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为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1) 发现身边的美,了解美的定义;(2)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3)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 3.知 识 技 能目标: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内容安排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具与学具:
教具:教材、图册、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各位同学好,很高兴本学期将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美术欣赏》这门课程。
展示图片:图1、街头墙上装饰壁画。图2、公共场所的胡乱涂鸦。
(两张照片反差很大,引起学生们的讨论,活跃课堂,同时激发学生对我们身边生活环境的思考)
接着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审美的眼睛,点出并板书本课课题《什么是美术作品》。
1、提问:大家初中的时候学过美术吗?或者有多少人了解美术这门学科?没有的话,那么本学期我们就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美术这门学科。下面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它们美以及你对美的定义?
展示图片书法“永”字和 从具象羊头到抽象文字“羊”的演变过程
什么是美 羊(羊大为美),古人当时喜欢在头上戴有羊角牛角之类的装饰品,用现代汉语说就是美的,漂亮的,威风的。 所以美的象形字就是一个人,头上戴着一对牛角(羊角)或者多对牛羊角。美这个字在汉字的逐渐演变中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教师总结:美本质上就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对象特性因吻合了人们喜好的意向极致而形成。所以说爱美是人的天性,审美可以产生欣喜愉悦的心情。我们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需要一颗趋美的心,看待事物的时候改变一下习惯的焦距和角度,你必然有新奇的发现。
2、审美观念的形成过程
提问:欣赏完了几张图片后,大家对美有了一点概念,但有谁知道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同时出示画面
a.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b.鹳鱼石斧彩陶翁-----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c.雷文三足鼎---------商青铜器
d.兽纹鬲-----商青铜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分析;1,实用性比较强,均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用来炊煮、盛放事物等 2、美观性其次,上面的文案大多来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初步认识。3、有一定的形式法则重心平稳、左右匀称
教师总结:1、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3、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总结步骤:生活---观察---发现---形成定式法则----产生美
美的形式法则
按照一定的大小与比例,通过均衡、对称、交叠、连续、概括等方式进行组合与再创造,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形式。
1.节奏与韵律 2.变化与统一 3.对称与均衡
4.调和与对比 5.联想与意境 6.比例与尺度
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完成课本上“思考与交流”
非洲的面具原本是非洲土著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道具,但是从20世纪早期以来却成为欧洲艺术家最喜爱的美术收藏品,甚至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还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请结合本课所学的内容,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总结:许多产生之初强调实用功能的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功能的淡化,审美性反倒成了物品突出的特征。
二、 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1、什么叫美术作品
教师分析: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通常人们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美术作品”是指劳动创造的精神产品,是艺术家通过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更多强调的是审美价值,同时具有实用性或者根本没有实用性。
2、美术作品分类
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课件展示各类图片)
教师总结:(1)、在我们生活中每时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的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法国)
在这段话下面插入了一张美食图片,加深学生对罗丹的话的理解。教师分析说:比如下面这张美食图片的内容,对于没有美术修养的人来说,他就是一盘可以享受美味、填饱肚子的烧鸡。而一个有美术修养的人从中却可以发现很多的美,他不但得到了物质享受也得到了精神享受。
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 、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调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特别的“美术作品”,请分析它的美体现在哪里,写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