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拿来主义
鲁迅
·
如果你是王多鱼,你该如何选择?
接受挑战,继承遗产,尽情享乐。
怕来路不明,引火烧身,转身离开。
担心金钱腐蚀梦想,拒绝继承。
孱头
昏蛋
废物
自主研读
阅读《拿来主义》第8段,深入理解鲁迅先生批判的三种态度。
孱头:“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害怕逃避
不假思索,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对待新事物的三种误区
思考问题(一)
那么,面对这种抉择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阅读第9-10段,完成问题。
先占有,后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鱼翅:吃掉
鸦片:送到药房治病
烟枪、烟灯: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全部毁掉
姨太太:各自走散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警示价值
毫无价值
思 考
观点探寻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主义)
观点
思考问题(二)
1.作者提出“拿来主义”的必要性是什么?根据文章1-6段,简要概括 。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后果
打破国门,沦为乞丐
2.“闭关主义” 和“送去主义” 的实质是什么?
所谓“闭关主义” ,就是盲目地排外;所谓“送去主义”就是民族投降主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而国民党政府却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的反动文人打着发扬国光的幌子,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企图以此来抵制革命文化传播和发展。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遗产。
为了打击敌人,澄清在对待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观点,鲁迅写了这篇杂文,阐明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其创作的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作品介绍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
《坟》《二心集》《而已集》
《南腔北调集》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佳作评析
假如你是周树人的老师,请从文章构思和语言特点两方面举例点评周同学写的这篇《拿来主义》。
要求:
1.前后位组成小组进行评析;
2.时间为6分钟;
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评析成果。
文章结构
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破
立——
拿来主义
破
立——拿来
孱头——害怕逃避
昏蛋——全盘否定
废物——全盘吸收
占有
挑选
创新
先 破 后 立
(驳论文)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举出送古董的例子,论证了国民党政府奉行的“送去主义”。
比喻论证:用“大宅子”来比喻文化遗产,用“鱼翅”“鸦片”等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几个部分,化枯燥为生动,论证了我们继承文化遗产时应“运用闹事,放开眼光”。
类比论证:将尼采自诩为太阳,只知给予而不知取得,最后发了疯的事例进行类推,论证国民政府如果只知道“送去”不知 “拿来”,终将也会“发疯”。
对比论证:文章8、9段一正一反,有力地论证了该如何“拿来”。
因果论证:即因为那样的原因,可以顺势得出这样的结论。
语言特点
生动形象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贺喜”虽是寥寥四字,却用词极为精当,生动地描摹出了“送去”者沦为乞丐后的那种点头哈腰、摇尾乞怜之状,可怜又可憎。
风趣幽默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汉语群中突然出现一个外来词,客观上就有一种幽默的效果。
反语
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这也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先送物,后派人,这其实是“送去主义”愈演愈烈的表现,并非所谓的进步,作者这是正话反说。
讽刺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巧用比喻
如用大宅子形象地比喻包罗万象的文化遗产。
尖锐、犀利
如他说的“孱头”“昏蛋”“废物”。
总结
课堂小结
同学们,《拿来主义》它不仅对我们的写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同时也启发我们在泥沙俱下的社会要“运用脑髓,放开眼光”,具备起“拿来”精神。
正因为具备了“拿来”精神,积极学习中国大唐文化,日本才有了今天独一无二的日本文化;正因为具备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拿来” 精神,中国才有了如今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正是借了“拿来主义”的光,一直被人诟病的网络游戏现在才能堂堂正正地出现在我们大学的课堂……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同学们, “拿来主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能借助好“拿来主义”这双翅膀,青春的我们就能“海阔千里凭鱼跃,天高万丈任鸟飞”!
拓展引申
鲁迅《拿来主义》
季羡林《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