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数学绘本为载体,通过阅读、欣赏、感知、折叠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猜想、折叠、验证等活动,从而发展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空间想象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问题解决: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能以新的视角去观察物体,通过研究图形,体验创造对称美。
4、情感态度: 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 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教具
学生:各种平面图形
【教法学法】教法:阅中学、赏中思、做中悟。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操作。
【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本单元初步教学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这些图形。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的普遍性,又提高数学欣赏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要抽象出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去认识轴对称现象。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以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提供大量生活中的新鲜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对称美,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目标预设】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思考,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的认识,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3.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
4.在认识、制作、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设计思路】:
绘本引境,初步感知----绘本导读,发现特征-----绘本演学
加深理解------绘本拓展,发展思维---回归生活,升华概念
【教学过程】
一、绘本引境 初步感知
(1)播放绘本动画,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一样吗?他们的大小呢?但它们的外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
(2)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呢?(由小组讨论并汇报)
(3)像人体这样两边形状、大小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
(4)像这样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吗?谁来说说看?
(5)让学生观察以下图案,从中发现形状、结构、大小对折后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选择了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欣赏绘本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对称美的同时,人格受到震撼。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人体的对称美。再通过京剧脸谱、飞机、剪纸、花瓶4个物体的观察,发现这些物体或是左右两边,或是上下两边,或是前后两边的形状、结构、大小都完全相同,从而接受这些“物体是对称的”这个概念,并带着这样的概念到身边去寻找对称的物体。)
二、绘本导读 发现特征
1、折一折、比一比、剪一剪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绘本图画,让学生观察,老师动手示范折叠,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2、学生分组实践(折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1) 学生分组动手折叠
教师:观察你折的长方形纸,你发现了什么?
(2) 分组汇报,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3) 小结
小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
3 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4、 猜一猜、剪一剪(课件出示第12页图片)
(1)学生独立回答,全班交流
(2)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2,学生独立动手剪一剪,并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从对称的物体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是一个知识的抽象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去动手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从课堂上的折对称的图形和不对称的图形,发现对称完全重合的特征;再到猜一猜,运用特征来验证。一系列的过程,既是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过程,更是知识的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原来的表面深入到了内部,从而为升华作出了准备。)
三、绘本演学 , 加深理解
1、展示同学们的课前绘本,让孩子们说说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
2、学生独立判断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3、所有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小组活动)
小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看它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的图案是否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我们的教学不只是要教会学生书本上已有的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因此,在这一环节中,重视了知识延伸与拓展,在扶的过程中逐步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求最简单有效地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测。重视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猜测、验证、推理、总结)
四、绘本拓展 发展思维
1、寻找绘本里的轴对称图形。
2、猜猜图形另一半是什么,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
3、请你动手剪个对称的图形。
(设计意图:这是这节课上第三次让学生自己动手,这个操作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制作轴对称图形。不同形式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在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进入体会和运用的层面,是一次体会创造的过程。)
五、适当外延,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1、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的建筑图片
(1)师:同学们,对称产生美!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对称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并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吧!
(2)(多媒体依次出示课本61页的建筑图片)师:同学们,这些图片都体现了对称的美。
2、引导学生欣赏剪纸的民间艺术
师:同学们,剪纸是我国宝贵的民间艺术(多媒体依次出示双喜、蝴蝶、老虎的剪纸图形),你们看多精致呀!你们知道它们是利用什么特点剪出来的?
3、总结:同学们,轴对称图形以其独有的对称美,装扮了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能发现对称在我们生活中、大自然中无处不在。
六、教学特色
综观整节课,我以数学绘本为载体,从游戏趣味中激发学习动机,在自主动手中掌握概念本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实物之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欣赏中观察,在动手中感悟,在体验中又回归生活,把轴对称的数学本质和美好永远绘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七、教学反思
用绘本教学贯穿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本节课我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因此根据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美丽的蝴蝶、蜻蜓、中国的京剧脸谱等图片,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判断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感受身边的对称图形。
不足: 我感觉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对学生的评价不及时,同时在认识平面图形中谁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这一环节该在展台上展示一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简练、系统地呈现教学内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