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3《哈姆莱特》课件(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0 15:2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哈姆雷特》
英 莎士比亚
宁可不要100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关于戏剧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
“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矛盾冲突,主要体现为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冲突。
人物性格发展又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决定因素。
“性格决定命运”
矛盾冲突
性格冲突
 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20岁后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最杰出的人文主义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作品简介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皆大欢喜》 《无事生非》
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历史剧:
《亨利四世》 《亨利五世》
《亨利六世》 《理查二世》
《理查三世》 《约翰王》
传奇剧:《冬天的故事》
《暴风雨》《辛白林》
《哈姆莱特》又名《王子复仇记》,完成于1601年,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且被人引用最多的一部剧本。
脚镣 枭雄
藩属 国玺
篡夺 嗣位
戕害 繁文缛节
liào

fān

qiāng

xiāo
cuàn
字词积累
吮舐
砧石
哀恸
傀儡
害臊
同衾
觊觎
憎恶
赫卡忒
Shǔn shì
zhēn
tòng
jì yú
sào
qīn
Kuǐ lěi
zēng

剧中的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
克劳狄斯
乔特鲁德
霍拉旭
奥斯里克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
奥菲利娅
(丹麦王子)
(丹麦国王、哈姆莱特叔父)
(丹麦王后、哈姆莱特之母)
(哈姆莱特之友)
(丹麦朝臣)
(波洛涅斯之子)
(丹麦御前大臣)
(波洛涅斯之女、哈姆莱特女友)
剧中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克劳狄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
哈姆莱特--乔特鲁德:母子,但有母嫁仇敌的隔阂。
克劳狄斯--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有毒杀亲夫
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波洛涅斯--哈姆莱特:既是国王帮凶又是恋人父亲。
奥菲利娅--哈姆莱特:挚爱哈姆莱特 ,但又因无法沟通
而产生误解,更有杀父之仇。
雷欧提斯--哈姆莱特:本是朋友,后因与其有杀父害妹
之仇而成仇人。
可见,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节选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不要做声!谁来了?”)
写从英国回来的哈姆莱特向朋友说明事情真相,商讨复仇计划。
第二部分(“奥斯里克上”——“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
写奸臣奥斯里克诱骗哈姆莱特比剑。
第三部分(“一贵族上”——结束)
写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故事情节:生动性 丰富性
尖锐的戏剧冲突
节选的这部分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表现在哪里?
生动性:
一是表面波平如镜,人物都客客气气、温文尔雅,但背后的阴谋却令人不寒而栗;
二是人物语言或文雅或质朴,或缓或急,非常生动;
三是人物形象生动,个性突出,如国王的阴险、雷欧提斯的良心未泯、哈姆莱特的正直勇敢。
丰富性:
一是两个报仇的线索交织在一起,哈姆莱特与国王的矛盾,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的矛盾;
二是比剑时各人的言行、心理,极具个性,复杂多样;
三是结局的出人意料及哈姆莱特的嘱托,都有丰富的内涵。
问题1:全剧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进行的?
全剧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
尖锐的矛盾冲突
问题2:“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
哈姆莱特——国王克劳狄斯
(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莱特——雷欧提斯
(杀父“害”妹之仇)
尖锐的矛盾冲突
克劳狄斯 ——
哈姆莱特 —— 雷欧提斯
实行毒计——实现复仇
报仇雪恨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动作化的语言
个性化的语言
动作化的语言
哈姆莱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哈姆莱特:得意,纳闷 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
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
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
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哈姆莱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
哈姆莱特的语言:
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克劳狄斯的语言:
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个性化的语言
善于运用隐喻、借喻等手法,使语言形象,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这些语言就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例子很多,请同学们在阅读欣赏中找一找,并注意品味。
形象化的语言
隐喻(暗喻):经常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
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暗喻)
——内心痛苦,既要探清父王死因,为父报仇,又要隐藏心事,应付周围。
借喻:直接用喻体来喻本体,句中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给一响空抢吓坏了吗?(借喻)
——借喻奸王因受到剧情的影射而心虚害怕
修辞手法运用体现了哈姆雷特的机智幽默,这种语言风格与哈姆莱特装疯卖傻的精神状态相一致。
课文中类似的比喻句还有:
①明喻。
(开场词很短)正像女人的爱情一样”;
讽刺情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感情的背叛。
②借喻。
“而今王位上却坐着——孔雀”。
借“孔雀”喻“奸王"。
让那有毛病的马惊跳退缩吧,我们的肩背都是好好的。
“有毛病的马”喻奸王,哈姆莱特对奸王冷嘲热讽。
人物形象
忧郁
延宕
(犹豫、拖延)
两大特征:
讨论:在你的眼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人物形象分析
忧郁、延宕是他性格中的两大特征。
(1)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莱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
(2)但另一方面,哈姆莱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他本来有好几次杀死仇人的绝佳机会,但在这种情结的作祟下,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
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
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
聪明机智,有勇有谋,敢爱敢恨
(不求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动的忧郁的王子。
哈姆莱特是丹麦王子,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
现在一般用“哈姆莱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
主观原因: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源
主观原因: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 封建君主的残忍
阴谋家的阴险
伪君子和善的虚伪
国王--克劳狄斯
王 后
·一个软弱的女人
·一个愧疚的母亲
奥菲利娅
善良 痴情的女人
· 单纯 顺从的女儿
其他人物形象
奥斯力克: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大臣。他见风使舵、圆滑世故,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好人,但实际上相当狡黠。他主动为克劳迪斯出谋划策,并游说哈姆雷特,是封建罪恶势力的帮凶。
雷欧提斯:是一个令读者同情、惋惜的人物形象。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他充当了克劳迪斯刺杀哈姆雷特的工具。最后害人又害己,他是宫廷阴谋斗争的牺牲品。
合作探究
1.哈姆莱特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样的结局,你认为他能否避免?
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诡计,跟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他答应“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大半,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哈姆莱特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
3.你认为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上讲,首先是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其次是哈姆莱特性格中的矛盾。
哈姆莱特有美好的理想但不切实际;他受人民爱戴却又不相信群众,而是孤军奋战;他勇敢地担负起扭转乾坤的重任,却只相信自上而下的改良,而反对人民的暴动,摆脱不了宿命论的束缚。
  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
主 旨
《哈姆莱特》在文学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①生动丰富的情节,清晰的线索。(复仇:哈姆莱特为主线,雷欧提斯为副线),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哈姆莱特由快乐王子变成忧郁王子),真实可信。
③广阔的社会背景。(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宫廷——家庭、深闺——墓地、乡下——城市),人物活动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后者为前者服务。
④丰富多彩且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哈姆莱特:先语言明快,后忧郁。双关语:“生存还是毁灭”)
文艺复兴
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赞美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发展到18世纪为:自由、平等、博爱。代表这一时期文学最高水平的就是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