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1.(2020·大连)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涌现出许多思想家。下列思想家中,提出“仁者爱人”思想主张的是( )
A. B.
C. D.
2.(2020·大连)某同学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一篇关于“游历大唐”的文章,下列内容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有( )
①玄奘携带佛经回到长安
②妇女参加骑马、打球等活动
③百姓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④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0·大连)“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这一条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大片领土被割占 B.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C.清政府的统治被控制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阻碍
4.(2020·大连)106年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2020·大连)《百年中国》解说词讲道:“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形成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
A.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6.(2020·大连)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
A.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B.中国外交原则的确立
C.中国外交方针的实施 D.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7.(2020·大连)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埃及的是( )
A. B.
C. D.
8.(2020·大连)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下列作品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①《神曲》②《蒙娜丽莎》③《哈姆雷特》④《罗密欧与朱丽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2020·大连)“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材料中英国创新的政治制度得以确立的法律基础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1787年美国宪法
10.(2020·大连)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相继出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下面表格中对上述历史事件相关内容整理正确的有( )
历史事件 重要内容
①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自由转换职业
②美国内战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奴隶制
③日本明治维新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④三大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0·大连)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他推行新政。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 彻底消除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B.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C.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D.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2.(2020·大连)20世纪发生的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下列对下面战争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有( )
①显示了同盟国与协约国在欧洲的交战情况②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③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④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20·大连)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措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央集权)
(边疆治理)
材料: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1)图1人物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统一,他下令统一货币,这一举措有什么积极意义?
(2)图2人物为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实施了什么政令?
(3)观察示意图,清朝为加强对①处有效管辖,设置了什么官职?
(4)示意图中,清朝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有什么意义?
(5)依据材料,指出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的创造性构想是什么。
(6)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4.(2020·大连)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人类在科技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行。依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在科技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行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享誉世界,其中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哪位科学家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3)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图中成果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手工工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4)以图中发明为代表的电力成果的问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请列举同一时期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成果。
(5)图中的学习方式得益于哪科技成果的应用?
15.(2020·大连)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历经风雨,砥砺前行。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进行的探究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协助历史兴趣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革命探索)
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国共合作破裂后,国内政治局势陡然逆转……当时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或者是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任务二:民族解放)
(任务三:国家新生)
(任务四:理论引领)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场革命?依据材料概括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开始“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上面年代尺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请你将①②两处内容补充完整。
(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5)图1会议通过的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6)图2事件后,中国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7)请将思维导图中③④两处内容补充完整。
(8)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究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仁爱之心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出“仁者爱人”,B正确;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A排除;
孟子主张“兼爱”“非攻”,C排除;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D排除。
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2.【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鉴真与玄奘;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当时的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唐太宗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大臣魏征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有选项①②④。
③百姓使用纸币进行交易,不可能出现,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排除ACD。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社会气象,重点掌握唐朝的玄奘西游天竺、唐朝的社会生活、唐太宗的统治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允许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故C项符合题意;
A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1901年中国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
4.【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所以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故答案选C;
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维新变法运动主张进行政治变革,排除AB;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106年前”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5.【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据“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可知,这是因为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故答案选A;
B是1935年,排除;
C是1945年,排除;
D是1978年,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相关史实。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6.【答案】D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些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故答案选D;
ABC只是表述了示意图中一部分主题,不能全面概括,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故A项正确;
《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大竞技场是古罗马的代表建筑,均与题干“古埃及”不符,排除BCD项;
故答案选A项。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
8.【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①《神曲》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作品;②《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达·芬奇的作品;③《哈姆雷特》、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艺术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所以①②③④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故答案选D;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掌握。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9.【答案】A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英国创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君主立宪制,其确立的法律基础是《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故答案选A;
B是法国的,排除;
CD是美国的,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英国创新的政治制度得以确立的法律基础”。
10.【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①正确;美国内战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奴隶制,②正确;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是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排除③;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B符合题意;
ACD含有③,排除;
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知道美国内战的重要内容还有1865年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避免了国家分裂。
11.【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他推行新政。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故答案选C;
美国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消除社会根本矛盾,A错误;
B在新政中没有体现,排除;
D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地图可知,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图,体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1916年凡尔登战役历时约十个月的阵地战,残酷惨烈,有“地狱”“屠场”“绞肉机”之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南线三条战线作战。①②③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④错误。故答案选A;
BCD不符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3.【答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便了商品交换,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
(2)推恩令。
(3)驻藏大臣。
(4)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5)一国两制
(6)九二共识。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人物是秦始皇,他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一,他下令统一货币,这一举措的积极意义是:方便了商品交换,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人物是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实施了推恩令。
(3)根据示意图可知,①处是指我国的西南地区即西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加强对①处西藏有效管辖,设置了驻藏大臣。
(4)根据示意图可知,清朝在台湾地区设置的机构是台湾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5)根据材料“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的创造性构想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其标志性事件是九二共识。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汉武帝、驻藏大臣、台湾府的设置、一国两制、九二共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1)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2)袁隆平
(3)英国;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4)电气时代;汽车、飞机。
(5)第三次科技革命。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2)根据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3)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4)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领域的成果有汽车、飞机的发明。
(5)根据材料可知图中的学习方式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袁隆平、三次科技革命等相关史实。
15.【答案】(1)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南昌起义。
(3)①七七事变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6)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7)③中共十五大;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理论创新;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强大的国防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保障。(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南昌起义;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描述的革命是辛亥革命。依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根据材料二“国共合作破裂后,国内政治局势陡然逆转……当时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或者是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开始“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的标志性事件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根据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年代尺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图中①②两处内容为①七七事变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5)根据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6)根据图2“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7)根据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8)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可从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理论创新;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强大的国防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保障获得启示。
【点评】 本题以四个任务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以及意义、南昌起义、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知识,明确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理论创新等。
1 / 1辽宁省大连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1.(2020·大连)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涌现出许多思想家。下列思想家中,提出“仁者爱人”思想主张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仁爱之心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出“仁者爱人”,B正确;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A排除;
孟子主张“兼爱”“非攻”,C排除;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D排除。
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2.(2020·大连)某同学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一篇关于“游历大唐”的文章,下列内容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有( )
①玄奘携带佛经回到长安
②妇女参加骑马、打球等活动
③百姓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④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鉴真与玄奘;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当时的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唐太宗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大臣魏征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有选项①②④。
③百姓使用纸币进行交易,不可能出现,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排除ACD。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社会气象,重点掌握唐朝的玄奘西游天竺、唐朝的社会生活、唐太宗的统治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2020·大连)“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这一条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大片领土被割占 B.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C.清政府的统治被控制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阻碍
【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允许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故C项符合题意;
A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1901年中国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
4.(2020·大连)106年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所以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故答案选C;
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维新变法运动主张进行政治变革,排除AB;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106年前”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5.(2020·大连)《百年中国》解说词讲道:“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形成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
A.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据“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可知,这是因为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故答案选A;
B是1935年,排除;
C是1945年,排除;
D是1978年,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相关史实。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6.(2020·大连)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
A.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B.中国外交原则的确立
C.中国外交方针的实施 D.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些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故答案选D;
ABC只是表述了示意图中一部分主题,不能全面概括,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0·大连)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埃及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故A项正确;
《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大竞技场是古罗马的代表建筑,均与题干“古埃及”不符,排除BCD项;
故答案选A项。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
8.(2020·大连)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下列作品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①《神曲》②《蒙娜丽莎》③《哈姆雷特》④《罗密欧与朱丽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①《神曲》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作品;②《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达·芬奇的作品;③《哈姆雷特》、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艺术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所以①②③④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故答案选D;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的掌握。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9.(2020·大连)“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材料中英国创新的政治制度得以确立的法律基础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1787年美国宪法
【答案】A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英国创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君主立宪制,其确立的法律基础是《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故答案选A;
B是法国的,排除;
CD是美国的,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英国创新的政治制度得以确立的法律基础”。
10.(2020·大连)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相继出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下面表格中对上述历史事件相关内容整理正确的有( )
历史事件 重要内容
①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自由转换职业
②美国内战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奴隶制
③日本明治维新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④三大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①正确;美国内战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奴隶制,②正确;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是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排除③;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B符合题意;
ACD含有③,排除;
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知道美国内战的重要内容还有1865年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避免了国家分裂。
11.(2020·大连)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他推行新政。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 彻底消除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B.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C.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D.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他推行新政。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故答案选C;
美国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消除社会根本矛盾,A错误;
B在新政中没有体现,排除;
D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相关史实。
12.(2020·大连)20世纪发生的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下列对下面战争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有( )
①显示了同盟国与协约国在欧洲的交战情况②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③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④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地图可知,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图,体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1916年凡尔登战役历时约十个月的阵地战,残酷惨烈,有“地狱”“屠场”“绞肉机”之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南线三条战线作战。①②③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④错误。故答案选A;
BCD不符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3.(2020·大连)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措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央集权)
(边疆治理)
材料: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1)图1人物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统一,他下令统一货币,这一举措有什么积极意义?
(2)图2人物为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实施了什么政令?
(3)观察示意图,清朝为加强对①处有效管辖,设置了什么官职?
(4)示意图中,清朝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有什么意义?
(5)依据材料,指出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的创造性构想是什么。
(6)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答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便了商品交换,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
(2)推恩令。
(3)驻藏大臣。
(4)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5)一国两制
(6)九二共识。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人物是秦始皇,他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一,他下令统一货币,这一举措的积极意义是:方便了商品交换,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人物是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实施了推恩令。
(3)根据示意图可知,①处是指我国的西南地区即西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加强对①处西藏有效管辖,设置了驻藏大臣。
(4)根据示意图可知,清朝在台湾地区设置的机构是台湾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5)根据材料“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的创造性构想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其标志性事件是九二共识。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汉武帝、驻藏大臣、台湾府的设置、一国两制、九二共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4.(2020·大连)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人类在科技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行。依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在科技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行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享誉世界,其中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哪位科学家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3)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图中成果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手工工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4)以图中发明为代表的电力成果的问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请列举同一时期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成果。
(5)图中的学习方式得益于哪科技成果的应用?
【答案】(1)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2)袁隆平
(3)英国;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4)电气时代;汽车、飞机。
(5)第三次科技革命。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2)根据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3)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4)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领域的成果有汽车、飞机的发明。
(5)根据材料可知图中的学习方式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袁隆平、三次科技革命等相关史实。
15.(2020·大连)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历经风雨,砥砺前行。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进行的探究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协助历史兴趣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革命探索)
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国共合作破裂后,国内政治局势陡然逆转……当时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或者是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任务二:民族解放)
(任务三:国家新生)
(任务四:理论引领)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场革命?依据材料概括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开始“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上面年代尺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请你将①②两处内容补充完整。
(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5)图1会议通过的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6)图2事件后,中国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7)请将思维导图中③④两处内容补充完整。
(8)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究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南昌起义。
(3)①七七事变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6)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7)③中共十五大;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理论创新;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强大的国防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保障。(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南昌起义;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描述的革命是辛亥革命。依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根据材料二“国共合作破裂后,国内政治局势陡然逆转……当时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或者是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开始“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的标志性事件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根据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年代尺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图中①②两处内容为①七七事变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5)根据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6)根据图2“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7)根据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8)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可从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理论创新;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强大的国防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保障获得启示。
【点评】 本题以四个任务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以及意义、南昌起义、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知识,明确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理论创新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