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下物理 第8章 光现象 同步练习(共9份打包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八下物理 第8章 光现象 同步练习(共9份打包 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0 10:40:34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版八下物理 第8章 7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1. 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 。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A. 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
B. 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
C. 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 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2. 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
A.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3.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 的凸透镜前 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A. B.
C. D.
4. 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镜是目镜
B. 镜是物镜
C. 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 镜成的是虚像
D. 太空中的星体通过 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8分)
5. 小云利用焦距为 的凸透镜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测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是 ,则光屏上出现的是一个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答出一个即可)。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 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 。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 。
7. 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光心 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则透镜的焦距为 ;将蜡烛移到距透镜光心 厘米处时,应调节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选B。
2. B
【解析】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以后,改为全身像,像变小,需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要照相机远离该同学,增大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镜头向后调,减小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
3. B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为 ,物距为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像落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 D
【解析】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靠近眼睛的是目镜,靠近物体的是物镜,故AB错误;
物镜的作用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
第二部分
5. 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 ,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像距是 ,,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6. ;靠近;照相机
7. ;靠近;倒立;缩小
【解析】已知在光屏上接收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物距为 ,所以凸透镜焦距为
当蜡烛在距凸透镜 处时,则有
所以有
故应调节光屏靠近透镜。
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下物理 第8章 6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 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 厘米处,所成的一定是
A. 倒立的像 B. 正立的像 C. 放大的像 D. 缩小的像
2. 物体离凸透镜 厘米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如果物距小于 厘米时,一定不能成实像
B. 如果物距等于 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 如果物距大于 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 改变物距,当像距为 厘米时,在光屏上可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3. 一个焦距是 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 处逐渐移向 处的过程中
A.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B.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16分)
4.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首先要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放上蜡烛、 和 ,调整 和 的高度,使它们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 。
5.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透镜 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 、 、 、 、 各点,如图所示,则当蜡烛在 点时在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最大。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透镜另一侧离透镜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所以 ,解得 ,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 处,有两种可能:
①当物体放在透镜和焦点之间,距离凸透镜的焦点是 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距离凸透镜的焦点是 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综上所述所成的一定是放大的像,故选C。
2. D
【解析】如果物距小于 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A描述错误;
如果物距等于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描述错误;
如果物距大于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描述错误;
当像距为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描述正确。
3. D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为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 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 处的过程中,始终成的是实像,这个过程中,物距一直增大,所以此时所成的像始终是倒立的实像,且像距减小、像变小。
第二部分
4. 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光屏;高度;中心
5. ;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物体置于 以外时,物距越小,像越大,故可判断蜡烛置于 点时在屏上得到的实像最大。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下物理 第8章 8 眼睛和眼镜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对于远视眼患者而言,近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应采取的矫正方式是
A.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
B.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
C. 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
D. 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
2. 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A.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B.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C.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4分)
3. 人观察物体时,视角越大,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越 (填“大”或“小”),且越 (填“清楚”或“模糊”)。
4. 如图所示,来自物点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点 :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 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是 视眼成像情况图;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 透镜制成的眼镜。
5.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华发现: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而实验桌上却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表所示,小华面临的问题是:为了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选用哪个透镜较好 你认为,应该选用的透镜是 ;(选填“甲”或“乙”)如果选用另一透镜,在实验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A
【解析】在题图所示情况下,物距大于像距,所以这时物距 ,像距 ,水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大,如果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折射光线向凸透镜主轴偏折得更厉害,所成的像位置向左移动,所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在光屏上成的像也会减小,成的像仍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不过比原来更小了一些。故A选项正确。
第二部分
3. 大;清楚
【解析】如图所示:视角越大,即物体 离人眼越近时, 在视网膜上对应的像 就越大,也就是说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越大。就好比一座山,你站在山脚下,则山看起来很大,离山十分远则山看起来很小。又因为近处的物体射入眼睛的光线较多,所以我们看起来会更清晰些。
4. 左;远;凸
【解析】分析上图不难看出,此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是远视眼,若想看清物体 ,应将物体远离眼睛,即向左移动;
同时若想通过佩戴眼镜来矫正,即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让原来的光线会聚一些,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故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
5. 乙;物体成实像时,像与物间的距离将大于 ,光屏无法承接像
【解析】如果选择甲透镜,当“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的 时,即物距大于 ,此时 ,即像距大于 小于 ,而实验所用的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所成的像位置会超出光具座的范围,在光屏上不能看到清晰的像.所以不能选甲透镜,只能选择乙透镜.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下物理 第8章 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共24分)
1. 关于一个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 物体的高度为 ,像的高度也为
C. 物距为 ,像距为 D. 减小物距,像的高度变大
2. 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距离是 。则她在镜中的像是
A. 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B. 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C. 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D. 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3. 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 处,以 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 经过 ,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
C. 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镜面垂直
D. 若铅笔顺时针转过 ,则铅笔的像逆时针转动
4. 舞蹈演员在练功房练习,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将
A. 与人的距离变大,像变大 B. 与人的距离变小,像大小不变
C. 与人的距离变小,像变大 D. 与人的距离变大,像大小不变
5. 如图所示,正确的平面镜成像图是
A. B.
C. D.
6. 人们照镜子时,总是面镜去看,其原因是走近时
A. 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更清晰
B. 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人看到的像也会变大
C. 只有面镜时,人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
D. 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大小也不变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7. 小芳站在穿衣镜前 处,远离平面镜 ,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共1小题;共13分)
8.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在平面镜 中所成的像 。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物体的高度为 ,像的高度也为 ,故B正确;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距为 ,像距也为 ,故C错误;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减小物距,像的高度不变,故D错误。
2. D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离镜面 ,像离镜面也是 。综上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3. D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选项错误。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铅笔以 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时, 内铅笔通过的距离 , 后物距为 ,像距也为 , 后铅笔与它的像相距 ,故B选项错误。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它的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铅笔的像与镜面不垂直,故C选项错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左右相反,铅笔顺时针转 度,它的像就逆时针转 度。
4. B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也向平面镜靠近,像与人的距离变小,像的大小不变。
5. C
【解析】把像与物上对应的点连接,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该是连线与镜面垂直,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根据这两条判断出C选项正确。
6. A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与距离平面镜的远近和平面镜大小无关,当人面镜时,距平面镜的距离减小,人看到的像变大且更清晰。
第二部分
7. ;不变
第三部分
8.
【解析】先作出端点 、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 ,用虚线连接 、 即为物体 的像,如图所示: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下物理 第8章 1 光的传播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
A. 月亮 B. 萤火虫
C. 镜子 D. 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
2.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 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 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A. B. C.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8分)
4. 如图所示为某房间遭枪击后留下的线索, 是玻璃上留下的“弹孔”, 是子弹击到房间墙壁上留下的“痕迹”, 是房间对面的高层楼房( 与被射击房间距离较近,且子弹速度很大)。为了近似地判断子弹是从 楼哪一个房间射来的,用细绳将 连起,沿细绳 看到 楼 处,由此判定,子弹是从 房间射出。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5. 小孔成像实验最早在 年前由我国著名思想家 的弟子在《 》一书中叙述,该实验证实了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小孔成像成的是 、 像。
6. 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是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本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光;镜子和闪闪发光的金属表面,都不能自行发光。ACD选项错误。
2. D
【解析】因为光只要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就沿直线传播,并不只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也不是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对于不均匀的介质,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其传播方向也有可能发生改变。
3. D
【解析】过乙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甲的眼睛,过甲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乙的眼睛(这两条直线就可以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由这四条直线与墙的交点即可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
故选 D。
第二部分
4.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 墨翟;墨经;直线;倒立;实
6. 真空;;小于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下物理 第8章 2 学生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如图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A. 光的色散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直线传播
2.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应为
A. B. C. D.
3. 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B. 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 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D. 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
二、多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4.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 时,反射角为
B. 发生反射时,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为
D. 入射光线彼此平行,反射光线也一定平行
三、填空题(共3小题;共8分)
5. 在教室的不同位置都能看清投影幕上的字,这是光在投影幕上发生 的缘故。
6.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的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 ,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当光电屏上的光斑 向右移动时,液面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
7.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 发出的一束激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 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 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2. C
3. C
【解析】光反射规律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光路是可逆的,故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并且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因为漫反射射出的光线会向四面八方反射,会使平行光线不平行了,故选C。
第二部分
4. B, C, D
【解析】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 时,入射角为 ,所以反射角也为 ,故A选项正确。发生反射时,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选项错误。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等于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 ,故C选项错误。入射光线彼此平行,若发生镜面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一定平行;若发生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时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故D选项错误。
第三部分
5. 漫反射
6. ;降低
【解析】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 ,所以入射角等于 。又因为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反射角等于 ;
光电屏上的光斑 向右移动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所以液面降低。
7. 向右
【解析】当液面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此时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点 将向右移到 位置,如解析图所示。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下物理 第8章 5 透镜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如图所示,几个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A. ()()() B. ()()() C. ()()() D. ()()
2. 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A. B.
C. D.
3.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 一定小于 B. 一定等于
C. 一定大于 D. 可能小于 ,也可能大于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4. 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凸出的玻璃相当于一个 。使用这种灯泡可以省去一般手电筒中的一个零件,它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2. B
【解析】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应该是B瓶口,因为B瓶口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3. A
【解析】太阳光垂直透过凸透镜时,能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个点的位置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由于题中所述的光斑并非最小,且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开始时纸上的光斑一定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外的位置,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 ,否则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会先变小后变大。
第二部分
4. 凸透镜;反光罩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下物理 第8章 9 物体的颜色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16分)
1. 一张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眼
B. 白光照到纸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眼
C. 白光照到纸上,白纸反射白光进入人眼,而黑字不反射光
D.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2. 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 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 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 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3. 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A. B.
C. D.
4. 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A. 绿叶黄花 B. 黑叶红花 C. 黑叶黑花 D. 红叶红花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4分)
5. “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所说的桃花红的原因是桃花 (“反射”或“吸收”)红光;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这三种色光合成的。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红色物体反射红光,绿色物体反射绿光,而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白光照到白色物体上时,白色物体反射白光,使物体呈白色,而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的色光,不反射任何光,所以看到的物体是黑色的。故正确选项为C。
2. A
【解析】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A选项符合题意;
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属于光的色散,B选项不符合题;
水中铅笔,水面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不属于光的色散,C选项不符合题;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一现象说明了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
3. B
【解析】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
4. C
【解析】月季的绿叶只能反射绿光,黄花只反射黄光,而红色玻璃只允许红光通过,所以月季的绿叶黄花所反射的绿光和黄光照到红色玻璃上时,绿光和黄光都不会通过红色玻璃,没有光线进入照相机,于是拍摄的照片是黑叶黑花,选项C正确。
第二部分
5. 反射;红绿蓝
【解析】桃花是不透明物体,其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人面桃花相映红”中所说的桃花红的原因是桃花反射红光;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这三种色光合成的,这三种色光也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第1页(共1 页)北京课改版八下物理 第8章 4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A. B.
C. D.
2. 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景物在镜中成像
D.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3. 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A. 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 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 光发生了色散 D. 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4分)
4.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 侧,折射角的大小是 ,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 。
5. 在历代诗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6. 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时,会感到水中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这是光的 现象。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
2. B
【解析】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折射,当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出现了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汽车观后镜,是利用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 B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盐水中不沿直线传播是由于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B正确。
第二部分
4. 左;;
【解析】根据定义: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结合题图可知,折射角大小是 ,入射角大小为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光线由空气射入玻璃,即界面的左侧是空气;
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得反射角大小为 。
5. 反射;折射
【解析】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到湖水中的岸边树木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的,所以是光的折射现象而形成的虚像。
6. 折射;折射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