在水面上,再用一个带有正方形小格的玻璃板罩在油膜上方勾画出轮油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
③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膜的厚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油滴的体积多少___________
(2)玻璃板上小方格的边长为a,则油膜的面积是___________
(3)计算得到油膜的厚度是___________
17.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直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
B.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圆铅笔杆上若干圈;
C.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
E.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以上步骤中,错误步骤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应更正为:___________;
(3)如图,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___;
(4)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___________。
18.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简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计算石块的体积为;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计算石块的体积为·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图1)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___。(填“甲”或“乙”)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3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___。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图2),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是___________。(选填“a”、“b”成“c”)
三、探究题
19.某同学想用以下方法测出一个小灯泡的体积。
(1)图中实验没有必要做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小灯泡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3。
(3)在做D步骤时,该同学俯视读数,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_(选填“偏大” “偏小”或“无明显影响”)。
(4)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没有影响?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5)你有其他测小灯泡体积的方法吗?请用图或文字描述___________。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6.5℃~37℃间,故A正确;
B.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mL,故B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为80~120nm,合8×10-8m~1.2×10-7m,故C错误;
D.人正常一步的距离是45cm~60cm,故D错误。
故选A。
2.D
【解析】
【详解】
A.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故B错误。
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果离开被测液体读数,那么示数会马上发生改变,即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故C错误。
D.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此时的示数为30℃,故D正确。
故选D。
3.A
【解析】
【分析】
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出时间,再求人的心率。
【详解】
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
s=4.5×0.5=2.25cm
V=3cm/s
则心动周期
人的心率
故选A。
4.B
【解析】
【详解】
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0mL,实际体积大于20mL;倒出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8.0mL,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18mL,所以(>20ml)-(<18mL)=(>2 mL)。故选B。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需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A.184.82mm,使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为0.1mm,故A不符合题意;
B.18.4cm,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cm,故B不符合题意;
C.因为
1.848dm=184.8mm
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mm,故C符合题意;
D.因为
0.184m=18.4cm
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中学生双臂平伸,与肩相平,两中指指尖的距离约1.5m,六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大树的周长约为
6×1.5m=9m
半径为
故选D。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500÷1000升”不正确,应该是
500毫升=500×升=0.5升
故A错误;
B.“1.8米×1000毫米”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B错误;
C.过程和进率正确,故C正确;
D.“12米×100”得到的单位不是厘米,故D错误。
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初次视线与量筒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是正确的量取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3mL,俯视读数偏大,即剩余体积小于13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7mL。
9.A
【解析】
【分析】
【详解】
自制气压计和温度计所用器材:瓶子、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带色的水、橡皮塞。气压计中的水倒入大半瓶,水上方有空气。当瓶子内外气压不同时,带色的水在瓶内外气压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温度计中的水要倒满瓶子,将温度计放入热水或冷水里,观察细管中水柱的变化。所以甲是气压计,乙是温度计。
故选A。
10.B
【解析】
【详解】
由测量值“0.980m”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即此刻度尺总的有100个小格。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则每一小格的实际分度值为
由测量值“0.980m”可知,此桌边长98格,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
0.01002m×98=0.98196m≈0.982m
故选B。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步骤中测软木塞的体积时,由于软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要使软木塞浸入水中可采用重物助沉法进行,但不需要单独测量水的体积,只需先测出水和重物的体积,再测出水、重物、软木塞的总体积,就能算出软木塞的体积,水的体积不需要测出,测软木塞的质量也是多余的,故①②多余,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膨胀的木尺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测小,举个例子:物体的长度为2cm,而受热膨胀的刻度尺2cm要比物体长,用这个刻度尺来测量,示数就小于2cm,故①符合题意;
②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15mL,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9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9mL;实际测量值小于6mL,故②符合题意;
③如果线圈缠绕时没有紧密靠在一起,会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用温度计测量开水温度时,将温度计拿出水面读数,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解析】
【详解】
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C, 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C,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2°C
则起点代表的温度最低为
(-30)×2°C=-60°C
最上面的150处刻度对应的最高温度是
(150-30)×2°C=240°C
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C~240°C。
故选D。
14. mL dm3 dm 9×104 9×104 6×10-8
【解析】
【详解】
(1)[1]一瓶农夫山泉矿泉水的容积约为550mL。
(2)[2]一个空教室的体积约为
20m3=2×105dm3
(3)[3]一个拳头的宽度约为
10cm=1dm
(4)[4][5]因为
1米3=1×106厘米3=1×106毫升
所以
0.09米3=0.09×106厘米3=9×104厘米3=9×104毫升
(5)[6] 因为
1纳米=1×10-9米
所以
60纳米=60×10-9米=6×10-8米
15. 0.17 偏小 偏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可知线圈长度
L=7.50cm 5.00cm=2.50cm
线圈匝数n=15,故金属丝直径

(2)[2]若在数匝数时少多数了2匝,n值变大,则测量值将偏小。
(3)[3]若在绕金属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
16. 54a2
【解析】
【分析】
【详解】
(1)[1]n滴有滴的体积为V,则一滴油滴的体积为。
(2)[2]由数格可知油占的面积共54个小格,则面积为54a2。
(3)[3]油膜的厚度等于油膜的体积除油膜的面积,为。
17. A E 用铜丝线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0.16cm 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铜丝直径的正确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计算出金属丝的直径d,所以步骤A没有必要,E是错误的步骤。
(2)[2][3]错误的步骤是E,应该改成用铜丝线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3)[4]由图知:紧密缠绕为16圈,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7.5cm对齐,估读为7.50cm,所以线圈的长度为
L=7.50cm-5.00cm=2.50cm
金属丝的直径

(4)[5]在绕线时匝于匝之间有间隙,会使得测量的长度变大,细铜丝的直径变大。
18. 乙 20 ABD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甲同学的操作中,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
(2)[2]量筒中水的体积V1=20mL,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40mL,小石块的体积
V=V2-V1=40mL-20mL=20mL=20cm3。
(3)[3]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会造成V1偏小,V2-V1偏大,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符合题意;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会造成V2偏大,V2-V1偏大,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符合题意;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会造成V2偏小,V2-V1偏小,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小,不符合题意;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会造成V2偏大,V2-V1偏大,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符合题意。
故选ABD。
(4)[4]进入广口瓶中的气体的体积等于由玻璃管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应该长导管进,短导管出,故填c。
19. AC 20 偏大 没有,水过多或过少会导致无法读数或读数错误,但在一定范围内,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水面的刻度V1;
②再用细线将灯泡拴住,再拴在细铁丝上,将灯泡按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
③则灯泡的体积V=V2-V1。
【解析】
【分析】
【详解】
(1)悬重法测灯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50mL=50cm3,再用铁块将灯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70mL=cm3,就能求出灯泡的体积,据此分析,测量灯泡的体积只需要BD二次测量,AC可以省去,没有必要。
(2)灯泡的体积
V=V2-V1=70cm3-50cm3=20cm3
(3)依据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求出的灯泡体积将偏大。
(4)测量物体的体积采用的是排水法,需要使得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水过少,则无法使物体全部浸没;水过多,则放入物体后可能使水的体积超过量筒的量程,无法读数;水的体积在一定范围内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5)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水面的刻度V1;
②再用细线将灯泡拴住,再拴在细铁丝上,将灯泡按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
③则灯泡的体积V=V2-V1。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