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提升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提升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0 06: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 提升练习
一、多选题
1.为探测引力波,由中山大学领衔的“天琴计划”,将向太空发射三颗完全相同的卫星(SC1、SC2、SC3),这三颗卫星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地球恰好处于该三角形的正中心,卫星将在以地球为中心、高度约为10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针对确定的引力波源进行引力波探测。如图所示,这三颗卫星在太空中的分列图类似乐器竖琴,故命名为“天琴计划”。已知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6万公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颗卫星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B.从每颗卫星上可以观察到地球上大于的表面
C.三颗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一定小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D.若知道引力常量G及三颗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周期T,则可估算出地球的密度
2.宇宙空间由一种由三颗星体A、B、C组成的三星体系,它们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上,绕一个固定且共同的圆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如图中实线所示,其轨道半径rAA.线速度大小关系是vAB.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AC.质量大小关系是mA=mB=mC
D.角速度大小关系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总结出关于行星运动三条定律的科学家是开普勒
B.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伽俐略
C.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牛顿
D.第一次精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物理学家是卡文迪许
二、单选题
4.两颗人造卫星,都在圆形轨道上运行,它们的质量相等,轨道半径之比,则它们的动能之比等于 ( )
A.2 B. C. D.4
5.一个质子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一个夸克的质量是7.1×10-30kg,则两个夸克相距1.0×10-16m时的万有引力约为(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
A.3.4×10-9N B.1.7×10-35N C.3.4×10-37N D.4.9×10-39N
6.要使相距较远的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下列办法不可行的是(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不变
B.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距离不变
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D.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少原来的
7.甲、乙两个质点相距,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若保持它们各自的质量不变,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到 ,则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将变为( )
A.
B.
C.
D.
8..一个半径是地球3倍、质量是地球36倍的行星,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面重力加速度的( ).
A.18倍 B.13.5倍 C.6倍 D.4倍
9.关于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时,大 B.万有引力公式中的G为引力常量,它的值是人为规定的
C.两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与质量是否相等无关 D.两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10.两个质点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为F,如果将这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倍,那么它们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变为(  )
A. B.4F C. D.2F
11.已知地球半径为R,火箭上升到某高度H处所受的引力为它在地面所受引力的一半(设火箭质量不变),则火箭离地面的高度H为(  )
A. B. C.R D.
12.如图所示,有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密度均匀的大球体.从中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小球体,并在空腔中心放置一质量为m的质点,则大球体的剩余部分对该质点的万有引力大小为(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
A. B.
C. D.0
13.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都遵循同样的规律(即“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大小与物体到地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月地距离和地球半径的情况下,还需要知道(  )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月球公转的周期
C.月球的半径 D.月球的质量
三、解答题
14.高空遥感探测卫星质量为m,在距地球表面高为2R处绕地球转动。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试求:
(1)地球的质量M;
(2)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小v;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B
【详解】
A.根据
可解得加速度
由于三颗卫星到地球的距离相等,故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r相等,则它们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确;
B.由题图可知三颗卫星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均为60°,则每颗卫星关于地球的张角小于60°,所覆盖地球的圆心角大于120°,故从每颗卫星上可以观察到地球上大于的表面,故B正确;
C.卫星运行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G=mr
解得周期
T=2π
由于三颗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故三颗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即大于地球的自转周期,故C错误;
D.若知道引力常量G及三颗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周期T,根据
G=mr
解得
M=
由于地球的半径未知,不能计算地球的质量,也不能计算出地球的体积,故不能估算出地球的密度,故D错误。
故选AB。
2.ABD
【详解】
D.三星体系绕固定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周期相同,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所以D正确;
A.根据
,rA可知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则线速度大小关系为vAB.根据
,rA可知轨道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大,则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AC.根据质心位置的特点(与质量大的物体距离比较小)则,它们的质量关系应该是mA>mB>mC,所以C错误;
故选ABD。
3.ACD
【详解】
开普勒发现了开普勒三定律,A正确;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错误C正确;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了万有引力常量,D正确.
4.C
【详解】
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卫星动能:,动能之比:,故C正确,ABD错误.
5.C
【详解】
由万有引力公式可得: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不变,则万有引力变为原来的,故A正确;
B.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距离不变,则万有引力变为原来的,故B正确;
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则万有引力变为原来的,故C正确;
D.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少原来的,则万有引力不变;故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
7.A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甲、乙两个质点相距,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 ,若保持它们各自的质量不变,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到,则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引力.故A正确.
故选A.
8.D
【分析】
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从而得出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面重力加速度的倍数.
【详解】
根据G=mg得,重力加速度g=.因为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3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6倍,则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面重力加速度的4倍,故选D.
9.C
【详解】
公式只适用于两个质点间引力的计算,距离趋近零时此公式不再适用,所以得不到: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的结论.故A错误.公式中的G为万有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得出的,不是人为规定的,故B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m1和m2之间的引力大小总是相等,与m1和m2是否相等无关,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是适用于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都有万有引力,两物体间相互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基础题.
10.B
【详解】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由题可知

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可知
整理得
故选B。
12.B
【解析】
试题分析:采用割补法,先将空腔填满;填入的球的球心与物体重合,填入球上各个部分对物体m的引力的矢量和为零;均匀球壳对内部的质点的万有引力的合力为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解得:,故选B.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
13.B
【详解】
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月地距离r、地球半径R、月球公转的加速度为a,月地检验中只需验证
就可以证明“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都遵循同样的规律(即“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大小与物体到地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
T为月球公转的周期。要计算月球公转的加速度,就需要知道月球公转的周期。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4.(1);(2)
【详解】
(1)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万有引力近似于物体的重力,因此有
变形可得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化简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