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20 10:3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都是带电粒子,则带电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 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B.水溶液呈酸性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
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D.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常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任何分解反应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很硬,故石墨也很硬
C.碱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氢氧化钾是碱,其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4.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氢气 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证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D.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5.微观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下列相关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图1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B.图2表示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图3反应中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3表示的反应若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说明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6.如图甲,X、Y分别是KOH溶液与稀盐酸中的一种。向Y中逐渐缓慢滴入X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代表KOH溶液 B.a点对应溶液只含有一种阴离子
C.b点对应溶液不能导电 D.b、c点对应溶液中K+质量相等
7.某 Ca(OH)2 变质得到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李林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其中CaCO3的含量,她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装上药品并通一会氮气后关闭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入氮气的原因之一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甲装置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为中和反应
C.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避免其对实验造成影响 D.若去掉丁装置会造成结果偏高
8.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 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9.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B.
C. D.
10.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B.B点时往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为无色
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 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
12.用100克5%的稀盐酸恰好中和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改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应当是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
13.将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对应浓度的盐酸中,反应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实验中,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最小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当加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是Na+ Cl- H+ OH-
D.当溶液pH=7时,a、b、c曲线中分别加入的溶液体积相同
14.某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Ⅰ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会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大量气泡,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AB段pH不变的可能原因是甲中反应还没有开始
C.BC段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是HCl和石灰水的反应
D.D点所得溶液的成分除 H2O外只有氯化钙
二、填空题
15.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更轻松、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2)把磨好的豆浆倒在纱布袋中将渣和浆分离,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操作。
(3)天然气作为燃料三经普及到千家万户,请写出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家里炒菜时油锅着火,最好的方法是______。
(5)有的胃病患者胃酸过多,常服用一些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6.如图为某中和反应的示意图。图中的阴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若将酸滴入加有酚酞的碱溶液中,至恰好中和时溶液由红色变为___________;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请写出符合如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7.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b点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向d点处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_色。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3.65%的稀盐酸与20g的NaOH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3.65%盐酸溶液的密度约为1.0g/mL)
(1)分析数据可知,中和反应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分析题“图3”可知,接近中和时pH的变化情况为_____。
(3)求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请在“图3”中画出7.3%的稀盐酸与20g的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图____。
19.(1)含氯消毒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其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使用时务必不能与洁厕灵(有效成分为HCl)混用,二者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X。其反应:2HCl+NaClO=NaCl+H2O+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为防止过多的酸性废水产生的腐蚀性,可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填字母)使其变为中性。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碳酸钙 d.熟石灰
20.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如图所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2)在B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色。
(3)C处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
(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_____。
三、简答题
21.人体胃液的pH 通常在 0.9-1.5 之间,胃酸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胃部不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利用中和反应治疗人体内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
(2)有一些人因胃酸过少影响消化,你建议他应该多吃哪些食物?
22.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活动: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1)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______,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是增强还是减弱_______。
(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家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和一家电镀厂,这些工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另外,这一地区的生活燃料也主要是煤,还有液化石油气。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_______,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
23.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实验是将_______滴人另一种溶液中。
(2)某同学取A、B、C三处溶液中的一份进行探究,若要证明他所取的溶液是A处的溶液,请写出一个可用方法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4.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甲同学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的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四、综合应用题
25.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pH传感器监测溶液pH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的反应,如图1是反应装置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请根据图回答:
(1)向锥形瓶中缓慢滴入稀盐酸,能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此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_____。
(2)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位于曲线的______(填“m”“n”或“f”)点,f点的溶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3)下列说法是同学们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变小直至为0
B.实验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的目的是吸收热量
C.实验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直在不断增大
D.实验过程中也可以选用pH试纸验证反应的发生
(4)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3)的实际质量分数产生质疑,为了测定,小明配制了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然后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剩余物总量为45g,整个实验过程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4为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______
(5)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______(不考虑误差)。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C 6.D 7.B 8.C 9.B 10.C 11.C 12.A 13.D 14.C
15.煮沸 过滤
盖上锅盖
16.Cl-、OH- 无色 H++OH-=H2O
17.NaOH+HCl=NaCl+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红
18.放出 大幅度减小 2%
19.+1 Cl2 c
20.放热 紫 NaCl和HCl 减小 固体溶解,且产生气泡
21.(1)(2)酸性食物,如橘子、酸奶等
22.(1) 是 增强
(2) 硫酸厂的废气二氧化硫及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溶于水或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溶于水后会形成酸雨。 废气经处理后再进行排放,使用脱硫煤或其他清洁能源作燃料。
23.氢氧化钠溶液 (合理即可)
2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能放出热量 浸入烧杯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5.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NaOH+HCl=NaCl+H2O 复分解反应 n HCl和NaCl AD 14.6%
解:设25g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
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盐酸没有密封保存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