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运动和力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难点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滑块,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滑块的位置。开始时滑块压缩弹簧到A位置,释放滑块,B是滑块滑到的最右端,滑块从A位置滑到B位置过程中,速度最快的位置在( )
A.O点 B.B点
C.AO之间 D.OB之间
2.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恒定的力F推动木块A、B一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对木块A的推力F和桌面对木块A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A对木块B的推力和桌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明对木块A的推力F和木块B对木块A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地面对木块A的摩擦力和木块B对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同时假如所有力都消失,则小球将( )
A.沿BD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沿BE方向加速落下
C.沿BC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B点保持静止
4.如图所示,一个铁球从竖直立在地面的轻弹簧的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至最短,设在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为v,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弹簧弹力的合力为F,则( )
A.F不断变小,v先变大后变小
B.F先变小后变大,v先变大后变小
C.F不断变小,v不断变小
D.F先变小后变大,v不断变小
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图示的a、b、c三条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之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6.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观光升降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升降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升降机上升,乙看见甲的升降机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升降机都上升,则升降机相对于地面的运行情况可能是( )
A.甲、乙上升,丙下降
B.甲上升,乙、丙均下降
C.甲、丙下降,乙静止
D.甲、乙、丙均上升
7.用如图所示(俯视看)以速度v匀速运动的列车车厢里有一水平桌面,桌上有一静止的小球A,突然沿图中虚线所示路线运动到B,这时列车正在( )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8.甲、乙两车的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是10m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甲车的速度是10m/s,乙车的速度是2m/s
9.如图,小球从 A 点以 3m/s 的速度向 C 点运动,AB 段做匀速运动,BC 段做减速运动,到达 C 点时的速度为 2m/s。然后再使小球从 C 点以 3m/s 向 A 点运动,CB 段做减速运动(运动情况与 BC 段相同),BA 段做匀速运动,到达 A 点时的速度为 2m/s。若小球从 A 点运动到 C 点所用的时间比从 C 点运动到 A 点的时间少 0.6s,则 AB 间的距离为( )
A.3.0m B.3.6m C.4.2m D.4.8m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车顶处悬挂一小球A,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A一共受到______个力的作用,它处于______(平衡、非平衡)状态;汽车在做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车厢地板上的物体B也始终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B肯定______(受/不受)摩擦力作用。
11.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远离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20m/s,声速为340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秒后听到回声,则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_________m。
12.科学家计划利用空间站的激光为太空垃圾减速,使之坠入大气层烧毁。地球轨道上有一废弃卫星,速度为2.7×104km/h,合______m/s,如图所示,用大功率激光短暂照射该卫星的______(选填“A”或“B”)面,其表面金属直接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向外喷射而出,从而导致卫星减速,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
13.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个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绳子与放在桌面上质量为0.2 kg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力为0.3 N的砝码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当小盘内放有重力为0.4 N的砝码时,木块正好做匀速运动;当小盘内放有重力为0.6 N砝码时,为使木块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需对木块施加______ N的拉力,方向______。
14.如图所示,水平面粗糙,物体m与弹簧连接,在O点时弹簧处于原长位置。现将物体m拉至A点后松手,m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m在A点受到弹簧拉力的方向__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与m受到的____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
1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16.观察图中烟囱中冒出的烟和小旗,可以判断甲车______向右行驶,乙车 ______向右行驶(以上两空均选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
三、作图题
17.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1)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挂在斜面上,画出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球心)。___( )___
(2)A、B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2∶1,图中已经画出了A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请在图乙中画出B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___( )___
(3)如图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用5N的水平拉力F拉动物体乙,恰能使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甲在水平方向受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O点)。___( )___
18.如图1所示,是一辆客车与一辆小汽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在如图2所示的s~t坐标中分别描述出小轿车和客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大致运动情况图像。
四、实验题
19.为研究小车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车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器材测出其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完成此实验,除了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金属片和______,小车在2s时间内运动到B点,此时小车经过的路程是______cm,它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s,由生活经验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从A点开始运动的时间(s) 0 1 2 3
从A点开始运动的路程(cm) 0 4.0 36.0
相应的平均速度(cm/s) 0 4 2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的比值是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根据此比值计算小车从A点开始计时的4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cm;
(3)实验中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时造成的误差;
(4)同学们在实验时测出小车在AB段用了2s,在AC段用了3s,则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的平均速度。
20.如图所示,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
(1)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若想纸锥下落慢点,最好选择图甲中的______(选填“大”或“小”)纸锥进行测量。
(2)小明发现尽管选择了合适的纸锥,但下落还是太快,他想到频闪摄影能够每隔相等的时间记录一次物体在闪光时刻的位置。于是找来一款每隔0.5s拍摄一次的拍摄摄像机,拍摄了如图乙的频闪照片,纸锥从A到D的运动是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若纸锥从E到F的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它完全通过刻度尺上“70”到“80”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s。
五、计算题
21.小红一家人去桂林旅游,美丽的桂林山水令小红全家人十分陶醉。在两座相距米的大山之间, 小红爸爸大喊一声,小红听到了好几次回声,心里十分快乐。小红测出了头两次回声时间间隔是 t 秒,则他们离两座山的距离各有多远?(已知声速为 v 米/秒)
22.在高速路上常使用“超声波测速仪”测定车速,从而判断汽车是否超速行驶。“超声波测速仪”其实就是一种传感器,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的变化,测出被测物体速度。图甲中仪器A和B通过电缆线链接,B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A能将装置B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以脉冲波形显示在屏幕上。现固定装置B ,并将它对准沿直线匀速行驶的小车C的尾部,使其每隔固定时间T0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如图乙中幅度较大的波形。反射波(图乙中幅度较小的波形)滞后的时间已在图中标出,其中 T0和为已知量,另外还知道该测定条件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0,球小车的速度大小。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A
6.C
7.A
8.C
9.B
10. 2 非平衡 变速 受
11.320
12. 7500 B 升华 运动状态
13. 0.3 1 水平向左
14. 向左 摩擦力
15.0.06
16. 不一定 一定不
17.
18.
19. 秒表 16.0 8.0 变速 相同 64 时间 小于
20. 停表 大 变速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0.375
21.,
22.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第七章运动和力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难点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甲、乙、丙三人各乘不同的观光电梯,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乙匀速下降,且v甲>v乙,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且v甲>v乙,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D.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2.杂技演员在进行“顶杆”表演时,用的是一根长直竹竿(假设不计其质量),竹竿被站在地面上的演员乙用肩部竖直顶起,演员甲在竹竿上表演。在竹竿底部与演员乙肩部之间装有一传感器(一种能测出肩部受力大小的装置),传感器显示演员乙肩部的受力情况。若质量为30千克的演员甲自竹竿顶部由静止开始沿竹竿下滑到杆底的过程中,传感器显示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 )
A.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大于重力
B.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小于重力,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大于重力
C.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大于重力,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小于重力
D.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小于重力
3.某地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中,小徐同学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抛出后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推力的作用
B.抛出后继续向前,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的作用
C.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 0,受平衡力的作用
D.抛出后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因为受重力的作用
4.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4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6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
A.24m/s B.48m/s C.50m/s D.100m/s
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图示的a、b、c三条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之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经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下列关于小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等于汽车的重力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
7.物块A静止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物块A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小丽从t=0开始,每隔2s记录物块A的位置(用“ ”表示物块A),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为6N
B.8~10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等于6N
C.10~14s内,物块的平均速度为11cm/s
D.若18s时撤去F,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8.小秋、小优、小轩三人,两两进行100米赛跑,小秋胜小优20m,小优胜小轩10m,如果各自速度不变,则小秋胜小轩( )
A.5m B.30m C.18m D.28m
9.如图所示,物体A、B间用不计重力的轻弹簧连接,A物体的重力为8 N,B物体的重力为10 N。用竖直向上大小为10 N的力F提着物体A,当A静止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为( )
A.10 N B.8 N C.18 N D.0
10.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速度是12m/s,然后以4m/s的速度逆流返回原地,则小船来回全程得平均速度为( )
A.6m/s B.8m/s C.7m/s D.10m/s
1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 )
A.0~4s 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0N
B.4~6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8N
C.6~10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6N
D.6~10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8N
二、填空题
12.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个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绳子与放在桌面上质量为0.2 kg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力为0.3 N的砝码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当小盘内放有重力为0.4 N的砝码时,木块正好做匀速运动;当小盘内放有重力为0.6 N砝码时,为使木块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需对木块施加______ N的拉力,方向______。
13.国庆节期间,瑶瑶同学随父母坐车出去玩。若车向山崖以20m/s的速度开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听到回声,他喊时距山崖的距离为___________m;若车以30m/s的速度离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听到回声,他喊时距山崖___________m。(已知声速按340m/s)
1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滑轮与绳间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恰好拉着物体A一起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A受到摩擦力为______N;当用水平向左的力拉着A使得A和B一起向左匀速运动时,需要的拉力为______N。
15.一辆行驶的汽车车箱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选填:“加速运动”、“减速运动”、“静止不动”)
16.如图,两个质量不相等的实心铁球甲和乙(m甲>m乙)相距s,在无限长的光滑水平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运动(空气阻力不计),则______(甲/乙)球的惯性大,随着时间的延长,甲球______(可能/不可能)撞上乙球。
三、作图题
17.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18.如图所示是一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在其支架的杆上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作出杆对小球作用力,和小球受到的重力。
四、实验题
1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______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应该使斜面坡度较 ______ (填“陡”或“缓”)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______ 。
(3)斜面上所带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 ,那么,AB间的长度应该记为 ______ cm,AB段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 ,AB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 ______ (填“大”或“小”),这是因为路程不变,时间偏 ______ 了(填“长”或“短”)。
(5)BC段的平均速度vBC______vAB(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 (选填“a”或“b”)。
2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使用______和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路程s1、s2、s3对应所用时间记为t1、t2、t3 ,那么t3和t1、t2的关系为t3=_______;
(5)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由大到小排序)
2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频闪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s曝光一次.
(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拍下纸锥竖直下落的照片如图 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反映纸锥下落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图的________.
(2)若测得纸锥在 A、C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8.40cm,则 AC 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小组间交流时,小段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应该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100m跑项目中,取得18s的成绩。求:
(1)小明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则小明100m跑所用实际时间为多少秒?(已知声速为340m/s,人看到冒烟的时间忽略不计,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直线行驶,前路程中平均速度为,后路程的平均速度为,则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结果用、表示)
24.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看到路旁指示牌标有“距障碍物0.9km”字样,便鸣笛一声,又继续行驶22s,司机再次鸣笛后听到回声。(此时声速为340m/s)
(1)5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多少m?
(2)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前进多少m?
(3)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
(4)第二次鸣笛后到听到回声经过多少s?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A
6.B
7.B
8.D
9.B
10.A
11.C
12. 0.3 1 水平向左
13. 540 465
14. 2 4
15.加速运动
16. 甲 不可能
17.
18.
19. 缓 时间 2cm 5.0 2s 2.5 大 短 > a
20. 刻度尺 停表 变速 t1-t2
21. A 0.21 纸锥的质量 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2.(1)5.56m/s;(2)18.29s。
23.
24.(1)1700m;(2)100m;(3)20m/s;(4)2s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第七章运动和力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难点练习(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转动空心圆筒可使金属球转动。当金属球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时,网袋可保持静止;随着转速加大,网袋开始向上运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网袋静止时,它受到的总重力与它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金属球匀速转动时,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网袋刚开始向上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大于其总重力
D.若绳子断了,金属球由于惯性仍做圆周运动
2.关于下列中考体育测试项目,说法正确的是( )
A.引体向上——人对单杠的拉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800m测试——冲过终点的同学由于惯性不能立刻停下来
C.立定跳远——起跳时用力蹬地,地面对脚的力大于脚对地面的力
D.掷实心球——若球在最高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球将竖直下落
3.某地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中,小徐同学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抛出后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推力的作用
B.抛出后继续向前,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的作用
C.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 0,受平衡力的作用
D.抛出后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因为受重力的作用
4.某同学看到学校中的一个水管在滴水,马上前去拧紧。在此过程中他突然想到水滴下落的快慢有什么规律吗 于是他和几名同学找来秒表、刻度尺、数码相机等器材开始了研究。首先他们调整水管阀门使水能一滴滴的下落,并保持水管向下滴水的时间间隔相等。此时他们将刻度尺放在水滴下落路径的旁边,用数码相机拍照。分析照片之后发现,每滴水的运动规律基本相同。其中一幅照片如图所示。水滴从图中最上面一滴水位置至最下面一滴水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滴下落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
B.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C.水滴下落过程中平均速度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D.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飞行的子弹射入木块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B.乘车系安全带是利用惯性
C.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D.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增加歼击机的战斗灵活性
6.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速度是12m/s,然后以4m/s的速度逆流返回原地,则小船来回全程得平均速度为( )
A.6m/s B.8m/s C.7m/s D.10m/s
7.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明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b位置时,小明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b位置时弹力最大
C.b→c的过程中,小明一直做加速运动
D.a→b的过程中,小明先加速后减速
8.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和B,在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对A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时一对平衡力
B.B受到的重力与A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D.A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9.关于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用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B.不能用表示单位路程内所用的时间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C.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越大,运动就越快
D.是用单位路程内所用的时间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越大,运动就越快
10.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t=3s开始,vA>vB,t=5s时 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⑤t=3s时,A、B相距8m。
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②③⑤正确 C.只有①③⑤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二、填空题
1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为,其中为初速度,为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小田田在某次实验中得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式为s=10t+t2(m),则该小车速度的变化量为______,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12.如图,两个质量不相等的实心铁球甲和乙(m甲>m乙)相距s,在无限长的光滑水平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运动(空气阻力不计),则______(甲/乙)球的惯性大,随着时间的延长,甲球______(可能/不可能)撞上乙球。
13.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800g,物体B的质量为600g,用细绳将两物体连接,松手后,A恰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方向向___________。若让B浸没在水中,此时对A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拉力使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B始终浸没在水中静止不动,则物体B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g取10N/kg)
14.如图所示,是孙老师在物理课堂上做的一个演示实验:把一个生鸡蛋A快速地向另一个完全一样的静止的生鸡蛋B撞去(用同一部分撞击),结果每次都是______(选填“A”或“B”)鸡蛋被撞破,A对B的作用力______(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B对A的作用力。
15.如图所示,A物体重40N,B物体重12N。A物体在绳子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要使A物体匀速向左运动,则应给它施加一个大小为_______ N的水平向左拉力。
16.如图所示,运动员驾驶摩托车跨越壕沟。若将摩托车在空中的运动视为平抛运动,则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是_____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____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自由落体运动”);壕沟两侧的高度差为0.45m。取g=10m/s2,则运动员跨过壕沟所用的时间为多少_____________?摩托车跨过9m宽的壕沟,车的最小速度为多少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人从矩形跑道的A点同时开始沿相反方向绕行,在O点第一次相遇,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速度为4m/s,乙的速度为2.4m/s,跑道OC段长度为50m,两人经过______s后第一次相遇。如果他们从A点同时开始都沿A→B→C→D同向绕行,则第一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______m,此时经过了______s。
18.如图是某消防员训练爬杆和爬绳的情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杆和f绳,当他顺着比杆粗糙的绳匀速向上爬时,f杆________f绳(选填“>”“=”或“<”),此时消防员所受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在紧急集合时,消防员需要抓住竖直的杆从楼上滑下,如果某消防员自身及装备质量共80kg,当他用500N的力抓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时,杆对人的摩擦力大小________N;接近地面时,他增大握力,则此时杆对手的摩擦力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19.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如图所示,一个重力为10N的工件与传送带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加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工件受到的所有力的示意图.
20.如图,汽车沿平直公路向前行驶,但不知是“加速、匀速、减速”中的哪种状态。车顶A处滴落的水滴最终落在靠前的B处。车厢地板上的木箱C始终相对车厢静止。画出木箱C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题
2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分别为:A(15∶35∶20)、B(15∶35∶22)、C(15∶35∶23)(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为 __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而的坡度较 __ (选填“大”或“小”)。小车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将 __ (选填“变大”或“变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__ (选填“大”或“小”)。
(4)小明通过计算得出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__ cm/s;BC段的平均速度是 __ cm/s;整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__ cm/s。(保留一位小数)
2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英做了如图甲所示的三次实验,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长木板、毛巾。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根据______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拉力的大小;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______,摩擦力越大;
(3)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4)若按图丁的操作方法,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木块处于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理由是______;
(5)小明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需要在甲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请你写出下一步的实验方案:______。
五、计算题
23.一列火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250m的大桥,用的时间是2min,求火车的长度。
24.D字头列车,全称是“动车组旅客列车”,可简称“动车”。目前在中国的高速铁路上运营的列车都是动车组。小华一家计划寒假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旅游,下表是小华在网上查询的从南宁东到桂林北D8238动车时刻表的部分信息。求:
站名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运行路程/km
南宁东 12:45 0
来宾北 13:40 13:45 146
桂林北 15:45 15:51 376
(1)动车从来宾北到桂林北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果动车全长为200m,整列动车以60m/s的速度完全通过一个隧道所用时间为60s,该隧道长度是多少
25.如图,列车以72km/h的速度前行,在它的正前方B处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A处必须鸣笛,司机鸣笛1.2s后,在C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
(1)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s1是多少m?
(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多少m?(v空气=340m/s)
(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2还有多少m?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D
4.D
5.D
6.A
7.D
8.C
9.C
10.B
11.2 13
12.甲 不可能
13.6N 左 3×103
14.B 等于
15.24
16.匀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0.3s
17.50 320 160
18.= 竖直向上 800 变大
19.略
20.
21. 小 变大 大 2 5 3
22.匀速直线运动 二力平衡 等于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 不易让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 平衡 不是 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将木块侧放,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
23.150m
24.(1)115km/h;(2)3400m
25.(1)24m;(2)408m;(3)192m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七章运动和力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难点练习(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甲、乙两车同吋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B.t2-t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
D.t1-t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当你坐在一辆向前行驶的汽车中,突然感觉汽车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这时汽车的运动状态和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
A.加速行驶,人具有惯性 B.加速行驶,车具有惯性
C.减速行驶,人具有惯性 D.减速行驶,车具有惯性
3.金属球用细绳挂在向左匀速行驶的车厢内,并相对于车静止,位置如图所示。细绳突然断开,金属球可能掉落的位置是( )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4.在一条南北方向的街道上,有甲、乙、丙三辆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丙车都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向北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丙车可能是静止的 B.甲车可能是静止的
C.乙车一定是运动的 D.甲车的速度大于丙车
5.小聪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记录了小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5~7s内,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C.0~2s内,比5~7s运动的快
D.2~5s内,小车运动了2m
6.如图所示的惯性现象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匀速向右直行的车厢的光滑地板上,放着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m甲>m乙),车厢足够长,当车突然加速时,两小球之间的距离变小
B. 铅球运动到最高点时,若一切外力消失,铅球将会保持静止
C. 运动员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受到重力以及向前的推力
D. 一辆运输液体货物的车,液体中有气泡,当车向右突然开动时,气泡将向右运动
7.物块A静止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物块A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小丽从t=0开始,每隔2s记录物块A的位置(用“ ”表示物块A),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为6N
B.8~10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等于6N
C.10~14s内,物块的平均速度为11cm/s
D.若18s时撤去F,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8.如图所示,拨动左边的弹性片,它能将右边硬纸片弹走,然而纸片上的砝码未被弹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纸片受到了金属弹片的弹力作用,运动状态被改变,所以会被弹走
B.在纸片被快速弹走的过程中,砝码未与纸片一起飞走,是由于砝码具有惯性所致
C.在拨动金属弹片时应使其弹性形变程度大一些,尽量快的将硬纸片弹开
D.砝码质量的大小会影响实验效果,而硬纸片表面粗糙程度不会影响实验效果
9.杂技演员在进行“顶杆”表演时,用的是一根长直竹竿(假设不计其质量),竹竿被站在地面上的演员乙用肩部竖直顶起,演员甲在竹竿上表演。在竹竿底部与演员乙肩部之间装有一传感器(一种能测出肩部受力大小的装置),传感器显示演员乙肩部的受力情况。若质量为30千克的演员甲自竹竿顶部由静止开始沿竹竿下滑到杆底的过程中,传感器显示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 )
A.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大于重力
B.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小于重力,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大于重力
C.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大于重力,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小于重力
D. 内演员甲受到摩擦力小于重力
二、填空题
10.物重为G=20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大小F1=5N的力水平向左拉物体,物体静止不动,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f1=_______N;当用大小F2=10N的力水平向左拉物体,刚好使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f2=____N;当水平拉力F3=20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f3=____N。
11.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出发沿相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的距离为2米。在如图所示的s-t图像中,乙的s-t图像是图线_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或“c”);乙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当甲运动10秒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物块甲,物块甲上面放一物块乙,在大小为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甲、乙物块同时以0.5m/s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甲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N,物块乙所受物块甲的摩擦力大小为__N。
13.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如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_h。
14.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15.A、B两物体如图放置,A的重力是14N,B的重力是30N,物体B在F2=10N的拉力作用下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4N,不计弹簧测力计自身重力,那么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______(选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地面对B物体的摩擦力是______N。
三、作图题
16.如图所示,A处于静止状态,B在拉力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请在图中画出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和支持力N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图中已标出)。
17.在图中,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请画出小车所受力的示意图.
18.如图所示,是游泳运动员奋力向前加速冲刺时情形,请画出运动员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图.O点为力的作用点.
四、实验题
19.如图是用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将滑块放在皮带上,旋动启动旋钮,转动轴就带动皮带沿逆时针转动。
(1)在皮带转动过程中,滑块相对地面静止时,滑块相对皮带是______(选填“静止”“调速”或“运动”)的;
(2)皮带转动过程中,当滑块相对地面静止时滑块所受的摩擦力与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弹簧秤的读数大小______滑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调节“调速旋钮”,只改变皮带的速度,会发现随着转速的增大,弹簧秤的读数______(选填“随之增大”、“保持不变”或“随之减小”);
(4)某同学逐次往滑块上添加砝码,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到滑动摩擦力f与滑块对皮带压力F压之间的关系式为f=______F压。
滑块和砝码总重量(N) 0.5 1 1.5 2
弹簧秤读数(N) 0.2 0.4 0.6 0.8
2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大/小);
(3)如图,让小车从A处沿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B为斜面的中点,实验数据如表,则小车经BC段的时间tBC=_____s,平均速度vAB=_____m/s;小车在斜面做_____(匀速/变速)运动;
路程s/d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
sAB=4.00 tAB=2 vAB=
sAC=9.00 tAC=3 vAC=
sBC=5.00 tBC= vBC=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_____(大/小)。
21.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___________.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________(选填“旋转”或“翻转”),释放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虽然我国高铁发展速度惊人,位居全世界超一流水平,但仍然保留着一部分“绿皮火车”的运行。一列长为200m的“绿皮火车”(慢车)完全通过隧道用时100s,全部在隧道中运行用时60s,试计算:
(1)火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
(2)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米;
(3)谈谈你对保留“绿皮火车”的认识。
23.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看到路旁指示牌标有“距障碍物0.9km”字样,便鸣笛一声,又继续行驶22s,司机再次鸣笛后听到回声。(此时声速为340m/s)
(1)5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多少m?
(2)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前进多少m?
(3)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
(4)第二次鸣笛后到听到回声经过多少s?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A
2.A
3.B
4.D
5.B
6.D
7.D
8.D
9.B
10. 5 10 10
11. a 1m/s 2m
12. 20 0
13. 车(或座椅或司机…) 0.2
14.0.06
15. 水平向右 6
16.
17.略
18.
19. 运动 轻绳的水平拉力 等于 保持不变 0.4
20. 小 1 0.200 变速 大
21. 相等 旋转 卡片转动回到原来位置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2.(1)10,36;(2)800;(3)低速、慢行,方便乘客载货,站站都停,方便沿线居民出行,铁路已修好,慢车能正常运行,停运也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23.(1)1700m;(2)100m;(3)20m/s;(4)2s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