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辨析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成语辨析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17 16: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7张PPT。
成语误用类型1成语误用类型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2、对象误联,张冠李戴
3、褒贬颠倒,感情失当
4、轻重失度,头重脚轻
5、功能混乱,搭配不当6、敬谦错位,主客混淆
7、修饰失当,语意不通
8、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9、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10、形近易误,义近易混1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
①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②李小刚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读他的文章,真叫人头痛。 1“差强人意”中“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①句中却把它理解为“强人所难”的意思,使用错误。“文不加点”中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的意思,整个成语指“文章不用涂改就写成”,而②句却把它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符号”而用错。1类似“差强人意”、“文不加点”这一类易用错的成语还有“万人空巷”、“三人成虎”、“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久假不归”、“求全责备”、“不刊之论”、“不经之谈”、“间不容发”、“粗茶淡饭”、“身无长物”、“惨淡经营”、“罪不容诛”、“意兴阑珊”、“吊民罚罪”、“不名一文”、“不可理喻”、“噤若寒蝉”、“五风十雨”、“大方之家”、“语不及义”、“细大不捐”等,望认真查核落实。 12、对象误联,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 1例如:
①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②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1①句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修饰“刻苦学习的楷模”,故使用错误。②句中“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该成语联系对象是人工的,而“苍山”“洱海”却是天然的,用“巧夺天工”就是对象误用。1类似“汗牛充栋”、“巧夺天工”这一类易用错的成语还有“豆蔻年华”“破镜重圆”“比翼双飞”“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起死回生”“妙手回春”“落落大方”“鳞次栉比”“登堂入室”“济济一堂”“奔走相告”“不瘟不火”“藕断丝连”“萍水相逢”“雨后春笋”等。请注意上述成语在联系对象上的特殊性。 13、褒贬颠倒,感情失当成语从感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贬色彩失当。 1例如:
①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②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1“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多含贬义,①句把它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叹为观止”形容所看到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②句把其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者身上就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1类似“趋之若鹜”、“叹为观止”这类在感彩上定位容易失误的成语有“守株待兔”“无所不为”“洗心革面”“无所不至”“倾巢出动”“弹冠相庆”“过江之鲫”“党同伐异”“连篇累牍”“好为人师”“师心自用”“附庸风雅”“处心积虑”“挖空心思”(贬义)和“震撼人心”“目无全牛”“信誓旦旦”“高山景行”“微言大义”“运斤成风”“危言危行”“不负众望”“蔚然成风”(褒义)等。1但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表意效果,有时可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比如《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真理。”此处不能看作是误用。二是有些词可褒可贬,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对这些词要结合语境具体分辨。
14、轻重失度,头重脚轻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生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1①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①句中“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成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大词小用”的毛病。
1②句中“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语义显得轻,应用“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中的“可耻”相照应。②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1同类的成语还有“从谏如流”“无可非议”“真知灼见”“有口皆碑”等。15、功能混乱,搭配不当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1例如:
①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②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1①句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名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②句的错误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词性的成语误作为及物动词使用。1其他类似易误用的成语还有:“漠不关心百姓疾苦”
“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
“出奇制胜敌人”
“逼得穷途末路”
“当仁不让的责任”等。16、敬谦错位,主客混淆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迹,有的用于自称(谦称),如“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敝帚自珍”等;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敬称),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等。如果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 1①王厂长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②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1“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意见,是谦辞,①句误用为敬辞。“鼎力相助”即大力相助,是敬辞,②句误用为谦辞。1类似的还有“蓬荜生辉”“耳提面命”“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等。 17、修饰失当,语意不通(1)前后矛盾 例如:
一位莘莘学子。
“莘莘”言“众多”,前面再出现修饰语“一位”,语意上就发生抵触了。 1其他如,“一位浓妆淡抹,穿着入时的女子”“大家见仁见智,达成共识”“两种工艺各有千秋、半斤八两”等。1(2)前后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语意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1例如:
①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1①句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②句中“生灵涂炭”的“生灵”是“百姓”之间,与前面的“人民”重复。1类似的还有“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好像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的当务之急”(或:“当务之急的问题”)“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的责任”等。18、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 1例如:
①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②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1①句中“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②句中“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②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1类似的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等。19、不合习惯,违背常规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例如1998年所考的“望其项背”就不能用于肯定句中,其他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无时无刻”“一概而论”“等量齐观”等。110、形近易误,义近易混(1)形近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1例如:
①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②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1“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使众人信服,而①句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混淆了;“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②句却把它与其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义完
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
混淆了。1类似的还有“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山高水长”与“山高水低”、“目不见睫”与“目不交睫”、“目光如豆”与“目光如炬”、“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等。1(2)义近
①义相近而用法有别
某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又造成了它们的用法有细微差别。例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意义相近,但细细推敲,会发现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因此,“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一句只能选择“应接不暇”。类似的还有“独树一帜”与“匠心独运”、“不落窠臼”与“别出心裁”等。 1②义相近而适用范围有别
例如:“狼狈为奸”和“朋比为奸”,二者都指坏人勾结起来干坏事,但前者适用范围一些,指几个人,而后者多指一大批人。因此“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了坏事”一句中“狼狈为奸”换成“朋比为奸”更恰当。 1“万人空巷”:人都聚集在一起,至使街巷都空了。形容哄动一时的盛况。1“三人成虎”:城市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即能蛊惑人心。1“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1久假不归:假,借。长久借用不归还。1“求全责备”:责,要求。备,完备。谓对人对事苛求其完美无缺。1不刊之论:谓不可改变的言论。1不经之谈:不经,不正常。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话。1“间不容发”:谓两者之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亦谓天衣无缝,没有破绽。1“粗茶淡饭”:形容简单的饮食。1“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形容人除自身外,东西极少。1“惨淡经营”:惨淡,极思极虑状。经营,规划安排。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1“罪不容诛”:诛,处死。意谓判处死罪还抵偿不了罪恶。1“意兴阑珊”:阑珊,衰落。将残、将尽之意。谓意趣、兴致低落将尽。1“吊民罚罪”:吊,安慰。抚慰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1“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极极贫穷。也作:不名一钱。1不可理喻:喻,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1“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寒蝉,晚秋的蝉,因寒冷不再鸣叫。比喻不敢说话。1“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1“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1“细大不捐”:捐,舍弃。谓大小都兼收并蓄。亦作“细大无遗”。1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1破镜重圆:比喻夫妇失散或决裂后重团聚。 1比翼双飞:比喻夫妇形影不离。 1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1一劳永逸:费一次劳力而得到永久的安逸。 1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1起死回生:把将要死的人医活,形容医术高明,也形容挽救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情。 1妙手回春:比喻把快要死的人救活,称赞医生追求高明,能使病危的人痊愈。 1落落大方:形容人的举止很自然,既不拘谨,又不矫揉造作。 1鳞次栉比:现多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很多。 1登堂入室: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 1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1奔走相告:形容遇有特别使人兴奋或震惊的事情时,人们奔走着互相转告。 1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1藕断丝连: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1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1守株待兔:比喻不知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1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1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1无所不至:没有不达到的地方。现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所有的坏事都做到了。 1倾巢出动:比喻出动全部兵力或人力。多含贬义。 1弹冠相庆:比喻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于贬义。 1过江之鲫: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 1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是一派的就攻击。 1连篇累牍:用过多的篇幅叙述,形容文辞冗长。 1好为人师:不谦虚,喜欢以教育别人的姿态出现。 1师心自用:原指心领神会,现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1附庸风雅:指有些人本来文化水平不高,却硬要装作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1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1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机想尽办法。 1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对人震动很大。 1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得心应手的境界。 1信誓旦旦:誓言说得极其诚挚。 1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高尚;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比喻崇高的德行。 1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远意义。 1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 1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 1蔚然成风:形容一件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尚。也作蔚成风气。 1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1登峰造极:造,到达.登达山峰绝顶。比喻造诣精绝。也泛指到达极点。1按部就班:部,门类。班,次序。按其门类,就其次序。亦指按照部署,依次进行。1左右逢源:逢,遇到。做学问功夫到家,则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后用以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1如虎添翼:比喻强有力者又增添了新的助手。1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接受直言规劝,象水从高处顺流而下。1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议论的。1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1有口皆碑:碑,镌刻着功勋业迹的石碑。人人的嘴都是记功碑,形容受到众人的一致颂扬。1漠不关心:漠,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1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1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制服敌人,取得胜利。1穷途末路:穷途,绝路。末路,路尽头。形容无路可走,处境极其困窘。1当仁不让:当让,指面临仁义之事。谓对于应做之事要勇于承担而不推诿。1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虫,虫书,秦书八体之一,西汉学心童必习的小技。1东涂西抹:随意下笔作文。多用作自谦之辞。也指形容胡乱删改他人文章。形容到处乱写乱画。1千虑一得:谓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后多用为自谦语。1敝帚自珍:自家的破扫帚,也被视作宝贝,特别珍视。喻对自己作品的珍视和爱惜。1鼎力相助: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1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1蓬筚生辉:蓬,蓬草。荜,同“筚”用荆条竹子等编成的篱笆等物。蓬荜,喻穷人住的房子。草屋也发出了光辉。用以称谢他人过访之辞。1耳提面命:谓对人教诲恳切。1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1虚怀若谷:谷,山谷,深广而能容物。胸怀宽广犹如山谷。形容为人谦虚不骄,能够接纳他人意见。1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不能自制。本谓热中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用以指忍不住发笑。1难言之隐:隐,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或缘由。难以明说的事情或缘由。1南柯一梦:指做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1相形见绌:相形,对比。绌,不足。相比之下,一方显出不足。1如芒在背:好象芒刺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1遍体鳞伤:遍,全。浑身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势极重。1当务之急:指当前应做之事中最急需要办的事。1接踵而至:踵,脚跟.接踵:脚步紧相连接。比喻相继不绝。1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特别有兴味。1闻名遐迩: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大。)1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1心有余悸:悸,因害怕而心跳。心中还有留着多余的害怕。1曾几何时:谓为时不久。1防微杜渐:杜绝乱源的开端,防备祸患的萌芽。把隐患消除于开端萌芽状态中,谓防患于未然。1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1无微不至:指关怀照顾非常细心周到。褒义。1无所不至:指什么坏事都做。贬义。1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水一样长流。比喻人的品格节操高洁,影响深远。1山高水低: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的事情。多指死亡。1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1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1目光如豆:指见识短浅,形容眼光短浅。1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或眼光明亮有神。1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让人震惊。1骇人听闻: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非常吃惊。1不以为然:不认为对。1不以为意:指不放在心上。1善罢甘休:心甘情愿了结纠纷,不再闹下去。1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谓把不同的事物一律看待。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