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数学思考:找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探究出什么是周长。
3、问题解决:能画、能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4、情感态度: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周长的意义。
【教学准备】尺子、绳子、剪纸树叶、正方形、长方形
【教材分析】
周长的认识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掌握和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课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认识周长。
1、前置作业的展示,归纳学生在前置作业里的困惑。前置作业如下: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欣赏优秀的前置作业展示,个别学生汇报总结前置的疑惑。
(设计意图:前置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起点,以学定教,更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实例认识“一周”。学生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一周”必须是起点和终点重合。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结合视频的动画,用自己话表达出什么是“一周”。
3、通过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理解周长的概念。
4、学生归纳总结周长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5、学以致用:找一找课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可以找到周长?
学生活动设计:同桌间说一说,并会用( )一周的长度就是( )的周长进行表达各自找到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生活中的物品边线,初步感知体验到什么是一周,再次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更进一步体会封闭图形才能找到周长)
二、通过看、描、量、数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
1、活动一:画图形的周长。
2、活动二: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3、活动三:数图形的周长,汇报结果。
学生活动设计: 1、小组合作,画多种图形的周长。2、做好分工,两人负责测量,一人做记录,一人汇报。 3、把测量结果写在学习单上。 4、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5、课件演示测量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是“做”中学,在看、描、测量、数周长的操作过程中,既巩固了周长的认识,也获得了绕绳法和数格子边线的测量方法,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总结出来的知识才会更加深刻。)
三、练习巩固
1、摘苹果。(每摘一个苹果就会有相对应的习题)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自己所摘的苹果而读题给相对应的小组回答。
(设计意图:各式各样的练习题通过“摘苹果”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在枯燥无味的练习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成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适当外延,联系生活,渗透文化。
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周长。
2、让学生来读一个《狄多公主圈地》的故事。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周长的一些课外知识,欣赏故事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了解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问题“为什么圈半圆面积最大?”引发学生思考,为以后探索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埋下伏笔。)
五、总结归纳,回顾反思
1、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回想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我学会了……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反思,引导学生对周长的认知进行多方面的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六、教学特色
1、用思维导图贯穿整节课,让学生一目了然,思路清晰,培养孩子们的框架思维学习能力。
七、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概念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些问题解决的过程,这里的“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算一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分析、思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唯一的缺陷是时间安排还比较欠缺,最后“摘苹果”这一游戏练习时间有点紧了,今后在预设学生时间上要反复推敲,尽可能把生性问题也预设进去。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一周 起点与终点重合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简练、系统地体现了教学内容)
1