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授课教师:×××
第 2 课时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
一
课时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并初步理解使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丰富解题策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二
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地使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一、情景导入
三
教学过程
什么是方程
x克
天平两边同时拿掉10g砝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x=40
二、学习新知
总结: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x+10=50
解:
x =50
10
10
方程两边都减去10 ,左边只剩下x。
+10
总结: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
总结: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 =50
10
10
方程两边都减去10 ,左边只剩下x。
+10
解:
x+10=50
x+10 10=50 10
x=40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授课教师:×××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
一
课时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2.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2),正确求解含有乘、除法 的简单方程。
难点:对等式性质(2)的探索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
教学过程
练习:
x+23 = 37 x-3. 7 = 6. 8
二、学习新知
1(1)
小结: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
小结: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是 0 的 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总结: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 的性质。
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40x=960
40x=960
解:
x =960
÷40
÷40
方程两边都除以40,左边只剩下x。
40
40x=960
解:
x =960
÷40
÷40
40
x=24
方程两边为什么都要除以40?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x=24是不是正确答案呢?
把x=24带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40x=960
40×24=960
x=24是正确答案呢。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